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缉思

爱思想 | 王缉思:把握真实的世界

王缉思:把握真实的世界 进入专题 : 国际趋势    ● 王缉思 ( 进入专栏 )   中国当前国际问题研究的对象和方向是不是有所偏差?我们关注的问题和国际上关注的问题有着什么样的距离?影响我们准确、科学认识世界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未来中国的主要挑战是来自发达国家政治、军事上的压力吗?我们对全球性议题的应对有没有做好思想上、物质上、体制上的准备?     上述种种问题的答案决定着未来十年中国能否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日前,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和博源基金会联合举办了“未来十年世界政治趋势及中国外交政策的选择”讨论会,与会者围绕上述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此处择其要者而发布,以飨读者。——编者           跳出大国关系窠臼把握国际趋势大框架          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因为最近跑了一些国家,经常在外面和人聊天,还有看材料,总感觉我们的国际问题研究方向上有点问题。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不是有点偏差,老是在大国关系的圈里转。比如这两天记者天天追着美国对台军售、南海争端的问题等等,这和现在国际上关注的问题不大一样。     我想重点讲现在的全球趋势到底是什么,包括相对确定的全球趋势、不够确定的全球趋势。大国关系、周边形势就不讲了,这些大家都知道。最后我再讲讲一些看法,关于我们面临的国际机遇与挑战,相关的理论视角和研究,可能需要什么样的调整。           对确定的全球趋势          相对确定的全球趋势是,人口增长率下降和老龄化。现在“人口爆炸”的问题不是那么令人担忧,更令人担忧的是老龄化和移民的问题。现在全球人口是70亿,但是增长得很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越来越少,相对比例越来越小,而发展中国家人口还在继续上升,但也比以前放慢了一些。日本的人口绝对数已经下降。俄罗斯的人口数,即使加上一些新移民,还是在下降。欧洲人口现在已经下降。非洲人口还在以2%的速度增加。     老龄化的问题,中国现在已经出现了,这次美国副总统拜登来这儿谈两国如何应对老龄化的问题。我看了材料,我们的老龄化严重程度介于美国和欧洲之间,欧洲最严重,而美国基本上没有老龄化的问题。印度人口相对年轻,在这点上有优势。现在谈中国是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事儿也很热。但从国际上看,中国现在人口增长的问题不是那么受人关注,而更关心男女比例失调的麻烦;而印度能否养活它的人口,好像也不是那么大的事儿,印度的增长潜力有相当部分是来自它的人口增长。     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就是养老保障和公共卫生支出增加、社会福利负担加重,以及劳动力短缺导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还有一些政治上的问题,像我们这种人参与政治的话,好像更注重和老年人相关的事,而往往年轻人就照顾不到。     老龄化也有别的效应,整个社会趋向保守。从好的方面来说,激进的人少了,想打仗的人少了,真正能打仗的人也不多了。美国人还想打仗的一个因素是,它的外来人口很多,现在真正在外面打仗的是想加入美国国籍还入不了的非法移民、黑人、讲西班牙语的人等等,不是真正的白种公民。老龄化的问题还会刺激与人类健康相关的技术创新和推广。     与老龄化相反的是青年群体膨胀。我刚去过伊朗,伊朗3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在街上整个看都是青年人。青年高失业率导致社会动荡、政治暴力,从拉丁美洲安第斯山脉、撒哈拉以南非洲到中东国家和地区,再到印度,都是如此。     高低收入国家之间的财富鸿沟继续扩大,而富裕国家高收入、高福利的诱惑超越国界,很多人想移民。现在全球生活在非本人出生国的人口,即不是在这个国家出生、但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总数已经达到了2.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而且还将继续增加。3%的数字听起来比较小,但这些人是世界上最活跃的人。     发达国家因为老龄化缺少人口,所以必须放松移民的控制,虽然现在听起来好像欧洲挺紧、美国挺紧,但实际上不能不放松。而北非和西非国家人口急剧膨胀,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欧洲。我看到的数字是2025年20%的欧洲人口将是中东和北非移民,到那时42%的布鲁塞尔居民是外来移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我们可以解释最近伦敦为什么出现骚乱,德国也出现过骚乱——欧洲其他国家、还有俄罗斯一旦出现社会骚乱,都是非常让人担忧的。     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带来恶性传染病不断蔓延,任何一个角落出现流行性传染病,几个小时或几天就能够把病毒传到世界各地。艾滋病很严重,患病人数和死亡率已经超过了战争和冲突造成的破坏。     其次是资源短缺愈发严重。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将持续增加,而全球资源的供给,特别是不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这里面有很多数字可以说,我只能略过。比如水资源的问题,不管从哪个方面看,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都在增加,全球城镇化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城镇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造成城市用水激增。到2025年,全球将有30亿人口面临缺水。水污染的问题,水资源缺乏和污染引发的国际国内纠纷,包括我国的湄公河流域和外部的冲突,将处于多发期。     粮食问题,我没有查到更近的资料,按照目前的人均需要,2050年的时候世界粮食产量需要达到现在的2.25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水资源、耕地资源短缺又是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也就是说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似乎是必然的,粮食短缺的问题似乎也是必然的。渔业生产,大家知道过度捕捞,现在那么大规模的吃海鲜,全世界哪有那么多的海鲜。非能源矿产品需求的三分之二来自发展中国家,所谓资源民族主义的问题就出来了,包括外国人对稀土问题的关注。     石油的问题,大家知道很多。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很快,现在核电的问题出来之后,电力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化石燃料的有效性决定了上涨的必然性。石油价格上涨幅度要超过煤炭和天然气。而不少油气资源丰富的、产量高的国家,比如说利比亚又出现了内乱。这是资源制约的问题。     还有就是民族分离主义上升与宗教复苏。亨廷顿说的文明的冲突,不管怎么说,现在已经证明了,至少他说对了一部分,就是民族宗教问题很严重,而未来10年-15年将呈现加剧的趋势,很多国家会分裂出来,宗教因素和特定的民族因素相联系,成为分裂的根源。穆斯林人口激增。信基督教的人原来多是白人,现在非白人逐渐占多数。锡克教、印度教等其他宗教的极端主义势力也在发展。     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发达国家中只有美国还是基本上保持着宗教人口占绝大多数,欧洲已经有很多人不信教,但在发展中国家信教的人越来越多,包括中国在内,这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究竟哪个“脆弱”国家将在什么时候出现分裂变数很大,但会有新的国家出现,会在这个方面出现很多国际冲突。     我的感觉是西方国家干预发展中国家民族宗教冲突和国家分裂的意愿和力度会减弱,原因在于发达国家军事支出下降、老龄化加速,国内社会矛盾突出,使之很难有力量敢于像对利比亚那样到处都去干涉。比如说叙利亚出事儿,它就不会再那样做了。美国以后恐怕也会比较谨慎地干预外国的事情。国际社会不干预某些国家的内部动乱,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出事有人管好还是没人管好?总而言之,有些国家动乱是不可避免的。     还有一个必然的趋势——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经济失衡将继续深化。全球化还会发展信息互联网技术等等,而全球经济增长的重点转向新兴经济体是不可逆转的,制造业、资本、技术、工作机会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也是不可逆转的。     同时,服务业的全球化也在发展,服务业还是西方国家领先,而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会越来越厉害。这就刺激了发达国家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投入,然后又吸引发展中国家到那边去投资,以及移民,等等。新兴经济体实力增长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市场规模、外贸、制造业、自然资源开发等方面,但软件的东西,技术创新、制度创新、高端人才资源、商业品牌、金融产品和信誉等方面,发达国家仍然遥遥领先。     在发展中国家中,所谓新兴大国可能往前走,但有很多国家远远落在后面,未来是很难有起色的。比如说索马里、津巴布韦、乍得、苏丹,短时间内都是上不去的。全球范围及各国社会内部贫富悬殊会继续扩大,欧美国家廉价商品是血汗工厂造成的。能不能有新的技术突破,有新的经济增长点能维持比较高速的世界经济的增长,这是很大的未知数。     刚才讲的是我认为基本上能够确定不会逆转的全球趋势,下面讲一些不够确定的。           不够确定的全球趋势          气候变化问题争议很大,主要围绕气候变化是否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我觉得这里面确定的是全球温室气体排量不断增长、极端气候变化频发,只是人们的认识不一致。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是脆弱的,比发达国家受的影响更大。     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儿呢?我所看到的书里有一个观点,从1200年开始,这个世界是一次新的发明推动多少年,现在是第九代,上回20世纪初是电气化,再上回是19世纪的机械化、蒸汽机。现在是电子产品、信息时代、互联网等,但这再走个10年-15年就走到头了。现在手机发达到这种程度,超级互联网,再怎么超级已不过如此,还有什么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发达国家再往前走?有可能是低碳技术、清洁能源等等,但技术的发展是很难预测的。还有一个可能是老龄化刺激的生物技术发明,比如你花100万元买一种药就可以多活十年,肯定是有人愿意掏这个钱的。只要是在这个上面有突破,那经济增长点就出来了。但有没有这个突破,现在还很难说。     国际、军事问题我就不说了。关于世界民主化的问题,这是几乎不可逆转的。如果把刚才所说的各方面都归纳起来,一方面是受教育的人口增加,另一方面是世界不平衡、人口流动、个人权利意识等等都增加了以后,那么,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无疑会在世界上得到普遍认可。     而对公平的追求也是普遍的,小团体和个人作为政治参与的力量上升,致使国家权力分散下移,几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各种各样的认同,比如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以及出于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问题的担忧所形成的观念认同和利益认同,都呈上升趋势。有一种说法是全球的民族主义上升,其实民族主义的说法容易造成混乱。我觉得令人担心的是文化上、种族上的认同超过国家认同。中国的民族主义往往不是指作为中国人的意识,它其实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汉族人的意识。同时,藏族人的意识、维吾尔族人的意识,如果比他们作为中国人的意识会上升得更快,就会出现国家分裂的危险。     最后我讲结论。我为什么现在对大国关系不那么关心呢?我觉得大国关系在这种全球趋势之下总体是稳定的,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未来十年中美是否会打起来、中国和日本会发生什么样的争端,中国能否和越南打起来、能否和菲律宾打起来,这些可能性都是很小的。我们造了航母,美国人吵来吵去。但双方一旦发生军事冲突,会赶紧寻求解决办法,不会贸然打大规模战争。     周边国家的政局确实值得关注,朝鲜、阿富汗、巴基斯坦、缅甸等等出现乱局,在未来若干年内,似乎是难以避免的。朝鲜未来十年能否稳定?万一不稳定,会出现什么国际干预或冲突?总体来说,我们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可能会上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不可阻挡的全球人口流动、城市化、贫富差距、民族宗教矛盾将引发频繁的城市骚乱、暴动甚至一些国家的内战,连发达国家都不能幸免。美国就能避免伦敦骚乱那样的事情吗?我亲眼见过1992年洛杉矶骚乱。这次伦敦出事后,英国说要借鉴洛杉矶的经验加以治理,但美国就能保证一定不出骚乱吗?很难说。如果在经济不景气、就业困难的状态下,再次出现2005年飓风那样的事件,美国乱起来的可能也不是没有。     还有能源、水和其他自然资源短缺、粮食安全等问题和上面的问题是搅在一起的。金融安全也是跨国相互影响的事。金融产品的流动大大多于、快于贸易上的交往,也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这个问题所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很多、很大。           我们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          中国未来的国际环境,还有没有前十年、二十年——“9•11”以来、冷战结束以来——这么好的日子,就是基本上我们没有在对外关系中出什么大事的时期。如果好日子还有,大家都很高兴,但如果未来的前景不明的话,最严重的外部挑战来自哪儿?     中国学术界主流的观点,就是西方衰落,美国衰落,同时发展中国家崛起,好像我们的日子就能够好过。但是,未来中国的主要挑战是不是来自发达国家政治上、军事上的压力?我个人浅显的观察,如果未来的日子不好过,可能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对我们造成太大压力,而是引起动荡互相传染的事情。对这些事情我们没有做好思想上、物质上、体制上的准备。国内的治理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的是全球治理的问题,他们和我们全都是连在一起的。如果你幸灾乐祸,其实这些事儿也可能发生在你这儿。我不否认西方国家看我们出事也幸灾乐祸。我们国内的民工和劳动力流动所带来的变化,全球所出现的趋势,和中国的趋势基本上是同步,不能把它割裂开来。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连在一起的,而且有很多相像之处。     要促进国内的国际问题研究,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拿什么教学生?学生听完这些东西,给他增长了多少学问?多数学生将来不当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有时候我当教授也挺难受的,不知道给学生讲什么。对于外国,甚至是美国、欧洲,更不用说非洲,我们知道的事情还是比较少,净研究一些大国关系粗线条的事情,时政也了解得非常少。这个学科迫切需要和别的学科交叉。别人看我们研究国际问题,可能觉得这事儿没有什么学问。我们看别的学科,也不是很看得起。所以学科之间互相要有沟通、有交流。     整个社会对国际问题的关注,和我们做出什么样的学问很有关系。如果我们自己研究不出像样的成果来,那整个社会只能听像拜登访华、美国对台军售那些应景的问题。我们应当把眼光更多地转向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国际趋势和实际问题,而不能停留在一事一议的新闻炒作和大而无当的宏观概况上。 进入 王缉思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国际趋势    文章分享到 : 新浪微博 QQ空间 人人网 抽屉网 腾讯微博 豆瓣 百度搜藏 更多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环球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5419.html    

阅读更多

爱思想 | 王缉思 程春华:美国兴衰再评估:西风瘦马,还是北天雄鹰

王缉思 程春华:美国兴衰再评估:西风瘦马,还是北天雄鹰 标签: 美国 ● 王缉思 ( 进入专栏 )   程春华        美国以白头海雕为国鸟,国徽上也嵌着雄鹰的形象          “应当避免根据一两年的事态发展或一两个重大事件,就得出美国将要从顶峰跌落的结论”          2008年从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关于“美国衰落”的评论与预测又一次铺天盖地出现在媒体和网络上。其中“唱衰”美国的观点,从数量上大大超过认为美国还有强大生命力的观点。     这次有关美国兴衰的全球论辩,主要的诱发因素有三个。第一是2008年以来美国受到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以经济为基础的美国实力的中长期前景不明。第二是2003年布什政府发动伊拉克战争后美国的国际道义形象严重受损,包括“软实力”概念发明者约瑟夫•奈在内的诸多评论者,对美国单边主义带来的软实力下降深表担忧。第三是新兴大国特别是中国实力的迅速上升,形成了“世界权力大转移”之势,对美国“领导世界”的能力构成重大挑战。           美国丧失了美元霸权和创新力吗          世界经济全球化下的美国经济走势牵动美国兴衰论辩者的神经。“衰落论”认为,美国经济长期衰退导致美国地位趋向衰落,主要表现在美国经济占世界份额下降、债务赤字严重、政府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经济衰退、经济虚拟化等方面。     二战以后,美国经济总量一度占世界50%左右,现在占25%左右。美国联邦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42万亿,占GDP比重将近10.8%,居发达国家财政赤字的最高水平,预计未来十年美国赤字总额将为7.2万亿美元。     “兴盛论”认为,金融危机不但没让美国衰落,反而促进了美国进步。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和约瑟夫•奈在2009年1月8日的德国《时代》周刊上分别以“美国会怎样”和“别再单干”为题撰文称,没有理由担心危机已经给美国的体制造成致命打击,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的领导地位对世界来说至关重要。     美元霸权问题是兴衰论辩者的焦点之一,也是美国兴衰的一个“晴雨表”。当美元霸主地位失去时,美国的金融衰落将不可逆转。     “衰落论”认为美元国际地位下降影响到美国世界地位。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在研究报告《全球趋势2025:转型的世界》中指出,虽然近期流入美元资产的资金增加,导致美元升值,但是到2025年美元仍可能丧失其举世无双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成为市场中一篮子地位平等货币中的老大。     “兴盛论者”认为美元地位不会急剧下降,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支撑美国兴盛。他们说,关于美元将无法维持作为基础货币地位的论调过去曾出现过四次,但都未成为现实。     美国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是事关美国兴衰的重要方面。“衰落论者”认为美国在技术创新和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在退步。2009年9月15日法国《回声报》载文披露,一个技术创新基金会根据衡量竞争力的16项标准做出评估,美国为全球第六名,落后于瑞典和新加坡。     “兴盛论者”则坚持说美国在技术、人才与创新竞争力方面活力十足。《华尔街日报》报道说,由于材料和设备价格猛跌,使个人得以将新意念转变为创新发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工程学院学生希望做实际动手的研发工作,各种创新工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出现。           美国的“软实力”与“巧实力”还有多强          “软实力”和“巧实力”都是约瑟夫•奈等美国人陆续提出的概念。“衰落论者”认为美国软实力正在下降,表现在美国模式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制度创新能力、国际形象等诸多方面实力的下降。     《华盛顿邮报》的弗雷德•希亚特和《纽约时报》的托马斯•弗里德曼提出“美国的民主制瘫痪了吗”的疑问,指出美国人很少像现在这样怀疑自己的模式。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巧实力委员会”认为美国的形象和影响力近年来在下降,美国必须从输出恐惧转向激发乐观精神和希望。     而美国“兴盛论者”认为,文化软实力和外交巧实力可弥补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维持美国的领导。     美国自由主义政治学家、时任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院长的安-玛丽•斯劳特在2009年第1期《外交》上发表文章说,当今世界衡量实力的标准是网络联系。拥有最大最多联系网络的国家—美国,将握有全球议程。她预言,21世纪将是又一个“美国世纪”。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可能超过美国吗          近年来,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影响力的上升备受关注,尤其是势头正旺的中国成为话题的焦点。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测算,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88.6%下降到2010年的约30%。而“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0年的-0.6%上升到2010年的60%多。     中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地位上升,显然带来了美国国际地位的相对下降。英国评论家马丁•雅克在《当中国统治世界》一书中说,中国会与崛起的印度一起终结自1800年起由西方统治的世界。     关于中国经济何时超过美国众说不一。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将预测中国经济总量超过美国的时间提前到了2027年,估计2050年美国经济实力至少比中国弱10%左右,金砖国家和日本总产值将超越西方。执世界经济之牛耳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按实值计算的经济规模2016年将超过美国,“中国时代”即将来临。     “衰落论者”大都认为新兴大国崛起会加快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进程,削弱美国霸权地位。     “兴盛论者”则提醒人们不要夸大新兴大国崛起对美国地位的影响。约瑟夫•奈认为,中国将拉近与美国的实力差距,但并不能据此说中国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于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受教育程度高、政治稳定以及鼓励创新,因此在世界经济论坛的世界竞争力排名中,美国经济仍排在第二位(仅落后于瑞士),而中国则排名第29位。           衡量美国兴衰的多重尺度          从客观的学术角度观察美国世界地位的变化,需要建立一些全面的评价标准与参照物,包括纵向与横向的尺度及多重视角。     衡量美国兴衰的纵向尺度,指的是将今天的美国同哪个发展阶段的美国相比。约瑟夫•奈也承认,20世纪末的美国比20世纪中期的力量要小得多。选择1945年前后的特殊历史时期(美国以外的其他大国都在二战期间遭受深重打击或战败)为美国兴衰的参照物,所有论者都会承认美国实力相对下降,而且永远无力重放当年的光芒。     衡量美国兴衰的所谓横向尺度,指的是将美国同哪些国家或地区作为比较对象。20世纪60年代,美国同苏联相比的实力有所下降。到了70-80年代,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突飞猛进,西德等一些欧洲国家发展速度也超过美国。从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好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今天,新兴大国构成了对美国实力地位的主要挑战,而美国与欧洲、日本、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的经济和军事优势继续扩大,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不降反升。     所谓多重视角,指的是经济以外的其他衡量标准。金融、经济指标和经济发展趋势,只能是主要依据之一。判断美国国力走势时,还必须综合评估它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国内政治凝聚力、军事能力、公民素质、教育水平、人才流向、意识形态和文化软实力、对国际组织的影响力等诸多方面。     从根本上看,要判断今后美国能否长远维持强盛的国力(而不是同其他大国相比的国际地位),必须分析美国在历史上得以发展强大的主要因素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我们认为,美国发展强大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美国的法治传统和法治精神维护着国内的长期政治稳定。美国的法治,一方面体现在一个较为健全的宪政体制,另一方面表现为美国社会深厚的法律至上传统。法治而非人治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第二,美国社会价值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使民族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得以保持,爱国主义得以深化。     第三,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过去一百多年来,美国能够保持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创新性的研发及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第四,公民社会发达,社会自我纠错机制和能力较强,有利于防止国家发展道路偏离方向,避免对外关系中的严重战略失误。     无可掩盖的是,美国长期存在着资本主义对社会的腐蚀、贫富悬殊、党派分裂、腐败、种族矛盾、信仰危机、形形色色的社会痼疾、政府权威的衰落、对外政策中“救世主”心态等难以自我调节的领域。但是,在使美国得以强盛的上述四方面因素未出现根本变化的情况下,所谓美国的衰落或国际地位的下降,就只能是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横向尺度的结论。           美国惟一超级大国地位未来20~30年内不会动摇          在一些中国网站上,最近有人将美国比作“夕阳西下”之时的“古道西风瘦马”,断言“美国国力如同自由落体的下坠已经成为现实”。美国以白头海雕(秃鹰)为国鸟,将雄鹰的形象嵌在国徽上。美国学者沃勒斯坦2002年发表题为“老鹰坠地”的文章,遭到了主张“雄鹰还在翱翔”的评论者强烈的反驳。美国到底是日趋孱弱的“西风瘦马”,还是继续翱翔的“北天雄鹰”?     长期以来,中国学术界、舆论界和研究人员对美国实力地位的评估经常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基本上是过低估计了美国的实力地位和纠错能力,过高估计了美国面临的内外困难。当然有理由认为,由于新兴大国的崛起势不可挡,这一次美国真的衰落了。但是,对于“势不可挡”的新兴大国的预测,比对美国的预测还要复杂困难得多,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即使对于新兴大国赶超美国这一点,观察者也还需持谨慎态度。     纵观历史,综合外部和美国国内因素,对美国国力发展的未来走势,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判断:     第一,就单个国家的自然禀赋和发展潜力而言,美国的国力还远远没有走到尽头。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是美国发展的“硬条件”;移民社会和人才优势、法治精神、创新机制、分权与制衡机制、联邦制、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互补、社会渐进改良、庞大的中产阶级、相对开放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海外扩张等等,是美国发展的“软环境”。这些硬条件(美国高度重视环境和国土资源保护)和软环境都没有出现重大变化,决定了它仍然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纵向比较(同自己的过去比较),美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等“硬指标”将继续上升,民主法治体系与核心价值观基本保持不变,教育水准和社会凝聚力可能会因新移民大量涌入而稍有下降,公民社会仍然保持活力,社会思潮和政治的钟摆正在从右翼保守向中间方向移动。     第三,横向比较(同其他大国和力量中心相比),美国的惟一超级大国地位在未来20-30年内不会动摇。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到达世界历史上的顶峰,“一超更强”的局面不会出现。但是这个顶峰可以比喻为一座“平顶山”,其上还有凹凸坑洼。至于美国在这座平顶山上能走多长时间而不致无可挽回地滑到下坡路上,现在的任何预测都是缺乏牢固根据的。     应当避免根据一两年的事态发展或一两个重大事件,就得出美国将要从顶峰跌落的结论。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在未来的10年左右赶上美国,但其综合实力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而且作为后崛起的大国其发展会更加复杂艰辛。作为整体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尚不能对美国和西方世界形成足够有力的牵制,还不具备重塑世界秩序的实力和条件。     第四,美国的国内发展战略和全球战略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总趋势有有利于美国复苏经济、纠正社会发展失衡、提升软实力、维护国际地位的一面。但是,其国内右翼保守势力和巨型资本财团对这些积极变革形成强烈的抵制力量,美国能否做出更有远见的国际战略调整,同其他大国合作,塑造更为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机制,不仅取决于美国本身,也同全球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相互作用,同其他国家对美国的态度和政策相互关联。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程春华,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做博士后研究)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进入 王缉思 的专栏 本文责编: 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 天益评论 > 环球评论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4381.html      

阅读更多

马立诚 | 2010 :周边外交痛定思痛

    一位朋友告诉我,去年 8 月,他在电视上看到越南军队高官登上美国华盛顿号航母,与美国军官热烈拥抱,随即美越海军又在南海联合军演,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朋友的心境可以理解。北大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去年底演讲外交形势,也是忧心忡忡。该院副院长王逸舟去年 12 月发表文章,直言周边外交“亮点不多”。更有人发表文章警告说,去年中国周边外交“遇到了灾难”。 话分两头说。     去年 3 月韩国天安舰被击沉和 11 月延坪岛炮击事件,中方表态中立,被一些国家解读为偏袒朝鲜。韩国对中国没有谴责朝鲜很是不满,国内掀起指责中国的浪潮。一些韩国媒体问道,中韩两国不是战略伙伴关系吗,韩国遭进攻,中国怎么在一边袖手?中国一家媒体发表文章,题为《韩国休想用战略伙伴关系套住中国》,算是回答。此言差矣,战略伙伴关系是双方自觉自愿相互需求,谈不上谁套谁。这一类冒傻气的表态火上浇油激怒韩国,美韩军演不断。美国开动三个航母战斗群驶往邻近中国和朝鲜的水域,东亚陷入开战在即的紧张状态之中。 再一个是去年 9 月 7 日日本扣留中国渔船事件。扣船前一天即 6 日,韩国在长江口外也扣留了中国渔船(凤凰周刊最近报道, 10 年来韩国共扣留中国渔船 3808 艘,平均每天扣留 1.04 艘。另外,朝鲜扣留中国渔船,还凶狠地殴打我渔民)。 11 日,中国在西沙群岛海域扣留了越南渔船。越南政府说中国经常扣留其渔船,强烈要求中国放还渔船,其实越南也屡屡扣留中国渔船。这表明,因海域及岛屿归属问题发生扣船事件是常态,无须大惊小怪。     但是这一次,中国对日本采取了空前强硬的措施,包括连续七次召见日本驻华大使提出抗议,中断副部长以上官员互访,暂时中止日本中学生访问上海世博会,暂停向日本出口稀土, 10 个城市举行反日游行示威,以涉嫌间谍罪拘留三名日本人等等。新加坡一位记者说:“中国太凶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固然不能退让,要求释放中国渔船也是正义之举,但连环措施下手过重也遭到各国物议。这里有两个鲜明对照:一是 2009 年 2 月俄罗斯公然炮击中国货船新星号,至少打死 5 名中国船员;再一个是韩国在扣留中国渔船时,致死中国渔民多人。这些事件严重程度远远超过日本扣船事件,但中方没有采取上述严厉措施的任何一项,不知是为什么。土耳其“今日扎曼”网说:“如果中国的压力继续增大,地缘政治可能会朝着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中国的哥们儿斯里兰卡《每日镜报》网站 12 月 24 日 也说,如果发生战争,中国将陷入孤立。我国一位资深外交界人士对我说,本来日本民主党主张“远离美国”,现在却被赶到美国一边,日美反而加深了军事同盟,令人慨叹。     国际媒体报道说,中国 GDP 超越日本,体量巨大,转个身也会吓得越南恐惧万分。越南紧张注视着中日渔船争执。由于中国声称南海是核心利益,越南在南海占据的 20 几个岛屿遂成为潜在战争导火索,越南不得不靠向美国。     王逸舟在《做一个强大而谦逊的国家》一文中说,由于国力急剧上升,许多国人虚骄之气大涨。前些年中央强调的睦邻友好方针被抛置脑后,取而代之的是财大气粗、咄咄逼人的“新面目”。一些人心里滋生的是有朝一日超越美国,敢与任何对手“掰手腕”的“豪气”。于是,一些邻国对中国敬而畏之,畏而远之,甚至产生反制心理,猜忌与防备日益抬升。此话不假。近年来一些人鼓噪的“中国商业利益在哪里,解放军就要开到哪里”,以及“强大的中国要给对手一点颜色看看”,“世界上从来没有和平崛起,中国要准备战争崛起”等等,不就是十足的虚骄之气么?邻国听了这些话怎能安心?     美国抓住了间隙。希拉里 2009 年参加东盟会议时说:“美国回来了”。之后她多次谈到美国要在亚太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2010 年夏至秋,希拉里在出席东盟外长会议及东盟峰会之际,提出“南海事关美国利益”,“美国要保证南海航行自由”。她说美国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端,力挺越南以及与中国在南海主权有争执的其他四国。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对我说,如果给东盟各国 5 分钟选择,要中国还是要美国,绝大部分国家毫不犹豫会选择美国,连 6 分钟都不用。     在南海争执中,中国向来主张一对一单边会谈。但有美国壮胆,印尼、越南、菲律宾等国却强硬提出与中国举行多边会谈。 2011 年 2 月 16 日 ,印尼总统苏西洛吹响号角,他在接受日本记者采访时说:“亚洲问题应该由所有国家来讨论解决”,他要求把南海问题摆在有美国和俄罗斯参加的东亚峰会会议桌上。     在美国怂恿下,澳大利亚国防部前副部长保罗·迪布说:“要在海上给中国一个教训。”印度则鼓动日本对中国强硬。 2010 年 12 月,印度前驻日大使阿琼·阿斯兰尼竟然说,他很奇怪为什么日本对中国这样软,这样天真幼稚和不切实际。印度另一位前驻日大使阿夫塔卜·塞斯说:“我们强硬,中国就会软。”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布拉马·切拉尼要求印度与日本建立军事合作关系。印度总理国家安全顾问梅农说,中国正变为超级大国,但外交上未必成功。据报道,印军正以“ 10 年内中印必有一战”的方略加强战备。美日印三国海军将于 2011 年 4 月在冲绳海域举行代号为“马拉巴尔”的联合海军演习,高调向中国亮剑。     一个对中国最为不利的趋势正在酝酿,这就是美日韩澳印新越暗中沟通,在军事上联合对付中国——一个亚洲版北约已在萌动中。     幸好,岁尾年初,清醒和理性温和上升。环球时报发表吴建民等人的文章《解决周边摩擦,不必操之过急》、《亚洲不能让几个岛礁缠住》、《不宜明示国家核心利益》、《俄罗斯不是制衡日本的棋子》,重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提出中国要学会在有些重大分歧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发展与相关国的关系,强硬的结果只能导致强硬叠加,因此在岛屿归属问题上并非越强硬越好。此外,中国不必掺和俄罗斯与日本在北方四岛的纷争,对北方四岛开发要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中日韩三国必须走到一起,否则谁也过不好。戴秉国也发表重头文章,重提几乎被遗忘了的韬光养晦。     有了这些声音,人们可以稍缓一口气了。 (本文发表于《信睿》杂志2011年3月号)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