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国际金融中心遗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未显示2个用户的8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File:国际金融中心.webp|thumb|300px|right|小红书上“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的帖子]]
 +
[[File:国际金融中心-1.jpg|thumb|300px|right|2019年香港8.18大游行,民阵称170万人上街]]
 +
 +
'''亦见【[https://20.chinadigitaltimes.net/ CDT词礁]】'''
 +
 +
 
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或亚洲金融中心遗址,是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网络流行语。该流行语用于讽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每况越下。
 
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或亚洲金融中心遗址,是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网络流行语。该流行语用于讽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每况越下。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长年排行前5位。唯近年因连串的政治风波、港区国安法及外交风波,受到美国等国际大国制裁,加上在电子支付普及的程度,远较中国内地低,以及香港的金融指数在近年大幅下滑 (例如由2018年33484点高位跌至2023年12月的17047点) 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受到很多网民质疑,认为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遗址。(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9%9A%9B%E9%87%91%E8%9E%8D%E4%B8%AD%E5%BF%83%E9%81%BA%E5%9D%80 维基百科:国际金融中心遗址])
+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长年排行前5位。唯近年因连串的政治风波、港区国安法及外交风波,受到美国等国际大国制裁,加上在电子支付普及的程度,远较中国内地低,以及香港的金融指数在近年大幅下滑 (例如由2018年33484点高位跌至2023年12月的17047点) 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受到很多网民质疑,认为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遗址。(来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9%9A%9B%E9%87%91%E8%9E%8D%E4%B8%AD%E5%BF%83%E9%81%BA%E5%9D%80 维基百科])
 +
 
 +
自200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以来,香港就长期位居前五名。而在金融业界,香港通常被视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
 
 +
2019年“[[反修例运动|反送中运动]]”之后,全国人大绕过香港立法会,直接以全国性法律形式将“[[港版国安法|国安法]]”纳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之中,使之成为香港法律。这使得香港的法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因此出现了资本外流、外企撤离和移民潮。
 +
 
 +
2021年,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使得香港民主派彻底在议会中消失,民主制度被破坏殆尽。2024年香港当局再次拟立法“[[第二十三条]]”,使得香港[[法治]]和[[言论自由]]岌岌可危。这一切都严重动摇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法治,言论自由,资金和人才等等。
 +
 
 +
人在香港的[[知乎]]用户SNOWY在帖子中评价道<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4580.html 【404帖子】知乎|外媒称「香港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回应「有关言论毫无依据」,如何评价此事?]</ref>,“香港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叫金融中心的香港了,现在管香港叫‘遗址’或者‘废墟’更合适一些”。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出现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的帖子<ref>[https://hk.news.yahoo.com/小紅書出現「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旅遊打卡-025537912.html 小紅書出現「國際金融中心遺址」旅遊打卡]</ref>。甚至,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也将总部从香港迁往新加坡<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5607.html 城市的地得|新加坡凭什么]</ref>。具体来讲:
 +
 
 +
[[File:国际金融中心-2.webp|thumb|300px|right|图片中文汉化来自美国之音]]
 +
2023年底,恒生指数跌破1997年回归日水平,且交易量急剧萎缩。
 +
 
 +
2023年,香港IPO金额只有53亿美元,跌落到印度国家及孟买交易所之后,排名第六。而截止2024年,香港排名继续下跌,甚至不及印尼交易所。
 +
 
 +
截止2024年3月,香港创业版指数从2007年高点的1830点跌落至20点以下,跌幅达99%。
 +
 
 +
2023年底,评级机构穆迪 (Moody's) 把香港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即确认香港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2级”降为“Aa3”级。
 +
 
 +
根据美国“世界正义工程” (World Justice Project) 《2023年法治指数》的排名,香港从世界第16名连跌三年,跌到了23名。
 +
 
 +
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发布的2023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显示,在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香港位列第140名,而在2002年,香港则排名第18位。
 +
 
 +
根据BBC报道,“2019年反修例运动及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爆发大规模移民潮“,截止2023年8月,“经机场的香港居民净离港数字高达53万人,这段期间中小学生净减少人数也增加逾10倍”。同期,已经有近17万港人申请英国推出的BNO计划。这其中,包含了大量金融、法律等行业的专业人士。
 +
<embedvideo service="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XPFaHyhoWE</embedvideo>
 +
 
 +
2024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香港报税表减少了37万份。
 +
 
 +
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一时期, 国际人才对赴港工作、生活‘望而却步’,甚至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称:“你刚才提到的有关言论毫无依据,无视香港继续成为国际人才聚集高地的事实,不负责任地贬损香港自由和人权状况,是对公众和舆论的误导。”
 +
 
 +
[[File:离港潮.mp4|thumb|500px|center|]]
 +
 
 +
随后,有网民在知乎上发起提问:“外媒称「香港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回应「有关言论毫无依据」,如何评价此事?”
 +
 
 +
有生活在香港的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而与汪文斌以及中国当局的宣传不同,网友纷纷称香港确实走了许多人,于是,这些回答很快遭到知乎平台审查删除。同时,在小红书、微博上也有人分享香港在2019年前和如今的变化,甚至还有去香港旅游的内地行人,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打卡”。
 +
 
 +
<embedvideo service="youtube">https://youtu.be/zUeXczF5-tc?si=ZhdNcmbkqtT8JIIZ</embedvideo>
 +
 
 +
<embedvideo service="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w8QL9fI4z0&t=1s</embedvideo>
  
 
=== 中国数字时代 ===
 
=== 中国数字时代 ===
第43行: 第87行:
 
-->
 
-->
  
[[分类:香港馆]]
+
===参考资料===
 +
<references/>
 +
 
 +
[[分类:香港馆]][[分类:CDT百科]]
 
__NOTOC__
 
__NOTOC__

2024年4月27日 (六) 16:32的最新版本

小红书上“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的帖子
2019年香港8.18大游行,民阵称170万人上街

亦见【CDT词礁


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或亚洲金融中心遗址,是中国内地及香港的网络流行语。该流行语用于讽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每况越下。

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长年排行前5位。唯近年因连串的政治风波、港区国安法及外交风波,受到美国等国际大国制裁,加上在电子支付普及的程度,远较中国内地低,以及香港的金融指数在近年大幅下滑 (例如由2018年33484点高位跌至2023年12月的17047点) 下,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受到很多网民质疑,认为香港已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遗址。(来源:维基百科

自2007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发布以来,香港就长期位居前五名。而在金融业界,香港通常被视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

2019年“反送中运动”之后,全国人大绕过香港立法会,直接以全国性法律形式将“国安法”纳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之中,使之成为香港法律。这使得香港的法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因此出现了资本外流、外企撤离和移民潮。

2021年,全国人大审议并通过了《全国人大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的决定》,使得香港民主派彻底在议会中消失,民主制度被破坏殆尽。2024年香港当局再次拟立法“第二十三条”,使得香港法治言论自由岌岌可危。这一切都严重动摇了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法治,言论自由,资金和人才等等。

人在香港的知乎用户SNOWY在帖子中评价道[1],“香港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叫金融中心的香港了,现在管香港叫‘遗址’或者‘废墟’更合适一些”。中国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出现了“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旅游打卡”的帖子[2]。甚至,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顶级投资机构高瓴资本,也将总部从香港迁往新加坡[3]。具体来讲:

图片中文汉化来自美国之音

2023年底,恒生指数跌破1997年回归日水平,且交易量急剧萎缩。

2023年,香港IPO金额只有53亿美元,跌落到印度国家及孟买交易所之后,排名第六。而截止2024年,香港排名继续下跌,甚至不及印尼交易所。

截止2024年3月,香港创业版指数从2007年高点的1830点跌落至20点以下,跌幅达99%。

2023年底,评级机构穆迪 (Moody's) 把香港评级展望从稳定调低至负面,即确认香港的长期信用评级从“Aa2级”降为“Aa3”级。

根据美国“世界正义工程” (World Justice Project) 《2023年法治指数》的排名,香港从世界第16名连跌三年,跌到了23名。

非政府组织无国界记者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发布的2023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显示,在180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香港位列第140名,而在2002年,香港则排名第18位。

根据BBC报道,“2019年反修例运动及2020年国安法实施后,香港爆发大规模移民潮“,截止2023年8月,“经机场的香港居民净离港数字高达53万人,这段期间中小学生净减少人数也增加逾10倍”。同期,已经有近17万港人申请英国推出的BNO计划。这其中,包含了大量金融、法律等行业的专业人士。

2024年的公开数据显示,去年香港报税表减少了37万份。

2023年1月22日,在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近一时期, 国际人才对赴港工作、生活‘望而却步’,甚至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对此有何评论?”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回答称:“你刚才提到的有关言论毫无依据,无视香港继续成为国际人才聚集高地的事实,不负责任地贬损香港自由和人权状况,是对公众和舆论的误导。”

随后,有网民在知乎上发起提问:“外媒称「香港出现人才『离港潮』」,外交部回应「有关言论毫无依据」,如何评价此事?”

有生活在香港的知乎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而与汪文斌以及中国当局的宣传不同,网友纷纷称香港确实走了许多人,于是,这些回答很快遭到知乎平台审查删除。同时,在小红书、微博上也有人分享香港在2019年前和如今的变化,甚至还有去香港旅游的内地行人,戏称为“国际金融中心遗址打卡”。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