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网文

王容芬:中国最需要的是真正的言论自由空间

就所谓杨佳案四周年,社会学家王容芬博士认为,联系到最近的吴法天和周燕争执案、什邡事件,消除暴力迫害、避免冤死无辜以及肢体冲突,中国最需要的是真正的言论自由空间。中国共产党应该不失时机地接受教训,急流转舵。 围绕中国共产党创立九十一周年的七月一日,国内发生了什邡民众维护自己生存权利,维护环境再次被暴力镇压迫害事件,北京则发生了吴法天和周燕的群体争执冲突事件。无独有偶,四年前的七月一号曾经发生过所谓杨佳袭警案件。针对杨佳事件,以及她自己对于杨佳事件的看法,旅德社会学家王容芬博士认为,反对暴力迫害,冤死无辜,以及避免把争论变成群体冲突的根本办法就是言论自由,为此,中国共产党政府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失去了转舵的机会。为此,记者采访了王容芬博士。 王容芬博士对记者说,“从四月份开始,薄熙来出事的时候,我过去写了有十几万字关于杨佳的材料,我就准备一步一步地发到中文网站。缘起是因为有一位德国教授在无偿地把我的这些杨佳材料都翻译成德文。” 对此,对于四年前的七一杨佳事件,王容芬博士说,“我想德国人不知道,中国人也不知道杨佳究竟是怎么回事。有的人把杨佳崇拜成简直是神一样的英雄,七秒钟杀五个警察。几分钟就跑到二十一楼,几个楼连续连杀带伤,特别出气。有的人认为杨佳不可取,就是刑事犯罪行为,暴力行为;有的还把他说成是法西斯的、原始正义的。 那杨佳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就想把那些我对于这个案件的分析,用的都是他们自己公开的证人、证言、证词都弄到中国网上,希望引起人们的关注,把这个案子重新翻起来。” 为此,王容芬博士感慨地说,“不行,我发了八十多遍,试了各种网,如凯地、天涯……几秒钟就给你删了,后来干脆您没有操作权限,我基本没有发表言论的自由。这是最基本的人权,在中国却得不到保障。上面一层层的网管啊,绿坝啊规定下来,一直到小版主那里,版主比五毛还要可恶。五毛还要付出点劳动,他就干脆嘁叱咔嚓毙你,杀你,侵犯你的人权。” 王容芬博士认为,杨佳事件,吴法天周燕事件,只有开放言论自由,事情才有可能真相大白。但是今年的七一前后发生的事情,让人们看到,中共依然走在绝路上。“中共当局到现在还不觉悟。贵党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还不借薄熙来事件,以他为借鉴就改。不行,我看不到任何希望。” RFA 天溢

阅读更多

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让钓鱼岛恢复平静

      中日两国在中国东海尖阁诸岛(Senkaku Islands,中国称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争端,在两国沙文主义者的鼓动下持续升级。两国政府应尽快拿出必要的政治才能,缓解紧张局面。 无人居住的尖阁诸岛目前由日本管理并控制,日本政府从私人所有者手中租借这些岛屿。目前该群岛的资源仅限于渔业。尽管对这些岛屿拥有主权在当前看来 价值微乎其微,但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框架下,其吸引力大大提升,因为依据该法,可以以尖阁诸岛为基点设立专属经济区。随着中国崛起,中国政府对临近海域一长串海上岛屿的领土主张越发 强硬,这时刻刺激着邻国的神经。 就尖阁诸岛而言,一度平静无事的状态被中日双方的闹事者们打破了。中国渔民开始挑战日本对岛屿的控制权,去年日本海上保安厅逮捕了一艘中国渔船的船 长。日本方面,好战的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Shintaro Ishihara)为购买这些岛屿向民间筹资,以便东京地方政府对岛屿实施商业开发。这种未经授权的“插旗”行为,因可能对日中关系带来的损害,受到日本驻华大使前所未有的批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解决领土争端的一种途径——但这需要各国在灰色地带理智行事。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已能在不放弃领土主张的条件下,共同开发 争议地区的资源。中日两国政府若能采用这种模式,将有百利而无一害——尤其是,中日两国此前已承诺共同开发中国东海其他地区的天然气资源。维持尖阁诸岛现 有安排是实现这种模式的最好方法。 日 本首相野田佳彦(Yoshihiko Noda)近期宣布了由日本中央政府购买尖阁诸岛的计划。这一举动肯定会激怒中国政府——尽管该方案看上去也是为了阻止石原慎太郎更加激进的计划。如果野 田佳彦的计划能保证这些岛屿继续维持尚不开发状态,或许是最有希望平息这场主权争端的办法。但野田佳彦必须迅速灵活施展外交手腕,说服中国政府放下这个问 题。 要成功解决争端,尖阁诸岛所有利益相关国政府必须牢记,爆发公开冲突的代价远远超过控制岛屿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 译者/何黎

阅读更多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西藏着迷”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巴登日报》7月9日写道:”……去年夏天,孙玮(音译)作为游客去了大部分由藏人居住的青海省,这次旅游让她大开眼界。她说:‘经济进步让我们富裕,但是我们的灵命需要是用金钱无法满足的。藏族人心中有佛。'半年后,她辞去了在上海的报酬很好的工作,为了献身于佛教。 “孙玮属于那些在寻找生活的意义时转向藏传佛教的中国人,他们的人数不断扩大。对许多人来说,较之繁华都市的紧张生活,有着神秘传统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显得是与之不同的理想之地。对中产阶层而言,西藏多年来就是最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要是旅游之后不愿进寺院的话,也可在城市找到西藏修行中心。” 今年2月青海藏区的一次藏民集会抗议 该报认为:”许多中国人对西藏的着迷,与政治形势截然相反。中共和不满的藏人之间的冲突几十年来一直处于白热化状态,并且日益呈现出新的惨烈形式。出于对北京的抗议,藏人给自己浇上汽油点火自焚。最近的例子是一位24岁的牧人,从去年3月以来,至少40名藏人自焚,其中有僧尼。中国政府指责'达赖集团'对此负有责任,试图用严厉措施维护安定。中国的安全力量无处不在,有些发生过游行的地方和寺庙被与外界隔离开来。 “数百名藏人被逮捕,僧尼们被迫接受学习,在学习中,西藏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受到诅咒,而共产党被歌功颂德。所有的寺院都悬挂北京领导人的画像。中国官媒大肆宣传自1951年中共所谓的'和平解放'以来西藏取得的巨大进步。 “中国的公众没人去探究这个官方描绘的图景,可是现在越来越多的汉人偏偏对这个深受宗教影响的古老西藏感兴趣,让中共很不舒服。2011年美国外交部一份报告认为,当局试图阻止中国人在藏区停留较长时间学习佛学。每年有数百名中国人去印度,以了解那里的流亡藏人护持的佛教。 藏人在印度的流亡地,每年有数百名中国人去那里学习佛教 “……由于媒体审查,汉人几乎没有机会获得有关西藏局势的独立消息。即使自焚的浪潮很多人都还不知道。西藏流亡政府的智库、西藏政策研究所负责人土登桑培(Thubten Samphel)相信,'文化上的接近会导致改善民族关系。更多的中国人将学会珍视西藏文化,并认识到保留这个文化多么重要。'北京人朱琼民(音译)就属于那些对西藏入迷而导致政治上发生根本转变的人,他说:'以前我和大多数汉人一样,以为藏人应该为自己在人民共和国里经历的巨大经济进步感到满足。'但是在他接触了藏传佛教之后,就意识到了藏人的糟糕处境。他认为,'很多人对我们的政府很不满,以至于点火自焚,这很可怕。同样可怕的是,我的许多汉人朋友从未来过西藏,却将自焚视为叛国行为。'” 对艺术市场的”杀鸡儆猴” 针对北京追查艺术品逃税并将德国籍艺术品运输经理人延利希(Nils Jennrich)刑拘近百日,《世界报》7月9日分析说,”发动这个攻势的背景是,中共想把艺术和文化变成这个国家新的软实力。去年秋天党中央召开首届文化全会,从此中共试图与文化官僚和海关部门齐心协力地重新夺回对过于独立的艺术圈的控制,并在经济上重新采取垄断。……” 该报认为:”在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中,警察当局和海关一样拥有行政权,只要它们追究'嫌疑',就可以绕过法官或检察官,将被指控者任意关押长达7个月,并且拒绝给予保释。延利希作为德国人的唯一特权是,允许包括大使在内的外交官和被委托的中国律师每两周去探望他,给他带去衣服、吃上好伙食的钱,不久前也可以给他带书,但绝对不许具体谈他的案子。” “……在北京的外国人吃惊地摇头,画廊、拍卖行和艺术投资者中流传着一个成语:'杀鸡儆猴'。他们认为,逮捕一个外国人是北京对艺术市场的鸣枪警告。……” 摘译:林泉 责编:苗子 以上内容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

阅读更多

环球时报向什邡90后维权先锋泼冷水遭驳斥

在此次什邡事件中,突然涌现出了一批90后青年学子的身影,甚至还有在读的中学生,受到海内外舆论的特别关注和好评。我们今天的话题就从这里说起。对此,有评论写道,人们仿佛眼前一亮,感觉到了这个社会的希望所在,网上甚至有人把这些孩子称为“首义的中学生”,并呼吁“向90后的什邡中学生致敬”。而一向不甘寂寞的官方代言媒体《环球时报》也及时参与其中,当然,他们的理念总是和民间的表述格格不入,在他们看来,中学生出现在什邡事件中,有百害而无一利,甚至还将其生硬地与十年文革相提并论。 博客中国上作者欧阳南山的文章说,在环球时报看来,什邡事件中的中学生走上街头,无异于文革中的红卫兵被利用,因此,大可不必赞美之,鼓励之。众所周知,十年文革臭名昭著,红卫兵作为毛泽东发动文革的打手被利用,最后的下场则是被驱赶下乡,那段历史今天回想起来,确实不堪回首。不过,《环球时报》在此所作的类比却显得十分蹩脚和不伦不类,因为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前者是被最高领导人毛泽东这样的野心家和阴谋家,处心积虑地利用掌控,以达到一己之私和不可告人之目的;后者却是在当今大多数民众沉沦无奈之际的异军突起! 究其原因,当局除了几十年来的愚民教育和大量的谎言欺骗,更辅以金钱等物质基本生存条件相要挟,使得广大民众除了自我沦陷之外,别无选择。大多数民众为生存计,为安全自保,不得不苟且偷生,逆来顺受,恰在此时此刻,什邡的90后和中学生却勇敢地站了出来。按照常理,现在的物质生活与从前相比,大有改善,90后和中学生们无须为衣食所忧,所有的生存压力,基本上都被父辈们咬牙挺着。社会上的种种黑暗与不公,尚未赤裸裸地殃及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原本可以安于网络游戏的刺激,以及各种时尚的消费与运动等等。总之,并不需要与政治有过多牵连,但是,他们却出人意料地站出来了! 文章又说,一言以蔽之,他们恰恰就像那个嚷嚷着皇帝没有穿衣服的小男孩一样,无所畏惧不计后果地走上街头。看看他们打出的横幅吧:“今天不站出来,明天就站不出来”就可以知道,他们对现实与未来的清醒判断。面对这些涉世不深的90后和中学生们,他们为何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并且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誉,作为当局是否应该有所反思,应该扪心自问几个为什么呢?作为官方喉舌的《环球时报》更应该疏理其中的原委和来龙去脉。正如该报所分析的那样,为何同样是起因于环保冲突,厦门和大连也都先后经历过类似的事件,但其过程却都没有什邡这样激烈?为何到了什邡这里,在厦门和大连的抗议行列里,都不曾有过的中学生却站了出来?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政府和喉舌们深思和检讨吗? 不仅如此,《环球时报》还应该清楚一个细节,在此次什邡事件中,官方相关部门的配合打压不可谓不到位,各种软硬兼施之中,就有专门针对中学生的什么“开除学籍”等等,但他们却并没有就此屈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还是如《环球时报》所言:“号召中学生冲锋陷阵,是革命的特征”。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了,这些中学生好端端的,为什么不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专心致志地学习,偏偏要慷慨激昂地走上街头呢?究其原因,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整个国家道德的坍塌,经济的畸形发展,以及疯狂的环境破坏和低人权、低福利的高昂代价等等,所有这些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难道中学生们置身于互联网这个巨大的信息世界里,能够充耳不闻,熟视无睹吗? 欧阳南山的文章最后回顾说,曾几何时,中国共产党人也曾高声呼吁过:“为什么北大安静的校园里,就放不下几张书桌呢”?到了今天,不仅是大学生,就连中学生都走上了街头,这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执政者深刻反思吗?!中学生都在冲锋陷阵,革命的端倪已经出现,难道你们还可以不闻不问,坐等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的暴风骤雨降临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环球时报》还不算健忘的话,一定应该记得,那位突尼斯的小贩是怎样酿成了一场举世震惊的茉莉花革命,并直接导致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崭新变化! 另一方面,针对什邡事件,《环球时报》以文革红卫兵为例评论说,“利用未成年人实现政治目的,是不道德的”。对此,有网友点评说,听了这话,刘胡兰很伤心,小嘎子很郁闷,潘冬子很蛋疼,红卫兵很纠结,这些曾经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现在却被胡锡进评为不道德者的工具。作者气横秋的文章说,政治童工们本是一枚棋子,集体悲剧也就算了,可是,那个不道德者又是何方神圣呢?1960年出生于北京的胡锡进,一定见过红卫兵膜拜那个不道德者时的震撼场面,胡总编,不要假装纯洁了,搞政治的还有什么道德可言呢? 胡锡进说过:“当信息过少或过多的时候,我相信党中央,这是理性,也是信仰。”就凭这样的理性和信仰,胡锡进即使再摔几个跟头,也会稳坐总编宝座,民间骂得越厉害,往往升迁得越快。因此,对于胡锡进和环球时报,人们最好是不看,不读,不评论,让其自称的200万份发行量成为一个政治负担。那时,既便胡锡进每天上厕所擦屁股,也很难用掉那好几吨报纸吧! 此外,青年作家韩寒7月 4 号发表的博文说,什邡有难,八方支援,年轻的90后很了不起,有消息说,什邡维权的源头,就是因为一些90后的学生去政府门口请愿。很多人都说因为汶川地震改变了对80后的看法,但什邡则让很多人改变了对90后的看法。原本我以为,80后,90后,这些都是要牺牲掉的一代人,但我现在觉得,也许我们自己也可以完成父辈未尽的愿望,这些人,都是未来的主人翁,现在,他们已经来了。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此次警方在什邡使用的的震爆弹,也叫闪光弹,男同学们平时只有在射击游戏cs里才能看见,这下大开眼界了。其强烈的闪光也许能让人晕眩个几分钟,但却无法掩盖自己的丑行,你以为这是在拍《黑衣人4》么,一道闪光,老百姓全都忘了发生什么了。每一次的闪光,都是记录历史照片定格的瞬间,你抹不去它。此外,如果市民行为越界,被警方拘留,受到法律惩罚,我对此毫无异议;但是当警方越界,各种对付罪犯的武器都使用到了市民身上,警方是否也要道歉呢? 从什邡政府发布的微博来看,依然用词迂腐,语气强硬,毫无歉意,甚至喊出了“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这样的口号。不过,这两句话明显是边吹口琴边唱歌,不能同时完成的。 RFI 周西

阅读更多

陸客買禁書 台灣出版另類優勢

記者李怡芸/台北報導  十八大概念書近來一窩蜂在台出版,長期觀察中國近代史的《傳記文學》副社長溫洽溢指出,除了台灣人對大陸政局感受到牽動,另一部分其實也滿足了陸客來台買「禁書」的好奇心。港、台出版社現在的出書策略,除了當地人,更將觸角伸及陸客。  溫洽溢以《毛主義的誕生》為例,作者馬思樂是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歷史系榮譽教授,專研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和馬克斯主義,在大陸算是頗有分量的作家,多數作品都有簡體版的譯本,且通常都流通於中共高層官員,唯獨《毛主義的誕生》此書在大陸還沒有譯本。  本身為此書譯者的溫洽溢指出,此書從90年代的毛澤東熱來看支持者訴求,反映大陸多數民眾對於社會不平等、官僚等現狀的不滿,在薄熙來事件後頗有些政治尷尬性,顯然此書短期內不易在大陸出版,而台灣的民主也就成了出版這類書的優勢。  溫洽溢表示,近年台灣人也愈來愈熟知:大陸的接班人對未來兩岸關係的安定與否有舉足輕重的關係。十八大概念書多著重於中共的接班遊戲,相較於過往中共的接班制度保守而機密,如今遊戲規則公諸於世,除了滿足台灣人對中共宮廷政治的窺探,也意外地彌補了陸客在內地所聽不到的聲音。 台灣 中國時報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九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