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互联网,国家安全新威胁
影子互联网,国家安全新威胁 作者:董兆辉 李步前 来源:中国国防报 来源日期:2011-10-17 本站发布时间:2011-10-17 11:03:21 阅读量:117次 据今年6月12日《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正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一套叫做“影子互联网”(Shadow Internet)的系统,目的是绕过某些国家对互联网的监控和限制,建立起像“影子”一样无处不在的互联网,以实现所谓的“互联网自由”,来应对一些国家切断互联网阻止“Twitter革命”的行为。一石激起千层浪,美国的互联网新战略在世界舆论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将其看作美国打造的另一支“外交箭袋中的新箭”。转瞬三个月过去了,这期间,发生在挪威、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一系列动荡事件,让Twitter等曾被视为第一支“外交新箭”的社交网站,从新箭变成双刃剑,反噬了使用者本身。那么,“影子互联网”是否也会重蹈覆辙,给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带来新的威胁呢? 何谓影子互联网 “影子互联网”,由于可以独立于官方互联网之外、逃避所在国的网络监控或封锁,实现与外界的“自由联络”,也被称作“地下互联网”。 美国斥资7000多万美元开发的这套 “影子互联网”系统,包括“手提箱网络”、“边境手机”、“栅栏计划”等十几个项目,其中“手提箱网络”则是“影子互联网”系统的根本。之所以被称作“手提箱网络”,是因为它所包含的设备件件小巧精致,可以全部被放进一个不起眼的手提箱里,非常方便携带。这些设备包括能增强信号覆盖能力的小型天线,管理终端系统的手机或手提电脑,和用于加密信息传输的U盘及网线等。如此便于运输、容易架设的“手提箱网络”一旦被运入某个国家,不需要任何网络中枢便可组成一张隐形的无线局域网,甚至可以帮助使用者绕开受当地政府监控的官方网络,以无线接入的方式访问境外互联网。奥地利网络安全专家艾伦•卡普兰曾评价说:“在政治层面上来讲,这东西妙就妙在当地政府很难察觉它,更没法轻易控制它。” 从本质上说,“影子互联网”是运用早已不新鲜的“网状网络”技术(Mesh Network),在没有集中式用户交换机的情况下,把个人电脑和手机等通讯装置连接起来建立的一种无线局域网络。在这个网络内,每个终端设备(手提箱网络)都是一个具备自动路由功能的网络节点,每个“手提箱”节点既可以发送信号,也可以接收信号(相当于一个小型的信号传输基站)。大量的“手提箱”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构筑成富有弹性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相对隐形、独立的“无线局域网”,处在这个局域网内的所有“手提箱”终端用户,均可以绕过官方监管的互联网,相互之间直接进行图片、音视频以及电子邮件等信息的传递,而且一旦有需要,这个“无线局域网”还可以随时接入国际互联网,“不受限制”地访问全球网络资源,成为国际互联网的延伸。 互联网自由的推手? 据《纽约时报》披露,美国声称其 “影子互联网”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全球的“互联网自由”,正如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公开场合宣扬的那样:“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全球各地的人使用互联网、移动电话和其他技术,这些技术使得他们反对不公正的声音能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寻求自身抱负的实现。现在有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机遇,美国将改变对他们的支持方式,开始着眼于帮助他们实现与他们自己、他们的社区、他们的政府以及与世界的自由联络和沟通”。 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影子互联网”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在近年来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颜色革命”、“Twitter革命”、“茉莉花革命”等等一系列政治变革事件中, 以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和视频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让原本对本国互联网监管就比较严格的一些国家更加警惕,并进一步加强了对本国互联网的监控和管理措施。这些措施显然与美国试图通过互联网获取他国信息,推行和输出“美式民主价值观念”的初衷不符。因此,通过发放便捷的“手提箱网络”的终端设备建立起“影子互联网”,帮助那些国家的反对者在本国政府的监控范围之外,与外部世界保持自由的联系,使美国得以继续渗透“美式民主价值”,干涉他国内政,又可以继续安全的获取别国的情报和信息,才是美国推广“影子互联网”这种“绕道技术”的核心目的。 实际上,即使在西方,也只有少数媒体认可了美方部署“影子互联网”是为了“推进和维护全球网络自由”的立场。德国《明镜》周刊就认为,奥巴马政府推动的“影子互联网”这种互联网“绕道技术”,是美国外交政策新战略的一部分,是“捍卫言论自由和民主的防御系统”。但是,更多的媒体则并不相信美国的说法,而是把“影子互联网”计划看作是美国实施网络战的又一利器,标志着美国的互联网战略已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正在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现实威胁。德国N-TV电视台曾在一篇以“手提箱里的互联网,美国建造第二网络”为题的报道中披露说,“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移动电话网络用以打击塔利班;为伊朗和叙利亚等国的反对派开发和提供新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在朝鲜边境埋藏了反间谍手机”。报道称:“在美国看来,谁统治互联网,谁就主宰世界,世界能感受到,美国已经打响了全球网络战争的第一枪”。瑞士国家电视台在分析美国建立“影子互联网”的目的时认为,“美国的第一步是保护阿拉伯国家的持不同政见者;第二步是在朝鲜创建移动电话网络;第三步则是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美国互联网霸权”。 国家安全新威胁 对美国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影子互联网”一事,世界各国的媒体虽然纷纷进行了不同的解析和评论,但多数媒体表达更多的是担忧,“美国打造影子互联网之举,极有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给全球的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更大威胁”。 成为 “网络自由论”的恶果。英国的《每日邮报》发表文章称,“手提箱网络”这样的“解放技术”也存在风险,一旦落入恐怖分子或其他危险分子手中,结果将适得其反。当下就有这样活生生的例子:Facebook、Twitter和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社交媒介曾一度成为一些国家干涉他国内政,颠覆他国政权的便捷网络手段,甚至被美国视为洞穿别国网络监管之盾,输出意识形态,推行网络外交的“一支新箭”。然而7月底的挪威惨案,8月的英国骚乱、德国焚车事件,以及接下来发生在美国费城、旧金山等地的一系列动荡事件,给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当头一棒。他们用来鼓吹网络自由、倡导信息流动的这支箭,却反过来射伤了自己。作为所谓美国“外交箭袋中另一支新箭”的“影子互联网”,也极有可能会让热衷于“网络自由论”的西方国家重蹈覆辙,再次自食恶果。 成为窃取别国情报的新方式。美国推出“影子互联网”这一动作,针对的是主权国家的政府,而非恐怖分子或网络犯罪。法国《20分钟报》认为,这种“幽灵”般的网络相信会受到许多网民欢迎,但必须看到,这项“翻墙”技术被美国独家垄断绝非好事,因为被翻的“墙”未必是“专制国家”的“防火墙”,而同样可能是某个主权国家的绝密资料库。由于虚拟网络与传统意义上的领土、领空、领海的概念不同,“影子互联网”这样一种新型的网络行为,目前还没有国际法明确地将其定义为侵犯别国主权的行为,但实际上,建立于一些国家领土上间谍色彩浓厚的“影子互联网”,正实实在在的侵蚀着这些国家的网络和通讯空间。摩洛哥《真相报》的文章就表示,担心美国借“推动网络自由”为名,行强化间谍技术能力之实,毕竟为少数间谍配备这种价格不菲的“便携终端”,要比给广大敌对分子配备现实得多。 引发网络空间的国家对抗。美国掌握着国际互联网的大部分根服务器,本来就拥有切断整个互联网能力,一旦“影子互联网”成型,美国又将拥有在互联网被切断后保持信息传输畅通的能力,即:关了国际互联网,还有“影子互联网”。依靠这一利器,美国信息化战争的软肋变成硬骨头,将会在未来网络战争中为美国赢得非对称性的绝对优势。面对美国强大的互联网技术优势,迫于无奈的弱势国家在面对“影子互联网”威胁的时候,往往不得不采取措施,努力抵消美国的非对称优势。以伊朗为例,该国的情报部长海达尔•穆斯利希,7月15日在一次伊朗国家广播电台直播的讲话中说,“伊朗政府一个月前注意到美国旨在颠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政权的‘影子互联网’项目。伊朗有办法阻截号称能让反对派摆脱网络管理、用无线网络‘串联’的‘手提箱网络’,让对手意识到不可能利用网络空间搞破坏”。他随后宣布,“将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思想文化渗透视作‘软战争’,计划断开与国际互联网的接口,开发‘清真网络’以及取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新系统,并在整个穆斯林世界推广”。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