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模式

温家宝的“三民主义”

作者: 楊偉中  |  评论(7)  | 标签: 时事观点 , 中国 , 民主 , 政治 , 日本  中日之间关于钓鱼台的争议,并没有因为中国渔船船长获释而告一段落,目前看来,两国在外交和军事上仍动作频仍,日本更出现外交与政争缠绕的复杂局面。其实,在高层政治不尽透明的中国,外交与内政也是相互牵动,只是外界更难一窥奥秘。  日方放人的决定,大陆《环球时报》引述学者的话说“日本只给了中国0.25个面子”,不过毕竟是个让步。新加坡《联合早报》的报导引述中国学者的发言,并下了“中国学者:日方最终释放中国船长,与温家宝讲话直接有关”这样的标题。  联大谈话 态度强硬罕见 温家宝在纽约会见旅美华人、中资机构及留学生代表的场合,以及随后的联合国大会上,都有对日的强硬谈话。听多大陆当局过往对台文攻武吓的台湾民众,对这些谈话可能没有太多感觉,但大陆方面的政治观察家很清楚,“中国领导人从未在钓鱼岛问题上如此强烈地发言”,《联合早报》的评论则是“罕见地向日本发出最高层级的政治警告”。 光是温家宝强硬发言,未必足以让日方让步,此次钓鱼台争端的背后,美日中三方必有频繁激烈的交涉、交易和角力。菅直人所谓的“全面考虑”,必然包括(中美交易后)美方的态度。但问题的微妙性在于,温家宝的讲话不仅有“外交”效应,也很可能会有“内(部)政(治)”作用。 今年以来,温家宝频繁地针对政治体制改革、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高调发言,相当引人瞩目: 2月,春节团拜会与跟网民交流;3月,国务院工作报告以及两会记者会发言;4月,在党理论刊物《求是》发表长文;5月,与北大学生共度青年节时,揭露与会学生是官方动员安排;6月,接受日本NHK专访;8月,视察深圳与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政改言论 揭橥两大主义 温家宝上述这一连串言论,主要是清楚、频繁、具体的谈论政治体制改革的正当性、必要性与相关内容,同时还有许多内容是针对医疗、教育、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民生议题。可以说,温家宝透过这连串讲话,不断揭橥了“民权”和“民生”两大主义。 9月在纽约,温家宝除了再次提及政改(比2008年在联大的谈话更强烈)外,更有了对日本的强硬发言。从竞逐“话语权”的角度来看,温家宝是在“民权”、“民生”之外,举起了“民族主义”的旗帜。前一阵子,中国的“老左派”曾点名批判主张普世价值的温家宝,助长“民族投降主义”,“致使卖国求荣的犯罪行为更严重地发生”。温的对日强硬发言,客观上可以起一种“正视听”的作用。 至此,温家宝诉诸于民众的政治纲领、温家宝式的“三民主义”已经基本齐备。 由于两年后将要召开中共十八大,中国政治已进入一个高度不确定的时期,这里有权力接班的难题,也有现任领导人如何维系政治影响力的问题,再加上中国社会矛盾激增,国际环境剧烈变动的内外局势,这个不确定、不稳定将更为明显。因应这个变局,中国政治的要角们将会逐步打出各自的旗号,盘整势力,也诉诸民众。唱红打黑、宣扬“重庆模式”的薄熙来是一位,温家宝是一位,9月提出“权为民所赋”的习近平也是一位。中国的新变局,正在慢慢揭开序幕中。 一五一十部落原文链接 | 查看所有 7 个评论 楊偉中的最新更新: 台式民主乱不乱? / 2010-09-28 14:42 / 评论数( 10 ) “一个中国”与马英九的选举考量 / 2010-08-31 16:12 / 评论数( 0 ) 深圳.民主.梦 / 2010-08-26 19:52 / 评论数( 13 ) 铲除专制,光靠写写文章肯定不行 / 2010-08-25 17:58 / 评论数( 21 )

阅读更多

井底望天:漫谈中国政治改革之壹

因此想要忽悠屁民,难度也高些了。 对左手边的朋友来说,你想全盘否定后三十年,然后大力美化一下前三十年,肯定是有一定的难度。为啥?因为俺们这些人,都是经过那个年代的,知道以前的日子是啥样子。 对坐在位子上吃香喝辣的朋友来说,你想全盘否定前三 …

阅读更多

田奇庄:毛思想岂能成为终极价值观?!

无知的人说点出格的话,办些出位的事,大家一般不会计较。如果我们不能原谅无知的人,还能原谅谁呢?但是对于有知识的人,特别是那些有着显赫头 衔的知识分子,则有必要保持警觉。由于他们的独特身份和社会影响力,如果受到利益驱使,泯灭道德良知,很容易蛊惑人心,造成严重的社会危害。

阅读更多

谁阻碍了共同富裕?

作者:纪硕鸣 | 评论(1) | 标签:时事观点

 一向言论出位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最近被行为出位的老百姓扔了两只破鞋,并引起媒体及网民热议。出位的言论和出位的行为固然是社会不文明和不和谐的表现,但深层次去想,背后显示的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不同利益的代表者开始正面、直接的冲撞。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为号召的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经济快速增长令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不仅衣袋里有钱,讲话也变得牛了。老百姓期待的共同富裕却迟迟看不到,相比改革开放前,社会固然很有效率,越来越富裕了,却离公平渐行渐远,共同富裕的路也变得漫长了。

 一直以来为中国的高房价辩解,并自认为是中国人民最想揍的继日本小泉、台湾陈水扁后的「第三人」——任志强,在大连房协主办的论坛上,作为主讲嘉宾走上讲坛,迎接他的是一个听众朝台上扔出的两只破鞋,大叫「去死吧!」随后还有人跟起哄,拍手叫好。经历过民众多番出位回击的任志强笑称,此待遇比得上总统。同时也指扔鞋人并不是所谓的「房奴」,而是连首付都付不起的人。

向阻碍共同富裕的力量扔鞋

 任志强遭「扔鞋」绝非偶然,网上还有更为激烈的言论,有网民称:「我看这个人不应该扔鞋,而应该是手雷。」「扔鞋哥」在网上留言,表达自己扔鞋的动机是:「我扔的不是鞋,是愤怒!」长期以来,任志强对房地产市场发表的评论,让他被很多人视为房地产开发商利益的代表人物,「房子是财富,像钻石戒指,低收入不应该拥有」、「买不起房关开发商什么事?」以及「中国人太有钱,房子太便宜」等对低收入者极尽刺激的言论。这些言论实际上已经超出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角色,而成为先富者维护自身利益的代表。「扔鞋哥」扔鞋的对象实质上也不是任志强,而是在向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阻碍势力扔鞋。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走向共同富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让中国人走出贫穷的构想。1985年10月23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说,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它地区、其它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中国改革开放数十年,走的都是这条路,在政府的改革计划中,政策向一部分人倾斜,让他们的钱包先鼓起来。改革开放之初,即使有些偷税漏税就当政府让利了;假情假意假货充斥市场认作新创意;资产重组中有权势者捷足先登;少部分人享受中国廉价劳动力的快餐;土地交易中,官商有了快速增富的机遇等等,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设定。

 应该看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国策,不完全是市场导向。问题是,没有清晰的设计:该让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人该富裕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式来带动其它人共同富裕等等。这样,原本就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工人没有先富起来,急切需要富起来的农民没有先富,而那些有了钱的先富者,富了以后还想再富,富了以后并没有想到带动的责任。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体现了社会效益,却失去了社会公平。先富者不仅没有有效带动期待共同富裕者,还有意无意地成为了共同富裕的阻碍者。不断推高的房价,让正努力期待过上小康生活者望尘莫及;物价不断上涨,收入就变相减低了,先富者决不愿意拿出更多的红利给员工发工资;公共品越来越缺乏的社会,低层百姓的生活质量会下降;即使大连这样的论坛,话语权也牢牢被掌控在先富者手中。共同富裕遭遇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没有预料到的阻力。

胡温新政强调共同富裕

 三十多年前,在计划经济的平均主义下贫穷,中国百姓更期待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走向共同富裕的未来,对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后的「带动」充满梦想,期盼寻找到梦想成真的一刻。可以说,在中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大部分民众还处于追逐财富的梦境中。无可否认,今天的中国,整体富裕起来了,人民生活也有很大的改善,但伴随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严重缺失,不同利益团体的对立开始出现,中国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变得艰难了。

 不容置疑,十七大前后,胡温推新政,一再强调中国的全面小康、共同富裕、社会公平,引领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惯性停不住,先富者欲罢不能,任志强只是一个算不了什么的代表人物,背后彰显的是整个社会的不公。还在共同富裕梦想之中的大多数中国人开始梦醒,不希望仅生活在睡梦中的冲动下,向任志强扔出破鞋,要捡回的是社会公平。

纪硕鸣的最新更新:
  • 上海世博给世界留下什么? / 2010-05-09 15:05 / 评论数(15)
  • 「双英辩」台湾百姓是赢家 / 2010-05-04 11:01 / 评论数(5)
  • 与人民共命运的总理 / 2010-05-04 11:00 / 评论数(2)
  • 北京专家把脉重庆模式 / 2010-04-26 11:08 / 评论数(1)
  • 韩正访台的意外收获 / 2010-04-26 11:07 / 评论数(8)
  • 阅读更多

    「双英辩」台湾百姓是赢家

    作者:纪硕鸣 | 评论(3) | 标签:时事观点

     针对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议题,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与民进党主席蔡英文展开辩论,这场被指为「双英」会的辩论25日在台北登场,代表 台湾不同利益的领袖,在这场有激情而没有情绪的辩论中,摆事实,展数据,一改台湾政治人物之间的政见碰撞不是谩骂就是出手的惯例。辩论的过程超越了议题本身,两位论者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好评,显示台湾两大党派的最高领导力求营造良好政治氛围。以民为本,一项涉及台湾民众的公共政策,让执政和在野的两党最高领袖走上台前,不管辩论有无胜负,最终的赢家还是台湾民众。

     马英九亲自披挂上阵,向蔡英文解释签署ECFA的重要意义,其实他早就知道,无论他讲的如何明白,分析的多么透彻,也绝对说服不了蔡英文,在野党的反对派性格,不可能让民进党站过来。但相信马英九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让台湾民众了解他执政为民真实意图的机会。马英九表示,民进党执政8年来,已经拖垮经济,虽然参与世贸组织谈判,但是独缺中国大陆一个贸易伙伴不去谈,使台湾闭关自守。不签署ECFA会使台湾在国际贸易上被边缘化,厂商失去竞争力,签署ECFA有必要性急迫性,台湾经济发展不能再拖,但一定会循序渐进,不会一步到位,一定会步步为营,确切保障台湾的权益。并承诺,政府会花费950亿新台币辅助扶助受影响产业。

    让台湾民众了解ECFA意义

     相信蔡英文在辩论的自始至终,也并不指望通过激辩来让马英九放弃签署ECFA的主张。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主攻马英九的「亲中」立场,目的是要抓住这一时机,宣示民进党的「独立」理念,并以此确立个人领导威信与恢复人民对民进党的信赖。蔡英文强烈批评马英九出卖台湾,在与对岸谈判ECFA的过程中,没有对外公开内容,是黑箱作业,程序不当。蔡英文指,马政府中很多人都与大陆有利益。她还以自己在陈水扁政府期间,出任陆委会主委,以及代表台湾参与世贸谈判的经验,批评马英九政府没有保护好农民等台湾弱势产业,质疑如果台湾600多项农产品最终要向对岸开放,将会为农民带来巨大打击。不管是马英九还是蔡英文,虽然针锋相对却都以民众为依归。

     在台湾,有关ECFA的议题较长时间得到广泛议论,为有别于香港的CEPA,有关议题的名称都改了好几回,执政者的高层和在野党的领袖都下基层向民众阐述各自的理念以寻求支持,尽量取得民众的信任。如今,两大领袖又面对面的互相质疑。一项公共政策的建立,将之提到政治高度,不仅让民间充分表达,还让民众充分关注,这在华人社会中可以称首。事实上,站在辩论台前,民众对两位辩者对垒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ECFA议题的本身。

     通过公开辩论,虽然还难以完全解开台湾民众的所有疑虑,但二个多小时,双方已将台湾政治、经济,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关系以及台湾的未来等讲的清清楚楚,甚至追溯到民进党执政时期政经政策的缺失。横向及纵向的多方比较,至少让民众有可供判断的各种信息。虽然有些信息也存在严重误导,比如还硬把香港的贫富差距、楼价飙升等和实行的CEPA拉上关系。但不管怎么说,民众得到的信息是全方位的。

    公开辩论是民主社会真谛

     这样的公开辩论,也让台湾领导人在公众面前公开亮相,展示魅力。中国俗语称,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公开站出来,考验的不仅是关于两岸经贸关系的常识,还包括应对质疑、领袖的风度、号召力、感染力等。据媒体报道,从敲定这场辩论后,马团队由萧万长成立辩论小组,广邀政经学界名人拟定提纲,马英九亲自上阵操练。还安排陆委会主委赖幸媛、经济部长施颜祥等小组成员扮演对手,与马英九对质。重视仪容的马英九,辩论前还把头发剪短,务求以最佳状态示人。民众可以在两位领袖唇枪舌剑中辨别的不仅是签不签ECFA的是非,更是选择未来台湾领导人的取向。

     公开辩论是以民众为依归,争取的是台湾的民意,不管是认为要马上签ECFA,还是主张不到时候,不该签,在立场和出发点上,举出的都是为民请命的旗号,创导的都是台湾利益和人民利益。一切为了人民,把主张交给人民,这是民主社会的真谛,人民也自有辨别力。「双英辩」,台湾社会、台湾民众成为最大的赢家。

    纪硕鸣的最新更新:
  • 与人民共命运的总理 / 2010-05-04 11:00 / 评论数(2)
  • 北京专家把脉重庆模式 / 2010-04-26 11:08 / 评论数(1)
  • 韩正访台的意外收获 / 2010-04-26 11:07 / 评论数(8)
  • 凝聚民族情怀的中华使者 / 2010-04-20 10:46 / 评论数(0)
  • 徐展堂奉献生命的关爱 / 2010-04-20 10:45 / 评论数(1)
  •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CDT月度视频】十一月之声(2024)——“一路都被撞没了,估计一圈都没了”

    【年终专题】“13条生命换不来1条热搜”……2024年度“每日一语”

    【年终专题】“中文互联网上的内容每年都以断崖式的速度在锐减”……2024年度404文章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