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燃恐怖三部曲《禁书》作者:燃燃
燃燃恐怖三部曲《禁书》作者:燃燃【内容简介】 他,尸体扭曲成古怪的圆圈状,珍爱的面具离奇失踪: 他,被烧成灰烬,车窗外面具一闪而过; 她,戴上面具,顷刻脸皮溶化; 她,戴上面具,单纯变成邪恶; 他与她,用死亡演绎古老的符号; 他与她,穿梭死亡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8 月 12, 2010
燃燃恐怖三部曲《禁书》作者:燃燃【内容简介】 他,尸体扭曲成古怪的圆圈状,珍爱的面具离奇失踪: 他,被烧成灰烬,车窗外面具一闪而过; 她,戴上面具,顷刻脸皮溶化; 她,戴上面具,单纯变成邪恶; 他与她,用死亡演绎古老的符号; 他与她,穿梭死亡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31, 2010
中国自周代就已经有了藏书机构。最著名的藏书官员恐怕就是老子了。只是中国虽然藏书有着悠久的传统,毁书也同样有着悠久的传统。 刘向父子在汉朝弄出了第一部国家藏书书目《七略》,共有藏书13269卷。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藏书因战乱而流失,到东汉初年书简只有2000多辆车就能装完。在东汉最盛时,藏书可以装7000多辆车而到了末年,又再一次亡佚,只剩下70多辆车的藏书了。而很多写在绢帛上的,大多裁了去做别的用的。 梁元帝萧绎 南北朝时的南梁梁元帝萧绎时期,有藏书140000卷,这位皇帝却是非常小气兼狠毒,被宇文泰围城时,把这些书全烧了,并且把宝剑拍在柱子上打断,称“文武之道,今夜尽矣!”幸亏此时纸已经大量使用,私人藏书出现了。当然,还有一个应付的法门,那就是刻在石头上。佛教经历过3次禁佛运动,为了保存佛经,他们把佛经刻在石头上,云居寺石经就是这种产物。 隋炀帝虽然是个昏君,但是爱书若渴。他曾下诏求书,献一卷书,赏一匹绢,抄写完了再还给本人。隋炀帝在观文殿建了14间藏书室,极尽奢华。《文献通考·经籍考》载: “于观文殿前为书室十四间,窗户、床褥,厨幔咸极珍丽。每间开方户、垂锦幔,上有二飞仙,户外地中施机发。帝幸书室,有宫人执番炉前行践(踩之意)机,则飞仙下,收幔而上,户扉及厨扉皆自启,帝出则复闭如故。” 果然是隋炀帝的风格! 中国的禁书史与藏书一样悠久,秦始皇焚书坑儒,除了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其他一概焚毁。虽然遭此大难,但是诸子百家之书到了宋代,经马端林考证,也不过是丢了少数一些篇章,大部分并未焚毁,倒是秦始皇允许留着的书大部分都没有了。 此后历朝历代的禁书中,谶纬预言,星相等书都是属于严禁之列,更是法律明文规定严禁私自修习天文。中国科学的不发达或许也与此有莫大干系吧。例如唐律明文规定: 诸玄像器物,天文、图书、谶书、兵书、七曜历、太一、雷公式,私家不得有,违者徒二年。私习天文者亦同。 宋朝的律法也有同样的一条,一字不差。宋朝禁书的一个特点是出现了文字狱的倾向。有名的朱墨本就是其一。《神宗实录》多次重修,重修时原来的内容用墨书,新加的内容用红字,删除的内容则用黄色抹去。没想到这个原本流出到了民间。而元祐党禁时,政治斗争激烈,朝廷下诏,苏轼、黄庭坚的诗文不准修习,全部焚毁。只是如何禁都不管用,这些被禁的文章称为大家争相传诵的文章。 历朝历代以来,著作被禁的名人很多。除了苏轼,黄庭坚,还有朱熹也被禁,庆元党禁时,朱熹的书被称作伪学,朱熹注过的四书五经也受牵连,考试的时候,如果写的内容涉及到四书五经的内容,就会考不上,就像现在的高考零分作文。 明清之后的禁书就熟悉多了,不论了。 ———————— 去年在天一阁买的这本《古籍常识丛谈》,还专门盖了一个天一阁的书章。 相关日志 2009年06月27日 — 读“大历史” 2010年02月13日 — 《失落的秘符》中的维基百科及其他 2009年12月19日 — 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2009年11月29日 — 白宫摄影师镜头下的奥巴马中国行 2009年03月5日 — 奴役网民的八大权势 Recent Comments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30, 2010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本来是一部学术著作,属于“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由北京的三联书店于2002年出版,印数只有7000册。殊不知发行 时正赶上三峡工程建设的问题不断暴露,当局一看到“水库”、“电站”、“移民”、“上访”这些词就神经过敏,于是内部下令限制发行,于是不到半年,这本书 在市面上就看不到了。不过这倒从反面提醒我们,这本学术著作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30, 2010
评韩寒:陈文茜版何不食肉糜 童大焕 7月21日是香港书展的第一天,有记者问台湾名主持人陈文茜对韩寒怎么看,陈文茜说,“用李敖的话说,韩寒不值得评价。”她说:“作为上海市民,赛车先生的韩寒看起来蛮帅,其实没有多少文化底蕴。对于上海世博的无知,显得浅薄和没文化,说话就像放屁一样轻松。” 这件事几天来成为内地的热点问题,韩寒本人表示不与女生争论,潘石屹认为韩寒是在向中国社会几百年来形成了许多不良的惯性和陋习宣战,这些旧东西的破坏和腐烂会成为新世界建设的“营养”。 我看陈文茜之批韩寒,就像看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现代版。老百姓没饭吃纷纷饿死,晋惠帝很惊讶地问“何不食肉糜”!港台的言论开放尺度与内地不可同日而语,就像备受内地读者推崇的内地禁书在香港书市上并不受青睐一样,韩寒的“肤浅”与其独有的韩氏幽默,却是内地读者和百姓格外稀缺的罕有之物。所谓时势造英雄,有什么样的时势,就有什么样的英雄。要说韩寒肤浅,莫如说内地民众肤浅好啦!站在陈文茜的港台居民立场上,她说出那番话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相当正确,但知人论世,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设身处地”。言论的尺度不一样,用港台的尺子来量内地的高山,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在内地,有人说“现在的中国大学教授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有人说“现在中国时评人加起来对公众的影响力,赶不上一个韩寒。”有人尊之为当代鲁迅。但内地比他深刻的大有人在,为什么韩寒独占鳌头?除了韩寒是多方面的风头人物之外,恰恰是因为韩寒的表达,自由得就像放屁一样轻松,而屁长期闷着不放,是要伤身体的!韩寒改变了多少年来中国人跪着生跪着死跪着说话的传统,在他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尽到了一个公民的责任,用他作为偶像的影响力,使得一批年轻人对公共事务产生兴趣。站着做一个抬头挺胸、堂堂正正的人,醒着做一件件利己利人、至少无害于社会的事。 对于陈文茜批评韩寒,我更同意闾丘露薇的判断:和一些台湾同行聊,大家更觉得只不过是一种创造话题的手法。不过这个话题,主要在两岸的媒体还有网络发酵,毕竟对于香港媒体还有香港人来说,两者都和自己隔了一层。 李敖称陈文茜为“我所见过的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这回投桃报李,力捧17岁的李敖之子李戡,“我没有理由不帮助这位有独立思想的青年,他太像李敖了。”有此一回合,使我更相信“创造话题”的判断。想想,若没有贬低韩寒一事,任你“文坛妖姬”陈文茜怎么在港台兴风作浪,内地又有多少人知道你的名字呢? 但是这一切,最终都会像内地攻击韩寒的人一样,再“新颖”的观点,再“刺激”的话题,最终都会如风过耳,烟消云散,只留下一个韩寒,兀自在那儿根深叶茂树大招风。 (作者为信孚研究院研究员)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7 月 28, 2010
*英记者谈中共书籍被禁* 英国一位中国通记者撰写了一本谈中国共产党的书,被中国大陆查禁。这位记者叫理查德.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他在中国当了8年记者,现在金融时报英国总部当记者。他六月在西方(出版社Harper)出了一本新书:《党:中国共产党统治者的秘密世界》(The Party: The Secret World of China’s Communist Rulers) 由于该书主要写中国共产党的“鲜为人知”或不被报道和披露的事情,所以,该书在中国的命运可以预见。中国电子时代(Chinadigitaltimes.net) 报道说,该书目前没有电子版,也没有中文版,“目前在国内代购也已被禁”。另外,牛博网禁书指南报道,解密中共的英文书“大陆遭禁”。不过,该报道用了“似乎”在中国遭禁的字样。设在美国的中文世界日报也报道,该书在中国被查禁。 在中国搜索引擎网站百度上搜索,可以找到成千上万条相关网站,但有关这本书的网站,大多都打不开,或者搜索不到。香港的商务印书馆网站说有此书(售价266港币),但是说“无货”(out of stock)。 *丁学良:该书‘点中了一些穴位’* 马利德这本书为何遭禁?BBC报道说:该书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各方面的关系:党和政府的关系、党和企业的关系、党和人事部门的关系、党和军队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谈到了腐败问题、 党和历史、共产党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报道援引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教授丁学良的话说:“因为它点中了一些穴位。” 丁学良认为该书“非常有意思”,因为马利德既非华裔也未娶华人姑娘为妻、对中国的体制没有身处其中的实践体验、他的本职是报道财经消息,以及他本人的“认真态度和学者型工作风格”。 理查德.马利德应算一个中国通。BBC介绍,他90年起在台湾、东京、香港工作、生活,期间为澳大利亚报纸《澳大利亚人》开设了北京记者站,2000年在上海加盟《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中文网介绍说,马利德当了三年记者站长。09年回到英国总部工作,担任新闻部副总编。 这次马利德是六月出的书,但去年底,他就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谈中共组织部的事情。现在看来,在新书出版前他已经陆续发表相关内容的文章。 *毛泽东:党领导一切* 中共前领袖毛泽东曾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是党领导一切,党指挥枪。各省市自治区各大部委军种兵种第一把手必定是党委书记。胡锦涛春节到西北视察慰问农民,第一句话就是:我代表党中央来看望大家。而马利德在其书中谈到中共时,曾这样说到:党仍然直接控制着军队和媒体。中组部是其第三大、也是最鲜为人知的权力支柱。 中组部直接管着全国部级以上干部的任免权。香港中国学者丁学良说,马利德曾采访他并多次提及:马利德采访接触到的中国公司负责人,“居然都是中组部任命的。”马利德对此感到“难以理解。” 在中国,所有重要的公司都是国有的,这些单位往往是部级单位,第一把手当然由中组部来分派或任免。马利德说:“要想对中组部的职能范围有所认识,不妨试想在华盛顿有一个平行部门。这个假想的部门将监督以下人事任命:美国各州的州长和副州长、各大城市的市长、联邦监管机构负责人、通用电气、艾克森美孚、沃尔玛及其它50来家最大公司的CEO、最高法院的法官、《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总编辑、各广播电视公司和有线电视台的老板、耶鲁、哈佛及其它重点大学的校长,以及布鲁金斯学会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等智库的领导人。” 马利德援引北京知名知识分子吴思的话说:“归根结底,你无法绕开组织部。”马利德的书还援引广州历史教授袁伟时的话说,这一制度完全从苏联照搬过来,但中共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做得更为彻底。(党)要领导一切。” *党组织低调行事* 马利德在出书后接受电子刊物[采访中国事务]记者专访时说,这本书的主题,就是谈党的无处不在的问题。比如中组部,就是全世界最庞大有力的人事部门。但如此强大的一个部门,对外却非常的低调。 马利德的书中说:“中组部在逐渐掀开其运作的面纱。不过,改变旧习惯谈何容易。今年,它任命了一名发言人,但至今尚未公开此人身份。中组部的大楼就在王府井大街不远的地方。楼外没挂其他部委都有的大牌子。查114也查不到该部的电话。“从楼里打出的电话不显示来电号码,只有一连串的零。”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曾在去年底公布了79个国家各部委的新闻发言人及联系电话,但没有中共党组织的相关信息,更没有中南海的任何信息。但就在最近,马利德出书后,中共一些重要部门如中宣部、中组部、中联部等“神秘”部门,都对外公开了其新闻发言人的信息和联络方式。 *中共高干的‘红机子’* 不过,中共最主要的低调和隐秘性,还反映在其“红机子”上。马利德说,中共最重要的人物,大约有300左右,是家里安装着红色电话机的官员。所以,谁家有“红机子”,谁家的地位就可见一斑。前中南海医生李志绥也在其谈毛泽东的书籍中,数次谈到这一点。不过,在当今中国,政治局委员每家都有不在话下,另外,全国最大的50家国企(如中海油、中铝)老总家里,也都有。 *前港督彭定康书评* 英国前香港总督彭定康(Chris Patten)五月曾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上发表书评说,马利德这本书,有许多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事实来支撑全文的骨架,使得该书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马利德在书中谈到的案子包括:三鹿奶粉案和陈良宇案。 彭定康援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元(中共元老陈云之子)的话说:“我们是共产党,共产主义含义,由我们来定。”马利德则援引一位北大教授的话说,“党就像上帝,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无处不在。” 彭定康说,给中国唱赞歌的人说,中国经济成功,全靠党对各方面的绝对领导。但是,彭定康援引马利德的话说,中国97年以来的经济高速增长,但全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在GDP中的比例,却从当年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了百分之四十。富的愈来愈富,可以把孩子送到英国最贵的私立学校读书,而穷的越穷,医疗卫生水平,同非洲最穷的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有得一比。 毛泽东说,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江泽民说,党是三个代表(代表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几十年来的不断灌输,歌曲“唱只山歌给党听”,让人民“我把党来比母亲”,几十年来每到七月一号,仍然是各种节目中耳熟能详的“主旋律”。 *党和其他方面的关系“ 共产党和人民,到底是什么关系?党和国家什么关系?到底是党大?还是法大?任何撰写中共的书籍,都无法避开这个问题。马利德说,这些问题,在中国仍然是非常敏感的话题。表面上看,老百姓和党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他们都是和政府、同制度在打交道,没有党什么事。党也不管你什么日常生活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但是,你一旦越过红线,涉及到了党的组织政策方针路线,党就非常有可能变成一只非常凶残的野兽。(the party can turn into a very brutal beast indeed).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