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

白衬衫 | 财经网:全民监督食品安全 舆论遏制火箭提拔

镉米潜伏日久,食品全面沦陷,网络和微博出现前,请问民众试毒几年?道德法律缺位后,国人再续“病夫”前缘。年轻干部频现,破格已不新鲜,充满弹性的制度面前,谁说能力外的资本是零?官二代的标签背后,“血统论”毫不避嫌。。     食品安全沦陷致焦虑     民以食为天,对于几千年来依附于土地之上、以温饱为生活标准的中国人民来说,这是信仰和精神都无法替代的。     今年2月,《南方日报》即以“湖南问题大米流向广东餐桌”为题披露了湖南镉超标大米进入广东市场,但直至5月16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检结果,其中8个批次的大米镉含量超标,比例高达44.4%。这个骇人听闻的数据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官方刻意回避公布不合格产品的品牌、生产单位及销售单位的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之后,广东省开始对市面上的大米进行全面排查。根据《南方都市报》的消息,广东省质监局对全省618家大米生产加工企业成品库房中的大米进行抽样,检验重金属镉的含量,结果被抽检的762批成品米中,合格751批次,不合格11批次,合格率为98.6%。     据悉,这些被人们称为“镉米”的不合格大米分别来自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地,而导致大米被污染的根源则是产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这种可能引发“骨痛症”的镉米外表与一般大米无异,且价格相对便宜,所以纷纷流向了餐饮店和集体食堂,受众广泛。事关民生之根本,故一时间镉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与以往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标缺失的情况不同,此次镉米事件中,国标竟高于国际标准,因此“这些米可以出口,但是不能内销。” 但即使如此,依然有超国标的镉米在其产地被自检为合格,对于暴露出来的检验漏洞,尚待调查处理,但事关食品安全部分,人民日报撰文给出建议称“勿长期食用一个地方粮食”,而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网站刊文称“建议中国人少吃大米”,专家解释镉中毒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都市人吃的都是“百家饭”,且大米的食用量还不至于中毒。但如此“贴心”的建议却遭来一片拍砖,对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服毒之举怎么理解都像慢性自杀,数据与科学的背书无法安抚民众的恐惧。况且,镉米事发,引起人们对主食安全的担忧,找出原因、解决问题才是人们最期待的结果。     湖南作为镉米产地浮出水面,成为众矢之的。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内已有媒体报道过镉米的存在,而其中的重灾区就是湖南。时隔两年,镉米依然潜伏于市场。而且据镉米的主要流向地,广州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一些米贩透露,湖南米重金属超标是圈内都知道的秘密。而这样的“圈内秘密”早已存在于各类食品的生产过程中。     从给黄瓜涂避孕药、拿老鼠肉造假羊肉、用神农丹种生姜,到波及范围越来越广的镉米事件,菜、佐料、主食无一幸免。更兼有瘦肉精、毒奶粉、地沟油这些久已有之的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可谓愈演愈烈。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炮制毒大米的天天吃着漂白馒头、做馒头吃了苏丹红西红柿、种西红柿的菜农的孩子喝了问题奶……如此恶性循环,让食品行业相互投毒成了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反而不投毒似乎难以在市场经济中生存。但正如《中国青年报》在一篇评论中指出的那样:道德沦落不是市场经济的错。“公共问题失序的源头却并不是道德本身,而是来自于公共领域的治理乱象,尤其是公权力的不作为与乱作为。”在此次镉米事件中,劣币驱逐良币依然存在,上述结论依然有效。所以,即使所谓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一次次被重申和强调,国家的专项治理活动一次次被启动,但在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面前,它们仍像是一只纸老虎。     作为受害者,广大民众的唯一反应只能是在网络上表达情绪。网友@野村牧笛 无不嘲讽地自创选择题“以下哪种物品无毒:A奶粉,B大米,C羊肉,D地沟油,E米线,F敌敌畏”。另有不少网友开始习惯性地声讨特权:“规章制度的制定人都吃特供”。不过在环环相扣的食品制作环节,即使是特供食品恐怕也无法让人高枕无忧。作家@北村 发出呼吁:“强烈建议你们这些投资大佬合伙开班一家全国‘良心食品’连锁农场和门市,提供干净清洁的食品,只要涉及最基本的米面油、蔬菜和肉食就行……”吐槽者,抨击公权者,求助商界领袖者,众生相皆有。更离奇的舆情还来自于对香港大米的报道,一向对食品安全要求甚严的香港,似有先见之明,自1955年起就已立法将大米作为法定储备商品,规定携带超过15公斤的大米过境即有可能面临牢狱之灾。此消息加重了国人的无奈:当防民下毒甚于防川、安全感靠从境外采购来支撑时,幸福感从何说起?     镉米事件又一次敲响了环境污染的警钟,身为消费者可以用钞票投票,但身为本地人的种植者,只能年复一年的生活在那里,而这一切,从GDP等地方政绩中都得不到体现。PX事件引发的震荡尚未平息,环保舆情再次升温,相关新闻接连不断,23日,人民网一则“民警跳污水救人肺部感染”的文章引起围观,文章称浙江温州民警跳入污水河救人后因“污水游泳后遗症”住院,网友喊环保局长去医院探望。去年温州、深圳等地均出现民间重金悬赏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控诉当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虽然事件类似闹剧,但民众对于环保态势的关切不言而喻。     近年来官方的执政理念越来越重视民生幸福,但如今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却着实使人焦虑,五月初,《第一财经日报》曾刊出一则消息,称“北京空气污染致外国人离开”,即使加薪也挽留不住。外国人可以一走了之,用脚投票,但背负着“房”、“车”等几座大山的中国青年则无力可逃,也无处可逃。当衣食住行等基本生理需求都无法得到安全保障时,无论多么宏大的梦想都只会成为青年人的精神麻醉剂,模糊中国人的变革意识,掩盖社会矛盾。22日,@经济观察报 消息称,青海省大通县56所学校500多名学生吃统一配发的营养早餐后腹痛头晕,阳光早餐变成了劣质早餐。每一次在食品安全领域爆发的核弹式的危机,最终都悄无声息,但其辐射式的危害依然存在。只是当杀鸡取卵、粗犷式经济发展模式等名词越来越成为脱口而出的习语,而食品产业链中的互相投毒也已经快成为众所周知的概念,中国人于麻木中自发地透支了下一代人的健康,甚至会毁了中国的未来。     食品安全的舆情呈铺天盖地之势刺痛着大众的神经,人们在不敢张口吃饭喝水的同时,心中自然开始揣测,在没有网络和微博的那些年,我们到底吃了多少毒?但专家告诉读者,媒体放大了食品安全问题。于是加强舆论引导,也是每次突发事件的一个必备选项。但在法制和道德双双遭遇“滑铁卢”的当下,人们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国人的道德底线和公共治理水平。只有微博等新媒体的监督似乎可以为人们的安全感拴上了一道保险杠。近几年微博在大灾小难中不管是聚集微力量还是推动名人公益,都有不俗的表现。故而民众也寄希望于微博能化解食品安全危机之殇。事实证明,因公共平台的发达而聚集起来的民众,才有了初步自保和对抗的力量。汹涌的舆情,沸腾的民意,才能够督促信息公开,督促政府改革,才能够在各种公益诉求中挟舆论以令法治——当食品治理已经千疮百孔时,只有给予民众足够强大的法律武器,才能够让民众利用公益诉讼来进行自保,这也是舆论监督的期待和必然结果,一切都要落实到李克强说过的“重拳方有效,重典才治乱,要让犯罪分子付出付不起的代价”,依靠法律铁腕来“补天”。此外,不能遗忘的,以及再次老调重弹的是,如《京华时报》评论中所说:“从公开污染真相开始,从公开镉米品牌开始,从问责相关责任人开始。更进一步,从根本上改变一些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彻底摒弃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年轻干部火箭提拔引众怒     中国公务员总数689万,多数人用一辈子时间才到正科级。如果35岁不能升到正处,45岁不能升到正厅,仕途可能就此止步。当然,也有例外。——这来自于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壹读iRead》杂志制作的“公务员升迁时刻表”视频。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最终报名人数超过150万。想必其中考上公务员并获得升迁的人只是少数,然而翻检历史,总有那么些人比较“幸运”和“例外”。     5月17日,网友@冒安林 曝光扬州市委政法委书记之女袁慧中毕业三年蹿升至副处级,引来网友质疑。网友@开元旅业报 一句:“从安徽22岁的团委副科,到湖南28岁副处,再到这位火箭女副处,有木有一种心碎的感觉?”道出了绝大多数同龄人的心声。而在公务员幸福感最低的调查报告,史上最难就业年的艰难时世,做实际工作时情商与智商重要性之辩等三条新闻的对比之下,难免会让人心理失衡。@江苏岳延彬律师 微博称“官二代火箭升迁引发干部任用体制反思,任用程序形式似乎合乎规定,但背后显赫的父辈官宦背景难掩其巨大影响。”     扬州官方一再强调此事合乎法规,并称“35名委员选副书记时,袁慧中全票当选,大家对她比较认可”,此种说辞让人想到“曝光问题——回应‘符合规定’——组织调查——撤职”一套猫捉老鼠的游戏。     就在不久前,安徽22岁县团委副书记常俊生自称“凭本事当选”余音未绝,其父望江县编办主任与他一起丢掉乌纱帽,望江县10位官员受牵连;湖南27岁副县长徐韬在其父徐秋良卸任湘潭市雨湖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三天后成为了“最年轻的副县长”,“我的能力符合岗位”言犹在耳,降职正科级的决定就已下达,并有6名官员牵涉其中;头天山东金乡官方言辞凿凿“25岁女镇长韩寒任职经历符合规定,高票当选”,次日,身为济宁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父亲与女儿二人双双辞职;广东揭阳揭东县“火箭干部”,27岁的江咏中六年被“破格提拔”三次接替其父的副县长一职;就在“扬州神女”事件持续发酵时,@冒安林 微博还爆出:“和袁慧中同批提拔的年轻干部中,好几位都是干部子女。”……尽管被“火箭提拔”的年轻官员被人不断挖出,其本人表态与官方回应也越来越及时,但稀里糊涂的撤职不是治本良药。《中县干部》中描绘的基层官场生态再次暴露在世人面前。“官二代”小小年纪就能在官场一帆风顺,如此“禅让”的接班方式,如此“合乎规定”的上升路径,以及日益固化的社会阶层,让同龄的“农二代”等群体瞠目结舌为之惊叹之余,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当贫二代逐渐被体制的规则拒之门外时,看似合理的程序也只会产生破坏公平正义的负能量,幸好,网络的发展倒逼着制度改革,此起彼伏的舆论压力呼吁一切公开透明,网民对于年轻官员火箭提拔的质疑其实拷问的是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以及模糊的用人制度,这些都是构筑官民信任的基石。     根据2012年扬州市公选副处级干部《简章》,担任正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正职满1年,担任副科级职务或市属企业中层副职满3年即具备资格,而按照目前国家有关规定由正科提任为副处需三年。显然这次为破格提拔,没有人反对优秀的人才获得破格升迁的机会,只是有些破格掩盖着不为人知的猫腻。“为人低调,做事扎实”南大博士袁慧中未必就不能胜任扬州市团委副书记的职位,南大国际政治专业本科背景的徐韬没准也能在副县长的位置上干出成绩。但恰恰是这种胜任与成绩的考核标准,民众一无所知。因此,年轻干部的良好背景在其升迁中的非正常影响,“官一代”们在这过程中是否存在利益交换,也就成为人们屡屡质疑的地方。     年轻干部,破格提拔,其实皆非重点,真正引爆舆论危机的核心问题在于:官员子女火箭升迁是否合理?@JP贾澎博士 认为:“如程序透明公开,合法合规,经得起质疑,让他们有机会才尽其用,有何不可?”组织选人用人既然有原则、有规定,就应该严格按照程序执行,公开其情况,透明其过程,接受民众监督。但从撤职以平民愤的事后补救措施来看,连地方官员都心知肚明,他们无法再自圆其说,蒙蔽大众。     根据《江苏省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袁慧中博士毕业后直接担任维扬区西湖镇镇长助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选调生在基层工作一定年限后,适合做乡镇、街道领导工作的,经考核表现优秀的,及时提拔,适合从事其他领导工作的,也要及时选用”。既然“经考核表现优秀的要及时提拔”,那么,袁慧中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怎样的成绩得以步步高升?其简历显示,三年工作经历,变动了五次工作岗位。5月20日,@冒安林 再发微博,称“三年里袁慧中完成了结婚、怀孕、生育和抚养孩子的大事”,这其中又有多少精力花在工作中。面对地方半遮半掩的信息公开现实,民众宁愿选择经验主义的推测,知情权被选择性尊重的年代,公众看到的真相只是冰山一角。该办法第十五条还规定,“选调生的直系亲属是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法院、检察院、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正副职领导干部的,在工作安排上要实行地区回避”。作为扬州市委政法委书记的女儿,扬州市委组织部称“其父在公选过程中进行了回避,未施加个人影响”。 @郑根岭引用白岩松观点,直接了当指出猫腻:“父亲的位置就对选拔产生无形干扰,直系亲属回避就会没有影响吗?制度不改,还会层出不穷。”@新华社中国网事三问“扬州神女”:“工作三年频繁转岗连升三级,缘何如此幸运从容?任职简历含糊其辞,难道其中藏有猫腻?在自己辖区内女儿短时间连续提拔,政法委书记父亲未参与公选过程就算回避?”回避制度在中国古已有之,现今的制度也有规定,令人费解的是,如今父子、夫妻等等直系亲属在同一个机构、单位互为从属关系的例子屡见不鲜,制度形同虚设。没有民主监督的问责机制只能沦为小部分人的私器,体制内的人自行决定规则的制定,制度必然被玩弄于鼓掌,失去赖以生存的群众基础则是行将不远。     于是,17日,人民日报刊登两篇评论文章,特别是其中署名仲祖文的评论《破格提拔干部要从严》重申了官员选拔的纪律:“破格”也是有规矩的,不是破选拔任用标准的“格”,而是标准更高。文章还说,要全面把握干部政策、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要求,防止片面追求低龄化倾向,防止连续破格提拔,防止降格以求、拔苗助长。同一天新华社时评《从严从重处理,才能刹住违规用人之风》更是追问:轻描淡写的追责如何维护选人用人的公平机制,如何避免违规事件再次发生?“应对照党纪国法,出重拳下猛药,让扭曲规则的人付出代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河南调研时指出,“显规则”不落实,“潜规则”就有市场。对干部队伍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选人用人要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按原则办事、按规矩办事,不能有例外、不能搞变通,更不能借“破格”之名、行谋私之实。     中央媒体的声音直指现有制度的严格执行,中央领导人的表态也着眼于干部队伍的严格管理,这与舆论场中的呼声仍然有所偏差,而年轻干部乃至官二代火箭升迁的现象也不会一夕杜绝,或许会转入更隐蔽的方式。     @周蓬安 评论道:“她爸是市委常委,安排一个子女任副处级似乎很正常,据说这是约定俗成。”乱象重生的背后实则是以权谋私的既得利益者们试图阻挠体制改革。这从岗位内定、萝卜招聘、就业歧视等现象层出不穷可窥见一斑。无论是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还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场规则,都阻碍了底层民众自由向上流通,加剧了社会矛盾,导致民众对政府产生抗拒情绪,仇富仇官心理产生,政府公信力受损。     人民网理论频道昨日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的文章《排除既得利益集团干扰是实现分配公正的关键》作为头条推荐,其中指出,清明的政治,不仅要有官员的清正、政府的清廉,还要有基本的公平正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公众认同的政治制度。       本文来源《财经网》作者:舆媒素                                                                                                                                                                 —–白衬衫

阅读更多

[转载]吾乡吾国

原文地址: 吾乡吾国 作者: 黄卧云 我的家乡变得越来越令人揪心。 前不久,老家一位从未见过面的远房亲戚打来长途电话,求我帮助他。年初时,他从外地打工回家的儿子与邻 居老太太为房屋占地的长期纠纷再次发生了争执,老太太在抓扯中跌倒,脑部摔伤,住进医院,他儿子因过失致人重伤被关押,伤者出院后被她的家人强行送到自己的家中,并向他索赔 30 万元。对方多子多女,是个大家庭,比他势力大,他只得离开家里,全家人无家可归。他要求我找媒体“曝光”。 他实在是走投无路了才找我来的。我告诉他,这事不好“曝光”,曝光也没有用,但他坚持认为只要媒体介入,他的问题就能引起政府重视。我很难向他解释清楚其中的原委。之后“五一”回家渡假,我见到了这位亲戚, 40 多岁的年纪,看上去已经苍老。象所有上访者一样,他也写了详细的材料,一式数份。他了解了相关法律问题,第一,对方的行为构成了私闯民宅的严重犯罪,第二,他的儿子已经成年,儿子的事不应由父母担责,况且他儿子已经承担了法律责任。他找过镇政府、县政府、县人大,找过派出所、公安局、政法委,要求政府干预让老太太从他家里撤走,但那些“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和人员都不出面解决他的问题。 他觉得他的事情只有靠关系了。对他来说,我就是他能找到的很亲近的“关系”了;对我来说,此时还身负另外一桩不能完成的“曝光”任务。我的一位在县城机关工作的老相识在去年年底的一个夜里因为行车让道与人争执,两个年轻人突然抽出凶器,对他前后夹击,身着数刀,捅成重伤,凶犯却逍遥法外,据说是因为其中一个凶犯的家庭在县里有钱有势,摆平了各种关系,他要求我通过媒体报道向地方官施加压力。我虽然深知自己无能为力,但对于无权无势的人们,抓住任何一根稻草都是一种希望,我不能直接地毁灭他们的希望,同时我也觉得自己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关系在我们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里发挥重大作用,无论你是在机关,企业,还是在大学、科研单位,关系都是第一重要的资源。关系说到底是一种等量交换,权钱交换,权权交换,权色交换,而没有什么可以与人交换的穷人和普通人也就没有关系,运气好的,他们也可以丰衣足食,运气不好的就只能辗转沟壑。 对自己所从事的新闻工作被普通的人们想象成具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力量,我没有感到高兴,而是感到悲哀。他们以为官员惧怕媒体,却不知道媒体其实惧怕官员。由于工作关系,我接待过许多上访者。他们都有多年上访的历史,背着塞满反映冤情材料的行囊奔波在省城和京城之间,有的要靠乞讨度日,一些人早已无家可归。就是这些受害者,这些有如蝼蚁的生命,被官方看成是威胁社会稳定的危险分子,成为政府监控的对象,每次要在经过一场猫鼠游戏后才能摆脱监视,再一次踏上申冤的征途,通常是在上访毫无结果后,他们来到新闻单位碰一碰最后的运气。事情不会有何改观。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他们的陈年旧事没有新闻价值,引不起记者的兴趣。在网上公开报料,他们的事并不耸人听闻,引不起网民的兴趣,在一个人们对各种腐败大案见惯不惊的时代里,只有王立军薄熙来的大戏、雷政富们的视频、高官充当主角的记实小说、刘铁男一类大人物的“谣言”、犯人在监狱躲猫猫身亡的传奇、鞭炮炸断立交桥的新闻才能刺激大众的神经。上访从一开始就是一条永远没有尽头、没有希望的路。让我永记不忘的一个上访者是一位身材瘦小的中老年男子,在我告诉他我没有能力解决他的问题时,他便用头朝墙上猛撞过去,意外而又突然,让我顿时慌乱不已。我彻底击碎了他的中国梦。若不是赶紧抱住他,肯定会是一次流血事件。 对家乡的爱就像一个过滤器,在把不愉快的记忆过滤以后,记忆中的家乡就总是美好的。当年,自己也是千千万万把“跳农门”当作最大人生追求的众生中的一员,幸运地考上大学,脱离了贫穷、卑贱、终年劳累而不得温饱的农村生活,进入梦想中的富裕、文明、干干净净的城市,可如今,城市里肮脏的空气,严重污染的食品,回农村度假、养老又成为城市人的新理想。只有在远离城市的农村才能吃上放心的饭菜,呼吸放心的空气。其实,农村环境也在普遍恶化。 我家门前的小河已经脏得不成样子了,那是带给我儿时很多欢乐的地方。那时,河里的水清澈见底,在浅水处,或涉滩而过时,能看到成群的小鱼。一到夏天,孩子们便成天在泡在河里嬉戏,抓鱼,或者捞虾。到上世纪 90 年代初期,还能见到孩子们下河玩耍,现在它却彻底成了一条龙须沟,水呈墨黑色,河底是深深的污泥,两岸傍水生长的树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塑料废品。河边当路的地方,是一堆一堆的垃圾。洪水一来,相当一部分垃圾就会被冲走。村民把这里当作不错的垃圾场。以前,生活垃圾都是各家各户自己焚烧,烧成灰烬后放到地里做肥料,现今的村民已经不再这样做了。河里早已不能游泳,听父母说,河水毒性大,下到河里的鸭子都不下蛋。 对家乡更感心痛的是无可挽回的公地悲剧,过去的大片良田如今变成了房屋,那些极不规则、高高低低、式样各异的红砖水泥房,丑陋地矗立在田地的中央,一片一片地蚕食掉原来最丰产的上好水田。在小河两岸形成的一条约 1000 米宽的田垄,呈梯状分布,一直向县城方向延伸,总长度约 15 公里。高低起伏的翠绿山丘相对而出,护卫在田垄两侧。我们的祖先从来都是依山建房,在千百年中完整保留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大片良田。说到底,这要归功于土地的私有制。买地置业是我们的先辈一生奋斗的理想,省吃俭用为的就是买田,先买薄田,等到家业殷实时再买好田,除非败家子,谁也不会随便占用宝贵的良田。合理的自利行为维护着共同利益,也一直是保持社会秩序的必要基础。可现在在不到 20 年的时间内,村民们都竞相离开了靠山而建的祖宅,把住宅建进了农田。那些地现在是他们的承包地,他们只有使用权,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把集体的土地变为自家的宅基地,也就变成了实际上的个人占有。当城市周边地区,政府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占用国有土地并变成自己的利益之源时,农村地区的“国有土地”也由农民完成了用途的改变。 在半世的人生经历中,我目睹了家乡的巨变,最近 20 年中她的情况一步步变得越来越糟。但这绝不是说 20 年前的家乡一切都好。如果以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作为界限,改革开放之前,吾乡被贫穷所折磨,也被政治折磨。乡民们终年辛劳却食不果腹,说话也得小心谨慎,一言不慎就可能遭受批斗,或者被关进公社的黑屋子。到青黄不接的季节,许多家庭都出现断粮现象。离我家不远有户人家,男主人喜欢拉二胡自娱自乐,只要肚子没有饿着,他就时常会拉上一段花鼓戏或京剧唱段,悠扬的琴声越过树梢飘来,格外动听。琴声表示他具有较高的幸福指数。进入春荒季节,那熟悉的琴声就沉寂了,他的幸福指数降到了最低点,要直到新粮出来,我才能又听到他的琴声。我们不能不惊叹人类个体不管在什么逆境中都能创造出快乐的超强能力。虽然我因为年纪尚小对饥饿没有深刻的感受,但知道那种日子不值得肯定和怀念。改革开放之后,吾乡则被苛捐杂税折磨,被污染折磨,被无政府状况所折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手里多了几个余钱,村民在物质上有了一定改善,但多年来也就一直止于温饱。住房普遍由以前的土砖墙改成了红砖墙,普遍都有了电视机,甚至电话也已经普及,在官方的新闻宣传中,这些都是表现农民富裕、幸福的基本镜头。将它们当成中国农民幸福生活的见证,未免太过浅薄。村民几乎没有享受什么医疗服务,小病靠扛,大病靠挺。几年前的一个春节,二弟带回一个菲佣,她也是农村出来,我特地让她比较她的家乡和我们老家农村的富裕程度,她告诉我,菲律宾的农村要更富一些,农民穿着更好一些,住房条件也好一些,更卫生一些。她结了婚,但还没有小孩,她丈夫是个木工。他俩都是大专毕业。顿时,一种难以言表的失落感向我袭来。我想她说的应该属实,我没有必要怀疑她受过菲律宾宣传部门的培训而向我宣传菲律宾的制度优越性,我也知道菲律宾没有宣传部。 对家乡的爱可能要算是人类最深沉和最浓厚的感情之一了,离开家乡越远越久,爱的感情就越强烈。对国家的爱不过是对家乡的爱的延伸,有了对家乡的爱,爱国主义才是具体的,才有感情的根基,它同政治和政府没有关系。这种爱绝不是空洞的,它不但包含着甜美的记忆,包含着深切的思念,更是包含着责任。当年一曲悲歌《在松花江上》就是通过唤起对沦陷故乡的感情激励人们去奋勇抗战。我爱我的家乡,我思考能为家乡做些什么,不是为了家乡的伟大复兴,因为她从来就没有伟大过,复兴自然无从谈起,而只是想为了让家乡回到正常状况,维护一些重要的共同利益,进而培养乡民适当的公共精神。我们兄弟几个也曾几次动过念头,由自己花一笔钱为河道清淤,恢复昔日的水质,然后发展养殖业,并通过养殖业维护河道的清洁。但很快我们就发现事情远不是如此简单,在社会管理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的情况下,新的污染源源产生,治污的所有努力都会是白费工夫。我们面对的不只是污染,更是一种个人无法改变的结构;面对的不止治理失效,更是治理的缺失。一方面权力资源被独占,但另一方面权力却不能行使有效的管理职能。腐败不仅腐蚀国家的肌体,同样也在腐蚀着乡村的肌体。停滞,混乱,没有生机,这就是家乡的现状。 我看不到家乡的未来,因为在这里我看不到对共同利益的维护和担责。环境是大家的共同利益所在,但每个人却在肆意破坏环境;保护耕地事关子孙后代的利益,同样也是共同利益所在,但家家户户都为了眼前利益而毁掉后代的利益。 人类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始终是社会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群体和共同体中,如果失去了共同利益的连结,共同体就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我的家乡正在经历这样的空壳化。从国家层面上看,也很难说还存在可信的共同利益。对我的家乡,环境、土地、公正的秩序是最基本的共同利益,对我们的国家,环境、土地、公正的秩序同样是最必要的共同利益。今天的中国人对生活的要求已降低到只希望能得到一个良好环境的水平上,食品和饮用水要让人放心一些,空气不要有致命的污染。他们觉得已无路可退,为了保护生存环境,抵制严重污染环境的化工项目已成为全国性的公民行动。但抵制行动从未取得过成功,它们只是延迟了上马的时间或变换了一个地点,从甲地迁到了乙地,从沿海迁到了内地,从长江下游迁到了长江上游。共同生活的环境尚不能成为社会的共同利益,还能说这个社会存在着一致的共同利益吗? 特供制度是导致食品安全危机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全部的解释。在目前的科学尚不能解决特供空气的情况下,官员和他们的专家暂时还只能和民众呼吸同样的空气,但这一仅存的“共同利益”也根本不能促使他们在环境保护上采取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个别和少数官员, GDP 可以为他们创造强有力的升迁资本,当地环境污染了,他们却已经高升,一走了之。 GDP 始终只是几个人的 GDP ,不但与大众无关,也于大多数本地官员和专家的升迁没有直接的关联,后者也必须与民众一道共同承担空气污染的后果,毫无疑问,良好的空气质量对他们也同样是重要的。 但空气对他们来说只是另外一种公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权力体系内,除了上级的意志,不允许有个人独立意志的存在,它以巨大的内部利益来消解个人意志。虽然 GDP 并不直接影响每个官员的升迁,但上级的意志却能影响每个官员的升迁,而每一次升迁,其含金量都十分诱人。正是这种诱人的含金量,使权力体系变成下级顺从上级的利益长链。长链的任何一处发生断裂,它利用它的的吸引力就会在断裂的地方马上完成链接,因此,即使某个地方的权力因为一桩大案出现大范围的崩塌也会很快得到修补,对这个体系而言,它就是重新换批官员而已,前腐后继,而不会对整体造成任何影响。这个国家缺乏大师,缺乏一流的科学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科研,一流的人才,缺乏创新,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但它却从来就不缺乏官员。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比较起来,总是处于次要地位,牺牲公共利益以满足个人利益是普遍的倾向。正是因为这样,人类才发明了政府,设立一个公共利益的专职管理机构,由一批人专门负责共同利益的管理,与个人利益领域进行分割。这批专职管理者则由社会支付适当的薪俸,作为他们照管共同利益的报酬。 可政府是由具体的、有各自利益的个人组成的,这就决定了政府完全可能偏离其公共利益的目标,并且蜕变为服务于个人利益的工具,它可能不但不能维护共同利益,相反还掠夺共同利益,损害共同利益,于是就有了好政府与坏政府的分野。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就如何建立良好政府进行探索和努力,获得的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是,政府权力必须由人民授予,并定期回到人民的手中。离开了这条基本的政治经验,今天玩个“集体总统制”的概念,明天拾掇“禅让制”的古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把戏。一旦政府把公共权力变成攫取自身利益的工具,社会的共同利益就被权力集团破坏殆尽,凡是在需要责任的地方,权力就隐身就消失了,凡是在有利可图的地方,权力就会极大地加强。 这时,整个国家利益就成了悲剧故事中的公地,疯狂的利己主义代替了理性的利己主义,公仆们挥金如土,权贵极尽掠夺之能事,贪得无厌的大人物尽可能多地损害国家以满足个人私欲。这是权贵的盛世。我每当回到家乡看到河边小山似的垃圾,就总是会为乡亲们不具备现代文明的公共意识而忧虑,并归结于他们所受的教育不足,但再看看被破坏得满目创痍的国家,我突然觉得我的那些不讲究衣着、仅仅粗通文墨的乡亲同那些大权在握、衣冠楚楚、受过大学教育的人比起来,无论是在外在行为上还是在内在的精神和德性上,一点不输,比起大贪大盗,我的乡亲们占田修房就不算了什么大事了,从根本上来说他们只是乱占了他们自己的田地。那些地块是其祖先遗产,无论以什么名义——国家的名义还是集体的名义——都改变不了实质上的私有性质。特权阶级通过掠夺国家和他人来获取个人的净收益,我的乡亲却在进行自我掠夺,他们也许以为自己占据了国家的一块地,其实损害的仅仅是自己。无权的普通大众在参与一场利己至上的大游戏中,除了损害自我外不可能还有其他结果。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

阅读更多

奇闻录 |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近日,人民网美国频道开设“无德无信美国人”专栏,称要“将大家在美国遇到的美国人与事的另一面呈现给大家,帮助大家全面认识美国和美国人”。该专栏一开通就在网络引起热议,有网友调侃:“为了他们的子女幸福万年长,必须把那些无德无信的美国人揪出来。可怜天下父母心。” “无德无信美国人”专栏自今年3月创建至今,只发表了6篇报道,内容涉及航空公司、电信公司和人事外包服务公司等的欺诈行为。每一篇报道均配有英文翻译。专栏名称译为“The Dishonest Americans Series”。 5月22日,该专栏刊发报道《侮辱中国乘客 美联航拒不道歉》,追踪中国乘客遭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超卖机票的事件。报道引述业内人士的话表示,美联航以往已发生多次拒不认错的事例,甚至被加拿大一名歌星编成歌;二是中国乘客怕事,出国总被教育“不能按平时情理判断”、“尽量少惹事”等,所以总被美联航员工欺负。最有名的例子,是一对中国夫妇因与空乘争辩几句,就被美联航赶下飞机。 “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美帝官员普遍贪污,将老婆子女送到其他国家享受美好生活,自己在国内包二奶嫖幼女,这还不是无德吗?!美帝政府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但苛捐杂税盘剥人民,自己吃特供小灶却让百姓吃地沟油毒大米,这还不是无信吗?!怒赞人民网么么哒!”舆评人丁来峰感叹。 而袁裕来律师则在发微博:“竟然发动民间力量攻击另一国人民,闻所未闻。这脸真丢大了。我首先向美国人民道个歉。愿意和我一起道歉的,请转发。” 网友 @我本豫南一老农 感叹:“无德无信美国人。人民日报想的出啊,把小平同志的孙子也骂了。” 目前,人民网已将该专栏的名称改为了“你不了解的美国人”。 来源:人民网、观察者网 猜你喜欢 不信谣 不传谣 不参与 挑战压力课程 啥都能扯到“汉奸” 子恺漫画:乌衣巷 内附 17.2G 种子

阅读更多

女医生辗转多省为儿子寻找干净空气 无果后将其送出国

  再见,脏空气   把孩子送到国外,想让他呼吸新鲜的空气,喝没有六价铬的水,   吃没有地沟油、没有三聚氰胺的食物,这也是特供,是父母给的。   ——天天妈妈(大院情结)的微博   为了呼吸到干净的空气,商玉君带着儿子从长沙搬到沈阳,从沈阳搬到广州,最后,儿子孤身一人去了伦敦。离开中国的那一年,天天17岁,送走他时,商玉君的欣喜多过离愁。   哮喘   1992年6月,天天出生在湖南长沙。那一年,他的妈妈商玉君还是一个受病人欢迎的女医生。小家庭因为天天的到来,忙碌而幸福,年轻的夫妇给儿子取名“天天”,希望他能像天空一样高远、透澈。   但在1994年的秋天,刚过完2岁生日的天天突发哮喘,商玉君吓坏了,怀中的天天一直在剧烈咳嗽,小脸憋得通红,听诊胸部有哮鸣音。儿科医生的诊断是运动性哮喘,估计和过敏有关。为了排查过敏原,天天打了二十多针。商玉君看着针头一次又一次扎入天天的小胳膊,心疼得厉害。可最终,医生也没找到过敏原。儿科医生告诉商玉君,“估计只能和空气有关了”。医生建议减少天天在户外的时间,防止感冒,必要时换换环境。   同样是医生的商玉君担心天天的病会成为终身哮喘,或者发展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她认真分析了自己家当时的居住环境,90年代初期的长沙空气质量并不算好,天天一家生活在部队大院,虽然相对封闭,但周围十公里内的确有制药厂和日化厂。   她只好把天天更多地留在屋子里。但天天非常淘气,号称“淘小子”,男孩子又很难控制,还酷爱跑步,有时在床上又蹦又跳又笑,哮喘就发作了。回忆起那些年,商玉君依然觉得痛苦。   痛苦在天天四岁时,意外地结束了。1996年冬天,天天的父亲与一家美国大公司开展了科研项目合作,商玉君带着天天去了美国人设在沈阳远郊的软件园。从硅谷而来的美国老板很注意软件园内的环境,园区内不修高楼,全是一栋栋四层小楼,室外树木很多,室内有园林和阳光大厅。整个园区的空气极好,虽然是冬天,但取暖材料是一种没有污染的油而不是煤。那个冬天,尽管沈阳的空气远比长沙干燥,天天的哮喘却一次也没有发作。   为了天天,商玉君一家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孩子的气管渐渐发育完全,加上软件园提供的良好环境,哮喘彻底好了。商玉君被美国人的环境设计理念所触动,开始对国外空气质量与国内的差别有了关注。后来,商玉君才知道,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沈阳作为重工业基地灰霾非常严重,但在1990年代初期,因为国企改制、工业转型,很多企业不再开工,空气开始好转,“天天是个幸运的小孩”。   软件园的项目,在天天快要上小学时结束了,美国老板建议商玉君把天天送到国外,以免哮喘回到长沙后再次发作。看到天天在老美软件园内神奇地不药而愈,商玉君和丈夫也开始动摇,一口干净的空气、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他们想要送孩子出国的初心。   脏空气追到了广州   他们最后还是不舍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国外。   离开长沙,会不会好?有了这个念头,为了天天和丈夫的事业,商玉君把家搬到了广州。搬家之前,她去考察了广州的空气质量,广州绿化非常好,很少有裸露的地面,扬尘几乎没有。   刚去广州的两年,天天身体状况很好,偶尔会有小小的感冒。从小爱跑步的天天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乐土,他可以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尽情地奔跑了。   但在2003年冬天,空气开始有呛嗓子的味道。果不其然,那一年的12月2日,广州出现了严重灰霾天气。商玉君开始担心在这样的空气条件下,天天的哮喘会再复发。此时,她已随夫下海,软件集团的同事告诉她,家里的小孩在广州总咳嗽,出国两天就会好。   那个冬天,天天很争气地没有复发哮喘,但上呼吸道感染的频率极高。不得已,她让儿子放弃了跑步,相比之下,做妈妈的更看重健康。但坏情况一直持续,2004年广州的灰霾日渐严重,天天的上呼吸道问题依然是妈妈的心头患,商玉君和丈夫商量等孩子暑假时出国待一段时间。   没想到,天天自己却得到了一个出国的机会。他参加的广州小天使乐团去韩国济州岛为第十三届“亚太管乐节”进行管乐表演,他是乐团的萨克斯手。临出发时,天天又在咳嗽,商玉君只好给儿子带了药,不安地将他送上飞机。   到济州岛两天后,天天打电话告诉妈妈自己已经不咳嗽,那些药都没用了。但好景不长,表演十天结束,天天回到广州,又开始嗓子疼了。   是不是要把天天送走,再次成为了商玉君与丈夫讨论的话题。但父母的不忍心,还是让他们决定再留孩子一段时间。只不过,从天天12岁开始,商玉君几乎抓住了一切可以带儿子离开中国的假期。澳洲、新西兰、欧洲,少年时的天天去了非常多的国家,每一个异国他乡都能很神奇地治愈儿子的咳嗽、感冒、嗓子痛。商玉君与丈夫商量好,无论从教育还是环境,都一定要送天天出国。“脏空气从长沙追到广州,扮演妈妈这个角色真的好难”。   西江水和垃圾场   天天13岁时,顺利升入广州市第六中学。虽然准备送天天出国,但商玉君还是接受了朋友的建议,让天天读一个中国的重点初中。   初中阶段,灰霾依然在广州频繁发生。2008年,著名的呼吸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公开表示,广州空气污染严重,“广州人一旦超过50岁,肺部就变成黑色”。商玉君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后,她最常对天天说的话从“好好努力”,变成了“尽量待在教室或家里,千万不要去外面”。   但很快,她发现孩子的生活环境并不仅仅只有空气一个问题。2005年,在她亲眼看到墨绿色的西江(珠江支流)上,漂浮着黑色油状污染物。西江告急后,广州有很多人以为政府会调集没有污染的东江水给广州,但东江水是专供香港的,广州人喝不到。   她能做的就是停止使用自来水,每个月买大量的纯净水做饭和饮用,还不敢只买一个牌子,经常是几个牌子换着喝。   在灰霾和珠江水污染交替出现的时间里,天天的留学进入了正式准备的阶段,商玉君把儿子送到了一所中英国际高中。在这里,高中阶段有4年,前两年读IGCSE(国际中学),后两年读A-Level(英国高中课程),每年有10周的时间天天会去英美的寄宿家庭生活,同时学习暑期课程。商玉君最盼望的就是这10周,儿子可以短暂地逃离广州的各种污染。   2009年9月,天天开始准备AS(A-Level的第一年,学生通常选择自己最擅长且最有兴趣的3—4门课,通过考试后获得AS证书)阶段的考试,如果拿到合格的AS成绩,就可以申请英国的五所大学。就在天天备考阶段,一场环境保卫战却在家门口打响。天天一家住在广州市番禺区,当年9月,政府发布公告,要在番禺修建一座垃圾焚烧发电厂。   番禺在广州东南,区域内有很多旅游景区,空气质量较市内要好,这也是当初商玉君把家安在这里的主要原因。但一旦兴建垃圾焚化厂,空气质量将不可避免变糟,商玉君的邻居曾去探访过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据说站在两公里外就能闻到呛鼻味道。   听到海龙湾的业主将在小区征集居民签名和反对意见书递交广州市环卫局时,商玉君立刻带着天天去签了名。当年的11月21日,这起沸沸扬扬的签名抵制事件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强大的舆论压力,垃圾焚烧厂的项目在番禺暂时停了下来。   2010年5月,天天顺利通过了AS考试,拿到全部申请的英国五所大学的预录取。因为对垃圾焚烧厂是否将在番禺开工的不确定性,商玉君决定让天天提前一年去英国读书。   仅有工程师是没用的   去英国之前,母子俩讨论了求学的方向。因为被环境问题折磨,商玉君建议儿子选择英国的民用工程专业,和中国的土木工程专业不同,它所涵盖的专业面更广,轨道交通、给排水、桥梁、能源、环境保护、垃圾处理,减灾防震都在其中,简单说,这个专业培养的人,致力于建设一个可持续的城市。从小被脏空气折磨的天天与妈妈一拍即合。   2011年8月,天天拿到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录取通知,他将正式开始在英国的大学生活。伦敦,这个曾经的雾都,将成为天天人生中最重要的驿站。   尽管曾很多次到英国出差,商玉君早已知道“雾都不雾”,但真的来到天天的大学,这个建造在伦敦市中心,距离大英博物馆只有几步之遥的地方还是令她感到欣喜。特别是看到一只停留在天天宿舍窗口的松鼠后,她彻底放心了。   天天再次回到广州时,已经可以用专业的知识给外婆和妈妈讲那些看上去简单却一直被延误的中国污染。但几乎每一次,他都会用怀疑的语气问商玉君,“妈妈,您觉得这里的污染是一个或者几个工程师能解决的吗?”商玉君无言以对。   因为天天,商玉君对伦敦的关心渐渐多过广州。2012年,伦敦市长大选,候选人鲍里斯开通了微博,把选票拉到了商玉君这样的留学生家长面前。在微博里,她知道这个新市长热衷环保,绝少开车;作风大胆,敢于向奥巴马索要因为访英引发的拥堵费。今年3月26日,参加英国街头音乐节的天天就看到鲍里斯怀抱吉他,到离市政厅几分钟路程的伦敦桥地铁站内弹唱“卖艺”,弹唱完后,骑着自行车回去上班。   现在,提前空巢的商玉君和丈夫偶尔也会孤单,每当思念儿子时,他们更愿意自己飞去英国。在一条微博里,商玉君说:“天天在家时,喝水担心吃油担心,牛奶蔬菜也要担心,更别说空气。儿子离开这危险之地,我就再也不用管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可能你会说我自私,可在中国,妈妈是弱势群体,只能用母乳、送孩子出国保护自己的儿子。”   来源:大河网 打喷嚏链接: 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77511 喷嚏图卦微信:penti_tugua 每天网络精华尽在【 喷嚏图卦 】        喷嚏网官方新浪围脖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 七律师就六幼女开房案控告警方 多数遭司法局警告或微博封号 

震惊海内外的海南“校长带六幼女开房案”持续发酵。本周以来,自发赴海南为该案进行公民法律监督的七位律师中,陆续有人遭到当局警告,或被微博封号。案件调查过程一波三折,疑雾重重,有人怀疑涉及官场“破处升官”潜规则。 本月13日,海南万宁第二小学校长校长陈在鹏带6名女学生和当地房管局工作人员冯小松开房的事件,引起各方广泛关注。虽然家长们出示了女儿被强奸的证据,但当地警方则称女孩没有被强奸,又称当日是女学生主动约校长见面。万宁警方上周以罪名较轻的“涉嫌猥褻儿童罪”将二人逮捕,而非各方呼吁的强奸罪。警方的做法令公眾哗然,民间质疑之声四起。 珠海律师邓树林、广州律师闻宇、王红杰、陈武权、隋牧青、深圳律师梅春来、江门律师王全平自发赴海南为“六幼女开房案”进行公民法律监督,七律师周一正式向海南省检察院控告海南万宁警方涉嫌做伪证和徇私枉法。 在随后的两天里,有律师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压,大陆记者报道七律师海南之行的文章也无法见报,而女生家长目前集体对官媒以外的机构和个人禁言。 首倡该次活动的王全平律师周三对本台记者说: “星期天我们分头去海南,星期一集中完毕。珠海邓律师接到主管部门的电话说不要代理。包括我也接到司法局的电话,问我在哪里,其实他们知道我去哪里了,说如果我出外要和他们汇报,没敢跟我说不要代理这个案件。” 隋牧青律师周二早发微博称:“本账号一度竟然显示销号状态!本人与广州公安、城管等公权机构时有激烈冲突、对抗,从未曾危及我的微博账号,没想到海南之行,让我面临销号的危险。而强奸犯力量之大,再次远超我的想象!” 隋牧青律师周三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律师们强烈要求案件异地侦办: “我们认为,万宁公安局明显有徇私枉法的嫌疑,法律规定他也应当回避。还有,这个案件主要是发生在海口,按照案件管辖地来说,也应该是海口公安局(调查)比较合适。而且我们要求海南省检察院全程监督案件的侦查过程,扩大侦查的范围。因为这个案件感觉蹊跷的地方太多,比如说这些幼女的老师,他们最初发现孩子不见了,其实我怀疑老师根本就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这个校长绝对不是第一次干这个事。” 香港《东方日报》对案件的分析被网友疯狂转发:开房案至少应有6人以上参与对女孩性侵,而未露面的四个或更多的人的级别、身份会更高。事件疑点重重:一、两位副市长出面欲找家长和谈私了,警方疑作伪证,为谁背书?二、长途奔袭150公里,穿过整个海南,为谁特供(幼女)?三、当地传说处级干部流行“破处升官”说法,破处了也就意味着向厅级干部升迁。 隋牧青律师表示: “现在这个案件搞不清楚,看着有点迷雾重重的,是因为侦查机构有徇私的问题。但是记者说根本就见不到家长,我们推测家长不愿意见我们,从记者的遭遇和网上删帖封号、封口的这种情况下,他们不可能来委托我们。” 据万宁一位受害学生家长周一透露,孩子称校长本来还打算带女生赴湖南,幸亏被家长及时发现才被截下来。有微博评论认为:“干女儿带几个少女给校长玩,然后他想升官,就介绍女孩给公务员,接著他们想继续升官,於是就联系湖南有相同爱好的高官!可能还有很多这样没被发现的高官在密谋着玩弄幼女!教师充其量是个皮条客。” 对此,王全平律师称: “经常有幼女被强奸的事情,但都是淡化处理了。我们有理由怀疑有其他官员参与在其中,而且一发生这种事情,在法律的适用上,都是故意减为轻罪的罪名。” 以下是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忻霖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 1
  • ……
  • 4
  • 5
  • 6
  • ……
  • 59

CDT/CDS今日重点

六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生我时嫌我多,我生时嫌我少,找工作嫌我老,等退休嫌我小”

【CDTV】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生实名公开举报其导师王贵元性骚扰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