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生活之所以在数量型发展阶段易于成功,而在质量转型升级方面困难重重,同东方顿悟式思维逻辑和成功模式有关;两者实际上在形态、逻辑、特征、效应和动力等方面,具有内在逻辑的相通性。缺乏底线是中国经济生活最大的问题,守不住底线会给中国经济生活带来巨大的困难。 由此,完成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是:清晰资本逻辑,把握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向;守住底线,克服经济生活中的混乱局面;建立公理系统,使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效应。

  关键词 顿悟思维 转型升级 守住底线 公理系统

  如果把 1992 年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作为中国经济有效启动的标志,那么,仅仅过了五年时间,即到 1997年东南亚危机爆发,中国经济就完成了从短缺到过剩的转变,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而从1997 年到 2008年,中国经济就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又是人类经济文明发展的奇迹。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在数量型扩展道路上所向披靡,时刻都在创造着奇迹。但是,完成数量型经济到质量型经济的转轨,完成资源经济到人力资本经济的转轨,却迟迟难以做到。于此,就有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经济在数量型扩展阶段如此的成功,而在质量提升方面却又困难重重?其内在的运作机理和功能究竟是什么?

  一、经济转型的命题和基本特征

  所谓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就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变资源依托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人力资本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具体而言,就是变资源经济为智力经济,外源经济为内源经济,粗放型经济为内涵型经济,形态经济为本质经济,模仿经济为功能经济。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把人类经济发展模式归结为三种形态:制度创新型模式,技术创新型模式和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他认为,最有效率的发展模式是制度创新,因为经济资源只有在有效率的制度框架内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而美国就是制度创新的成功典范;其次是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技术创新能够最有效地发掘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实生活中,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几乎都是技术创新型发展模式,比如日本和西欧;除此以外就是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不是依靠技术,而是依靠资源的有效供给实现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主要有两种形态,即资源加工型国家和资源供给型国家。前者把资源加工成产品占据国际产业链的低端,后者则是直接供给资源,由此奠定为整个世界经济运行的实体基础。无容置疑,正是资源加工型国家和资源供给型国家构成为当前地球工具经济的实体基础,其中的佼佼者就是当今的金砖五国。所谓的经济转型与升级,就是资源加工型国家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而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战以后,由于国际资本采取产业链治理的模式,世界上所有进入国际产业链的国家都区分为两种形态,即处于产业链高端的头脑国家和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国家,又称为手脚国家。两者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头脑国家支配、剥削和治理手脚国家,他们不仅拿去了大部分的利润,而且把后者牢牢地锁定在低端。由于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加工中心的发展模式是有生命周期的,即加工中心由于利润过低,只能满足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过低的地区和国家。但是,经过十到十五年的发展,加工中心的商务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就会上升,所有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加工中心会面临两种状况:一种是加工中心转移到资源更为廉价的地区和国家,在当地就会出现产业空壳化的现象。如战后加工中心从拉美地区到东南亚,到中国,再到南亚的发展历程;另一种情况是加工中心完成产业升级,转移出低端的加工产业,发展出比较高端的制造业,即所谓的ODM、OBM,如东亚“四小龙”,就有可能成为新型工业化地区和国家。由此可见,产业升级实际上成为所有加工型国家的必然使命,升级成功,就有可能成为新兴工业化地区和国家;升级不成功,就会陷入拉美陷阱和东南亚危机。

  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一种国际现象,也可以用世界经济三个一百年的理论对此进行说明。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中叶,为资本原始积累和资本生产关系产生的 100年,在这个阶段,最初迎来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19 世纪中叶到 20 世纪中叶,为资源依托型发展的 100年。在这个阶段谁占有的资源和殖民地数量越多,谁就越具有竞争优势,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以及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成为这个时段的基本特征;20 世纪中叶到 21世纪中叶,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本依托型发展的 100

  年,不是资源和殖民地的多少决定竞争优势,而是人力资本增量和存量的多少,决定经济竞争的优势。所以,所有具有发展潜力的国家都力求从资源依托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人力资本依托型的发展模式,从而据于国际产业链的高端。由此可见,从世界经济范畴看,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经济转型与升级的使命,而发展中国家则是面临经济转型与升级的使命。当前中国也正面临着经济转型与升级的使命,现实问题是,为什么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这么难?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实际上就是指资本的运作从产业链的低端到产业链的中端和高端,即从 OEM 到 ODM、OBM的过程。资本之所以在产业链中被区分为低端和高端,关键是资本质量和内在的文化含量不同。即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资本乃资源依托型的资本,其内在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比较少;处于产业链高端的资本为智力依托型的资本,其内在的技术含量和文化含量比较多。所谓的智力依托型的发展模式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智力资本即经济软要素占主导作用和地位的资本。所谓的经济软要素是指在经济运作过程中的技术类、知识类的经济要素,具体指技术、设计、品牌、创意、创新、文化、人力资本、通道等等属于智力资本的要素。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的资源要素或所谓的物质要素已经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问题是智力要素即资本软要素的短缺,所以,中国经济只能处于产业链低端的运行。由此可见,所谓的产业转型与升级,就是充分发挥经济软要素的作用,当社会的软要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占有主导地位并支配了经济运行的过程,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也就实现了。由此,可以对经济转型、升级的使命作出这样的理论归纳:经济软要素的市场化效应与核心功能[1]。

  这个命题有三个关键词:软要素、市场效应、核心功能。也就是说,经济转型的使命取决于三个关键环节:①取决于软要素在市场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②取决于经济规律的作用,即取决于软要素的市场效应;③取决于软要素在市场运行中能否取得核心地位,如果经济软要素在经济生活中起到了主导作用,起到了核心作用,经济生活的转型目标就实现了。所以,经济软要素的市场化效应与核心功能,可以有三个层面的理解:①了解产业链治理的理论,懂得经济软要素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作用;②了解资本逻辑的功能,只有让经济软要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经济转型的使命才有可能实现。所以研究资本逻辑的功能,实际上是研究经济软要素发挥作用的的环境和条件;③经济软要素的核心化功能,即逐步变资源依托型的发展模式为人力资本型的发展模式,由此形成经济的叠加效应,带动经济的高速发展,完成经济转型的使命。

  二、顿悟式成功与数量型经济模式

  顿悟式成功是中国社会特定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是东方智慧最典型的表达形式。在人类文明的早期,正是这种思维逻辑,创造了中国古典文明的辉煌和中国千年文明的传承;到了近代,顿悟式成功造就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在建国初期以156项重点工程,构建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基本框架,奠定为整个中国经济建设的基础;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实现了中国经济在数量型阶段的扩展与成功,使小平同志的“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展示。由此可见,顿悟式成功几乎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功的基础。所以,了解顿悟式成功及其思维模式的特点,是了解中国经济运行成功与否的前提条件。

  所谓的顿悟式成功就是指直观理性式的思维模式,即直接找到现象和目标之间的逻辑联系,由此找到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路径和方法。在分解思维的逻辑基础还没有形成的前提下,人类早期的顿悟式思维模式有效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它的特点是可以在原理不一定清楚的情况下,直接把握事物的内在特点,抓住主要矛盾促进事物的发展。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在分解思维逻辑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而人类又必须解决各种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唯有顿悟式思维逻辑和模式能够取得成功。由此可见,东方文明之所以有这么高的发展层次和成果,显然同东方顿悟式思维逻辑的特征有密切的联系。中国早期的中医智慧、战略思想、天体运行法则、四大发明、兵法思想、道家哲学、农家智慧等,无不是东方顿悟式思维模式的成功结晶。不了解这一点,就不了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和历史。

  但是,顿悟式思维与成功有其内在的逻辑缺陷:这就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公理系统,缺乏规则意识,缺乏演译逻辑,缺乏理论思维的品格和内容。由此,顿悟式思维和成功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不具有优势资源的积累效应,不具有经济学所谓的的叠加效应和追索效应;不可能产生类似于西方社会工业文明在100 年时间里创造财富总量超过人类一切时代创造财富总量的效果。比如美国,仅仅只有 200 年的建国历史,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只有1.5%,却通过优势的叠加而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如果中国经济也具有这种叠加效应,那更是不可思议的问题,因为中国经济在顺利情况下的增长率可以达到10%以上。然而,中国经济却是有某种先天不足,在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会出现震荡和断裂,甚至会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为什么?经济发展的震荡性,政策运行的多变性,历史进程的断裂性,以及社会各种矛盾的聚焦和积累等等,实际上皆与这种思维模式与特性有关联。

  这里必须研究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顿悟式成功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经济在数量型发展阶段的成功?唯一可以作出的解释就是两者具有内在逻辑的相通性:①数量型增长是一种简单的规模扩展,即投入、产出比的增长,只要产出大于投入,目标就达到了。所以,数量型增长是一种结果导向型的增长,而不是过程导向型的增长,这同顿悟式思维模式的特点相吻合。中国经济依托顿悟式思维模式在数量型阶段取得了成功;②顿悟式成功是在原理不清楚情况下取得的成功,所以,如果一种经济形态必须是在理论搞清楚的情况下才能运行,就不可能通过顿悟式运行模式而取得成功。实际上,到目前为止,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理论还在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即还没有完全成型。于此,就遇到了人类早期文明所遇到的同样问题,即在原理不清楚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矛盾与任务已经摆在面前,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顿悟式思维,或者是简单模仿西方的经济理论,别无他途;③按照全息理论可以知道,如果一种经济的增长方式与人类特定的思维模式有其内在的逻辑相通性,那么,这种经济形态就能得到有效的增长。作为人类思维模式的早期形态,顿悟式思维基本特点是整体把握,具体细节不一定清楚,即始终在总量上把握事物的特性,而对其内在的功能特性却不一定清楚。粗放型经济作为市场经济发展的初试形态,也具有整体把握,具体功能特征等细节不一定清楚的特点。所以,两者在形态上不谋而合,由此,顿悟式思维模式有效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在数量型阶段的成功;④没有叠加效应是顿悟式成功的基本特点,只要两个顿悟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和相通性,事物的运行过程就会断裂。所以,在顿悟式成功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模式,往往也缺乏叠加效应和积累效应。这种情况在中国表现得尤为清楚,第一,表现为政策的多变性,用政策导向排斥制度导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的惯性和传统,在大多数情况下难以改变;第二,用市场换技术作为一种策略是科学的,但是却没有具体实施的路径和战略功能,由此,中国的市场让度了,技术却没有获得;第三,当前中国什么都不缺,却不能创造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这显然也同顿悟式成功模式有直接的联系。因为顿悟式成功不具有经济的叠加效应和积累效应,导致企业内在的积极因素不能通过叠加而形成可持续发展效应,由此,就不能创造世界一流企业和品牌。所有这一切,都导致中国经济在数量型发展的阶段颇有成效,却难以在质量型发展模式中有所作为;⑤数量型经济以投资拉动作为最直接的经济动力,这也同顿悟式成功模式具有相通的特点。实际上,经济扩张可以有多元要素,(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65500.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