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总局】变态辣椒:不好了 猪圈大乱了
@remonwangxt:老大,不好了,豬圈大亂,都不好好埋頭吃食了。
阅读更多发布者于无声处 | 3 月 2, 2015
去年五月,一年一度的秸秆雾霾来袭。整个华北平原陷入一篇混沌,就连一向空气质量不错的南京,pm2.5的数值都爆表了。火灾,交通事故,接连发生。一片迷雾当中,我和我的同事驱车来到冬小麦的主产区,安徽淮北的濉溪县。接待我们的县委宣传部长一脸疲惫,由于中央明确提出向雾霾宣战,安徽省向中央立下了军令状,整个安徽省要做到零火点。但没想到,全县的过火面积依然有差不多50%,在6月份的某一天,濉溪县的着火点还名列全国第一,这让整个县委县政府备感压力。第二天,我们去了遂溪县过火面积最大的村庄老家村采访,村支书和村委会主任都没精打彩。两个人都因为防火不力受到了处分,分别被降为副书记和村委会副主任(嗯,你没看错),此前上交给县里的2000元防火保证金也打了水漂。老家村有十八个自然村,村里有县里的驻村干部,乡里的派驻人员,和整个村委会的所有工作人员,投入到防止农民烧秸秆的工作中。麦收前,村委会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宣传秸秆不能焚烧,谁家的田烧的话就处理谁家,但村民普遍非常抵制。为了增加执法的威严,县里专门出台规定,私下烧秸秆一旦被抓,罚款2000,拘留十五天。但所有这一切,都没能抵挡农民的智慧。6月 10号晚上,午夜一过,巡逻队就发现田里有人点火,村委会书记带人一路狂追。暗夜当中一个人在前面跑,后面一队人马大呼小叫在后面追,等到上气不接下气追上一看,原来是个女的。这人说出来看看家里的地有没有人放火,就这样。就在这时,村子附近的天地里烽烟四起,所有村干部家里的麦田,全都被点着了。等到天亮时,老家村大大小小的麦田,已经被烧的面目皆非。村干部们精疲力尽地四处忙着救火,村民们在旁边嬉皮笑围观看着热闹。农民烧秸秆的理由也简单,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淮北一带的冬小麦产区,小麦收割之后一般接着种植玉米和青豆,两季庄稼之间,最多只能间隔十天到半个月。不烧,后一季的庄稼就种不到地里去,在节气面前,政府的高压手段并没有显著的效果。秸秆如果不就地焚烧,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还田,就是用粉碎机将秸秆粉碎,再用旋耕机直接翻耕到地里。另一种是离田,就是将秸秆用打包机打包之后运离田间。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还田容易导致土壤过于松软,造成庄稼的倒伏,而且一年当中最多只能消化一季庄稼,如果两季庄稼都进行还田,还会造成耕地的过营养化。离田的问题在于这些秸秆的去处,如果没人收,堆放在露天,占场地不说,也是非常严重的火灾隐患。不管还田还是离田,和焚烧秸秆相比下一季庄稼都更容易生虫害,每年至少要多打一次农药。现在农村的青壮劳力基本都进城打工了,留在村里种田的,都是老弱病残,多打一遍农药的负担,也并不轻松。为了防止农民焚烧秸秆,当地政府强制规定收割机的收割高度不得超过15厘米,麦茬短了,不好焚烧,农民就只好将秸秆运出来。但这样的收割方式,每亩地将增加30元的成本。无论农民还是收割机手都不愿意,政府就派工作人员跟在每辆收割机后面进行监督,其行政成本高的令人难以想象。在淮北一代,为了贯彻落实禁烧秸秆的工作,80%的政府工作人员全都直接派驻入村,政府各部门只留守极少数人员看电话,其他工作一律停止。这些驻村干部有的就住在田间地头的帐篷里,夜间看到火情就直接出来灭火。与此同时,各级干部全都缴纳了数额不等的保证金,高的有两万,低的也有两千,如果辖区内有着火点,这些保证金全部没收。但尽管如此,依然没能挡住农民焚烧秸秆。为什么?据测算,不管是实行秸秆离田还是还田,每亩地农民至少增加60到80元的成本。这还不算农民为此增加的多打一遍农药的支出。尽管淮北一带的地方政府按照县乡两级财政分担的方式,普遍给农民每亩地补偿20元,但是,这些补偿多数都附加一定条件,而且不能马上兑现,更重要的是,20块钱无法抵偿农民因为不烧秸秆而增加的支出。濉溪县一位副县长下去寻访时问农民,“给你们补了20块钱了,为什么还要烧?”这位农民回答的倒也直接,说,“这二十块我不要了,我再给你20,你把秸秆给我运出去行么?”现在农民种麦子每亩地扣除种子化肥农药等成本,纯收入也就不到一百块。让农民独自负担因为禁烧秸秆而增加的成本,农民不愿意,也不配合。这是禁烧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人自然会问,这笔额外的支出政府为什么不能全都负担?政府还真未必负担得起。濉溪县全县180万亩小麦,如果每亩按照低限补偿60元,就是一个亿。这还不包括秸秆离田和还田农机升级换代政府的补贴,以及秸秆运离田间的后续处理费用。这个费用是多少呢?宿州市有一家生物发电厂,每年可以消耗40万吨秸秆,但是,他们的上网电价是每度0.75元,每度电政府补贴三毛多钱。假如濉溪县180万亩的小麦有一半经过生物发电消耗掉,至少每年还需要一个亿。这样算下来,仅濉溪县一个县,不考虑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要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每年至少需要两个亿。濉溪县虽然每年的财政开支有23亿,但大多数来自于转移支付,可以支配的财政开支不超过十个亿。如果光解决秸秆焚烧就花掉两个亿,必然挤占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开支。而那边的财政赤字又该拿什么去弥补呢?说到底,秸秆禁烧是钱的问题,如果社会足够富裕,愿意支付农民禁烧秸秆而增加的成本,这个问题就好解决。相反,如果不愿意为此多支付成本,而指望农民独自承担代价,或者试图唤醒农民的环境意识让他们主动避免烧秸秆,都是缘木求鱼。这是相当残酷的现实。对于城里人来讲,他们需要清洁的空气,但对于这些偏远乡村的农民,他们虽然也讨厌雾霾,也希望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但如果要让他们付出每亩六十到八十元的代价去呼吸新鲜空气,对他们还是太奢侈了。推而广之,这也是中国解决雾霾所面临的困境。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社会,北上广已经飞奔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市民不仅仅满足于出行有汽车,更希望能呼吸到清洁的空气。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哪怕是离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农村,那些尚未城市化的农民,他们依然在为生计而奔波,他最在乎的是收入。他们虽然也知道清洁的空气有利于健康,但在收入和雾霾面前,他们更愿意选择雾霾,而不是收入减少。这种壁立千尺的二元结构,妨碍了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和选择。因为同呼吸却不共命运的十三亿人口,他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和偏好。有人更在乎环保,有人更在乎钱,哪怕几十块钱。这种在乎钱不在乎自己身体健康也不太在乎别人健康的人是否都值得耻笑?不一定。我们曾经也像他们那样穷,那样在乎钱。只不过我们比他们幸运,可以在北京上海生活,率先摆脱了贫困,有更多的可能去关心空气质量问题。而他们,正奔波在赚钱的路上,连歇歇脚闻一闻空气的味道都没时间。他们的孩子可能还留在家里,无法和他们团聚,他们最想的是,能把孩子接到城里,哪怕空气不那么好。中国网上舆论多数都体现了城市白领的诉求,他们收入不错,去过国外,有着领先十三亿人的国际视野和国际经验,时尚而正确。政府在一年一度的雾霾季节网上调侃的段子面前节节败退,先是在px和核电项目中牺牲企业的利益,紧接着,又为了4%的雾霾贡献率的秸秆焚烧问题,肆无忌惮地牺牲着农民的利益。在整个禁烧期间,濉溪县一共有100多名农民被派出所传唤,最终有7名农民被正式拘留。这,多少符合法治和正义?在濉溪县濉溪镇,农民头一天收割完毕,第二天镇里就派旋耕机直接把秸秆打碎还田,帮农民把玉米直接种到田里。农民虽然省了钱,但他们也失去了选择的自由。他们只能种玉米,不能种青豆。因为政府已经帮他们把玉米种好了。在整治雾霾的目标下,一切都成了手段。以下是我调查的结论:1.秸秆焚烧对雾霾的贡献率虽然只有4%,但在特定的时间段,是雾霾的主因。从根治雾霾的角度,有治理的价值;2.清洁的空气作为一种商品,需要付费购买。合理的做法是,在更在意清洁空气的城里人中征收一笔环境税,这笔钱用于支付农民为此增加的额外费用。但在现实当中,却演变为让农民支付主要成本,地方政府部分分担的格局。这非常不合理;3.在治理雾霾的问题中,农民,也包括其他一些底层社会的声音和诉求被忽视了,他们可能真不像你们那么在乎空气质量;4.就秸秆禁烧的问题而言,不存在代价较小的解决方案。地方政府面临这样的困境:花足够的钱补偿农民有可能导致财政破产,而不花足够的钱,就需要以政府的违法为代价,以牺牲农民现实的利益为前提。现实当中地方政府的选择是后者,但这样的公共政策将使地方政府面临非常大的政治和稳定的双重压力,注定难以持久;5.现阶段秸秆最现实的处理方法,是降低期望值,不要指望短时期内完全禁烧。而是在政府的组织下,根据天气状况,有组织地焚烧。尽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程度,而城市居民忍受几天脏空气。6.中国的公共政策缺少不同利益之间的博弈机制,互联网的出现,城市中产的声音不断被放大,正在逐渐绑架政府,至少在北京雾霾的问题上,网民的声音和政府表现出某种合谋。环境问题正在演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在部分改善空气质量的同时,也在制造相当多的伤害。这些伤害,和法治和正义背道而驰。
阅读更多发布者于无声处 | 3 月 2, 2015
上周末,数千万中国民众观看了一则104分钟长的视频。他们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同时也充满了愤怒。在视频一开始,一名身穿白衫仔裤的瘦弱女子走上了笼罩着微弱蓝光的舞台,这个名叫柴静的女士向表情严肃的观众展示了一张棕红色的曲线图,上面几乎都是波峰,偶尔出现波谷。相关文章 印度的空气污染比北京还糟糕? 中国反腐风暴刮进央视 中国变本加厉的言论审查 北京空气末日中抚慰心灵的App 北京与洛杉矶:雾霾难兄难弟 中国环境意识的觉醒 孙旭培(下):表达真理更难 “这是2013年1月份北京的PM2.5曲线,”曾在中国的电视台担任记者的柴静说。PM2.5是一个被广泛用来衡量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标。她接着说,当时,对于这场覆盖了中国很多地区并影响到6亿人的雾霾,自己浑然不觉。与此同时,她在多座城市出差,而这些地方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呛人的烟尘。柴静停顿了一下说,“回到北京之后,我知道我怀孕了。”自从周六在网上发布之后,柴静制作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爆了公众和大众传媒格外热烈的讨论。在视频中,她回忆了自己的发现之旅,包括寻找中国糟糕空气的来源,探究政府的反复承诺为何对净化大气没起到什么作用,同时照顾着一出生就长了肿瘤的女儿。许多评论来自中国的家长,他们颇为认同柴静对于污染正在危害孩子健康的担忧。“听到她的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柴静在片中提到尚未出世的女儿时说。“但是,她被诊断为良性肿瘤,在出生之后就要接受手术,”她接着说。“以前我从没对污染感到过害怕,去哪儿我都没戴过口罩。现在有个生命抱在你怀里,她呼吸她吃她喝都要由你来负责,你才会感到害怕。”在中国的知名视频分享网站优酷上,截至周日下午,《穹顶之下》已经播放了逾1400万次。新闻网站澎湃估计,截至周六晚上,这部纪录片在各个网站被观看了超过3500万次。许多中国观众称赞柴静直言不讳地谴责了行业利益、大型能源企业和官僚机构设置的重重阻碍。柴静称,这些因素妨碍了对污染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尽管存在对网上言论的审查,还是有一些人批评了中国的官方媒体,哀叹柴静是在从中央电视台辞职之后才能够对污染发出自己的大声疾呼。“支持柴静,或像柴静这样站出来说事实的人,”优酷上的一条评论写道。“在这个毫无章法乱七八糟冷漠麻木怠慢的国家,他们像一个醒目的大标语震撼心灵。”截至周日下午,优酷上的评论已经超过2.5万条。该纪录片同时带有科学讲座、调查曝光和回忆录的性质。柴静自身的故事成为了赞扬和批评的焦点。去年有大量新闻报道披露,柴静和丈夫是富人,能够享有在美国产子的特权,于是一些评论指责她虚伪。柴静暗示女儿的肿瘤是由雾霾造成的,而一些报刊称有科学家对此提出了质疑。不过,在网络空间里,大多数的回应对她主动出资拍摄纪录片并在网上发布的举动表示欢迎。实际上,还有一些人好奇的是,柴静如何能够完成这部纪录片而没有承担不良后果。《穹顶之下》批评政府无力在减少污染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在习近平的领导下,政府对新闻媒体及网络的限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格。而柴静指出,在过去几年里,政府曾公开强调,这种污染只是一种自然形成的雾。至少到目前为止,政府还没有封禁这部纪录片,一些官员也可能愿意看到这样一个可以为削减污染争取更多支持的机会。执政党共产党的主要报纸《人民日报》的网站是首批发布《穹顶之下》的媒体之一。刚被任命为环保部长的陈吉宁对这部纪录片表示称赞。他告诉新浪网,自己看了片子,并给柴静发了短信。“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陈吉宁说。“值得敬佩。”39岁的柴静出生于山西省,那里是产煤大省之一,受到有毒污染的严重困扰。她告诉人民网,曾对把女儿作为纪录片的基本动机感到担心,但她决定放下顾虑。“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情感的驱动,”她告诉该网站。“我确实很难去用这么长时间做完这件事。”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记者。本文内容版权归纽约时报公司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或翻译。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阅读更多发布者于无声处 | 3 月 2, 2015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去年在大陸全國兩會期間對霧霾在內的汙染宣戰!時經一年,大陸「霾害」依舊,防治霧霾仍是大陸政府、企業及社會難以迴避的艱鉅挑戰。今年的中國大陸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全國人大會議)將在3月3日和5日在北京開幕。外界預料,防治霧霾依然是兩會焦點議題之一。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