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将5140亿维稳费转为学校安保费!
可能维稳办主任不同意。今天是徐玉元因为拆迁而报复土地局的领导,以后就不保证某人会因为被劳教被精神病被维稳而报复你维稳办主任了。为了孩子的安全,有些组织的人应该主动失业才对,这些组织包括:拆迁办、维稳办、信访办、劳教所和某些精神病院。 …
阅读更多图片为湖南某女生“被精神病”
“被精神病”一词是指,中国警方习惯性将中国上访者或异议分子冠以“精神病”的名义进行关押的行为。这一行为背后是中国警方所管理的“安康医院”系统。这一系统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伦理道德争议。然而,就是这样,在现实中,往往警察和医院人员相互勾结,官方规定的入院程序往往也得不到遵守。在三分之二的安康案件中,受害者没有得到法律规定的精神评估。其中,著名的泼墨女孩董瑶琼、湖南教师李田田等都是受害者,然而保护卫士调查后称这些数字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保护卫士的调查,受害者中超过80%的人是上访者。他们往往是中国社会的最底层,无权无势,所以很容易成为安康医院的目标。保护卫士还发现,2015年和2016年是记录案件的高峰期,每年记录的案件超过30起。在安康医院中,最令人震惊的地方在于安康医院里充斥着虐待等暴行,许多被关押者受到身体和精神上的虐待,并造成了长期的后遗症。
CDT视频 CDT播客 CDT大事记 404文库 CDT电子报 CDT征稿 版权说明
发布者苏吴男爵 | 5 月 13, 2010
可能维稳办主任不同意。今天是徐玉元因为拆迁而报复土地局的领导,以后就不保证某人会因为被劳教被精神病被维稳而报复你维稳办主任了。为了孩子的安全,有些组织的人应该主动失业才对,这些组织包括:拆迁办、维稳办、信访办、劳教所和某些精神病院。 …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imes | 4 月 27, 2010
“人人都是精神病”显然并非实情。作为一个笃定的事实,当越来越多的上访型精神病患者奇异地出现在我们这个时代,所表明的恰恰是一种权利意识的生发与崛起。因此应反思那些赋予精神病院以维稳目的或软禁手段的权力行为。或许,一种权力本位与人治意识,早已使他们优先地成为了他们所声称的那种“偏执性精神障碍”患者?我们宁愿相信,这样一些人,为数并不太多。我们也因此相信徐林东说的:我不怨恨政府,只是个别人所做的事违法,但他们不能代表政府。
徐林东哪怕是在“被精神病”近七年之后,仍然深怀着对于政府与大多数权力者的信任,实在让人感慨系之。这样的信任,不应被辜负。而与此同时,我们仍必须清醒的是,哪怕只有一个公民在“被精神病”着,则我们所有人仍然都被拘束着,得不到自由。正像列宁在读完俄国作家契诃夫描写沙皇时代精神病院的小说《第六病室》之后说的,“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仿佛我自己也被关在第六病室里似的。”
阅读更多发布者CDT aggregator | 4 月 23, 2010
文章提交者:苏哥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杨耕身:这是不是“好人沉默”的年代
“历史将会记录在这个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过度沉默。”这几天以来,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的这句话,开始像风一样在网上流传。这使我在看到“湖北男子拍摄上访被送精神病院”的报道时,很轻易地想到它。
湖北十堰市的网友彭宝泉,在4月9日上午拍摄了几张群众上访的照片后,被送进派出所,并在次日凌晨两点被派出所送进当地的茅箭精神病医院,而家属竟被蒙在鼓里。而据彭妻表示,彭曾接受过专家鉴定,“精神没大问题”。
据《羊城晚报》4月11日报道,彭宝泉似乎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今年年初,湖北青年陈永刚因在网上质疑其所在十堰市郧西县的领导“搞形象工程”而被郧西公安机关拘留,其在被拘留之前告诉了彭宝泉,彭宝泉随后向知名网友张洪峰求助,张洪峰乃发表博文披露,顿时舆论哗然。十堰市公安局后来撤销了拘留决定,郧西县政府和警方公开向陈道歉。
显然在这里,马丁•路德•金的话并不能简单地套用。这不仅因为,在我们长大之后都已经渐渐明白,“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并不像早期电影里那样鲜明,易于辨识。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也并不能拿马丁•路德•金的话来解释我们这个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因为我们面对的,或许并不是对于嚣张的过度沉默——至少,我们看到了有十堰网友彭宝泉这样的不甘沉默者——而在于一切嚣张已经到了要将所有人陷于永久沉默的境地。这个逻辑如此简单:当彭宝泉“被精神病”了,他就不能再拍照,也就不能再“管闲事”,他也只能选择沉默。
总有一些人“被精神病”,总有一些人被送进“法制学习班”,同样,似乎也总有一些人不得不选择沉默。比如遭到跨省追捕后的河南青年王帅,他曾对媒体黯然表示“再也不反映问题了”。亦如十堰那个曾经令彭宝泉挺身而出的发帖青年陈永刚,他曾经遭遇拘留,并且在事后不得不“郑重声明”,表示“对公安局行政拘留无异议”。当然,更大的事实是在一些重大事件上,一些公共媒体的集体“被沉默”。譬如很多事情,在外地媒体那里已是沸反盈天,然而一些本地媒体常常是只字不提,让人备感惊诧。
前有陈永刚,后有彭宝泉。陈永刚后来得到了郧西县的道歉,目下这起彭宝泉事件将是如何结局,还不得而知。这固然表明了一些地方政府在丑闻曝光之后的道歉毫无意义,也实实在在地表明,如果公众、媒体及全社会的“好人”都沉默了,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实。
另外,从这两起时隔不久发生的公共事件来看,其背后的权力逻辑其实如出一辙。那便是不许声张。因为不论是精神病院,还是拘留所,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公民权利的沉默之地。事实上,报道还指出,在彭宝泉被带上警车之前,曾被他拍照的那些上访人员,已经被赶来的大批警察送上警车。
权利愈沉默,权力愈嚣张。湖北十堰接连上演的这两起有着明显内在关联的公共事件,以及当地上访者所遭受的这种待遇,都让人不得不追问,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人讳莫如深,并令当地权力部门不惮以不可告人的手段迫使公民陷于沉默?
重复“不在沉默中怎样,就在沉默中怎样”已是一种恶俗。我们更愿意相信的是,在这样一个网络社会,哪怕是沉默,也有自己的语言,也可以传播。因为事实也证明,那种一再试图让人民闭嘴的努力,并不总是能够得逞。如我们所见,在我们中间,王帅毕竟出现了,陈永刚毕竟出现了,彭宝泉毕竟出现了。并且当他们一次次被“封口”之后,总是无一例外地引来了更多的围观,更大的起哄。而那种种试图令人沉默的权力,反倒在一次次地败露之后,让人看穿它的恐慌、脆弱以及色厉内荏。
关于权力的本性及其应有品质,关于权利的获得及其应有尊严,关于维稳的正确方式,关于信访的“言塞湖”……所有的老生常谈之下,无非仍旧“言之谆谆,听之藐藐”。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深信,当权力总是渴望制造沉默,恰恰表明,我们所置身的,不会是一个“过度沉默”的年代。
发布者苏吴男爵 | 4 月 18, 2010
多少起抗拒强拆的自焚、自残事件,都曾掀起过网络舆论的滔天大浪,但拆迁“恶法”仍在,责任官员们毫发无损;多少起因言获罪、“跨境追捕”事件,都曾引发了网络舆论的强烈关注,但纯属虚构的“诽谤官员罪”仍被一些地方当局频频使用,就算是舆情汹涌也大不了以 …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