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经济纵横】灾难经济学
【经济纵横】灾难经济学 (2012-02-03) 早报导读 [香港政情] 严孟达:向孔教授致敬! [热点关注] 安理会拟新草案向叙利亚施压 [财经人物] 施冰:站在父辈肩上 [中国早点] 傲慢与偏见 经济纵横 林毅夫与艾普瓦·桑吉 尽管目前有许多让人沮丧的经济信息,但如果我们以为事情已经到了不可能变得更坏的地步,那这个月残酷地提醒我们,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免于自然力量所带来的破坏。两年前,即2010年1月20日,海地受到地震袭击,造成22万多人丧生,也损害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前景。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不过,传统中医的确可以教导我们不少应对灾难的道理——特别是防范胜于治疗这一点。按照这一观点,要降低自然灾难风险,最好的办法是专注于预防。 根据世界银行和联合国最近发表的《自然风险和非自然灾难:有效预防的经济学》(Natural Hazards,UnNatural Disasters: The Economics of Effective Prevention)报告,和事后补救比起来,事前预防可以事半功倍。正确的预防肯定有利无弊,而这意味着需要正确的激励。 所有层面的激励——国际、政府及个人层面——都能在预防自然风险演变为灾难上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纾困和发展慈善组织泪水基金会(Tearfund)一份关于莫桑比克(Mozambique)的报告便是有力的例子。莫桑比克于2000年要求援助国提供200-400万美元,帮助它为即将来临的洪水做好抗洪准备。援助国只提供了这数目的一半。结果,洪水发生后,光是救灾就花费了援助国超过1亿美元。此外,它们还承诺逾4.5亿美元的复苏和重建援助金。 援助国以什么管道提供援助是很重要的。预防方面的投资通常意味着长期发展支出。援助国可以明确指定发展援助必须用在与预防有关的项目——这和主要用于立刻作出反应和纾困的人道主义援助不同。 但责任也不全在援助国身上。通过提供清楚了解威胁的必要信息、未来风险预警、及确保市场和个人反映风险——政府在预防灾难上的角色至关重要。 为个人作出正确决定提供诱因 我们具备提供有用信息的技术。然而,许多国家却没有充分利用。比如,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具有类似的地震风险,但日本拥有超过1000台地震仪,面积约比日本大五倍的印度尼西亚却只有160台左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