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

自由亚洲 | 埃及是否“唤醒”全球的独裁者?

路透社星期五发自纽约的一则报道分析讨论,埃及正在发生的反政府示威和民众要求穆巴拉克总统立即下台的呼声是否能够唤醒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独裁政权。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对两位专家的采访报道 埃及反政府示威已经持续十多天。 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杨大利博士表示, 其实不仅埃及, 此前的突尼斯和正在开始发生类似示威活动的也门都有一些触发民众走向街头的相似问题: “这些国家它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经济上没有多少进步,也没有多少改革;政治上也同样是非常僵化。而且这些统治者像穆巴拉克也好,他们在任已经都有30多年的时间。会有很多矛盾积蓄起来。所以,很容易一有??之后,大家都上街这样一种情况。” 杨大利引用一些民调数据表示,虽然中国民众对政府的支持度相对比较强, 民众对执政党的信任程度比较高,中国经济增长相对比较快, 人民生活有了比较好的改善, 但在贫富不均和腐败等问题日益严重情况下仅仅依靠经济增长有时不可能满足民众的要求。 美国资深媒体人士、中国问题专家孟玄表示, 如果将埃及发生的一切理解为是对中国作为一个共产党一党专政国家必须要实行民主的“唤醒”,中国实行民主的时间不是在现在: “这个唤醒大概再等25年吧。我们可以合理地自然睡醒的这个状态,清醒的可以做好我们的民主。目前来讲是不应该考虑这个问题的。埃及事情正在爆发嘛,虽然被一时革命的狂欢冲昏了脑袋。我们在1989年也曾经有过这样子的经历。我们连‘苏东波’我们都挺过来了。中国的这一个所谓的极权(Authoritarian),它是从全能主义转化成威权主义,然后,它中共内部改革的从新适应,从新更新能力很强,所以,比较世界各地所谓的极权,Performance来讲中国是最高的。这种状况底下,中国人他也不是傻瓜,中国人自己也会比较,当然他对自己很不满意,对自己政府永远不会太满意的。” 孟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经济发展等独特的因素都不会使埃及发生的一切在中国上演, 现在中国大多数人并没有想像埃及人, 走向街头,反对政府。不过,孟先生从“民本”和“民主”两个概念谈起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中国必须向民主方向发展: “‘民本’跟‘民主’看起来很像,其实精神完全相反。因为,民本是相近的。做父母的要有做父母的样子,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样子。做儿子要像做儿子的。民主是你自己做你自己的。我们现在必须要从一个民本转到民主。否则政权的合法性(legitimacy)没有办法建立起来。以前用不着证明,因为我有天命嘛。既然我已经是帝王,所有的官僚就应该替我来把这个国家管好。现在你没有这个合法性嘛。可是民心还是有的。现在你说中共完全失掉民心,我觉得还言之过早。” 路透社星期五发自纽约的报道说,埃及发生的反政府示威的特点在于它的突然性, 仿佛此前没有任何征兆。不过, 中国人常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为此, 杨大利教授表示, 中国要审慎使用“维稳”措施: “如果说一个极权,仅仅说能够完全维稳本身短期内可能看起来可能非常平静,但是,代价也非常得高。也许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采取一定的能够实行一定的制度改革、体制改革,能够让本身的一些压力释放出来,有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公正、比较公平的解决矛盾的方式,我觉得这是一个政体维持稳定的最好的办法。” 埃及发生的示威仍然在继续。路透社的报道引述曾经在中国武汉大学发表过演讲的美国开放社会研究所主席、开放社会基金会总裁阿尔耶•奈尔的话说“如果我是胡锦涛, 此时我会紧张”。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闻剑的采访报道。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彭定康评《邓小平传》

如果中国的历史学者在从事他们具有颠覆性的职业时,能有朝一日不受控制和审查, 他们一定会有这样的评价:中国人对于邓小平的崇敬,应远远超过毛泽东。毛泽东曾领导中国共产党打败日军和国民党,并在20世纪50年代统一中国,但他随后又使国家陷入了大跃进造成的饥荒和文化大革命的混乱。而邓小平则小心翼翼地重整破碎的山河,使中国充满信心, 推向了再度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的复兴之路。 傅高义(Ezra Vogel)这部厚重的传记, 写得很有叙事技巧, 富有高超学术水准,阐明了应当对邓小平更崇敬(1904年-1997年)的理由。傅高义在哈佛大学任教多年,曾在1979年出版畅销书《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之后他的主要研究兴趣转向中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花时间研究广东的经济改革。书中引述的资料来源和鸣谢对象,都显示出他交友广泛、学识渊博。尽管在超出西方汉学的常规领域时,其论述或可商榷。例如,他对英国和香港政治的了解就颇为欠缺。 本书并非充满溢美之词,但某些段落读来确有几分像是邓家授权的传记。书中或会提及邓的缺点,但给出的总体评价中,展示其瑕疵时却是手下留情。虽然我们再次得知,20世纪20年代邓小平少年时在法国务工的经历,使他终生都爱吃法式羊角面包,然而对于他后来在内战中的军事成就,描述却十分简明扼要。更有甚者,对邓小平1949年至1952年间在中国西南部(包括他的故乡四川省)的治理,仅一页半的篇幅轻轻带过。而邓小平那段时间的作为足称残暴,并赢得毛泽东的赏识,大地主遭攻击和杀害。有一天我们一定能对邓小平当时采取的手段了解更多,那绝对不是神经脆弱者能够承受的。 在20世纪50年代的“反右运动”中,该书对邓小平充当毛泽东执行者的历史几乎没有谈及。那段时间有近50万名知识分子被送去劳改。1958至1961年的大跃进造成了灾难性后果,导致4500万甚至更多人死亡(他在打台球时弄伤了腿,用病假做借口缺席那些麻烦的会议),邓小平在这个时期小心翼翼避免个人麻烦的做法称不上英雄所为。当时几乎有1000万四川人饿死。 不过, 邓小平招致最多批评的,还是他对经济发展和政治自由两者关系的糊涂看法。在20世纪80年代,与经济强硬派陈云的政策纷争中,他一直反对如果党放弃经济控制权,迟早会失去国家控制权的观点。对于邓小平和他圈子里的人,放松经济控制权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至关重要,而如果不能实现经济增长并解决就业,共产党肯定会失去对国家的控制。这两种说法可能都是成立的,中国主要的生存挑战至今仍然是如何解决这个两难局面。 这个问题曾在1989年,在天安门广场周围,以血腥的方式得到了解决。用傅高义的话说,那是“一场异常巨大的悲剧”。许多人看待邓小平生平时,都是通过这起灾祸的棱镜,这或许不公平,但不可避免。我们当中,在镇压前刚好身处北京的那些人,不可能不对北京街头发生的史诗般的浪漫运动叹为观止。一些熟稔政局者,曾经对我们说过,这一切都会以眼泪告终,邓小平的毕生经历都显示出,他永远不会接受共产党的权威受到挑战。我们本应更关切地倾听他们的意见。

阅读更多

BBC | 大家谈中国:我们以后呼吸什么?

中国人正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环境污染 最近,在关于“更大力度建设生态文明”的江苏省政协讨论会上,空气质量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据医学分析统计,南京市民人均年吸尾气90公斤,南京的灰霾天气已是健康的主要杀手,城市空气污染成为导致各类重大癌症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2月12日扬子晚报) 中国现有近十四亿人口,遇到能源危机,可以节能减排少用点;遇到农业及粮食危机,可以节衣缩食少吃点;遇到水资源危机,可以节约用水少喝点;但遇到空气质量危机,我们总不能整天捂住鼻子嘴巴也节制型地少呼吸几口空气,面对现在日益严重的城市空气环境污染,作为人类生命之源吸入健康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我们究竟还能呼吸什么? 中国最大的环境污染,应该是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因为空气环境污染具有三大与其它环境污染如水污染、土壤污染、噪音污染、固体废品污染等截然不同的显著特点:一是污染面积很广很难有效控制,因为空气污染随着大气流动、风向流动而飘逸不定,只能自动稀疏,不可能做到污染后人为控制;二是污染影响的人群众多,根本不可能疏导、迁移或控制,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是一种能跨越市界、省界甚至于国界的公害;三是空气污染根本性治理难度很大,因为形成空气污染的因素常常较复杂,几乎涉及社会生活或经济的方方面面及各个环节,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治理。 从中国空气污染的现状看,主要有工业排气污染、生活用炉排气污染及汽车、火车等运输工具排气污染三大污染源,二氧化硫排放量呈急剧增长态势。随着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及机动车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实际上类似南京灰霾天气的全国大中城市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浓度不但普遍超标而且日益有增无减。 南京机动车辆尾气排放占空气污染物三分之一以上,市民人均年吸尾气90公斤,已预示着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处在较严重的污染水平上。南京的灰霾天气与我国机动车燃油中硫的含量远远高于欧美发达国家有直接关系,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新生产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落后欧美发达国家8年以上,轿车排放氢氧化物是美国的3倍,氮氧化物是美国的2倍,农用车排放标准至少落后欧洲20年以上。 众所周知,空气中有害气体及污染物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对人类和环境带来巨大灾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改善中国城市空气质量,唯一办法只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发展模式,必须找到一条城市化发展与控制空气环境污染相互和谐平衡共存之路。我们近二十年城市化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先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后才反过来醒悟到空气等环境污染已到了刻不容缓治理的地步,北京、南京的空气环境污染情况是现在城市经济发展的通病。 空气环境污染,直接影响到广大老百姓的生活及健康,我们应该反省了,否则将来我们还能健康地呼吸什么?任何忽视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行为最终都会付出惨重的经济成本代价和健康生命代价,减少城市机动车辆废气排放等控制环境污染的措施必须放在一切市场经济行为的头版头条,走先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再发展之路。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BBC | 点评中国:威胁生存的中国发展方式

中国土壤、水和空气都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除了经济结构转型之外,还面临一个更严重的挑战,即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一转变包含两大内容,第一,中国的能源使用方式必须从高能耗模式转变为低能耗模式。第二,整治国土。首先是停止大量污染企业的运作,其次是从现在开始持续投放巨额资金,逐渐修复被严重污染的生态系统,让国人的食品用水恢复安全标准。 由于中国有六分之一的耕地被重金属污染,许多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已遭遇镉、铅等重金属污染,这是一个必须单独行文专述的大题目,本文仅分析中国有无可能改变能源使用方式。 政府介入使“环境库兹涅格曲线”失灵 众所周知,国际社会曾热切希望中国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参与全球减排协议,但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中国让国际社会碰了一个软钉子,付出的代价是让自身的国际境遇变糟糕。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中国狂妄自大,实际上还有一层北京难言之苦衷,因为它无法优化中国的经济结构,无法扼止中国高能耗产业的高速发展。 有人曾借鉴经济学中的“库兹涅茨曲线”之说来说明人均收入与环境生态之间的关系,认为中国只要过了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环境生态就会好转。所谓“库兹涅茨曲线”是上世纪50年代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用来分析人均收入水平与分配公平程度之间关系的一种学说。该研究表明,收入不均现象随着经济增长先升后降,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 基于同理,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环境污染的程度较轻,但是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的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 到一定水平后,即到达某个“临界点”(或称“拐点”)以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环境污染的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这种现象被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曾被某些研究者用来安慰被环境污染折磨得非常焦虑的中国人。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致命弱点,在于其将环境生态的污染与好转当作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忽视了这是一个政府可以通过立法与行政主动介入并加以改变的过程。如我以前说过的那样,中国从政府官员到企业都是“边做环保边撒谎”,连保护环境的第一道门环境评估都已经成了利益集团俘获国家的重要手段,许多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空气的项目上,就是在利益集团的共谋下上马,最后导致中国的环境污染达到北京都不敢正视的程度。 统计数据成为自慰的政治游戏 这种“不敢正视”可以从有关中国能耗比的数据之混乱可见一斑。 在潘岳力倡绿色GDP的那段时期,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网站上曾公布:2004年,中国用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的水泥,而创造的GDP仅占世界的4%。《人民日报》在“‘十一五’一个重要目标:单位GDP能耗降低20%”一文中承认:从能源利用效率来看,作为占全球总人口1/5的中国,2004年GDP占全球GDP只有4%,但单位产值能耗却是发达国家的3-4倍。单位GDP的能耗是日本的7倍、美国的6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由于中国的高能耗成了国际社会杯葛的话题,这几年官方的口径大变,据中国官方的乐观估计,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源消耗要增长 0.8到1个百分点,即使广泛采用清洁能源,这一数字也很难低于0.5。但由于部门繁多,数据造假未到国家统计局这个终端时,不容易统一,导致媒体在引证数据时出现混乱。 以下是相隔3个月的两个数据:其一是2011年6月30日广州《新周刊》的文章“能源危机下无度消耗:中国基本能耗占世界1/10”,按照此篇报道,中国的GDP已占全球8.9%,但能源消耗只占10%,能耗比已接近国际平均水平,但中国还在高度自省能源的“无度消耗”,看来已经很“高尚”了。 但3个月之后召开的2011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公布:当前GDP不足世界10%的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占世界的20%。后一数据接近英国石油公司(BP)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数据: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20.3%,超过了占全球19%的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 有关能源消耗数据的混乱只说明一点,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几乎无望,北京不敢正视生态系统正濒临崩溃这一现实,除了在纸面上玩数据游戏自我安慰之外,还非得将减排协议当作国际社会出于限制中国发展的阴谋,说成是对中国的一种不平等。 减少能耗,中国是最重要的受益者 但真正的问题在于:中国人均能源消费虽然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但人均GDP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以下数据也说明中国必须尽快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国的能源消耗超过美国,但GDP总量却仅为美国的37%。当前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是日本的4.7倍,但GDP总量只与日本大体相当。中国能源消费增速已超过了GDP增速,这给能源生产和节能减排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上述能源消耗数据主要指石油,还不包括其他的资源,比如煤炭消耗量——在2010年世界煤炭消费总量中,中国的煤炭消耗占比高达48.2% ,同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已居全球首位,严重的空气污染已为公众清晰感受到。 2011年10月份以后,美国驻华大使馆公布的空气检测数据使北京的空气污染成为微博上的热门话题,我将《纽约时报》11月4日那篇“中国政治精英们的特供中也包括净化后的空气”(The Privileges of China’s Elite Include Purified Air)的内容贴上微博,“空气特供”这个话题引起微博人群极大愤怒,北京指责《纽约时报》误导读者,外交部也要求美国大使馆停止发布每小时一次的空气质量检测数据。但文中提到的远大集团生产的空气净化器此后成为供不应求的热销产品。 本文不代表BBC 的立场和观点。网友如要发表评论,请使用下表:

阅读更多

魏英杰 | “宰客门”给旅游城市提了个醒

“宰客门”给旅游城市提了个醒 文/魏英杰 三亚“宰客门”有新进展:经工商部门调查发现,三亚凤凰富林渔村海鲜排挡确实存在宰客、误导消费行为,将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给予最高额度罚款。 从一开始“零投诉”的说法,到事件处理过程中“没有证据”、“将对恶意攻击者依法追究责任”等回应,直至眼下对涉事海鲜排挡进行严处,“宰客门”可谓一波三折,三亚对待事件和舆论的态度也拐了几道弯。值得赞赏的是,这事最终还是从歧路走回就事论事、依法处理的理性归途。 尽管当地官员很快作出回应,表示对旅游行业出现的“害群之马”实行“零容忍”。但从相关部门的“零投诉”声明,仍可看出当地一开始对网络质疑心存排斥,习惯性摆出回避事实、规避责任态度。只不过,证明韩寒有无找人代写可能比较困难,调查三亚是否存在宰客欺客现象却容易得多。随后不少旅客出来现身说法,除证实了上述现象的确存在,还揭开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当一个真实的三亚呈现公众面前,一两家海鲜排挡有否宰客,对其如何处罚,其实已无关大局。 “宰客门”不仅给三亚,也给国内旅游城市敲响了一记警钟。这一事件值得吸取的教训是多方面的。首要的一点是,发展旅游业不能光讲求硬件设施投入,软环境没搞好,旅客不满意,势必有损城市形象及其正常发展。宰客现象的存在,表面看是不法商人所为,实质为监管不力、服务意识不强所致。一个城市光追求经济效益,不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相关市场主体也就不太可能规范经营,追求合法收益。这些年,三亚在市场监管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目前发生的这场舆论风波却也表明,当地还应进一步作好服务这篇大文章。 政府的服务意识,也体现在对待公众舆论的态度上。这就像一门生意,卖家心怀诚意,自然会特别在乎对方意见。譬如,一个好的淘宝卖家是这样的,东西随你挑,不满意立马给你换,再不满意直接退钱,还送点小礼物陪个不是。当然,这部分原因在于淘宝有个评价体系,如果买家不满意给个差评,别的买家看了就未必在这家店买东西。公众意见就是一种评价体系。对待公众意见的正确态度是,真心诚意直面质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有则否认,无则“追究责任”。 这起事件还给国内旅游城市提了个醒:搞旅游开发,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惠及民生,提高当地民众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宰客门”风波中,一些当地居民(包括官员)出来抱怨,认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并没有给三亚民众带来多少好处,反倒还带来了物价上涨、交通混乱,让人消受不起。这样的地方舆论心态,无疑会助长宰客风气盛行。只有更加关注经济发展与民生的关系,注重当地居民的切身感受,才能为提高城市形象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当然,三亚目前所面临的诚信质疑,与这座城市的跳跃式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这座城市看上去更像是一处淘金矿,而不是旅游胜地。在这座城市里,四处游荡着紧盯住旅客腰包、渴望暴富的“掘金人”。这也表明,三亚要真正成长为一座国际旅游城市,还有许多功课要做。旅游城市内功不练扎实,最终展示给世人的只能是空架子。 2012年2月8日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闭上眼睛,鬼怪并不会因此遁去”(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