温州动车事故

译者 | 《纽约时报》动车事故让人质疑高铁建设的推广

核心提示:如果中国承认高铁存在安全隐患或缩小规模,这将给曾让中国全国上下引以为傲,并让美国觉得自己落后了的高科技项目带来毁灭性打击。 原文: Crash Raises Questions on China’s Push to Build High-Speed Passenger Rail Lines 作者:DAVID BARBOZA & SHARON LaFRANIERE 发表:2011年7月26日 本文由”译者“志愿者翻译并校对 【图:周六在温州附近脱轨的一列动车车厢,本周二正在被拆卸。原文配图】 发自上海——造成39人死亡和210人受伤的动车相撞事故使得人们对中国这项最浩大、最昂贵的国家工程的安全性产生了新的质疑。 这些担忧源于北京正在对多名高级别铁路官员的贪腐案进行的调查,该案涉及到将这项价值4000亿美元的工程的部分合同交给一些不合格的施工单位的指控。 在欧洲和日本(自1960年代该技术问世以来没有死亡记录)高速铁路的极佳的安全记录使得一些专家开始质疑中国要在2020年之前建成12,000英里的高铁轨道是否太冒进。 “高铁项目的一些不规范的地方开始显露出来”,一位来自香港的LLA咨询公司的运输系统专家Richard DiBona说道,“其原因或许是出于贪腐、不合格的工程质量,或是工程太急于上马了。” 政府对星期六发生的事故的唯一解释是雷击导致设备故障,使得一辆载有550名乘客的动车在距浙江温州不远处的一座高架桥上追尾另一辆载有1000名乘客的动车。事故导致8节车厢脱轨,其中4节车厢坠桥。 事故发生后当局随即未加说明地解除了三位官员的职务,并宣布将详细调查事故起因。但原计划周二进行的记者发布会却被延期了。 许多铁路专家对雷击是造成该事故的唯一原因表示怀疑,他们质疑为何安全系统未能发出提醒或对后车采取制动措施。 宾夕法尼亚大学铁路专家Vukan R. Vuchic说,“这种情况极其少见,我从没听说过闪电会导致列车电力中断,但即便事实是这样,那么其他系统也会停止运作,信号系统应该让火车保持安全距离。” 在中国,公众的批评声在周二继续如洪水般涌来,博主们和公民都在质问为什么政府没有进一步调查事故原因,为什么火车的残骸被就地掩埋,为什么在铁路当局说已经没有生命迹象后又发现了一名幸存的孩子。 据新华社报道,政府迅速展开了对死难者家属的赔偿工作,同意支付每个遇难者家庭50万元人民币(77000美元)。政府还将给予快速达成赔偿协议的家庭支付1万元奖金。 由国家控制的新闻媒体淡化了关于事故原因的质问,报纸上则刊发了两名铁路工作人员的说辞。 在国营媒体上,被撞列车的列车长蒋晓梅说闪电导致列车减速并且在前一个车站等待了约20分钟。6分钟后,列车离开车站,缓慢前进一段后停了下来,临时停车5-6分钟。火车正准备重新启动时,后面的列车就撞了过来。 她告诉这家报纸,摔落地面后她曾试图联系工程师和列车员,但是内部通讯系统已经中断。半数车厢的应急灯都亮了,剩下的车厢则一片漆黑,乘客只好打开笔记本和手机屏幕照明。 铁路通讯官员刘先生(他只公布了姓)在事故后对《北京时报》记者说,他被派来检测车第一列火车的通讯系统。他说,通讯系统并没有损坏,那么到底通讯系统的哪个部分发生了故障就成了疑问。 来自福州的26岁教师朱雅兰(音)说,火车发生相撞时,她正坐在第二列火车的第三节车厢。 她正在温州的一家医院接受治疗,在电话采访中,她说“我们还有几分钟就要到温州车站了,这时我听到了一声巨响,然后就是剧烈的晃动。” “我出来的时候,看到很多人和消防车,还有很多受伤的乘客。我出了车厢才知道车厢已经从高架桥上坠了下来。” 在事故发生不到一个月前,政府刚刚开通了京沪高铁,京沪线是高铁项目的一个亮点;在事故发生五个月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为“严重违纪”被撤职。 在刘志军被撤职后,中国的报纸杂志发表文章说,他违法将巨额施工合同签署给其友人。有专家怀疑合同涉及的一些施工项目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甚至可能最终出现安全隐患。 中国一度强调说高铁是国家重点项目,并说虽然高铁项目投资巨大(至2020年将投入4000亿美元)并且有巨额债务负担,但最终会产生巨大的经济回报。 近几个月来,政府通过降低票价、减少豪华车厢来吸引公众乘坐高铁。有些车次的车速也有所降低,据说这有助于提高效率。 中国高铁曾经使全国上下引以为傲,并被看作将美国的铁路技术远远抛再了后面,是美国的麻烦先兆,如果中国承认高铁存在安全隐患或缩小规模,这将给这样一个项目带来毁灭性打击。 由于高铁的整体安全记录尚可,而且火车仍然是数千万人口的主要交通工具(流动人口对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有专家谨慎地向政府建议减缓高铁项目的建设步伐。 伊利诺伊大学铁路专家T.C. Kao说,“没有比火车更安全、更高效的运输工具,中国无法依赖跨省高速公路或者空中运输。火车是唯一的选择,毕竟中国的人口数量太大。” David Barboza 发自上海,Li Bibo & Adam Century从北京,Xu Yan从上海对此文有贡献。 相关阅读: 《 译者杂志 动车相撞专题 》正在更新中外媒体对温总理探访7・23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伤者和答记者问的报道,欢迎持续关注,并支持iPad和iPhone阅读,墙内可见。   友情提示:您可以到 这里 看到推友们对该篇译文的评论和转发;欢迎参与!如果您的电脑可以翻墙,请到 这里 的左栏参加我们的一个小调查

阅读更多

联合早报 |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温家宝:必查到底全程透明

温州动车追尾事故 温家宝:必查到底全程透明 (2011-07-29) 早报导读 [中国早点] 追责有理 舆论可期 [时事漫画] 朝副外长访美商讨重启六方会谈 [动车事故] “政府绝对正确”的年代已经过去 [挪威大屠杀] 挪威女孩用手机简讯与母对话 [中国政情] 鲍盛刚:中国应如何重返亚洲? ● 陈迎竹 温州报道 中国总理温家宝公开承诺,上周六发生在温州的动车追尾事故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要一查到底,依法处理,毫不手软。 针对舆论批评当局发展、建设高铁只是一味追求速度、规模和政绩效应,温家宝则强调,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而最重要的是人的生命安全,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温家宝昨天中午到达温州动车事故现场为死难者献花,并三鞠躬致意,过后召开露天记者会。 一开始就坦承政府对事故的处理引起社会很多质疑,温家宝强调,政府必须给群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他透露事故发生后,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即指示把抢救人命放在第一位,他本人给铁道部负责人打电话也只说了两个字:“救人”,要千方百计地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努力。但他接着又说:“铁道部门有关方面是否做到这一点,要给群众一个实事求是的回答。” 此次事故发生后,铁道部成为众矢之的,舆论质疑没有确保搜救完成就移动并拆解车厢,受灾者也多次向媒体表达铁道部没有出面交代及做好安顿工作,而同一轨道在三天之内再度通车,更遭到舆论的强烈批评。温家宝的话明显与铁道部保持距离。 铁道部长盛光祖昨天也在记者会上,神情凝重,但没有被安排发言。记者会结束后,众多没有机会提问的中国媒体记者纷纷大喊“铁道部!铁道部出来说话!”但不得要领。 动车追尾事故近日再次激起民间舆论对官方公信力的挑战,媒体近日挖掘出许多和铁道部相关的企业在这一产业中的利益链条。 在烈日下站了近一小时的温家宝,昨天讲话时几度嘴角颤动,多次强调对人民安全的关注与对真相的尊重,并说国务院的调查一定会对人民负责,并主动提及民间对腐败的质疑。

阅读更多

OhMyMedia | 南方人物周刊:死亡动车

图/高尔强 本刊记者    马李灵珊    实习记者    刘琳    发自温州 39死近200伤,一次铁路事故中最低级、最应该防范的追尾碰撞,让打鸡血般一路高歌猛进的中国高铁打了个冷颤。现在,中国人、全世界都在质疑这个自诩世界最先进的高铁体系。大干快上的狂热背后是强大的长官意志,以及基于垄断养成的自大、昏愦和腐败,软硬件的貌强实弱,科学精神的阙如,对安全与生命的极端漠视 2011年7月23日,温州。浙江东南部的这座城市,这个季节向来闷热难耐,狂风暴雨说来就来,几乎每天都要下上一阵。 所以,当晚19时35分,温州市气象台对温州市区发布的短时强降水、强雷电和7-9级雷雨大风的黄色雷电预警信号,并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 就在3小时前,16时36分,从杭州开往福州南的D3115次列车准点开出。坐在这趟列车第10车厢的乘客鲍永远后来回忆,“正点出发也是我们选择动车的主要原因。” 按照列车调度表,10分钟之后,从北京南开往福州的D301次列车也应该离开杭州南站,向福州进发。但这一天,D301次不断晚点,据2号车厢的乘客陈爱听说,在车离开济南站时,已经晚点近半个小时。当车到达杭州时,D3115已经开出了好一会儿。 不论快慢,接下来,这两列同样开往福州的D301次和D3115次列车也都将同样开往另一个方向——死亡。 生死动车 在雷电预警信号发布12分钟后的19时47分,D3115次列车准点到达永嘉站。这是个小站,如果一切正常,D3115在永嘉站休息1分钟后,只需要再行驶9分钟,19时57分就会抵达一个大站:温州南站。许多乘客将会在此下车。而D301次列车则根本无需停靠永嘉站,因为停靠站少,它已经开在了D3115的前面,按照常理,5分钟前的19时42分,它就应该已经抵达温州南站。 但今天,因为沿路的雷暴雨天气,D3115次列车的停靠时间延长了半个小时左右。起初,鲍永远对着电脑玩起了斗地主,打发着时间。没人把窗外的雷电当回事儿,大家只是对漫长的停车感到不满。坐在D3115车最后一节车厢,第16节的孕妇陈碧和父母、姐姐以及外甥女拉着家常,他们是从绍兴赶回家乡平阳。而在他们身后,这节车厢的最后一排——也是D3115的最后一排——坐着31岁的项余岸和30岁的施李虹夫妇,两岁半的小女儿项炜伊在身旁玩闹着,一家三口还沉浸在第一次带女儿出远门旅游后回家的兴奋中。 20时10分,D3115次列车长在广播里称,“各位乘客,由于天气原因,前面雷电很大,动车不能正常运行,我们正在接受上级的调度,希望大家谅解。”车厢里响起一片不满的骚动,大家开始抱怨,“怎么动车也会晚点。” 5分钟后,D3115次列车从永嘉站缓缓开出。窗外雷电交加,但车里人并没觉得有任何异样,毕竟,再有大约10分钟,列车就将抵达温州南站。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比原定时间晚点了40分钟左右的D301次车已经开过了永嘉站,正常的话,将会很快抵达温州南站。但此时,列车突然停驶。 D301坐在第一车厢第一排的杨先生身边的两个外国人趁着停车,索性走到了一二节车厢交界处,站着等待。姜先生随即招呼坐在第七排的妻子坐过来,两人一起坐到了第二排的座位。 几分钟后,D3115次列车超过了D301次。如果此时,两辆车上有人向车窗外张望,兴许就能够望见对方车辆上的乘客闪过。只是那时,还没人知道十几分钟后,他们的生命将会发生怎样的交集。 8点20—25分这段时间内,D301次列车也开始继续前行。但,紧接着,前方的D3115次列车突然再次停驶,至于原因,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24日晚的新闻发布会上称是列车遭雷击,造成设备故障。 与此同时,永嘉站—温州南站高铁必经的双屿镇下岙村,大雨正倾盆而下。村里上年纪的老人家看着漫天雷电,嘟哝着,“几十年没见过咯。”大多数人都躲在了家里,不敢轻易出门。 离铁路高架桥只有100米之遥的鼎立丰鞋厂里,低矮的4层小楼第四层是个半出的天台,从上面望出去,恰好直视铁路高架桥。2名工人不放心这样黑的夜,拿着手电筒逐层巡查。也因此,他们成了极少数的惨剧目击者。 8点28分,他们恰好走到天台上。天空像被墨泼了般漆黑,但借着不间断的电闪雷鸣,工人阮长宵看见一辆动车正静静地停在高架桥上。除了车窗里透出的灯光,再无其他动静。 “停在那儿干啥。”阮长宵还和身边人打趣。2分钟后,这辆动车又开始逐渐起步。但此时,另一辆动车从后方快速驶来。“那速度非常快,肯定不可能是知道前面有车,快到面前了才发现。后面那辆车还变了几下车头灯,大概是提醒前车司机。但是来不及咯。”前一辆和后一辆,分指的就是D3115和D301。 D301车厢里的乘客却丝毫不知,危险正在步步紧逼。杨太太翻阅着火车上的杂志,身边的丈夫玩着手机,窗外雷电一个紧跟一个在天空里爆炸。她嗔怪着,“别玩了,外面打雷多危险。”陈碧的爸爸已经不堪等待,到过道上活动开了筋骨。留下妻子女儿和外甥,还坐在座位上。列车已经响起了报站,提醒温州南站要到了,“要下车的旅客请注意行李。”陈爱听拎着行李,走到第二与第三节车厢交界处,准备抢先下车。“轰隆”一声沉闷却巨大的钝响就在此时发生,D301撞上了D3115。 “车被拱起来了。”阮长宵的两只手比了一个“入”字。“然后就哗啦哗啦地往下开始掉车厢,有一节就那样挂在桥上了。车里面的灯一下就全灭了。高架桥上的电线还一会儿闪一下火花。” 8点31分,D301次列车在双屿镇高速从后追尾D3115次列车,D301次列车第1至4节脱轨,前3节翻落高架桥下,第4节车厢倒挂,垂直于地面。D3115次列车第15、16节脱轨。这两列动车就这样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拥抱”在了一起。 短短几分钟,一阵摧枯拉朽的断裂与坠落声后,一切仿佛都归于平静。除了天上照样轰鸣的雷电,嘶吼着覆盖了所有的哭嚎与叫嚷。留下阮长宵,在原地惊讶得目瞪口呆。 自救 救人 7月24日,我们抵达现场时发现,出事地点恰好是在一片空地上。面对着出事的大桥,左边不足100米是下岙村,右边200米开外,也是密集的楼房。如果列车出事时间稍早或稍晚一点,都有可能会殃及更多无辜。铁路桥与人居的距离实在近得有些过分。 回忆起出事那一瞬间,“‘膨咚’一声,我坐在地上了。‘啊’,车厢里有人尖叫了。难道车子撞到铁轨上的石头吗?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又‘膨咚’一声,车子好像退回来了一样。不对,出事了!”紧接着,鲍永远发现,车内已经全部停电。 空气里漂浮着女人的尖叫与哭喊,D3115次列车长开始和乘务员巡车,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人指着10号车厢和监控室中间连接的地方,开始叫起来:列车坏了!钢板变形了,突出来了。6号车厢的Kara回忆,“液晶电视上出现了看不懂的代码符号,然后迅速地暗了下去。原本提示列车时速的广播条也完全黯淡了,空调也全部停止,只有中间长长的黄色应急灯还亮着。” D3115车前14节车厢的乘客们开始用车内的铁锤砸窗,却怎么也砸不开。“出事儿了,”从列车后部传来声音,青壮年开始自发地向车厢后部前进,张罗着“一起去救人”。其他乘客在原地等待,发微博、打电话,慢慢寻找其他出口。 在黑暗而漫长的列车过道里,人们排成一列,慢慢向前面的车厢前进,摸索着出去的门。此时车厢地面已然倾斜,唯一的照明光源就是手机,天空中不断出现的闪电也能劈出一点亮光。6号车厢的Kara跟着人流向前移动,终于找到列车门,“倾斜的门距离地面有1米多高,落脚的地儿只是二三十厘米宽度的水泥条,前后都是低下去的小碎石。走过山路、隧道、泥泞的田地、危险的地段,有热心的当地村民拉着我们跳过去。” 从高架桥走到平地上的超市,Kara见到了同样在此避难的几个同车难友,因为同遭劫难,相互都“像亲人一样”。热心的村民给她们指点,出去走10分钟就能上大路,能打到车。当晚11时许,Kara从事发现场离开。同行的另一个大叔却坚持不肯离开,“大叔说,出了这么大的事,相关部门肯定会有安排,他要等一个说法。” 而已经逃生的鲍永远,更是组织起了其他青壮年乘客,帮助救人。 和Kara以及其他前面车厢的人相比,D3115次车的15、16两节车厢的乘客远没有这么幸运。与D301直接撞击的第16节车厢损毁最为严重,车厢已经完全变形,电线钢筋全部剥离在外,与前部车厢完全断裂。还有D301车掉在地上的3节车厢以及挂在墙上竖着的第四节列车,在这6节车厢中的乘客,每一分每一秒都分外难熬。 在翻倒在地的D301车2号车厢最前面的杨太太形容,“那一瞬间就像穿越到另一个空间一样。我们根本感觉不到车在刹车,一瞬间就没有意识了,等我醒来时脖子卡住了,头朝下,身体整个竖着。” 周围人都在哭,她后面一个女声一直在喊:大家冷静,先救孩子。又有一个人滚下来,压住了她的脖子,她觉得自己快要窒息了。那一瞬间,“我还想说是不是做梦呢。我都窒息了,我喊他他不答应,我才害怕,才确定这是真的。”她跟着喊老公名字,听到老公在身边,伸出手去摸他的脸,一摸,全是粘的。 发现老公受伤了,她急了,跌到的地方下面恰好是河道,身后的车窗已经完全不翼而飞。她用手刨开一条路,自己先钻出来,再用力把丈夫拖出来。回头一看,“第一节车厢像废铁一样了。” 救援人员抬着她出去,路上,杨太太只觉得很晕,很想睡觉,他们一摸她的头,后面全是大疙瘩,拼命地叫她:小妹小妹不要睡。尚有意识的丈夫在旁边喊,“先救我老婆,她伤得比较重。” 在2号车厢尾部的陈爱听数不清掉下去的时候自己撞了多少下墙,只知道下半身完全动不了了,“心脏那一边也动不了了,很疼。”在她身后3号车厢的付小姐被撞得在地上和墙上弹了几个来回后,睁眼发现车已经完全倒了个个儿,门变到了另外一边,全身上下都是大块的瘀青,除了挣扎着喊救命,她几乎无计可施。 而竖在高架桥上的4号车厢因为和地面呈90度,已经俨然是一口深井,在没有任何辅助物的前提下,每走一步都有可能跌得粉身碎骨。火车走道上窗户旁的扶手,成了唯一可以借助的工具。沿着这些扶手,一寸一寸地下滑,一根一根得接连抓住,再小心翼翼地换下一个人。如此,才爬下了整节4号车厢。 竖着的车厢一角已经断裂,缺口成了他们的生命空间。靠着这个缺口,他们才得以从密闭的车厢中逃生。 而此时,下岙村的村民已经全村出动,家家户户都招呼着,无论男女老少,都去了事故现场救人。在这个村,上高架桥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稍稍绕点山路,就有阶梯能够通向高架桥,直接走到桥上。在往常,这是村里大人担心孩子们乱跑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但现在,这却成了救人的一个方便之处。 鞋厂的门卫是第一批钻进已经严重毁损的车厢里向外拖人的村民。其他村民也陆续赶来,用自家的锤子等工具,敲打着门和窗户,帮助车里的人逃离。一个人拉不动,就上来三四个人帮忙。另一个工人孙华先后6次冲进坠落的车厢里,“有个妈妈两只手死死地护住自己的小孩,小孩大概3岁,被保护得很好。这个妈妈一看到我就说,‘先救我的孩子’。”等他回来救这个妈妈时,发现她的一只手原来已经断了。 当夜,温州全城都投入了救援。本在温州南站等待动车旅客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小徐先是奇怪,怎么一晚上一辆动车也没来。跟着就听见广播里说,出事儿了。他赶回城里,一路上络绎不绝的乘客打车去血站献血。他自己就拉了两趟,没收车费。 救援的诘问 无论如何,就算受了再重的伤,只要能活下来,就是好的。许多人,尤其是被困在D3115第16节车厢里的人,失去了生命。 7月24日凌晨4点,在事故发生接近8小时后,CCTV新闻说现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搜救已在2点多结束,5点却又发现一名幸存者。7点,CCTV新闻再次表示,反复搜救没有生命体征,现场开始切割车体、把直立的车厢推倒……但7月24日下午5点,又一名幸存者,年仅两岁半的小姑娘项炜伊被救了出来。 当晚,在温州召开的记者发布会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称,“这是一个奇迹。” 不幸的是,项炜伊的父母——项余岸和施李虹却没有“奇迹”眷顾,就此撒手人寰。和他们同样告别人世的,还有陈碧一家4口人,如果算上陈碧肚子里7个月大的孩子,就是5口人,只有当时不在座位的父亲幸免于难。 陈碧的丈夫杨峰当晚身在绍兴,接到电话称妻子和岳父母、妻姐、外甥女5位亲属所乘坐的D3115次动车出事后,他拉上堂弟,开车从绍兴赶往温州。 抵达事发地时,现场已被封闭,家属不能进去。24日凌晨2点,他绕路前进,踩过稻田,游过小河,从高架桥另一端前进,才到达桥下。再从阶梯爬上桥,用力砸破玻璃,反复寻找。碍于没有任何专业器械,他始终无法找到妻子。他看到里面有残断的四肢,想找人施救,却被拒绝称“已经没有任何生命体征”。据他所言,当时现场已经没有人施救,前来支援的人排成一列,“好像在等待领导讲话”,“没有救援,只有作秀。” 直至25日中午12点,他才最终在温州市殡仪馆,见到妻子遗体。妻子的脸部已被完全毁坏,他只能凭借自己与妻子订情的卡地亚钻戒才能辨认。愤怒的他大吼,“我妻子的脸是火车撞的,还是后来挖的。”却没有人能回答。 幸免于难的项炜伊亲属也发出了诘问,“为什么没有生命体征,还能救出孩子?如果之前没有放弃救援,也许孩子的父母也都能活下来。”同样,这个问题也没有回答。 截至本刊发稿时间,距离此次温州动车事故发生72小时,官方统计死亡人数为39人。 7月25日晚,二十余位死难者家属自发前往温州市政府门前静坐。这是一座和其他市政府一样气派的大楼,门前有人工小河流淌,静默无言地矗立在面前。家属们坐在那儿,大家就这样默默相对,和政府隔着看上去是一条小河的距离。 在市政府广场的另一面,微博上自发号召起来的网友点起了心形的白蜡烛,放飞了几十盏孔明灯。人们默默地站在原地,低头站一会儿,等到蜡烛熄完,再蹲下身去,用身上的磁卡等刮掉地上的蜡迹,更多的人则去拼起了下一个心形的蜡烛。有些人在议论着事故的原因,七嘴八舌,并无定论。而那些孔明灯则被风吹着,飞去了和政府大楼相反的方向。 25日下午,我经过事发地,恢复通车后的一辆动车正缓缓开过这个缺口。在事发不足两天后,在事故原因未彻查、善后方案远未明确的情况下,甬温线火速恢复通车。 桥下,是东倒西歪的几节和谐号车厢。 (文中部分细节根据已经见诸媒体的报道还原) © 梦里狩猎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 2011/07/29. | Permalink | 光荣之路 Post tags: 南方人物周刊, OMM通讯社@新浪微博 | OhMyMedia@Twitter | OMM通讯社@腾讯微博 | OMM通讯社@网易微博 加入我们,OMM通讯社志愿者招募!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温州动车追尾不仅是一起事故

2011年07月25日 13:14:01   发生于温州境内的“7-23”动车追尾特大交通事故,截至昨日下午已导致35人死亡,210人受伤。事故发生不久,有乘客在微博上发出求救信息,随即在网上形成舆论关注热点。24日,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表示:初步了解,事故原因是雷击造成设备故障导致的。     类似说法,人们并不陌生。本月上旬,京沪高铁刚开通,短短四天内就发生了三起停运事故。其中发生于7月10日的接触网故障,就是因为行经路段供电线路遭受雷击所致。这不能不让人质疑,为何中国高速铁路如此脆弱,不堪“雷”击?     照理说,动车、高铁运行必须要有很好的避雷防护装置,而在如此短时间内却连续发生类似事故,这究竟说明了什么?相应地,一旦查明事故确为上述原因引起,铁道部门还必须回应如下疑问:这究竟是发生事故地段气候实在恶劣,还是相关防护装置和技术不过关,这才导致了悲剧发生? 不得不说,即便气候恶劣程度超乎想象,这也只能说明国内相关技术尚未达到高速铁路实际运行所需水平。否则的话,这种遭雷击导致列车停摆的状况,不要说设计上应当“50年一遇”,最起码也得“10年一遇”。     设备故障导致列车停车,并不是发生追尾的充分理由。列车在一条铁轨上跑,紧开慢开都需要服从调度,并采取相应防追尾技术手段。据介绍,我国拥有自主研发的自动闭塞系统,足以防止动车追尾。可为什么,事发前这套系统为何完全没有起到应有作用?前方动车停开后,后面列车为什么不仅未收到预警,反倒一路狂奔,冲向前方动车?这究竟是因为时间来不及,还是因为预警通讯系统发生故障?必须说,在现有技术手段下,时间来不及完全不能成为理由。那么,为何通讯系统不起作用后,调度部门没能启动其他安全预案,而是眼睁睁(或全然不知情)地让惨剧发生?据悉,前方列车D3115停车时间长达25分钟。在这么长时间内,铁路部门都做了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做吗?     悲剧发生后,上述疑问让人们感到十分困惑。要彻底揭开谜团,恐怕只能等到事故调查结果出来,或许有些问题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了。但这还只是关于事故本身的疑问。这里还有必要指出,温州列车追尾并不仅是一起交通事故。无论列车追尾是天气原因、设备故障或调度系统失灵所致,这都表明动车运行安全出现了纰漏。列车运行发生问题,当然与铁路部门的运作和管理出现漏洞直接相关。正如浙江省委组织部长蔡奇所说:“这么大的事故,怎能归咎于天气和技术因素?”因此,彻查事故原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起事故还应引起人们对铁路运行管理体制的深层次思考。     近些年来,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猛,一跃而成为世界高速铁路“大国”。然而,作为国内唯一政企不分的产业,中国铁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发生了大量的制度性问题。去年以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副总工程师张曙光等高官纷纷落马,正是中国铁路管理体制“有恙”的标志性事件。一个政府部门既充当行业监管者又直接参与市场运作,其中弊端不言自明。事实上,政府高层及铁道部并非没有洞悉其中弊端,无奈沉疴日久,部门利益纠葛太深,致使相关改革迟迟难以提速。     据报道,铁路体制改革步履缓慢,原因在于相关部门提出,当前铁路仍然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而且体制变了会影响协调问题,最后影响运输安全。但所有这些理由,在现实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事实上已经成了“集中权力搞腐败”的代名词。铁路体制改革会影响协调以及运输安全等说法,不仅在理论上难以成立,而且因为7-23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也已显得不堪一击。这起事故表明,权力的集中并不能保证铁路运行的安全顺畅。相反地,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反倒可能导致管理不善与监管缺失,从而酿成更多悲剧。     让政府归于政府,企业归于企业,这是铁路体制改革的第一步。而日前发生的京沪高铁停运事故,以及刚刚发生的这起动车追尾特大事故,使得加快迈开改革的这一步,显得尤为迫切。随着这起事故现场救援工作的结束,以及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的开展,这些问题值得好好地讨论与反思了。     2011年7月24日   《上海商报》社论   上一篇: “达芬奇”的陷阱 下一篇: 治超载不如学习“桥坚强” 阅读数(1604) 评论数( 9 ) 9 条 本博文相关点评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Ten Years Of Media Lens – Our Problem With Mainstream Dissidents .

阅读更多

BBC | 温家宝承诺严肃调查动车追尾事件

追尾事故遇难者家属乘温家宝到访之际再次请愿。 中国总理温家宝承诺严惩浙江温州动车组追尾事故的相关责任人,政府也将确保事故的调查工作经得起历史检验。 在这造成39人丧生的事故发生第六天,温家宝星期四(7月28日)到温州的追尾事故现场视察,并慰问伤者与死者家属。 温家宝强调,事故处置的最大原则就是救人,事发当天他也只向铁道部负责人交待“救人”二字。 中国网民和舆论连日来质疑铁道部过早停止搜救死伤者,铁道部官员反驳称,他们从未宣布停止救援。 新华社星期四引述该名“铁道部负责人”称,事故发生后,前方指挥部要求所有救援者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必须争分夺秒,绝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刻,现场指挥部没有任何人宣布停止救援。 温家宝称他因卧病在床11天才延误到事故现场视察。 但是不少死难者家属均指责现场的救援人员早在24日凌晨时分已经停止搜救,当天救出最后一名幸存年幼女孩的警官也称,他曾就此与指挥人员据理力争。 星期四早些时候,上海铁路局局长安路生在国务院的调查会议上称,追尾事故中,温州南站使用的信号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发出错误信号,但调度人员并未发出预警。 设计这套系统的“北京全路通信信号设计研究院”随后发表声明向社会道歉,并承诺积极配合调查,接受应得的处罚。 但是BBC国际台中国事务编辑陈时荣分析指出,设计部门的道歉恐怕还不足以平息民愤,当局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答。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