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

用孙中山推动公共外交 中国在俄办展览

一个介绍孙中山和宋庆龄、以及两人同苏联交往的展览最近在莫斯科开幕。但有关展览一字未提当年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国民政府同苏联的关系。俄国学者说,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在俄罗斯拥有影响,中国正利用孙中山的知名度积极推动在俄罗斯的公共外交活动。 *孙中山宋庆龄展览在俄开幕* 一个有关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展览不久前在莫斯科市中心的俄罗斯现代历史博物馆开幕。这个展览介绍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生平,特别是两人同苏联的交往联系。展览展出了斯大林当年送给宋庆龄的礼物,宋庆龄穿过的衣物,她50年代访问苏联时的照片等。 展览还介绍了上个世纪20年代苏联介入国共两党合作,向中国派出顾问,以及孙中山当年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还有他同苏联顾问交往的许多资料。 *展出中国赠品 强调中俄友谊* 俄国方面在展览中提供了中苏50年代友好时期,中国赠送给苏联的一些礼物,包括珍贵瓷器、花瓶等等。 这次展览的中国方面主办者是宋庆龄基金会。展览获得了两国官方的支持。中方主办者期望,这次展览将有助于推动中俄世代友谊。 *输出软实力* 看过展览的一些俄国学者私下场合说,中国近些年来大力向俄罗斯输出软实力。除了在俄罗斯已经开办了许多孔子学院外,中国这次在利用孙中山在俄罗斯的知名度积极推动公共外交活动。 *平静看待中国活跃公共外交* 但俄罗斯研究中国问题学者贝格尔说,应该平静看待中国利用孙中山推动公共外交。 贝格尔说:“比如,如果俄罗斯人知道在上海有俄国诗人普希金塑像,那俄国人会对此很高兴。我想如果中国人知道孙中山在俄罗斯有知名度,目前又在俄罗斯举办有关孙中山的展览,那中国人也会对此很高兴。” *孙中山和三民主义在俄有影响* 贝格尔说,孙中山及其三民主义在俄罗斯拥有影响。在中小学学习中国历史的俄国人一般都知道孙中山和他提出的三民主义。 *孙是中华民国国父 在俄受尊重* 俄罗斯远东研究所的中国问题问题专家斯米尔诺夫说,孙中山和宋庆龄两人在俄中两国关系中占有很重要地位。 斯米尔诺夫说:“在中国的文革以及文革之前,俄罗斯都认真研究和了解过孙中山。所以我们都知道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他在俄罗斯他非常受人尊重。” *不提国民政府同苏联关系* 但这次在莫斯科举办的孙中山和宋庆龄展览中,却一字未提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国民政府当年同苏联的交往合作。 *对宋庆龄早年访苏保持沉默* 另外,展览中也未提到中共1949年建政之前,宋庆龄在20年代末访问苏联以及稍后她同苏联的一些来往。 *第一次展览介绍中国革命* 俄方参加这次展览的俄罗斯现代历史博物馆馆长阿尔汗格洛夫透露,他领导的博物馆最早在1929年就主办过介绍中国的展览,那次展览的题目是“革命之中的中国”。他希望这次展览能吸引更多俄国年轻人了解俄中关系历史。 *苏共曾利用孙中山批判中共* 在俄中关系中利用孙中山推动公共外交已不是第一次。在中国文革,中苏交恶期间,作为批判中共的舆论工具,苏联在1966年曾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全部翻译成俄文出版发行。 这次展览将在4月上旬在莫斯科结束,随后还将继续在圣彼得堡展出。

阅读更多

中国的镇压升级拖累魅力攻势| 看中国

当时席卷中东的革命浪潮还未出现,中东的革命在中国产生了余波,促使当局持续对互联网进行压制和拘禁 维权 律师,再一次让它在软实力竞赛中被束缚了手脚。当天的礼堂座无虚席,而且我曾被告知在中国所发表的论及软实力的文章已经超过一千篇。

阅读更多

译者: 华盛顿邮报中国的镇压升级拖累魅力攻势

当时席卷中东的革命浪潮还未出现,中东的革命在中国产生了余波,促使当局持续对互联网进行压制和拘禁 维权 律师,再一次让它在软实力竞赛中被束缚了手脚。当天的礼堂座无虚席,而且我曾被告知在中国所发表的论及软实力的文章已经超过一千篇。 …

阅读更多

VOA:美学者谈矛盾中国:崛起之国怪事多(上)

     美国之音记者 : 木风          中国已经强大起来。中国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依然陌生,中国发生的许多现象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究竟应当如何理解中国,美国专家尝试提出解惑之道。         * 茉莉花茶不可随便点 *         生活在中国的人可能对许多现象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那里有太多的现象真是很费思量。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社会学家高隶民 (Thomas Gold) 谈到他最近在北京的经历时说:“茉莉花茶在北京非常流行。现在去北京可不能随便说,来一杯茉莉花茶。人们不会觉得这样说是一种幽默。那里的人会认为,你不是想要喝茉莉花茶,而是在问茉莉花革命什么时候会来到中国。”         中东和北非今年发生的茉莉花革命也波及到中国,虽然没有掀起大规模的政治活动,却已经让当局处于神经极度紧张的状态。全国重点地区警察密布,到处亮起红色预警信号。“茉莉花”这个美丽的名字近期在中国具有最高级别的政治敏感度。         * 和谐变成被和谐 *         高隶民提到的另外一个矛盾现象是“和谐”一词。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变化,社会矛盾增加了很多。如何管理这些矛盾呢?中国政府借用了孔子关于“和谐”的说法,希望通过共建和谐社会来缓和社会矛盾。         但高隶民说,民众现在却对和谐一词赋予了新的用法,“和谐已经成为镇压挑战的代名词。中国民众在自己维权的努力失败,或者提出的要求被当局压下去的时候就说‘我被和谐’了。和谐一词的用法带有明显的玩世不恭的味道。”         其实,在现实中,和谐的用处非常广泛。刊登当局不喜欢的内容的网站被当局屏蔽被叫作“网站被和谐了”;因发表不同声音而行动受到限制被叫作“我被和谐了”;房屋遭到强行拆迁被叫作“房子被和谐了”。维权律师被和谐、上访民众被和谐,异议人士被和谐等等事件比比皆是。 高隶民说,当局非常害怕有组织的民众会对其领导地位构成威胁,因此进行全国动员,把一切不稳定和不和谐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持整体社会的和谐。结果 “被和谐”的说法便大行其道。         * 有神论和无神论主张易位 *         最近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宣布放弃他作为西藏流亡政府领导人的职务,转注于宗教事务。达赖喇嘛愿意把这个政治职务交给议会选举出来的继任者。          高隶民说:“达赖喇嘛试图要建立起一个制度能够在他去世后正常发挥领导作用。达赖喇嘛还表示,他有意在寻找接班人的时候打破转世灵童的传统办法。但是,中共却表示,这是达赖喇嘛的阴谋诡计。中共坚持认为,无论是达赖喇嘛的人选还是班禅喇嘛的人选都只能够通过转世灵童的方法来完成。”         高隶民指出,这里发生的事情太有讽刺意味了,无神论的共产党坚持灵童转世,而宗教领袖却愿意搞选举。         * 中共求助孔子治国 *         匹茨堡大学的中国文化史学家劳诗静教授 (Evelyn Rawski) 特别注意儒家地位在中国大陆的上升。北京政府一面在全球大量建造孔子学院,一面又在天安门广场上竖起了一座巨大的孔子塑像。         劳诗静说:“儒学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伟大产物。中共自己对儒学发生了兴趣,并推动了儒学的复兴。当然,这个复兴是有限的,儒学不会全面成为执政党的统治哲学。执政者还是中共。”         史学家劳诗静说,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是通过进出口实现的,是跟着西方学的结果。这让中国人感到自身文化的空白。中共也感到共产主义理论无法用来管理变化中的中国,因此才求助孔子帮助打造中国的软实力。         * 谁也说不清楚的中国特色 *         加州大学教授高隶民还提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有许多名称都跟内容对不上号。为什么会这样,问谁都说不情。高教授举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         “我有一次在 1 月份的时候到了北京高校集中之地中关村。天冷极了,街上有不少讨饭的人。他们就住在大街上。中共曾经在抨击国民党的时候拿出上海冬天清理乞丐尸体的照片,说明老百姓在国民党统治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但现在却出现了同样的事情,在熠熠闪光的现代建筑群之下,外地来的乞丐依然在刺骨寒风中讨饭。”         高隶民说,中国经济改革实际上是走的市场经济的道路,但中共并不愿意把它的成功归功于资本主义,而要让人民感谢自己,所以就发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说法。在北京,如果你问“中国现在搞的不是资本主义吗?”人们会告诉你,“不是,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如果你再问,“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人们会说“中国人做的事情就是中国特色。”总而言之,是一本糊涂账。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中国的这些奇怪的现象呢?专家们将在下次节目中提出自己的答案。

阅读更多

华盛顿邮报 中国的镇压升级拖累魅力攻势

核心提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更多地来源于公民社会,并且中国若希望获得成功就必须放松它的审查体系和管制手段。 原文链接: China’s charm offensive 来源:华盛顿邮报作者: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 发表时间:2011年3月25日译者:蓝枫(@ lawrence2020 ) 我受邀前往北京大学就软实力发表演讲,即靠吸引力和说服力而非武力和金元来获取所需的能力。当时席卷中东的革命浪潮还未出现,中东的革命在中国产生了余波,促使当局持续对互联网进行压制和拘禁维权律师,再一次让它在软实力竞赛中被束缚了手脚。当天的礼堂座无虚席,而且我曾被告知在中国所发表的论及软实力的文章已经超过一千篇。这可能与2007年的某一事实有关,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时对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说中国需要去增强软实力。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这也让中国的邻国感受到威胁,并促使它们寻求通过结盟来平衡中国日益增长的硬实力。关键是,如果某国也可以增强它的吸引力,其邻国就不会那么急切地去寻求达致实力平衡。例如,加拿大和墨西哥并不寻求与中国结盟来制衡美国,而亚洲各国则希望通过美国在该区域的存在来制衡中国。 这种区域防范心理正让中国一掷数十亿美元开展魅力攻势,以此来增强它的软实力。中国对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援助项目并没受到相关公共机构和人权方面的担忧的约束,结果还进一步制约了西方的援助。中国的行事风格倾向于摆出一副高调的姿态,诸如重建柬埔寨国会大厦或莫桑比克外交部办公大楼。精心筹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抬高了中国的名誉,还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吸引了超过7000万人次的游客。在海南岛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吸引近2000名政界人士和商界领袖前来被标榜为“亚洲达沃斯(Asian Davos)”的论坛参会。 中国一直有着富于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并且现在它又在世界各国创办了数百所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来教授它的语言和文化。在中国的外国学生人数已从十年前的36,000增长为去年的240,000。当美国之音(Voice of America)一直在裁减中文广播之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则将其英文广播扩展为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音。 2009年,北京宣布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来打造传媒巨头,以便同彭博(Bloomberg)、时代华纳(Time Warner)和维亚康姆(Viacom)展开竞争。有关于北京尝试通过打造软实力而非军事以便在国际上赢得朋友的进一步的例子——至少是安抚谨慎的邻国——包括2009至2010年度投入89亿美元开展外宣工作,这里涵盖一个设计仿制半岛电视台(al-Jazeera)的新华社24小时有线新闻频道。在胡锦涛今年1月份访问华盛顿之际,北京租下时报广场(Times Square)的显示屏来呈现一幅幅迷人的中国画面。 然而,对于所有这些努力而言,中国只获得了很有限的投资回报率。BBC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非洲和拉美的大部分地区,民众对中国的影响力持正面看法,但在美国、欧洲、印度、日本和韩国则显得极为负面。同样,北京奥运会后在亚洲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中国的魅力攻势未能产生任何效果。 大国时常会尝试利用文化和叙事来打造软实力,以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但若所叙述的内容和国内现实相去万里,那么有关于软实力的一切就都难以兜售出去了。 2008年奥运会后不久,中国对西藏和新疆的内部镇压以及恢复对人权活动家的打压削弱了它努力建造软实力所获得的那点成果。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巨大的成功,但紧随着的就是被囚禁的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于为把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推向与CNN和BBC的竞争轨道所付出的全部努力而言,缺乏信服力的宣传报道几乎没有让什么国际观众被吸引过来。伴随着中东的革命一波接一波,中国正不断强化互联网监控和加紧逮捕活动人士,皆因恐惧埃及被当作榜样而在中国激发出相似的抗议活动。示威者所开展的几次并未产生多大效果的尝试已经被中国警方迅速镇压了。 我在北大发表完演讲后,一名学生问道中国该如何去提升它的软实力。我建议他试问他自己,为什么印度的宝莱坞(Bollywood)电影可以俘获比中国电影多得多的国际观众。印度有更好的导演和演员吗?当广受欢迎的中国导演张艺谋被问道相似的问题时,他回答说,讲述当代中国的电影得接受由审查人员操刀的绝育手术。我告诉学生,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更多地来源于公民社会,并且中国若希望获得成功就必须放松它的审查体系和管制手段。但我也承认,他可能不会发现我的回答是有益的。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 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Harvard University’s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教授,著有《权力的未来》(The Future of Power)一书。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