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译者:金融时报:“中国梦”的阴暗面

“她们年方十六,在中国最混乱的繁荣城镇之一四处游荡,自食其力,身边没有一个成年人……她们想妈妈,但同时她们过得很快活。” —— 《打工妹》(Factory Girls),张彤禾(Leslie T.Chang)著 不是人人都过得很快活。本周,在富士康 (Foxconn)位于深圳郊区的电子厂,一名19岁工人跳楼自杀。这是该工厂两周来第4名、今年第9名跳楼自杀的工人。另外还有两名工人自杀未遂(编者注:截止本周三,深圳富士康制造园区员工跳楼自杀事件已达12起)。深圳是中国南方一个工厂遍地的城市。接二连三的自杀事件,加上广州《南方周末》记者对 富士康工厂环境的卧底调查,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工厂体系中比较阴暗的裂缝。上周,九位社会学教授在致富士康的公开信中,对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这一角色的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 听说过富士康的人不多,尽管这家台湾企业在龙华工厂——也就是众多自杀事件的发生地——的雇员有30万人之众。但多数人都听说过苹果公司(Apple)的iPad,这只是富士康工人大量生产的多种电子设备中的一种。大家也都知道索尼(Sony)、戴尔(Dell)和诺基亚 (Nokia)等公司,富士康为它们代工生产游戏机、数码相机、手机和电脑。富士康工人一周工作60个小时,可挣得大约75美元。他们对这些品牌自然熟悉得很,但他们几乎没有人买得起这些产品。 《南方周末》曾派一名22岁的记者到富士康在深圳以北的这家工厂工作,以进行卧底调查。1992年邓小平南巡,宣告中国将扩大对外开放,给深圳这个城市注入了活力。在富士康的厂房里,身着统一的白色工服、戴着蓝色工帽的工人在岗位上或坐或站,干着每班 12小时的工作。在这个规模可媲美城市的工厂里,除了厂房以外,还有宿舍、商店、饭馆等设施,甚至有自己的消防队。如今工厂里开通了一条自杀救助热线。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单调反复的工作,让工人们变得迟钝,他们甚至按照机器轰鸣的“节奏”吃饭和行走。 张彤禾精彩记述外来女工生活的《打工妹》一书,也时而暴露阴暗的细节。很多工厂把工人当作炮灰一样对待。他们拒绝招收个子太矮、长得太丑、年纪太大——30岁就已是高龄——甚至只是来自省份“不对”的工人。他们让工人们赶订单,即使这意味着,工人们没有得到恰当的培训,就得开始操作可能切掉他们手指头(这样的事时有发生)的机器。他们要求 工人们长时间工作,而多数工人也因有加班工资而愿意这么干。他们往往会扣留一个月工资,以防女工们交到男朋友,或在别的工厂找到更好的工作。 但这只是一个侧面。中国大约有2亿农民工离开农村,到城市寻找 生活出路。他们不可能全部被迷惑。具体在富士康这件事上,近期自杀事件的确明显多于去年。但考虑到该工厂总共有30万名工人——并假设媒体报道的数字属实——其自杀率其实远低于整个社会的自杀率。中国女性自杀率尤其高。 更普遍地说, 平均工资增速多年来一直超过通胀水平,工作条件持续改善。2008年,中国南方的广东省(深圳是该省的一个经济特区)开展了打击山寨工厂的运动,迫使该省一半的玩具厂关门(许多工厂转移到了内地更贫穷的省份)。今年3月,广东省成为最新一个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升幅达20%。理论上(尽管实际上可能并 非如此),这或许会缓解无休止加班的压力。 劳工维权人士将会辩称(这种观点不无道理),这些举措只是在狄更斯时代劳动条件的基础上作出了一些渐进改善。但张彤禾著作中强烈体现出的移民经历的另一面是,对于提升自己社会和经济地位能力这一可能性,人们普遍抱有乐观情绪。最近移民潮中的农民工比 他们的前辈有着更高的抱负。许多人不断跳槽,不断寻找着更好的机会,或者把自己的储蓄投进房地产和初创企业(或传销活动)。 诚然,那种可能性的感觉是一把双刃剑。农民工经常受到现实的伤害。互联网聊天言论似乎也表明,随着人们认为很多个人财富是腐败(而非辛勤劳动)的结果,他们越来越感到愤 怒。然而,研究发现,中国人仍然信奉向上流动的梦想。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社会学教授怀默霆(Martin King Whyte)在广泛民调基础上写成的《社会火山的神话》(Myth of the Social Volcano)一书中,发现“一个乐观的期望,即经济发展正造福于所有人”。调查显示,中国人对自己有能力提高生活水平的信心,经常超过资本主义国家 (包括美国)的受访者。这种可能性的感觉——仍受到两位数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似乎表明,工厂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保持吸引力。 来源说明:本文转载自《金融时报》中文版, 原文链接 。 收录说明:本文已经收录到“译者文集”中,同时进入“ 译者频道—时事评论”、“ 译者频道—看中国”、 “金融时报”索引。

阅读更多

译者合集十一 “成长中的中国工运”导读

对于国内外的大部分读者来说, 富士康的连续自杀和自杀未遂事件,以及随后在广东佛山的本田供应商工厂出现的 罢工事件 将中国的工人推到了镁光灯下。我们用“ 光明和死亡 ”这个小标题来总结中国工人中存在的两种矛盾现状。“光明”是因为他们持续的呼喊终于有了回声。工人运动在中国并非新鲜事。从1970年代后期从工厂中涌现出来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的,首批呼吁民主的活动家,到1980年代被暴力镇压的“工自联”,到1990年代由于国有企业改制带来的层出不穷的下岗工人维权运动,再到今天的“数字一族”新生代农民工敢于表达自己的不满,中国的工人运动其实有着一条贯穿三十年的从未消失在社会视野内的抗议主线 1  , 但是,由于信息被封锁,加入到这些抗议中的“后来人”,比如“新一代”农民工很难得知前面已经发生过的先例,很多抗议都在重复着已经出现过的教训;而在他们当中,还有一些对未来抱着太高期望,却没有获得任何社会帮助让他们能融入到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都市化和人口迁移的年轻人放弃了希望,选择了死亡。更不要提每年数十万名因工致残致死的工人。“光明和死亡”可能是用来形容工人现状的最为凝练、真实的矛盾性描述。 和之前我们介绍过的那些相对中立的外媒报道不同,对日益增长的中国的工人运动, 外媒的新闻报道 得很密集,分析中也少了一些“抽身事外”的疏离感。这是因为中国工人的超低待遇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是形成“ 中国价格 ”的重要因素,而这些“中国制造”的商品又出口到了发达国家消费市场,“血汗工厂”也是“食物链”顶端的欧美公司非常依赖的外包供应商。在我们推荐的外媒新闻分析中,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工人的要求合情合理,但是因为涉及到了外资在华的利益,也有部分评论提示:过于快速的加薪会扰乱中国;还有的明确提出“不仅是工人会流动”,外企的后路已经在考虑当中。不过,也有另外一些长期的中国观察者们给出了更为客观的分析,后一种评论尤以 《纽约时报》辩论会:中国工人要什么? 为代表。 在外媒的分析中还有一些表现了相当有益的“他者视角”,例如:和国人很容易将工运与政治挂起钩来不同,一些外媒的新闻分析将着眼点放在了 中国的适龄工作人口的构成和改变 、民工的代际差异、 通讯科技的作用 等更为中性的社会因素上。 在“ 深度分析 ”栏目中,我们要特别推荐由韩东方倡导和组织的“ 中国劳工通讯 ”这一基地在香港的非政府组织。几乎所有相对深入的外媒分析中都提到或引用了这一组织发布的报告。我们也节选了由他们制作和发布的《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07-2008) 》 的“结论与分析”部分。这一组织在深入的观察中国劳工运动,以及切实地帮助中国工人维权方面做得可圈可点。韩在谈及近期中国出现的对罢工潮的报道的松动, 以及“全总”的角色转变时,提到了“ 工运与政治脱钩 ”的思路 2  —— 让中国工运在中共领导人的眼里“祛魅”——也就是,不要将任何社会运动立刻赋予推翻执政党的重任,而是切实地为维权主体带来一些保护、开创一些案例、扩展一些空间,从这些具体的可实现的成功中逐步壮大。这可能不是一条激进的路线,也未必会一帆风顺。但是很可能20年后,当我们把中国的工运与司法独立、新闻 自由、学术自由、其他社会团体的发展再次进行对比时,会发现工运带来的改变最大,在维权上所收获的利益也最多。或许这种思路也能为一些急于“改天换地”的人们带来一些启发。 本期合集墙内查看及下载地址: 点击这里 “译者”发布的所有可下载文件: 点击这里 hotfile下载本期合集: 点击这里 合作论坛“蚁论中国”上的下载地址: 译者合集十一:成长中的中国工运(全辑).pdf (1.43 MB) 目录    1. 光明和死亡         1. 《经济学人》富士康里的自杀         2

阅读更多

译者:我们为什么会对社交网络上瘾?

“交互分析理论”的基础原理,作为一个合适的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用模型,而被众人接受,并且很多注重实践的理疗师把该理论用于了他们的实践中。       用一个简单又粗俗的版本来解释“交互分析理论”,就是人类的行为看起来像是经济结构。这种关系经济( relationship economy )流通的基本货币叫做“肯定”( Stroke 。有些文章将其翻译为“安抚”,本文章中统一使用“肯定”。译者注)。“肯定”指人和人之间的任意互动(交互分析理论中,“肯定”被定义为对另外一个人表示认可的任何行为。这种“肯定”可以是正面的,负面的或者正负混合的。译者注),“肯定”根据程度的不同有不同的价值。比如你在星巴克里跟店员互相问候,这种“肯定”是比较低级的惯例。惯例是重复性的,可预测的低程度“肯定”的交换。在关系经济的顶端,有种“肯定”叫做“亲密”( Intimacy )(伯恩解释“亲密”为一个人不通过任何“花招”( Game )给予其他人最强烈的“肯定”,跟“花招”( Game )不同,“亲密”没有任何隐藏的目的。译者注) ;另外一种则叫做“花招”( Game )(伯恩定义“花招”为人和人之间一系列互补的,别有用心的,想从可预测的结果中获取利益的交互行为。译者注)。       基础的“交互分析理论”认为我们都有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绝大多数人,即使他们本身从没听说过“交互分析理论”,都会比较熟悉一种观点:人们渴求得到其他人的注意,而且会尽其所能去得到它。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不能名垂青史,那就遗臭万年?无数捣蛋的孩子用他们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解释了这个观点。很明显,大家或多或少,不管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和或事情,都会稍微了解这些概念和观点。       我要抛出来的下一个观点: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来,西方文明经历了“肯定经济”的土崩瓦解。随着越来越多的道德观念和传统被抛弃,这些传统道德观为上一代人形成了可靠的惯例( Rituals ),消遣( Pastimes )和活动( Activities )(低价值却量大的“肯定”(或者“安抚”)),那么现在的人们就需要寻找一些弥补的办法。       我之所以那么说,是因为我们再也不会在早上出门的时候跟送奶工问好了,我们大多数人也没有见过邮递员,我们更不用去亲自去银行(因为有网上银行和自动取款机)。那么现在,我们必须在网上通过 Tweets ,即时通讯软件,连接回复( Pingbacks )以及其他社交网络,来弥补我们失去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层面。记住,“肯定经济”中计算的不仅仅是数量,而是程度( Intensity )。社会化媒体给现在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交换相对高程度“肯定”( high-intensity strokes )的平台。 BBS 和博客上激烈争论(热烈的,通常是私人的甚至轻蔑的争论,慢慢就演变成杰瑞·斯普林格电视秀(一档在美国流行的,由杰瑞·斯普林格主持的低俗电视秀,经常邀请通奸犯,同性恋以及受争议的人物做嘉宾。译者注)一样的网络自由竞赛),钓鱼行为(“ Trolling ” – 为了挑起争端,故意在博客或者论坛上留下挑衅评论的行为),以及其他能够制造心理学意义上的“戏剧”( Drama )效果的令人讨厌的行为,都开始大行其道。       虽然争论和钓鱼都可以看作网络版本的交互分析“花招”,社交网站中还有其他不同层次的时间结构( TimeStructuring ),从惯例( Ritual )一直到顶端。我确实认为“亲密”( Intimacy )也在网络中发生(当然我不是指成人网站上那种亲密……),但是这不是这篇博文主要讨论的话题。   总结一下:       从人性上来讲,人们都有很大的动力去寻求彼此的交流互动。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是“肯定”( Stroke )。       我们根据我们发出和收到的互动的数量( Volume )和强度( Intensity ),来决定我们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平衡”( humaninteraction balance ) ( 这个平衡可以决定我们的幸福感 ) 。       当后现代化的生活和科技正在减少人们传统的互动频率时,我们被迫去寻找替代品。换句话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种轻微的肯定不足( strokedeficit )的状态下,大概就像我们都生活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一样。       对于我们这些充满后现代知识的工作者来说,参与社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各种程度的“肯定”。我们被迫通过社交网络寻找“肯定”的程度大小,取决于我们个人的“肯定”缺失有多么严重。你在现实世界中的“肯定”不足越严重,你就对社交网络越有瘾。 译者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6630957.html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ansactional_analysis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108/14/19782_2289289.shtml 添加新评论 相关文章:    [卫报]为什么软妹子都喜欢坏男孩?    选择心理医师需要全面仔细    6个强大的社会化网络搜索引擎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用户体验设计    双语儿童学起来更容易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十月之声(2024)

【404文库】“再找演员的话,请放过未成年”(外二篇)

【404媒体】“等帘子拉开,模特已经换上了新衣”(外二篇)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