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獨立媒體

香港獨立媒體 | 新電視牌論壇 余若薇直斥政府「不公義」

余若薇指出,時間拖得太耐,本身已是不公義。蘇錦樑只講「既定程序」並不足夠。 (獨媒特約報導)近日免費電視牌照再度惹起爭議,矛頭直指政府當局遲遲不發牌。珠海學院新傳系幹事會及關社組於星期一(十二月十七日)在珠海學院舉行論壇,就發牌問題作出討論。資深大律師余若薇直斥政府拖延發牌已經是「不公義」。「苦主」香港電視網絡主席王維基則不希望用到更激進的抗議路線,相反立法會議員陳志全(慢必)支持議會內外一同抗爭。而獨立媒體(香港)倡議幹事方鈺鈞則倡議免費電視牌照「多多益善之外」,本地更需要引進公共社區廣播。 政府責無旁貸 立會一月再迫供 余若薇認為,發牌的討論早已於去年七月遞交行會,而程序和所需文件均已做足,但卻長達一年半的時間仍未有答覆。余更補充,拖得太久已是一件不公義的事,尤其對投資者和普羅大眾亦不公平;她呼籲當局盡早發牌。 席上她解釋司法覆核的真正作用,「司法覆核只是交由法官去判決及審理有沒有越權、程序有沒有做足和這個決定是否不合理。」所以她強調司法覆核並不等於能解決一切問題,更遑論會影響是次事件的發展更甚至令事件陷入膠著狀態;反而是政府沒有充分處理好。 另外,身兼立法會資訊科技及廣播事務委員會成員陳志全表示,DBC事件中政府已是責無旁貸,今次免費電視牌照事件更突顯政府的「不力」。他亦猜測遲遲不發牌的原因:另外兩間正申請免費電視牌照的有線電視及now寬頻電視的新聞頻道均做到監察政府的角色,如近期梁振英的僭建事件等。假若再新增三間免費電視台,政府會感到相當「頭痕」。 他進一步指出,當局多次以行政長官及行政會議仍在審批程序當中,所以必須保密作為推搪;是非常不合理。除此之外,最近通過的沒有約束力議案,亦只是要求政府在三月底前給予答覆,而不是確切的發牌。所以他表示委員會將在明年一月邀請三間申請牌照及現時兩間持有牌照的機構和通訊局到立法會解釋及質詢。 促進改革廣播條例 引入公共社區廣播 方鈺鈞認為,早在1971年時,香港的四百萬人口也有三間電視台。而佳視執笠的原因眾說紛紜,怎能因此推論本港不宜有3間或以上免費電視台?何況時至今日,香港人口接近翻了一倍,超過七百萬卻只有兩間電視台。電視作為一個低門檻和低消費的傳播媒介,大眾足不出戶也可知道天下事;所以傳播功能對整個社會有重大意義。 她引述資料,香港現時兩個電視台共提供14條免費頻道,另外三個收費電視共提供近375條頻道,經濟能力決定選擇多寡,故此免費電視的角式十分重要。但長遠來說,香港必須改革廣播條例,如引入公共社區廣播,因為這能夠保障族群廣播服務,從而促進多元文化和社會共融。如少數族裔、弱勢社群和以方言為主的電視台。而且印尼及菲律賓的在港人口也多達二十六萬,令他們能「有電視睇」。 她同時質疑,電視台的節目對象是社會廣大市民,偏偏「觀眾」作為持份者,對發牌一事難以參與。而發牌的最終話事人是特首及行政會議,更沒有列明他們的審批期限及準則,可見廣播條例改革勢在必行。 王維基:不想事件政治化,香港需要創意工業 對於為何發牌時間一拖再拖,王維基指出,電視牌照本應由行政會議發出,預期亦只需四個月。但他估計,當局遲遲不發牌是因為無綫及亞視的反對聲音很大,尤其亞視更曾經在今年年頭曾經就此提出司法覆核。他猜測,自此之後政府在處理此事上會更為小心。而且他笑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蘇錦樑是律師出,所以處事也較謹慎,所以要體諒局長以律師的思維去處理發牌事件。王更重申,從來沒有說過要逃避政治,對政府的態度是應罵則罵,應讚則讚。 被問到會否到政府總部外抗議甚至更激進的行動表達訴求,王笑言,當年在中大的時候,亦曾參與很多學生運動。他不希望重操故業,但會繼續用最有效的方法去爭取。此外,他亦認為,智能電話和互聯網雖日漸普及並主導市場,但電視仍有著其不可取代的角色。「如果不發展電視行業,香港會連最後一個創意工業也沒有!」再者,他強調創意工業是非常重要,因為香港已沒有工業,亦不能單靠地產及金融業;年青人在創業工業中更擔當著一個重要角色。 記者:麥馬高、Yiuman Fung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寫在民間媒體高峰會前夕

網絡媒體生態的變異,跟它的出現一樣:匆匆!十二月十五日,香港獨立媒體( www.inmediahk.net )成立八週年了,一場「民間媒體高峰會」乘時召集,探求民間媒體的社會角色及出路。這些年,互聯網的功能早已超越郵件往來、 資料搜尋等功能,尤其是主流媒體往往只懂得尾隨社會脈動的時候,互聯網順勢成了一個公共平台,網絡媒體從而催生。然而,不同網絡媒體發展出不一樣的性格。而自從主流媒體離開後,到擔任「香港獨立媒體」編輯,我對於網絡媒體這幾年的路徑,感受特別深。 離開主流媒體的原因,並不太特別,不外乎:想做的議題在眾多考量之下被冷待、稿子因與老總思考方向不一致被改完又改,更多的,或可能是對傳統媒體保守體制的失望及厭惡等。總言之,離開主流媒體的原因,舉不勝舉。而進入Inmedia,除了新鮮好奇,一個由社運人組合而成的民間媒體到底如何翻天覆地之外,更在乎的是:許多被主流媒體編輯台拋進垃圾筒的題目,這裡,筆隨心走。 云云網絡媒體中,Inmedia組成得早。2004年,更確切應是2003年「7.1」大遊行後,多位社運朋友葉蔭聰、林靄雲、周思中等創了Inmedia。接下來,媒體的發展方向與社運緊密相連。從反WTO的示威,到保衛天星碼頭及皇后碼頭,再到利東街的反規劃等等,Inmedia的記者幾乎同時也是街頭戰士。那時,一些媒體人質疑,Inmedia這種做法不夠專業,「新聞應該是客觀、持平」。是的,當傳統媒體人在保衛皇后之戰後看到葉蔭聰拋下那一句「有仇不報非君子」,不被嚇倒在地才怪。然而,「客觀、持平」的新聞守則,是報導的唯一標準嗎?又或是,那只是美式傳統傳播學院裡的教授方法。只要看看法國的主流媒體,像《解放報(Libération)》,便是旗幟鮮明的左翼報刊,即使被認為是「知識份子」讀物的《世界報(Le Monde)》,也具有非常鮮明的左翼色彩。就這麼一口左岸風,讓我踏進了inmedia。從「全民退休保障」和「爭取動物權益運動」,再冷的議題,在不求牟利但求發聲的民間媒體裡,都可以熱做熱賣,不必猶豫。 然而,這種兼具社運和媒體雙重身份的特色,近年開始受到挑戰,挑戰之一,是另一個「網絡世界」:臉書(facebook)。在臉書的世界,往往以「口號」、「速度」、「煽動」、「八掛」便能贏取最多的「like」,以及「回應」。這些臉書橫行的日子,造就不少網絡紅人,人人都是成了「一句評論家」,每一句comment就像參與了一次社會運動,也自我救贖了一次。這種虛疑的參與與擬真的救贖,成功搶奪了依然以調查報導及深入分析為主調的網絡媒體的戰場。Inmedia也同樣承受著。去年的「蝗蟲論」被炒得火熱,臉書上一個個群組按不同事件組成集結,謾罵、奚落、 挖苦充斥,動輒上萬人點擊、數千個like。一個獨立、希望發揮教育功能,並以另類聲音把話講清楚的媒體,要如何脫出困窘呢? 走到這步,除了臉書,一個獨立的民間媒體,還面對著如何跟社會上的各種運動發生關係的問題。願意細心觀察的朋友,必定發現,這兩年來民間運動的走向,正是歪變。Inmedia成立之初,不管是反WTO,保衛天星皇后,或是後來的反高鐵保衛菜園村,都是一些非常公共性的議題。然而,到了去年,不管是反雙非、光復上水、反D&G等行動,大多是族群分化先行,針對者是「大陸人」,而爭議中的「公共性」,不是被隱埋,便是被故意忽略。當然,作為獨立的民間媒體,大家還是嘗試將焦點扳回至公共政策失誤的討論上。比如在雙非問題上,便可以透過檢討政府近年的醫改政策漏洞百出,以及殺校措施葯石亂投等等,來呈現問題出現的關鍵。然而,在一眾網絡媒體中,不是以轉載及綜述為主,便是以口號式的謾罵叫喊為軸,肯深入探討相關問題,甚至深入分析的,絕無僅有。這就是幾年下來,網絡媒體匆匆出現,快快轉變的路徑。 談到這裡,確是有點哀愁。如果說,主流媒體過於保守滯後,市場和長官意志主導,那麼,民間媒體是否又能不受民粹和網絡工具的局限,走出一條獨立的路?一場高峰會中也許沒有答案,卻起碼能夠提供一些可能性吧! (本文已刊於《陽光時務》第三十五期)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2012年12月1日:聖嘉勒女書院訪油尖旺食物銀行

2012年12月1日:聖嘉勒女書院訪油尖旺食物銀行 2012年12月1日上午,聖嘉勒女書院一行廿多人到訪油尖旺食物銀行(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營運,國際國度生命教會贊助)。他們與少數族裔朋友一起預備午餐,與他們分享生活。 歡迎到<龍緯汶文化藝術國際交流協會視像頻道>,重溫<2012年12月1日:聖嘉勒女書院訪油尖旺食物銀行>的部份片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4yZ5r6da2A 影像串流: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只是脫離赤貧的貧窮…國際移工日遊行日記 及 瞭解移民工之 外地抗爭歌推介 [國際移民工日系列]

今日(2012年12月18日)才是國際移民工日的正日,但因今日是星期二,所以,外傭團體都在12月16日(星期日),每週惟一一日有假期的那天遊行。 草根‧行動‧媒體在這數天做了一個 [國際移民工日系列],今日張貼其中的四篇,其他 [國際移民工日系列] 請往 草根‧行動‧媒體的 [國際移民工日系列] 。 只是脫離赤貧的貧窮…國際移工日遊行日記 文:小草 這不可以算是一個報導吧,而只是參與一個遊行的日誌。 其實,國際移工日是12月18日,但18日是星期二,所以,外傭團體便在今天號召了遊行。 遊行期間,跟一位用黑布包著頭,身材非常細小的印尼藉家務工姐姐聊天。 我問她:「在印尼是否很難找到工作,人工是不是很低?」 她說:「一般工人的月薪大約五百元香港錢。」 再問:「那麼一般病倒到醫院看病,大概要多少錢?」 她說:「好貴好貴,試過吃錯東西,肚痛到死,入醫院,一星期,二萬元!」 「印尼政府醫院嗎?」 「政府醫院,都要收錢,好貴好貴!」 「港幣對印尼幣是幾多?」「一千香港錢大約是一萬一千印尼錢。」 「那麼,你現在的人工是​?」 「三千五百元,香港錢。」 「那麼,學費貴嗎?」 「小學就不是很貴,如果中學轉大學,要二萬元一個月。」 「學校是印尼政府的啊?」 「是,政府的,但政府什麼都不做!什麼都好貴!」 「有小孩?」 「我兩年才回家一次。小朋友兩年只見到一次,在機場時,真是好慘好慘!我有些朋友,小朋友不認得她,有些小朋友又不喜歡媽媽,因為細時無照顧到他們……」 「仲有,印尼政府貪污。我們成天在機場跟海關吵架!」 「為什麼吵架?他們向你們要錢?」 「他們以為我們去香港打工很有錢,我說,我在香港跟人家洗廁所呀!我試過,過關不肯給錢,就給他們打!」 「拉你入房打你!?」 她搖搖頭:「就在那裡打。我好記得,是2005年,那時我還未結婚!」 我不禁想,如果,家裡有一人得了急病,一個小孩讀大學;又或家裡有兩個小孩讀書,那麼,她一個人一個月在香港的月薪,只是剛剛夠用,那麼即使家鄉仍有一人在工作,她在印尼也仍然屬於低下階層而已。離鄉別井遠赴香港打工的是如此,那麼,更何況一個在印尼工作的印尼工人,她的孩子不是永遠都不用上大學了?又或是,永遠都要祈禱全家人不要生病? …… (照片: deni cheng) —————————————– 瞭解移民工之 外地抗爭歌推介 一) 印尼的抗爭歌曲: [工農學生,還有城市的貧民們] 政府腐敗的不只香港,大量把自己的國民丟出去賺錢並搜刮這些外勞血汗的外勞輸出國也一樣,而且這些國家通常更窮,更加民不聊生過香港好多倍。故此,在她們本國,就已有不少抗爭了。任何地方,抗爭都是對美好的將來有願景,故此,抗爭都不單有行動,也會產有文化和藝術創作,今日推介的是印尼的抗爭歌曲 buruh, tani, mahasiswa, miskin kota 影片| 2012國際移民工日~一首印尼抗爭歌曲 這首歌的誕生背景我們暫時未能查到, 唯可以肯定的是, 這首歌在印尼長期處於蘇哈托獨裁政府期間(1967-1998),是地下民主運動的其中一首流行歌。 現時印尼的八十後和九十後, 都是出生和受教育於蘇哈托高壓政權之下。當中有大部份低下階層的女性, 尤其是農村的女性, 在重男輕女的傳統下, 獲得教育的機會很少。同時, 獨裁貪污政權底下, 這些女性之中, 須遠赴他鄉打「妹仔工」的外傭亦甚多。 蘇哈托是印尼自獨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也是世界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民選」總統。 1966年,印尼發生一次流產政變。政變被時任總統蘇卡諾鎮壓後,蘇哈圖反指政變是由蘇卡諾親信發動的,乘機推翻了親共親蘇的蘇卡諾政權。1967年,蘇卡諾被迫辭職,蘇哈圖接任為總統。 蘇卡諾是領導印尼獨立運動的領袖, 帶領印尼脫離荷蘭的殖民。在1960年代的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脫離殖民的獨立運動大潮間, 在社會政策的觀點上更親近要求階級平等的社會主義思想, 亦事實上獲得蘇聯或中國的經濟或甚武裝支援。蘇卡諾政府上台後, 亦較傾向新的社會主義路線, 引來國內本來與親西方殖民的權貴勢力所不滿, 亦為回教舊勢力所不滿, 而這些階級矛盾迅速被他們渲染成是族群矛盾, 引起社會衝突。蘇哈托以陰謀政變推翻了蘇卡諾政府後, 用鐵腕解決國內的共產運動問題,亦努力鼓吹排華運動。將共產主義和中國人混為一談, 導致不少並不支持共產主義的華人也被殺。被殺數字從10萬到50萬不等,美國情報部門估計的數字是25萬。 蘇哈托執政後,印尼在外交上由傾向蘇聯變成傾向美國。印尼成為美國在東南亞的重要盟友。冷戰時,印尼軍方因此得到美國的支持,並因而得以繼續成為獨裁政權, 發展成在亞非拉相當普遍的反殖民後再殖民的狀態。 蘇哈托在位期間, 縱容其家族親信貪污, 曾有估計指蘇哈托家族的資產總值達150億美元。任何反對的聲音都遭受鐵腕的鎮壓。 ——————————————————– 瞭解移民工之 外地抗爭歌推介二) bayan ko~菲律賓的地下國歌(國際移民工日系列) 12月18日是國際移民工日正日,是呼籲不同族群的勞工互相看到對方的日子。所以,今天,我們來向大家介紹一首我們好多菲律賓家務工姐姐都懂得唱的歌,一首菲律賓的抗爭歌曲: 歌曲影片: Bayan Ko 以下是歌曲的簡介: (轉載自 沒漠花鬼 ): 曾見過的中文翻譯: 金色的土地 菲律賓呀 春風吹來充滿花香 雙手建起天堂樂園 是我們生活的好地方 那天來了外國強盜 掠奪財富和寶藏 我們萎縮在一旁 悲憤滿胸膛 遙遠自由飛翔在天上 怎能甘心作那籠中鳥 被人奪去自由的人民 你要走上解放的大道 苦難的日子快要結束了 夜在消失曙光快來到 為了自由 我願把生命愛情拋 這首歌近乎每個住過城市的菲律賓人都會唱,如果你在週日菲律賓家務傭工聚集的地方播放這首歌,就一定會獲得迴響。 [Bayan Ko] 「My Country」 是1928年美國殖民時期的歌曲。1896年革命後,原本要趕走西班牙殖民者的菲律賓共和國被出賣給美國,原來的同盟者成為新的殖民主子,並在鎮壓共和國 的戰爭中屠殺了菲律賓十分之一的人口。由反對殖民,到1940年代反對日本侵略,到1970年代的學生運動,以至後來菲律賓民主運動在1980年代推翻馬 可斯貪腐政權時,這首歌都響遍了馬尼拉街頭。這首歌被尊稱為菲律賓的地下國歌, 而必須指出的是,這首歌所指的「國家」似乎無法直接翻譯成中文的「國家」,她所指的大概是﹝屬於人民的土地﹞。 可惜的是,現時菲律賓的貪腐情況,並沒有多大的改變,足以證明,只靠推翻某統治者,把另一個推上去,情況是不會改變的。現時菲律賓仍有很多為基層草 根、民主平等去抗爭的人,可是有許多人都會死於非命,人間蒸發。政府貪腐,必然造成貧富懸,土地吞併,經濟崩壞,人民無法生活而只能去當外勞。因此,像香 港這種第一世界的城市,才能以「自由貿易」之名,以遠遠低於我們薪酬標準的價錢,「自由」地買下大量菲律賓女性一生人中黃金的二十年,「自由」地買下她們 的兒女與母親一起成長的機會,「自由」地買下她們的丈夫和愛人一起生活的機會,買下她們侍奉父母的機會…… 而我們可以因而多一人出外工作,賺取每月至少四倍於她們月薪的報酬。最後,我們「自由」地拒絕承認她們對社會的貢獻,「自由」地拒絕她們與我們享有同等的權利。 到底,我們享有這種「自由」是什麼? =================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文.照片: klaus lee 國際移民工日大遊行2012與印尼移民工隊伍遊行後的感受 今年在香港的國際移民工日大遊行的印尼團隊於12月16日由維園草地十一點集合 在現在充斥排外民粹的香港 移民工人卻像被運上運輸帶被賣到香港 身於社交禮儀文化習俗宗教信仰完全不相近的城市 本身已是少數異數 還受著資本主義全球化下的多層剝削 令她們變成商品化 面對每個星期只有一天假期的限制下 站在香港政治極邊緣少數的一角 移民工工會在香港只能極慢地組織起來 被種族主族氣氛包圍下的香港 在昨日的大遊行中 看到一些香港民間團體民間朋友的身影 還有各移民工工會各方協調下 終能完完整整完成這次國際移民工日 今天腦中還迴盪著昨日遊行的歌聲鼓聲 還有移民工的笑容和憤怒 不明白歌詞也沒所謂,因為彼此都知那刻對方都是同行者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全部相片請去: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國際移民工日系列] 影像串流:

阅读更多

香港獨立媒體 | 邱林川:首屆香港民間媒體高峰會參後感

民間高峰會大合照。(圖:柏齊) [編按:獨立媒體八周年之際,在12月15日舉辦本地首次「 民間媒體高峰會--新媒體爆發之後 」。當日共有11節討論會及演講,題目從版權到民間媒體經營之道、基層社區媒體連結、網絡內容到走出面書,應有盡有。於當日擔當「觀察員」的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邱林川撰下後感,本周 編輯室周記 亦以此為題。我們誠邀更多出席者就此活動發表意見,繼續彼此交流。] 今天很榮幸以「觀察員」身份參加香港首屆民間媒體高峰會,並與大家分享一點心得。在座各位有的認識我,更多是新朋友。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我是來自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邱林川。 97年來港讀書,99年離開。 04年回港工作。 05年葉蔭聰在中大做關於博客(blog)的演講,我於是知道了「獨媒」( 香港獨立媒體 ,並開始支持他們的工作,敲敲邊鼓。 05年時我已開過兩個博客,其中一個專討論新媒體與政治的話題,已經被「和諧」了,之後再沒開過類似的東西。近年我將主要精力放在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工業區裡工人與媒體的關係,在香港民間媒體活動中介入有限,因此和在座不少人可能有點時空錯位。但我興趣和大家類似,雖參與不多,主辦機構安排我做「觀察員」卻是合適的。 今天本來我要留在上海開會,但昨晚提前回來,因為這是我們香港第一次辦「民間媒體高峰會」,十分令人期待。半天時間參加下來,也的確受益良多。讓我用四句話總結今天的觀察。四句話形式可能比較老舊過時,但的確是我現在的真實感受。 一、 團體交流、現實紮根 這次活動首先讓許多平時忙於各自事務而較少交流的團體聚到一起。我剛才就參加了「版權」和「基層社區媒體」兩個工作坊,看到不同團體之間的討論,自己也學到很多。這些交流討論不是空談,而紮根於香港社會的現實問題,比如關於「二次創作」的法律規定、網絡言論自由、基層民眾貧窮工時長,如何令基層發聲等。 剛才葉蔭聰提到「自媒體」,「自」就是要有主體性,就是要紮根自己身邊的社會現實。昨天在上海開會,有個調查研究比較了世界各國受眾對國際新聞的關注程度,發現中國內地受眾是最關心國際新聞的。反過來看,也就是說內地受眾最不關心身邊的社會現實,這實在很奇怪。相較而言,香港的民間媒體在這方面做得好很多,大家都能紮根。只有紮根了,才能日漸深入地分析問題,才能持續發展。 和「自媒體」相關有個概念值得補充一下,叫「Mass Self-Communication」,中文可譯成「大眾自傳播」,是2007年卡斯特提出的。基本是說互聯網出現以後,打破傳統大眾傳播和人際交流的二分局面。有時候,越是特殊的在地經驗,越能引起廣泛的公眾共鳴。這當然是理想狀態。但在香港,比如剛才聽「基層社區媒體」討論的時候,就講到深水埗街坊同時利用草根媒體(社區報)和大眾媒體(主流商業報紙)進行表達,雖不上網,一樣做到「大眾自傳播」! 如此看來,今天的高峰會也可看成是通過交流,促進紮根香港現實的各團體達致「大眾自傳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 創意無限、問題多多 我對今天活動期待很高。一路聽下來,雖因時間限制只能參加兩場工作坊,卻學到很多自己意想不到的東西,包括各種新的創意,更包括各式各樣的問題。 剛才葉蔭聰總結了幾點問題,比如民間媒體的山頭主義、「回音壁效果(echo chamber effect)」等,這些我也觀察到。在香港,妨礙民間媒體發展的問題因素首先是資本局限,其次是政治不民主。同時資本之惡和權力之惡疊加在一起,形成更嚴重的制約,這在版權方面表現非常明顯,也包括「網絡23條」。 值得強調的是,這些問題很多並非香港獨有。資本和權力結合在中國內地同樣是大問題。美國、英國、世界多數國家都有類似情況。民間媒體各自為政、小群體局限在「回音壁」裡而與公眾不發生關係,這在日本手機研究裡被叫做tele-cocoon,即新型移動媒體令大家更加作繭自縛,只和親朋好友發生聯繫,社會性反被削弱。這些都是香港民間媒體和國外、和內地媒體一樣,極待解決的問題。 整個下午都聽到關於民間媒體夠不夠「專業」的討論。我們在新聞教學裡也避不開這個問題。其實所謂「新聞專業主義」發源於1830年代日益中產階級化的美國。此前美國新聞業也是依靠教會、政黨或特殊利益群體的,也不「專業」。此後美式專業主義模式哪怕在西方,比如在南歐國家,其影響也很有限。然而近年來,即便在美國,強調中立、客觀的專業主義新聞實踐也明顯萎縮,一方面Fox News等主流保守媒體早拋棄了不偏不倚的報導立場,另 一方面網絡媒體,比如Huffington Post的興起,也只能代表社會民意的一部分。 還是那句話,香港碰到的問題不單屬於香港,也屬於世界。我們在針對本地問題進行創意的同時,別忘了香港與世界是息息相通的。 三、層次豐富、生生不息 今天下午開場的討論,以及我參加的兩個工作坊,涉及到非常多的層面。有全球互聯網治理層面的,比如中俄最近向聯合國提交關於加強控制各國網絡的提案;又如知識產權體系,包括2000年美國的《數字千年版權法案》,原來今天對在香港進行二次創作的網民還有巨大的負面影響。 更多討論涉及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互聯網企業應發揮怎樣作用。也涉及具體立法會議員,如上屆的陳淑莊、今屆的莫乃光。除了宏觀的法律政策,還有日常生活社區,比如深水埗的街坊、菜園村的村民,他們原來也和民間媒體形成了深厚的有機聯繫。唯感不足的是,今天下午我沒怎麼聽到關於中國國家層面的討論。但這在Co-China等其它工作坊裡 一定涉及到了,只是我因會議安排,不能全部參加。 如此層次豐富的民間媒體景觀,十分令人激動。我在活動開始時發了一條相關微博,馬上有內地網友問:「民間媒體?指哪一類媒體呢?難道香港有官方媒體?」這真無從答起。因為香港建制派對主流媒體的影響千絲萬縷,又有《蘋果》這樣的另類主流媒體。民間媒體在產權、內容、發行、組織方式等方面與主流媒體大相徑庭,不同民間媒體之間也有很大差別。但最重要的特點恐怕還不在媒體機構層面上,而是參與民間媒體的人,他們的熱心、他們的堅持。 今天聽到「香港人民廣播電台」到「人網」的傳承,看到「二次創作關注組」裡有成員本來是多年前「中大學生會知識產權關注組」骨幹,還有「香港社運電影節」從第一屆辦到第十屆,過程中「生」出一系列「草」字頭的組織:《草媒行動》、「草根-行動-媒體」、《草紙》等。生生不息的大勢在個人層面比在組織層面表現得更清晰,更令人鼓舞。 四、無懼挫折、擁抱變革 做民間媒體基本一條是要不怕挫折坎坷。我平時會對有志從事民間媒體、社運及服務弱勢群體的同學們說,我們應當調整自己的心態,「失敗是常態,成功是意外」。這麼想,再大的挫折也沒什麼,再小的成功也令人驚喜。這麼看,「獨立媒體」堅持了八年,還能主辦「首屆民間媒體高峰會」,這是很大的驚喜了。我因此打心眼裡對今天能參加這麼成功的活動感到由衷喜悅。 然而,挑戰一定會有,且不限於剛才提到的那些問題。下午開場時,莫乃光提到好像建制派民建聯總是不能善用新媒體工具。大家圍繞這點進行討論,好像有點沾沾自喜。我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能小看保守勢力運用新媒體反撲的能力。基本原因是建制派不必重視新媒體,也可獲得足夠選票,在政壇壓倒泛民。換言之,他們並未因忽視新媒體吃過大虧,所以對此並沒有很強的政治意願。 這方面全世界最好的例子是離我們不遠的南韓。2001年南韓大選,勞工維權律師出身的 盧武鉉依靠互聯網、手機動員,成功挑戰建制派,當選總統。 06年選戰開始後,我的一個斯丹福的韓國同事對當時網上博客討論進行系統分析,發現支持保守派候選人李明博的博文及其流量都大幅度領先其他候選人,結果是保守派重新執政。經過幾年新媒體進一步發展,目前正在進行的南韓大選依然看到新舊兩方角力勢均力敵,沒有什麼新媒體一定對保守派不利的情況。 正視這樣的挑戰,無懼挫折,我們就可更好地擁抱變革。大家一定聽說過,下禮拜就是「世界末日」了,其根據是古代瑪雅年曆。不過據說解讀年曆的美國人搞錯了,瑪雅人的原意並非「世界末日」,而是「世界終止其現狀」。換言之,即世界歷史將翻開新的一頁。參加今天的活動令我感覺自己對這新的變革有了更好準備,不光民間媒體內部的變革,而且整個香港、整個中國、整個世界都在發生重大變革。民間媒體讓我們更好地參與到變革中去,成為變革的一部分,讓變革來得更徹底、更持久、更民主、更全面。 好了,我就用這四句作為今天參與觀察的總結,與各位共勉: 團體交流、現實紮根 創意無限、問題多多 層次豐富、生生不息 無懼挫折、擁抱變革 謝謝大家! 圖為編輯所加。

阅读更多

CDT/CDS今日重点

八月之声(2024)

【网络民议】【CDTV】“国家只是让你尽量拿不到退休金,其他死不死,活不活它可不管”

【网络民议】“很多人在乎的是立场,是国籍,是历史,是仇恨,根本没人在乎这个生命”


更多文章总汇……

CDT专题

支持中国数字时代

蓝灯·无界浏览器计划

现在,你可以用一种新的方式对抗互联网审查:在浏览中国数字时代网站时,按下下面这个开关按钮,为全世界想要自由获取信息的人提供一个安全的“桥梁”。这个开源项目由蓝灯(lantern)提供,了解详情

CDT 新闻简报

读者投稿

漫游数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