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具
视图

“记者”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China Digital Space

跳转至: 导航, 搜索
 
第76行: 第76行:
  
 
=== 中国数字时代 ===
 
=== 中国数字时代 ===
 +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4551.html B U T|第五届“记者的家”新闻奖评选揭晓|因你的记述而泪流满面]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406873.html 【历史的先声】记者风格:威武不屈、秉笔直书!]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406873.html 【历史的先声】记者风格:威武不屈、秉笔直书!]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1976.html 追月数星|别扯记者节了,好好写稿子吧]
 
*[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701976.html 追月数星|别扯记者节了,好好写稿子吧]

2024年1月29日 (一) 21:34的最新版本

記者(Reporter),正式名称为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是媒體從業人員中,從事訊息採集和新聞報導工作的人。记者是受过训练的个人,能够收集文本、音频或图片形式的信息,将其处理为具有新闻价值的形式并将其传播给公众。主要由新闻工作者完成的行为或过程称为新闻。(维基百科:记者)

据2022年无国界记者组织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SF) 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记者监狱,截至2022年底共有110名记者被关押。[1]

2023年无国界记者组织发布了新的报告[2],统计2023年全球共有779名记者入狱,刑期从1周到20年不等,其中547人将在狱中“度过新年”。而中国再次成为关押记者最多的国家,高达121人。

无国界记者组织自从2000年开始连续发布相关数据。他们表示,“只有当无国界记者组织确认记者的死亡或监禁与其新闻活动有关时,才将其列入名单”,并且名单上的人都会被进行核实。

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查阅历年数据[3],并且结合另一家非政府组织保护记者委员会 (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 的统计数据[4], 发现,中国至少从2019年开始就成为全球关押记者最多的国家。

《中国新闻业大跃退》报告封面

然而,如果仅仅根据无国界记者一家机构的数据,从2016年开始,中国就超过了叙利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记者监狱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除了和中国当局逐年升级的新闻管控有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维吾尔记者的大肆逮捕。根据无国界记者在2021年发布的报告《中国新闻业大跃退》[5],中国当局从2016年开始以“反恐”之名打压维吾尔人,报告发布的2021年,有“71名维吾尔记者身陷囹圄,占中国在押记者一半以上。”

此外,无国界记者还表示,在2023年除了这121名记者外,还有14名记者被关押了超过48小时,不过在年底之前已经被释放。

排在中国之后的国家分别是缅甸(69人)、白俄罗斯(39人)、伊朗(21人)和土耳其(5人)。

2010年记者节,记者被殴打被通缉

8月31日,《南方都市报》记者在虎门一个路口采访时被现场多名治安员殴打,眼睛和脸部受伤。

虽然官方和警方迅速表示关注和调查,但是类似暴力事件仍层出不穷。7月29日,《华夏时报》的深圳记者被不明身份男子拳击面部。7月30日,上海《每日经济新闻》报社被多名男子上门骚扰。《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7月因揭露内幕交易被警方通缉36小时。

总部位于布鲁塞尔的国际记者联合会十分关注过去两个月内中国发生的针对记者的暴力事件。联合会要求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对有关事件迅速公正调查并维护记者自由采访权。

香港时事评论员何亮亮认为,记者缺乏保护,反映中国没有新闻自由,就算有保护记者权益的法规,特别在地方当局这一级根本就不遵守。他说:“逮捕记者、侮辱记者、阻挠记者采访已经是相当司空见惯的。现在中国地方当局对记者特别狠毒,反映舆论监督对于中国很有用有利。包括中央当局一些官员特别害怕舆论。”

8月19日住在北京的作家谢朝平因撰写《大迁徙》被陕西渭南警方以“涉嫌非法经营”为由,从北京的家中带走,非法拘禁超过半个月。 李大同和何亮亮都对此表示关注。

何亮亮说:“很明显是因为他写的长篇报告文学,看来是刺痛了地方的某些人。结合科普作家方舟子在街头被袭击,我觉得反映在中国社会上对于文化人,对于那些敢于维护公益的文化人的暴力袭击、非法逮捕的趋势在加剧,值得大家关注,有识之士、包括官方必须予以制止。”[6]

2015年记者节,新闻专业主义成空谈

市场化媒体在中国二十年来了又去,专业主义原则终于成为幽灵,念念不忘的转型之战演变成不尽的输诚之举,行业规模及声誉以戏剧性的方式萎缩,在巩固权威的出发点上,美好的初心频频遭到粉碎,不受惩罚的作恶者与不负责任的无所事事者,并存。

仅仅挑选最近发生的几个事例,也足以看见新闻行业有多糟糕,或者说有多残酷。网信办开始发放记者证,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它宣告了一批中央网媒成为其嫡系势力,从此有了基本盘;也可以看出,在塑造权威的道具库里,他们又多出几件盔甲。

关于权威这个事情,始终在新闻界挥之不去。新生代宣告权威性,以便与旧媒体划清界限;就连旧媒体,也妄想着不死的权威,最好的代言就是“内容为王”——他们希望自身具备“父亲”一样的权威,即使破落或死掉,也拥有高人一等的种姓。[7]

2016年记者节,“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新华网北京11月7日消息,在第十七个中国记者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守党和人民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政治坚定的新闻工作者。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新时期我们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要义。”7日上午,新华社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兰红光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受鼓舞。“我们要坚守党性原则,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践行马上就干、钉牢钉子、认真负责、激情创业、敢于担当的‘五种精神’,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走好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长征路。”[8]

2020年记者节,20万记者通过“学习强国”考试

"有我们在!祖国,请放心!" 2020年11月8日,在一场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联合主办的中国记者节庆祝大会上,十三位获得优秀中国记者奖之一的孙伟帅,站在全景大红色的布幕前,慷慨激昂地宣示"记录伟大中国故事"的决心,获得满堂掌声。

一个半小时的中国记者节特别节目,最后在央视主持人向记者同行的喊话声中结束:"朋友们,让我们更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中国官方在2019年底要求记者需要通过以习近平发言为主的"学习强国"考试。本台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公开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10月30日,共有20.5万的中国记者通过"习思想"考试,拿到一本护照大小、红底镶金字的中国新闻记者证。

自2010年有中国官方公开记录以来,平均每年发放两万多张记者证,仅在2015年全面换发时有达到十二万张的纪录。[9]

2021年记者节,“新闻已死”

南方周末前编辑连清川在一篇悼念左方的文章中所言,“我猜想我们那一代人,所有的人都失败。老左炼来炼去,什么钢铁也没有炼成;江老师看着要炼成了,最后还是毁于一旦;而我们所有的人离开之后,各自期望能够炼成一个什么东西,可是终于却什么都没有炼成。”

是的,我们这一代媒体人都集体失败了。不管是在体制外还是体制内,我们都曾经想尽一己之力,为贫弱者呼吁,让悲伤者前行,努力推动社会一点点进步。可是到头来,西西弗斯的石头推上去又滚下,我们磨破了手,最后手里只攥到一把带血的沙土。

一个声音在我耳边轻轻说:一切毫无意义,一切毫无意义。

我曾经供职的媒体是体制内报纸,但是几个同道努力撕开一个口子,劈开一个舆论监督的空间。本科为电力专业的前同事+好友李曙明,当年锻造了一柄锐利的时评“利剑”,法眼观潮,针砭时弊,与中青报曹林等时评人齐名。他最轰动的一篇时评是关于刘涌案的。

刘涌是当时轰动全国的沈阳特大黑势力团伙案的“黑道霸主”,一审被判死刑。2003年8月15日,辽宁省高级法院对刘涌改判死缓。判决结果披露后,舆论大哗。李曙明于8月21日在上海《外滩画报》刊登了质疑文章:如果罪孽深重如刘涌都可以不死,那么,死刑留给谁用?文章被《人民网》转载后,引发了盛况空前的争论和质疑。最后,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刘涌案件”,于当年12月22日判处刘涌死刑,立即执行。[10]

拯救张展

2021年11月8日记者节,无国界记者发文呼吁中国政府释放公民记者张展:

无国界记者在中国记者节这天敦促中国政府释放获 #RSFawards2021 提名的 #COVID19 记者张展,她用部分绝食的方式宣告自己的清白,若继续关在监狱里最终会丧命。 #FreeZhangZhan bit.ly/2ZZBOqc [11]

《华盛顿邮报》的社论担忧张展的近况。社论指出,张展被捕和监禁是中国更大范围掩盖疫情的一部分,除了张展外,率先揭露疫情的8名武汉医师遭到训诫,加上中国官方不断试图阻扰外界调查疫情起源并不断将疫情根源归咎中国境外等,都是为了掩盖疫情。

《华盛顿邮报》的社论向张展致敬,因为她勇敢尝试纪录武汉在疫情爆发后最初几周的混乱与灾难,她是“一场迫在眉睫的灾难哨兵”,她的新闻工作不是犯罪,她不能再在监狱中待上片刻,她不该因此丧命。[12]

中国数字时代

中国数字空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