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审查

也谈 Twitter 与新浪微博的优劣

随着罗永浩蜀黍的几声“傻逼”,关于新浪微博与 Twitter 孰优孰劣的新一轮辩论又开始了。关于这件事情本身的来龙去脉,请围观白乌鸦童鞋博文: 《罗永浩为什么挨骂》 。 作为一个重度 Twitter 用户(注册2年,发推14000余条)和从公测开始的新浪微博用户(注册1年半,仅发博300余条),本文仅比较这两个产品本身的设计和逻辑,而较少涉及其它方面。 一、 理念 1、 Twitter:不是我要开放,我只是没办法 从最早期开始,Twitter 就定位于140字符(这是北美一条短信的容量限制)之内的短消息。在上线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Twitter 官方本身只提供发布文字的窗口。而不涉足其它形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创公司资源的限制。 为了解决小公司资源不足所带来的限制,Twitter 采取的方法是向第三方大幅度开放各种 API 接口,让第三方公司和开发者来完成这部分工作。于是我们有了多平台的各种体验或好或坏的客户端(这些客户端里没有一个是 Twitter 官方自行研发出来的),有了上下游各种形式内容的提供者(短链接、图床、音频床、视频床),有了各种能够和 Twitter 互通的服务(Instagram、Share to Twitter 按钮),有了“Twitter 永远封不掉”的神话。 很难说这种分散的状况是 Twitter 的本意。为了使用 Twitter,用户需要自己找短链接服务,自己找图床,自己找音视频网站上传。推上确实有不少人号称他们喜欢这样的服务形式,但是大部分人很显然并不这么想。他们喜欢一站式的服务,而不是自己去拼凑一个链条。 甚至 Twitter 官方自己也不这么想。Twitter 在做大之后,慢慢的开始提供自己的图床(pic.twitter.com),提供自己的短链接服务(t.co),收购了一批客户端,新版的 Twitter 界面(#newtwitter)上也能预览特定的视频和图片。Twitter 甚至“敬告” 第三方开发者减少开发客户端的力度 。很显然,Twitter 早期的“全面开放”,是一个精力受制下的无奈举措。当它变得壮大的时候,自己提供一条龙服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 新浪:微博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很显然,作为一家传统的互联网大企业,新浪在做微博的时候,并没有 Twitter 式的精力窘迫和资源短缺。它可以从容的自行为用户提供短链接(过去的 sinaurl,现在的 t.cn),提供图床、音频床、视频床、几乎全部手机平台的客户端。这是新浪相对于 Twitter 的巨大优势,也是新浪微博用户体验优于 Twitter 的显著一点(当然,大牛们有大牛们的想法,但是作为普通用户,这样的做法显然更为方便省事)。 然而,新浪在包揽一切这一点上甚至走得更远。我个人的感觉是,在新浪看来,微博只是一个形式,新浪在把微博做好之后,就可以把传统的交流元素添加进去,逐步把在过去十几年的竞争中被对手夺取的失地一步步取回来。 首当其冲的是腾讯长期垄断的 IM 服务,从今年3月2日版本的微博 Air 客户端开始,新浪已经提供了互粉好友之间互相聊天的功能。近期新浪微博开始有引入道具和勋章等级体系的传言(事实上新浪最近革新勋章体系,很有可能就是为了这件事情做准备),而新浪微博的改版预告,也很明显可以看出它的新版将会更加接近于 SNS 社交网络服务。 微博是新浪流量最大最为成功的产品,几乎没有之一。而新浪也很显然正在想尽各种办法把各种其它交流形式糅合到微博当中去。新浪似乎从来就没有打算专注地把微博这一个形式做好,而是在做好微博的基础上,伺机插入各种传统或非传统的互联网交流形式,所谓“微博是个筐,啥都往里装”。 二、 产品设计 仅从产品本身设计的角度来说,新浪微博多少是要优于 Twitter 的。以下仅取一个方面加以说明。 不管是 Twitter 还是新浪微博,用户在发布信息之外所具有的主要需求总共就两种:第一,转发他人的信息,加评论或者不加评论。第二,与特定的用户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我们可以看到,Twitter 和新浪微博都在处理这两类用户需求,但是,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1、 锐推与引用 Twitter 的锐推(RT)分成两种,官方 RT 和传统 RT。 传统 RT 是民间用户在使用中逐渐固定下来,并且不为官方所承认的形式。它的功能很简单,就是转发另一用户的推文,并加以评论。 事实上,这一 RT 形式本身并不严谨(评论在前?评论在后?),对信息的保留度不高(超过140字断开导致信息不能完全传递)。被滥用得也非常多。推上曾经有无数话痨使用 RT 方式进行聊天,给一些用户造成了巨大的困扰。以至于后来推上很多人公开声称不 fo 传统 RT 进行聊天的人。 用户的困扰意味着服务提供者设计的失败。新浪微博在这方面做得更好一些。使用单独的引用框来明确标识和完整保存原信息,限制用户只能在引用框上方进行评论,评论不占用源信息的140字数量。通过这种方法,新浪微博的引用非常清晰,原信息提供者、评论者、评论内容一目了然。远胜于 Twitter 的做法。 事实上 Twitter 在收购来的几个官方客户端上,把传统 RT 功能改成了引用(双引号),其内心的想法恐怕和新浪设置引用框的想法是一样的。然而 Twitter 再一次悲剧了,它的引号体积太小不够清晰,并且和原有的 RT 格式混在一起,再一次为本已极度复杂的转发格式雪上加霜。当你看到一条引号、RT、//甚至 rTwT 符号混在一起的推的时候,你是个什么感觉? 至于官方 RT,这恐怕也是 Twitter 为了完整保留源头信息而做的无奈之举。可笑的是,这个“源信息保留”的问题在新浪微博的引用格式中根本不存在。不管是加评论还是不加评论,新浪微博的转发,都是不会损害源信息完整度的。 2、 回复与评论 在 Twitter 上,如果你需要与一个人一对一交流,那么你就要用直接 @其 ID 的形式来进行回复。这样的回复,会被同时 follow 了你和你回复的人的推友看到。在旧版官网和大多数第三方网页客户端上,如果你要查看两人之间的完整对话,你需要不停地点击 in reply to 来一条一条查看双方的对话。 在新浪微博上,如果你需要与一个人一对一交流,那么你就直接评论他的信息。这样的评论,不会被任何人直接看到。如果你一定要查看两人之间的对话,直接点击“评论”,就能一目了然。 两人之间的对话会被同时 fo 了两人的其他人看到,这是 Twitter 上那个奇怪的“两个话痨只能 fo 一个”定则的来源。有多少次,你的 Twitter 时间线被你同时 follow 的两个人的对话信息淹没,而你根本没有兴趣看这些信息? Twitter 的对话线索非常不明显,这也是 RT 聊天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有多少人是不经指导直接就知道可以点击“in reply to”查看线程的?)。某些大牛责怪新人不知道 in reply to 查看对话线索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想一想这其实是 Twitter 本身产品设计上的问题? 另外,我也不理解某些人怎么就从新浪微博的“评论”这个设置里看出“等级关系”和“不平等现象”来并且大肆抨击了呢?从本质上来讲,这个功能和 Twitter 的回复是同一个目的。只不过它实现得更好,不是么? 三、 用户 1、 官方审查?自我审查? 新浪微博有官方审查,任何一个国内的 web2.0 服务都有官方审查。这一点是大批用户(包括我在内)留在 Twitter 的原因和动力。 在价值观上,Twitter 用户是一个同质化比较高的群体,“推友”这个称呼,并不仅仅是一个称谓和身份的界定,更是一种思想上的相对认同。Twitter 上也有热烈的讨论,但是更多的是具体问题和具体细节上的讨论和交流(比如前段时间 Linux 用户和 BSD 用户对于终端上色问题的长时间讨论,甚至 Lihlii 的骂娘推,也是这个性质)。在更为重大的问题上,更经常发生的情况是一致对外,比如曾经的举报五毛党行动。 这样的状况造就出的拥有高度认同感的小圈子,很明显地会导致“政治正确”和“自我审查”的出现。例如此番的罗永浩事件,无视事实起因,随声附和群起而骂之的大有人在。Twitter 的用户体验不如新浪微博,这多少是一个事实,在本文的上一个部分中也已经有举例说明。然而很多推友因为“Twitter 网页版和客户端不好用”就直接开骂,正好自证了老罗接下来所说的“Twitter 上也是傻逼多”的观点。 总之,你会上推,你敢上推,你愿意上推,只能说明你的观点和倾向(甚至很多时候连观点和倾向性都不能说明),根本并不代表你从此就能独立思考了。不解释。 2、 社交关系决定服务选择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选择一个社交网络服务,并不是因为这个服务有多强大,用户体验有多好,而是因为,他们圈子里的社交关系都在这个地方。 我的很多同学在国内想尽各种办法想要上 Facebook,并不是因为 Facebook 就比人人网好多少,而是因为他们在国外留学期间认识的朋友们都在 Facebook 上。当你的社交圈停在某个社交网络服务上的时候,这个服务就具有了粘性,让你无法割舍,难以转换。让你越过高墙坚定不移地去使用它。 新浪微博出现之后 Twitter 上陆陆续续地有人流失走,Twitter 作为一个产品本身的缺陷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恐怕是他们在国内的同学,朋友,同事,乃至欣赏的名人都在使用微博的服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推友之间素未谋面的关系,是很难能够长期抵挡得住的。 反之,如果一个人的朋友们都在使用 Twitter,那么条件再困难,他们也会或通过第三方或直接翻墙来使用它。推上有很多话痨,他们在 Twitter 刷屏,而不是在饭否或者新浪微博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的圈子在这里。 同样的,苍井空、东方神起和 Super Junior 的粉丝们,也是因为几乎相同的原因而来到 Twitter。我第一次看见“敏感词”这个第三方站点的具体地址,就是在百度的东方神起吧。 四、 结语 基本上,我不觉得新浪微博是一个多么可耻的抄袭者。在产品本身的设计上,新浪微博在 Twitter 的基础上做出了不少有益的改进,在不少地方的用户体验确实是要优于 Twitter 的。(当然,其中的不少地方后来又被其它门户微博甚至人人网给抄去。)此外,新浪微博针对中国用户习惯作出的本地化调整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这些估计微博用户们都深有体会。 至于我个人,依然是 Twitter 的重度用户,只偶尔上一下新浪微博。只是,与大多数人相比,我是一个特例。两者之间对普通用户更有吸引力的,依然是新浪微博。

阅读更多

译者 | 《外交政策》解剖独裁:胡斯尼・穆巴拉克

核心提示:当我们向胡斯尼・穆巴拉克这位独裁者道别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他那些镇压和暴行的丑陋史。 原文: Anatomy of a Dictatorship: Hosni Mubarak 作者:ELIZABETH DICKINSON 发表时间:2011年2月4日 翻译:阿拉伯的劳伦斯 校对:@koneybjy、@Freeman7777 2月1日星期二晚间,当数千名抗议者逼迫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发誓不再竞选总统的时候,历史对于这位独裁者的首次审判上演了。抗议者们大声呼喊:总统必须下台。2月11日,在一番搪塞之后,穆巴拉克似乎最终接受了这个现实。 从警察暴行到对少数族群的迫害,从对记者的逮捕到对政治异议人士的压制,穆巴拉克统治下的埃及已经成为一个警察国家的样本。三十年来,愤怒和沮丧在其人民心中酝酿,压抑,并因恐惧而深埋心底。 在过去的三十年,穆巴拉克并没有亲自折磨过任何嫌疑犯,或殴打过街头抗议者。 但是就像人权观察中东和北非分部的副主任乔・斯托克(Joe Stork)在埃及对我所说的:穆巴拉克只是”把镇压的任务委派给了内政部和各种安全机关。从根本上来讲,他才是一切问题的源头。”当我们向这位独裁者道别的时候,让我们回顾一下他那些镇压和暴行的丑陋史。” 【图:EMMANUEL DUNAND/法新社/Getty Images】 警察暴行: 埃及的抗议在1月25日――埃及法定的”警察日”庆祝期间――进入高潮并非巧合。在穆巴拉克30年的统治中,警察一直扮演着主要镇压执行者的角色:数千埃及人被任意拘留,逮捕,殴打,或者在没有指控的情况下,以莫须有的罪名遭警察扣押。 根据人权观察1月31日的一份报告,从”政治异议人士,到涉嫌参与恐怖活动的伊斯兰份子,到被怀疑和犯罪活动有牵连的普通公民,或者只是看起来有嫌疑的普通公民”,都是安全部门的目标。去年6月在亚历山大,一名叫哈立德・萨义德的青年因在进入一家网吧时拒绝出示自己的身份证而被警察打死。 很多人把警察的行为不端归结于埃及的紧急状态法。自从穆巴拉克的前任安瓦尔・萨达特在1981年被刺杀之后,这部法律就几乎没有间断地被执行着。埃及内政部和国家安全调查局(SSIS)也因为这部法律而获得了不经指控就可以拘留任何人的权力。由维基泄密发布的写于去年的外交电报显示,美国官员也曾指出过埃及警察力量的相对不专业的问题。 “在埃及,警察对普通罪犯的暴力行为普遍存在,”一份2009年1月的电文说,”根据联络人的描述,因为培训不良和人手紧张,警察使用武力来逼供的事每天都有。”联络人还说,”安全部门仍然对穆斯林兄弟会的活动人士进行折磨,他们被看作一种政治上的威胁。”在上周抗议活动高涨的同时,警察滥用权力的行为也同样在增加。许多人现在相信,一些穿着平民服装的警察成员,对抗议早期发生的抢劫,以及2月2日(周三)对亲民主的暴力攻击事件至少要负部分责任。 【图:MOHAMMED ABED/法新社/Getty Images】 酷刑: 人权观察的报告指出,一旦被安全部门羁押,犯人们经常会遭到”殴打,电击,以痛苦的姿势悬吊,被迫长时间站立,水刑,强奸,或者威胁强奸受害者及他们的家庭成员。”在过去20年,埃及的人权组织追踪了460个酷刑案件,其中在2000年到2009年间,有125个案件导致了死亡。自1992年以来,已经有73人”消失”。 为获取供词,酷刑被广泛地使用在各种犯罪中。最臭名昭彰的是”引渡”:埃及当局对恐怖分子嫌疑人和由美军抓获的敌方战斗人员进行审讯,并使用一些在美国非法的办法对待他们。据普利策奖得主,记者罗恩・苏斯金德说,穆巴拉克新任命的副总统奥马尔 苏莱曼――前情报机构的负责人,监督了几十次类似的引渡。苏斯金德最近对ABC新闻说,”当【美国】想折磨某个人的时候,我们会把他送到埃及去受刑。” 在埃及,被指控的伊斯兰激进分子并不是唯一受到这种待遇的人。据维基泄密公布的一份2010年2月的外交电文说,出了谋杀案,”警察会从附近地区抓捕四五十名嫌疑人,把他们的手臂吊在天花板上,吊上几个星期,直到有人招供。”另一份2009年的电报指出,”非政府组织的联络人估计,仅在开罗的警察局,每天就有数以百计的酷刑事件。” 酷刑受害者几乎没有任何补偿。很多犯罪嫌疑人在军事法庭中接受审判,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无法得到民事法庭通常的保护。甚至在普通的司法系统中,起诉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且仍然会受到来自政府的压力。一份外交电文披露,2009年,埃及政府和穆巴拉克领导的国家民主党通过伪造记者的人身攻击行为,起诉小说家亵渎行为等手段,向法庭提起了大量针对政治对手的诉讼。” 【图:KHALED DESOUKI/法新社/Getty Images】 政治迫害: 自1981年以来,穆巴拉克已经正式赢得了四次总统大选,每次都是压倒性的胜利。但是这中间的前三次都是没有竞争的;第四次稍微自由一点――至少有其他候选人,包括反对派领袖艾曼・努尔(Ayman Nour)出现在选票上――但这仍然不是一次公平的竞赛:最大的反对派—-穆斯林兄弟会,仍然被宣布为非法组织。 作秀选举只是个开始。组建一个政党也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少有人会作为独立竞选人去竞选总统。如果政党想要提出总统候选人,它们必须至少已经成立五年,并要在人民议会和埃及协商会议(二者分别相当于美国的众议院和参议院)占有3%的席位。独立竞选者需要从执政党控制的议会获得250个签名才能参加竞选。 即使一个候选人成功地跳过了这重重圈套,前面还拦着一个负责政党登记的组织:政党委员会。它拥有关闭办公室,扣押资金,或者一开始就拒绝承认某个政党等广泛的权力。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选举竞争的激烈程度可以由穆巴拉克随心所欲地控制。政治反对党,还有民间社团和非政府组织,也都成了政府特工的目标;维基泄密发布的一份2010年美国国务院的电文说,”内政部使用国家安全调查局来监视(有时候也会渗透进)政治反对派和公民社会,通过逮捕,骚扰和恐吓来压制反对派。” 而如果所有这一切都失败了,穆巴拉克还可以依靠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威胁来挽回局面。穆斯林兄弟会是历史上穆巴拉克唯一的政治挑战者,而它同时也是穆巴拉克威胁最大的对手:埃及的安全部门长期逮捕这个组织的成员,穆巴拉克也经常把它描绘成一个暴力极端的伊斯兰份子组织,以从西方获得援助。而西方也需要埃及在以色列-阿拉伯关系中发出温和的声音。 【图:MARWAN NAAMANI/法新社/Getty Images】 言论自由: 关于埃及的言论自由,你可以从上周的情况里了解到全部的情况。当街道上对穆巴拉克政权的反对不断增长的时候,政府也在使用所有可能的手段来让媒体保持安静。安全部门对记者们进行逮捕,攻击和威胁。政府切断了大部分的电视频率,甚至暂时关掉了半岛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而手机网络和全国的互联网也都被切断。 即使当局处在较小压力的时候,记者们也经常受到逮捕,威胁和拘留。一部1996年颁布的媒体法规定,中伤、侮辱和诽谤都可被判入狱。近些年来,随着反对派转向互联网进行组织,政府就开始对博主们进行镇压。比如在2008年,当局宣布博主穆罕默德・雷法特(Mohamed Refaat)煽动了一次示威活动――尽管他根本没有在自己的博客中提到这次活动――并把他关进了监狱几个月。 本周四,半岛电视台和其它媒体报道了更多博主遭逮捕的消息,而这是一个更大范围的媒体镇压图谋的一部分。示威活动也得到了有效的限制:”尽管埃及的宪法保护自由结社的权利,但是政府却使用一系列复杂而又环环相扣的法律,法令和紧急部队来阻止对这项权力的实践,”人权观察2005年的一份报告解释说。 学术界也不安全: 自从国家掌管了大学,控制了教授的晋升和任命,一种暗地进行的自我审查开始盛行。如果有教授越过了政府的底线,他们就会被开除,受到公开的谴责,甚至受到人身攻击。1995年就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法庭宣布纳斯尔・哈米德・阿布・扎伊德(Nasr Hamed Abu Zeid)犯有叛国罪,迫使他逃离埃及。进行组织的学生领袖也面临着同样的结果。 【图:KHALED DESOUKI/法新社/Getty Images】 妇女和少数群体: 任何关注过过去一周抗议的人都会注意到,街上没有妇女。虽然性别平等是一个在相当多的国家都被关注的问题――甚至在那些没有压迫的国家――但是穆巴拉克统治下的妇女权利有理由获得特别的关注。在这里,政府安全部门对妇女的性侵犯,性骚扰,和人身攻击十分猖獗。 埃及妇女权益中心2008年出版的一份报告指出,超过4/5的埃及妇女遭受过公开的性羞辱(从猥亵到彻头彻尾的性侵犯)。法定的不平等同样没有站在妇女这边;举个例子,如果妇女要申请离婚,她们要经历一个痛苦的过程,而与此同时,男人们不用踏入法庭一步就可以成功离婚。 近年来在埃及,同性恋和其它少数群体也成了迫害的对象。2004年,人权观察列举了对同性恋者的的大规模逮捕。尽管同性恋本身并不是非法的,但是同性恋行为是非法的。而且,对同性恋的拘禁理由,也通常来自管理整个社会”道德行为”的各种法律。同时,警察与埃及基督徒社团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年也爆发了好几次。最近一次发生在今年1月,一名官员在一辆列车里向一名基督徒开枪,继而引发了基督徒同警察之间的冲突。(伊斯兰是这个国家的官方宗教,不过宗教信仰自由在这里是受法律保护的) 最后,也许也是最让人不安的,是关于埃及政权如何对待街头儿童的各种报道。据估计,在开罗就有大约5200名街头儿童。人权观察的一份报告估计,在2001年有11000名儿童遭到过逮捕,并经常被关押在不卫生且危险的环境下长达数周。”通常是和会虐待他们的成年被拘留者关在一起。”那份报告说,这些儿童”得不到足够的食物,用水,被褥和医疗”。而这就是今天被副总统苏莱曼称作埃及之父的穆巴拉克对待自己的孩子们的方式。

阅读更多

Global Voices | 俄罗斯:步步衰败的报业

发行近百年的俄罗斯日报《Izvestia》与新闻网站Gzt.ru最近陆续解雇员工,记者为了保住饭碗跟大众喊话,博客圈也有人在讨论传统派记者的优缺点。 《Izvestia》报社新发行人Aram Gabrelyanov于6月6日宣布,可能裁员三分之二,藉以整顿这家营运数十年的老报刊,并同时提升获利能力。 “有效率的报纸” 旧报纸照片来自Flickr用户ShironekoEuro,依据创用CC BY 2.0授权使用 这位老板手中除了该报,还拥有小报《Zhizn》及知名入口网站 LifeNews.ru ,他接受 Slon.ru 访问时表示,打算让这份报纸“比(俄国两家主要商业报刊)《Kommersant》和《Vedomosti》更酷”,第一步就是开除不做事的记者: 若130位记者里,只有30人在写报导,其他人都不知道在做什么?这样正常吗?况且还有主管,也没有人清楚他们的工作内容,这不是我做事的方式,我要求有效率的报纸、有效率的主管。 该报员工原本很紧张,因此6月6日在《 Novaya Gazeta 》刊登公开信,向忠实读者、关心民众和记者同业喊话。 由副总编辑Sergey Mostovschikov率领的一群记者在信中指出: 对于工作薪资、休假补偿、开除条件与原因、职业前景,老板全都避而不谈,[…]由于老板对待报社员工的手段违法,再依据现行法律,任意解雇一名员工就得让集团付出200万元,且编辑也引发巨大的劳动争议。 协助起草公开信的副总编辑向 OpenSpace.ru 网站表示,记者起码应该得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不过他指出,报社老板可能会“毁了一切(才不会浪费200万元),或是装得好像很文明,再偷偷把记者赶走,看不起眼中很愚蠢的记者”。 我觉得老板心中还有更大的盘算,主要着眼于新大楼及选举,私下讨论时,副总编辑Elena Yamolskaya主张,报社应更加支持总理普廷(Vladimir Putin)、更支持君主制及东正教,但在我看来,这一点都不有趣,完全不有趣。抱歉说得不太礼貌,但看他们把自己当成牛来对待,实在很有意思。 达成协议 6月8日,资方与报社员工 达成协议 ,报社将支付“未结清薪资、补偿尚未使用的假期、付两个月薪水当遣散费”。 除了上述报社裁员, gzt.ru 网站亦资遣30位记者,英国广播公司也决定终止俄语服务,这些消息都在俄语博客圈引起不小涟漪。 Ekho Moskvy电台记者Kseniya Larina在个人 Facebook页面 上,除了张贴报社员工的言论,也表达个人看法: 我不为他们感到抱歉,他们常常屈服、接受秘密警察的决定、听从上级指示、忍受言论审查、攻击“自由派媒体”,如今却高呼“同业请声援我们”,但我希望你们和新老板一同毁灭。 此话一出,引来许多议论,有些人是朋友,也有些是该报社前员工,例如Leonid Sokolov即有不同观点: 重点在于这份报纸不受欢迎,该报是新闻业的先驱,就算失败也应该原谅,新闻战场上总会有恶棍,但也总有会好人角色能对抗潮流,我再强调一次,这不是《Izvestia》一家报纸溃败,而是九零年代新闻业溃败。 The Moscow News 作者Tim Wall认为Kseniya Larina的见解“没有价值”: 一般记者要挺身抵抗自我审查或强制审查并不容易,因为国内多数媒体都听从高层官员或富商的指示,记者和媒体从业人员有其基本权利,应该获得合理报酬,应该拥有报导自由,不受富人或当权者干涉,这都是值得捍卫的价值,与政治立场或倾向无关。 6月7日,《Izvestia》改版减张, Natalia Oss 张贴一幅照片,将新版面与《华尔街日报》头版两相对照,引用《Izvestia》报社新老板的话,“九成记者都只做剪贴工作”。 Lenta.ru 将 这张照片改写为报导 ,突显情况相当复杂;如今愈来愈多记者都透过博客吐露心声,也有愈来愈多读者转向网站或可靠的LiveJournal页面获取讯息,博客能取代政党色彩鲜明的报导,或是毫无内容的八卦吗? 一位留言者质疑像《Izvestia》的报纸还有何价值: 你还有什么期望?《Izvestia》的记者超过百人,为何还要养这么多食客? 校对: Portnoy 作者 Ashley Cleek · 译者 Leonard · 阅读原文 [en] · 则留言 (0) 分享: HEMiDEMi · MyShare · Shouker · facebook · twitter · reddit · StumbleUpon · delicious · Instapaper

阅读更多

谋事者 程益中

谋事者 程益中 作者:雅阁吹笙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1-6-14 本站发布时间:2011-6-14 23:08:42 阅读量:45次   作为一名极少在媒体露脸的报人,程益中的成名得益于他所参与创办的三份著名的都市报:《南方体育》《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而他二十年来大起大落的职业生涯也或多或少与他当年执掌的那份《南方都市报》有关。我们现已说不清究竟是南方报系成就了他,还是他成就了它,总之最终,程益中被迫离开了它。   《新京报》成立大会上,程益中说要把它办成一份伟大的报纸[1]。那么,作为“南都和新京报之父”的他,算得上伟大么?   不算。办了两三份报而已,有啥了不起。   他只不过是个22年前参加了一场浩荡学运,且敢于在南方日报招聘新员的面试会上坦承这段经历的草根愤青;他只不过是个仅用了九年时间摸爬滚打就从名不见经传的文艺部实习生,坐上执行总编辑这把交椅也曾苟且也曾低头的勤恳职工;他只不过是个自称不是好员工,但天生是个好领导,有着尼采式超人自信的卓越的“媒介资源和整合专家”[2];他只不过是个怀抱“产品精品化”理念,专注于生产优质传媒产品的“手工艺人”;他只不过是个在许多人妄图通过歪门邪道来谋权上位的社会里一心靠谋事来谋食的劳动者。   他的新闻理念概括起来不外乎西方报业已实践了数百年的基本常识[3]:尊重新闻规律、传媒责任和受众心理,因为“最高级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他看重报纸的影响力、美誉度,却不曾担心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因为他认为,只要扎实地报道好了读者可能感兴趣、欲关注、求了解的一切新闻事件,只要文图漂亮、印刷精美、版式新锐、纸质优良,只要想读者之所想,急公众之所急,坚守媒体的本分、职责,珍惜公信力,那么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发行量、广告收入没有道理上不去:“只要媒体坚守公信力至上这一点,它就能获益,就不仅能赚大钱,还能建大功、立大德,就能为中国的政治文明进步、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积极作用。”[4] 这个来自安徽农村,出口略带张狂的男人,在广州、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用质朴的办报哲学,硬生生地把三份都市报办得水起风生。或许,常识、常情和常理,才是点石成金的玄术。   03年SARS,面对高层禁令的压制,程益中指导手下想尽办法耍尽“花招”打擦边球报道疫情,跟高层玩起了“躲猫猫”。后来,他又拍板决定刊发《孙志刚之死》及其后续报道,这一报道对于促成收容遣送制度的废除功不可没,自然也触怒了地方当局高层。再后来,他被构陷入狱,受非法刑拘近半年,看守所内受尽威逼利诱,却依旧顽命死磕。[5] 这,多少男人能做到?不是说长了个生殖器的雄性都能算作男人的。   现在,程益中算得上伟大了吧?   算。即使称不上伟大,至少称得上伟岸,哪怕他身材并不高大。在一个太监和伪娘横行的社会,尺寸再小的男人也算猛男。如同公盟将08年的“公民责任奖”颁给韩寒时,韩寒说:“我做的非常少,怎么就可以得这个奖呢?说明很多人做的更少。”[6]   程益中的牛逼,还表现在他在一个破冰的时代奋力地顺势而为。敏感词建政后,民国时期开启并积淀起来的,以邵飘萍、黄远生、陈独秀、史量才、张季鸾、王芸生、储安平等报人身体力行的,以为公众提供真实、准确、平衡、深入、客观、全面的信息以资监测社会环境,监督公共权力的优良自由主义办报传统中断了,以自上而下传播当政者最高指令、鼓动宣传、言语僵硬、虚套、千篇一律为特征的苏式党报取而代之。在承续了民国香火的台湾,雷震、殷海光办出了《自由中国》,李敖、萧孟能办出了《文星》,施明德、许信良办出了《美丽岛》,而在“东方之珠”的香港,一代武侠文学宗师金庸办出了《明报》,原上海《大公报》辗转来此也获得了喘息,然而与此同时的大陆却没有一份现代意义上的公民报纸。直至改革开放,媒介管控稍许放宽,媒介尝试市场化改革,一批原党报系统内的从业者开始陆续赴美考察自由国家的办报理念,才出现了八十年代以降的传媒活跃局面。胡舒立办《财经》;韩少功等办《海南纪实》;南方报系办《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南风窗》《新京报》和《云南信息报》,触角还伸至互联网以拓展全媒体业务;新浪等门户网站也竞相争逐新闻传播这块蛋糕。在这场转型的时代大潮中,中国大陆的传媒业渐朝旨在为公众挖掘、传送优质信息,监视公权运作的自由主义民国报统上来,尽管差距依然不小。程益中无疑是这一尝试的先行、苦行和力行者。   如果说这个愤青真的了不起,那么他的“愤”,不是嘴上对利益集团和权贵阶层的横眉冷或对指手画脚,而是他在把朴素理念落到实处这件事上,数十年如一日地执着着。在多数媒体人不敢触及传媒管控的高压线,不敢挑逗权贵们的G点时,他,一个来自陈独秀故乡的年轻人,却时不时地突破自由的天花板,探出个头来,换一口自由的空气,瞻望人类报业的趋势,再沉潜下去,埋头做他的新闻办他的报纸。“报人最大的困境不在于奴役而在于自我奴役,不在于审查而在于自我审查。报人最高的责任是把言论笼子的空间做大,最低责任是把言论空间用尽。”他说。[7]   2005年4月5日,程益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世界新闻自由奖”:“程益中是中国新闻界的楷模和有良心的职业报人,他为中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付出了代价。”[8]   注释:   [1]《程益中在新京报成立大会上的演讲——我们到底要办一张什么样的报纸》,程益中,网址: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5/22070/2187213.html   [2]《程益中:我羞愧我多了一丝对现实的冷漠和对自己的热情》记者傅小永 《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3月21日   [3]《程益中:我们所做的事,是按照常识去做的》,记者翁素云,网址:http://blog.stnn.cc/ccliuwu/Efp_Bl_1000789589.aspx   [4][7]《一个报人的反思——程益中香港大学演讲》,程益中,中国改革网:http://www.chinareform.net/2011/0123/24500.html   [5]《报人程益中》,潘公凯(Pan philip),詹涓译,网址:http://www.dapenti.com/blog/more.asp?name=xilei&id=30630   [6]《给韩寒颁奖》,萧瀚,追远堂博客   [8] 维基百科程益中词条,网址: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8%8B%E7%9B%8A%E4%B8%AD   (作者为自由撰稿人)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金融时报 | 谷歌:电子邮件受中国黑客侵扰

谷歌(Google)称,该公司发现了一起来自中国的行动,行动者试图秘密监控数百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韩国官员、以及其他一些Gmail用户的电子邮件。 谷歌是在周三发表的一篇博客文章中作出上述表示的。这是自去年1月谷歌称其系统被黑客成功入侵以来,该公司对来自中国的互联网入侵行为所作的最严重指控。当谷歌去年决定停止在中国进行自我审查,并将本地搜索服务迁移至香港时,曾将去年1月的入侵事件作为一个理由。 这一次,谷歌称最新的黑客行为是所谓“钓鱼”攻击,或是基于类似的技术。这类技术可以诱骗电子邮件用户泄露密码,而无需入侵系统本身。 虽然谷歌并未在博客文章中揣测这次黑客行动的目的,但被攻击的目标群体以及攻击的性质,似乎显示出行动背后有政治动机。 谷歌称,账户被渗透的的Gmail用户包括“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中国政治活动人士、若干亚洲国家的官员(主要是韩国官员)、军事人员和记者。” 白宫发言人称:“我们正在研究这些报告,并试图收集事实。我们尚没有理由相信任何美国官员的电子邮件账户已经被进入。” 这些攻击目标与去年受到黑客攻击的目标相仿。谷歌当时称,黑客意在获取一些异议人士电子邮件账户的访问权限。 与去年攻击的另一个相似之处是,谷歌称最新的攻击行动“看上去来自中国济南”。 在去年的攻击后,美方调查人员曾表示,位于济南的蓝翔技校是他们追溯到的攻击源头之一。该学校否认与此有关。 谷歌在评论最新这次攻击时说:“这次攻击的目的,似乎是监控这些用户的电子邮件内容,入侵者的手段看上去是使用盗取的密码更改用户的转发和代理设置。” 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更改账户设置,入侵者就可以将这个账户中的所有邮件转发到自己的系统中,而不被察觉。 丹尼尔•董贝(Daniel Dombey)在华盛顿做了补充报道 译者/何黎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年终专题】”崭新的算法,能否算出一个奴隶陈旧的命运”……2024年度之声

【年终专题】“墙也是一道‘边’,中国网民一直都很擅长于进行这种‘擦边’的反抗”……2024年度播客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