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诫

【404文库】北青深一度|受训诫的武汉医生:11天后被病人传染住进隔离病房

@十年砍柴:1月3日,一位医生被训诫的法律文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这个“有关”内涵太丰富了。详见“北青深一度”报道。

截止到1月26日,30个省(区、市)报告的确诊病例升至2744例,其中重症病例461例,累计死亡病例80例,累计治愈出院51例,现有疑似病例5794例。

去年年底,一张聊天记录截图被大量转发:一位医生在大学同学群内称,“华南水果海鲜市场确诊了7例SARS,在我们医院急诊科隔离”。消息发布11天后,这位医生也出现了咳嗽、发烧的症状。在群里发布信息的第二天,他被医院监察科要求写一份对于不实信息外传的反思。1月3日上午,他又去派出所签了一份《训诫书》。

阅读更多

自由亚洲 |律师要求河南省公开”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信息

收听或下载声音文件 中国各地31名律师联名写信要求河南省公开”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信息,署名的律师说,所谓的训诫中心实际上是黑监狱。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河南南阳、驻马店、邓州、新乡等地建立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一事近日被媒体曝光。所谓”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它的职能主要是针对非正常上访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训诫、警告和劝导教育”,被质疑这是”新型劳教所”。 河南省有关部门随后表态,”训诫中心”不符合法律规定,将在全省范围内排查清理。 排查处理结果尚未对社会公布,这两天,多名律师已经向河南省政府申请信息公开,追问训诫中心查处情况。 参与申请信息公开的31名律师来自河南、浙江、北京、广西等12个省市,律师们看到有关河南”非正常上访训诫中心”的报道,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联合起来,并在2月19号已经向河南省政府申请信息公开。 广东律师隋牧青也是申请”训诫中心”信息公开的律师之一,他对本台记者说,河南省各地的训诫中心侵犯了访民的基本人权。 “训诫所的建立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这是政府犯罪,根本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就限制访民的人身自由。” 隋牧青律师说,类似河南的训诫班在其他地方也有,但是往往有其他的名称,如法纪学习班之类,常常是把被截访的访民关在那里。 “建立这样的训诫中心,没有任何法律依据,所以律师无法介入,如果是刑事拘留,律师还可以给访民提供各种法律帮助,所谓的训诫中心只是把以前的黑监狱正常化和公开化。” 31名律师联署要求河南省政府公开六个方面信息: 1、训诫中心的提议是谁在什么时候提出,审批程序是怎样的,分别设立了哪些训诫中心; 2,审批和执行部门有哪些; 3,各训诫中心的财政拨款、场地、人员配置的详细情况是怎样的设立训诫中心的资金来源是哪里? 4,已被训诫民众的数量、原因、训诫期限,训诫期间的权利义务和待遇怎样等等。 北京的维权人士胡佳说,这些联名写信的律师值得人们的尊敬。 “中国各地维权律师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打压,现在这31位律师站出来为训诫中心的访民说话,为最弱势的群体维权,难能可贵。” 胡佳说,虽然以前用来对付访民的劳教中心被废除了,但是各级政府又有了新的手段打压访民。 “比如把访民非法拘押,送到精神病院,而河南的训诫中心就是违法劳教的借尸还魂。” 胡佳说,最近一段时间,部分民众把河南各地训诫中心的牌子用手机拍下,并传到网上曝光,河南很多训诫中心已经把牌子拿下。他希望31位律师的联名信能够推动河南关闭各地的训诫中心。 (记者:高山 责编:申铧)

阅读更多

刘远举 | 东莞扫黄 道德训诫式反腐

在既打老虎,也打苍蝇,整顿吏治的大背景下,在东莞启动的整顿娱乐场所背后的腐败,想必是大局之中的必然之棋。事实也正是如此,央视报道之后,公安部就要求各地严打黄赌毒,9省份16个城市突击扫黄。除广东省外,全国共有8个省份至少9个城市对各类娱乐场所进行了“突击检查”,包括浙江杭州、甘肃兰州、山东济南、广西柳州、黑龙江哈尔滨等。 然而,对于此次由央视曝光东莞娱乐场所暗访引发的全国性扫黄行动,网络舆论却反弹强烈。央视报道播出当晚,“东莞挺住”、“我们都是东莞人”的词语不断出现在网民的电脑屏幕和手机上。有网友调侃“原以为春节过后捉老虎,没想到却去捉老鸨”。网上和手机上各种调侃段子之热烈,以至于《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称:一些网络“大V”对扫黄行动极尽调侃、冷嘲热讽,甚至公然唱起了“嫖娼有理、色情无罪”之类的反调。 这一舆论波澜,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微博、论坛等新的言论广场,在这个广场上,言论互相碰撞、呼应,激发出更大话题设置能力,使民间舆论有可能大声的发出自己的声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经由过去一年央视针对苹果、麦当劳、星巴克等跨国公司的商业道德调查,到对薛蛮子的个人道德批判,官方的道德训诫遭遇了民间的强烈反感与抵制,以至于后者发出“出卖灵魂比出卖肉体更堕落”的尖刻嘲讽。 更大范围上看,虽然在当下中国,性交易合法化在短期内并无可能,但从耶稣从法利赛人手下救出妓女,到古代中国的秦淮香艳,再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合法化探索实例,道德本身就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在全球视野下,这个问题应该客观对待,也有严肃讨论的空间,而东莞性交易的背后也有着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但是,遗憾的是,从央视的报道,到《人民日报》连发的四篇声援文章,再到《环球时报》发出“骂央视,反主流,这种乐子莫成瘾”的批评, 无不缺乏这种深入的讨论,只有权威媒体对民间粗暴的道德训诫。 其实,训诫个体道德正是体制的特征之一。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徐晓宏近日在《美国社会学评论》上发表论文,通过对五四运动前后28个社会团体,及相关重要活动家的史料的分析,作者认为,布尔什维克在中国被作为一种“主义”得以接纳的过程,是通过革命者逐步“群体招纳”五四运动时期业已存在的社会组织,而那些更容易接受共产主义的组织,都具有一个共同特征“道德行动主义”,即试图通过集体方式来实践在传统文化中本属于私人领域的“修身养性”。这也就是说,道德充盈起意识形态体系,最终支撑起权力。 但是,央视乃至它身后的体制,已经无法占据道德高位。从薄熙来到刘志军,从中央编译局到铁道部,不管是政治斗争连带出的宫闱秘闻,还是争风吃醋中举报出来的裙带丑闻,其间的奢靡与荒淫早就破坏掉道德训诫的基础。顺着这个角度,反过来看,权威媒体对民间道德的严厉训诫,本身就反映出占据道德高点的渴求。著名杂文家邵燕祥曾于1992年写过“《圣经》拟作”一文,为耶稣解救妓女的圣经故事戏拟了一个中国版本:听完耶稣的话后,从老到少面面相觑,他们自知都是有罪的。一个长胡子的法利赛人站出来说:“谁用石头打她,就能证明谁是没有罪的。”于是,他们一个一个争先拿石头打那妇人。 东莞的色情行业,有着漫长的发生、演变过程,虽然其原生动力在于人的欲望需求,但其发展、繁荣并非建立在当地对道德的宽容与尊重公民权利之上,庇护色情行业成长的是官商勾结的腐败。所以,我们当然不能简单地忽略这一切,用性交易合法化观点来压倒反腐必然存在的合理性。 但这种道德训诫式的反腐,不仅可能违背程序正义,往往也会导向“政府生病、百姓吃药”的模式,从光盘行动,到公交车上的廉政广告,都属此列。媒体报道揭示,以往的扫黄突击检查,受到处罚和被抓的通常是没有权力保护伞的底层,有关系的往往可以事先被通风报信以躲避风头。这次扫黄虽然比以往要猛烈,但民间舆论对这种运动式的道德训诫,仍不免发出“山下的女人是老虎”的嘲讽,因为道德训诫式反腐固然可以行一时之效,但决非根本之道。 显然,只有把权力真正关进笼子里,才成铲除保护伞的土壤,其下的阴暗之处自然会烟消云散。那么,东莞扫黄激起的对道德、意识形态、权力、反腐的思考,就会引向一个更值得回答的问题:除了占据道德高点,进行严厉的道德训诫,运动式的扫荡,是否还应有更世俗、更现代化,从而也更持久的方式来把导致腐败的权力关进笼子里? 刘远举是自由撰稿人,现居上海。 纽约时报中文网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