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蛮子 | 评论(0) | 标签:时事观点

在我们这里,获取资讯方面所存在的“灯下黑”现象,无疑颇具“中国特色”——人们对本地的所谓“负面信息”的获取途径,往往源于外埠媒体,而且在时效上原本具有先天优势的本地居民,却往往滞后于外地人士。比如,山西省最近通报了去年多起突发事故迟报案,其中忻州市新高乡一起造成9人死亡的山体滑坡事故,市政府在24小时后才从新华网上得知消息。

就忻州山体滑坡事故而言,上一级政府尽管“后知后觉”了些,但毕竟还是从外埠网站知晓了这件事。如果市政府不上网,如果外埠媒体也自觉深刻“领会”湖北省常委会最近对辖区媒体所提出的要求——“不搞异地监督,不搞跨省监督采访”,哪怕眼皮底下的动静闹得再大再响,事故再怎么惨烈,恐怕也难以与上级主管部门产生交集,由此而呈现于本地报章或领导文件中的,要么是“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要么是形势一片大好的和谐局面。

忻州市政府通过外埠媒体知晓辖区内发生的重大事故,无疑是对“不搞异地监督,不搞跨省监督采访”这一谬论的有力反证。换句话说,上一级政府这种“曲线”获取辖区内资讯的现象,再一次彰显了媒体异地监督之于当下中国的价值。

需要说明的是,媒体监督的范围本无“异地”和“外地”之分;而且,即便突显出“异地监督”,也并非否定“本地监督”的存在及其作为,只不过这种力量较之前者更为有限、更为微弱而已。显然,对媒体职能的这种颇为无奈的区分,实则是中国媒体自身境遇的悲情折射。

不必讳言,中国语境下,较之异地监督,本地监督的“天花板”显然更低,甚至已被我们踩在脚下。当然,本地监督是可以有的,但这种监督,在很多时候只能充当“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甚至只唱赞歌的角色。而相对的,异地监督的空间就大许多。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异地监督”,就没有舆论监督。本来,媒体本地监督因束缚多而难有作为,而“异地监督”也仅是一种次优选择,如若异地监督、异跨省采访的大门都被堵死了,无疑让原本就很逼仄的舆论空间雪上加霜。

媒体监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常识。媒体的监督权实质是一种社会公共权利,是代表公众行使的一种职权。媒体秉着事实求是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报道真相,既是其职责本分,也是发挥媒体作为社会加压阀的功能所在——尽管媒体的监督作用有限,但在舆论压力下,公众的诉求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而不搞异地监督、跨省监督采访,不啻于画地为牢,这是违背时代潮流的倒行逆施。毫无疑问,此举不仅是对民众日益增长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之诉求的公然践踏,而且也是在哄骗上级,令上级部门成为“信息匮乏的冤大头”(吴思语)。无疑,忻州市政府“曲线”获取资讯,以及当前普遍存在的突发事故迟报现象,正是此中的明证。

地方权力封堵言路、拒绝异地监督的理由,我们耳熟能详——比如“添乱”“制造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等等。显然,这种冠冕堂皇的说辞,实质不过是块遮羞布,其目的无非是:人为制造大好和谐局面,以便于向上邀功请赏、加官封爵;乃至于,有的地方官员本身就和所谓的“负面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而不搞异地监督,无疑为问题官员开脱罪责设置了一道坚实屏障。显然,在一个信息被权力垄断的“王国”里,权力的品性如何可想而知。

苗蛮子的最新更新:

民生工程成空谈让监管再次裸奔 / 2012-01-04 23:24 / 评论数(0)“米贵稻贱”考问公权执政良心 / 2012-01-04 23:20 / 评论数(1)孩子非“私产”,反家暴须社会合力 / 2011-12-20 23:33 / 评论数(1)脊梁奖挺而不倒是权力失序的表征 / 2011-12-13 22:47 / 评论数(0)农村学校撤并是个价值选择问题 / 2011-12-06 22:31 / 评论数(0)

美国私立高中搜索引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