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科学松鼠会 – FeedzShare  

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4日,  已有 6 人推荐


如今,“麻小”已经成为夏日的“应季食品”。“麻小”配啤酒的路边档在很多地方都已经成为“街边一景”。然而,8月23日,《扬子晚报》报出“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的报道,再次拨动国人因多次食品安全问题早已绷紧的神经。很快,全国各地的媒体纷纷介入了这一事件的报道,“小龙虾”很快成为媒体热词,新闻评论也纷纷出台,关于“小龙虾”的种种旧闻、谣言也都被翻了出来。

那么,以专业眼光分析媒体、网友给出的现有材料,会得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呢?不妨来看看松鼠会的各位松鼠是如何立足于专业知识以及科学文献,对这一事件目前发展状态的分析。

关于“横纹肌溶解”

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媒体声音

“腰酸、背痛,脸色煞白,站都站不起来……”“在食用龙虾仅仅几个小时之后,程小姐就出现了全身酸痛的症状,‘背痛得非常厉害,像针刺一样。’此外程小姐还觉得呼吸有些困难,但没有一般食物中毒之后恶心、呕吐、拉肚子的症状。”“肌肉细胞膜被破坏,使得肌肉细胞中的内容物被释放到血液中,这些内容物就包括大量的肌红蛋白。由于肌红蛋白需要通过肾脏来排出体外,而肌红蛋白本身就是个“大个子”,所以很容易阻塞肾小管,影响肾功能。”(《扬子晚报》·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

●松鼠声音

药学松鼠窗敲雨表示,尽管名字听起来很可怕,但这个病其实没有那么严重……虽然是肌细胞破坏,但也不会一下子把肌肉整块溶掉。有些药物就会引起肌溶解,例如他汀类的降脂药,还有一些药合用增加风险。不过在临床上发生率并不高,而且只要提醒病人注意流感样的肌肉痛,再定期查查,一般不会有很大问题。此外,窗敲雨一直觉得横纹肌溶解这个名字应该改改,不明真相的群众们第一次听到时都是惊恐万分的反应……

生物学松鼠色人查了资料后则对这个病给出了补充说明:肌溶解(rhabdomyolysis)是当肌肉受伤时,肌肉中的一种叫做肌球素(Myoglobin)的蛋白质被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种蛋白质在肾脏会被过滤,并可能被分解成有毒物质,危害肾脏,这可能就是为啥我们会看到酱油尿。

造成肌溶解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是酗酒、外伤、癫痫、机体过劳、肌肉缺血性萎缩、遗传原因等等,但某些药物也可能造成这种病,几乎每个地方都提到的是降胆固醇药statins、可卡因、安非他明、海洛因,等等。

也有国外报道提到某些细菌或者病毒可能造成肌溶解。总而言之: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个疾病。

关于“洗虾粉”

草酸柠檬酸不太可能是“肇事者”

●媒体声音

“小贩承认自己的龙虾是洗虾粉洗的,但是具体洗虾粉是什么成分,小贩也说不上来。”(《扬子晚报》·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龙虾致肌肉溶解)

“刘佳主任医师介绍,洗虾粉由工业强酸‘草酸’构成,草酸酸性为醋酸的10000倍,是导致‘肌肉溶解症’的主要原因。草酸等化学物或其代谢物可在肾小管内形成结晶,堵塞肾小管,导致出现急性肾小管堵塞等症状,甚至引发急性肾衰竭。”(新华网)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所长顾振华说,截至目前,本市未发现过‘吃小龙虾疑致肌肉溶解’相关病例。事实上,‘洗虾粉’不是食用碱,主要成分是柠檬酸和亚硫酸盐。这两种成分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但是相关法规明确其使用范围,用于清洗小龙虾属于违规。‘不过,这两种成分并不会引起肌肉溶解。’”(《新闻晨报》)

●松鼠声音

食品工程松鼠云无心对“‘草酸致肌溶解’说”感到怀疑,草酸(乙二酸)在食物中是广泛存在,菠菜中就有不少。草酸本身有腐蚀性,但如果量大的话,在进入血液之前就会对人的消化系统产生刺激,迅速导致呕吐恶心的反应。而目前报道的病人,起初几小时内并无明显反应。至于“柠檬酸和亚硫酸盐”,云无心表示,它们在食品中使用广泛,应该不会是“凶犯”。

不过从目前报道来看,“洗虾粉”成分究竟如何、是否还含有其他成分、不同地区的不同产品有没有成分差异……这些问题尚未有最终检测结果。因为此物成分不明,所以对“洗虾粉”本身难以评论。需要做的是:从医学上找出“横纹肌溶解”的产生原因;然后检测洗虾粉中是否含有那些“嫌疑成分”。

根据常理推测,如果真是“洗虾粉”作祟,那么其中的“有效成分”应该具有这样的特征:小分子,能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运送到肌肉组织;特异性地对肌肉组织发生作用,但对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无明显影响。多数随同食物发生作用的有毒有害成分都会产生先恶心呕吐的症状,然后才发生其他进一步的作用,所以这种成分应该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物质。

事实上,如果无法证明“洗虾粉”是罪魁祸首,那么问题就将更加复杂。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松鼠表示,从生产角度看,此类物质一直游离在“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加工助剂”的边缘,两者监管力度很不一样,助剂是不需要在标签中注明的,但添加剂就必须注明。据说在老版国标里食品加工助剂是隶属食品添加剂,同级监管的。结果新版里没提这茬。导致这个“灰色地带”经常会出些猫腻,主要靠行业自律……

*食品加工助剂:使食品加工能顺利进行的各种辅助物质。与食品本身无关。如助滤,澄清,吸附,润滑,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发酵用营养物质等。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除去,有的应规定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其本身亦应为食品级商品。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关于“小龙虾致肌溶解”

美国曾爆出9个相似案例

●松鼠声音

医学松鼠BOBO表示:从临床的角度来看,怀疑小龙虾是有充分理由的。这是从问病史所获得的最直接可能相关因素啦。因此,现病史大多写为“进食龙虾XX小时后,出现XX症状”。至于小龙虾是否真正引起,医生其实也不能作出合理判断和解释。他们此时的任务,大多是对症治疗横纹肌溶解去了。

当然,这些都是个案报道,很难说明一定由小龙虾或洗虾粉引起。

另一位医学松鼠青方则分析说:龙虾中毒引发的肌肉损伤和肌红蛋白血症有如下可能原因:1)龙虾被重金属污染,2)龙虾被某种细菌污染,3)龙虾中还有某种化学物质能抑制线粒体的功能,具体原因等待卫生部的调查。

青方认为很可能是龙虾被某种细菌污染,细菌毒素造成肌红蛋白血症,即使是加热之后,细菌可以被杀死但毒素还在。要检验到底是什么毒素,最好是能收集到小龙虾,然后做分析。

媒体松鼠拇姬报告说,经查,早在2000年,北大一院的袁云医生就曾经在《健康时报》上撰文,报道过当年北京出现过的一例因在家烹食小龙虾而导致急性骨骼肌溶解症的病例。袁云诊断系由“食物中毒引起”,并提及此种情况在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其原因至今不清楚”。

对此,生物松鼠游识猷翻检资料后发现,2007年,有美国医生发现了两起食用鲑鱼(大马哈鱼)之后引起的肌无力和横纹肌溶解。美国关于吃淡水鱼类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报导比较少,至今共报告了大约23例。其中,发生在路易斯安那的9例,正是由于食用“小龙虾”导致的。

食品工程松鼠云无心梳理了一下目前报道所见的此事脉络,认为不排除存在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出现了某种症状,回忆起吃过某种食物,认为是龙虾惹的祸。然后消息传开,又有其他相似症状的人想起也吃过这种食物,于是这种食物就被当作了罪魁祸首。

他认为,目前的复杂之处在于,并非所有吃了小龙虾的都人出现了症状。因此,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有多种:

1、小部分小龙虾在生长过程中富集了某些能导致肌溶解的药物。导致只有吃了这种“有毒小龙虾”的人不幸中奖。

2、小龙虾没有问题,但是有一部分人对小龙虾严重过敏。

3、小龙虾没有问题,问题在其它方面。只是出现症状的人中有一些吃过小龙虾被人们关注了,而没有吃小龙虾也生病的那些没有被报道。

所以,准确地说,目前的只能说:小龙虾嫌疑很大。

克鳌与基因改造和毒素富集

基因改造与“小龙虾”无关

●网络声音

“驻中国的日军生化部队因为要处理大量的尸体……日本人想到了当时日本国内随处可见的克氏螯虾(小龙虾的前身),经过一系列的基因改造,克氏螯虾被成批运到日军驻地,担任起水体清洁的工作。” (作者不详)

“这种小龙虾对有毒水体有极强适应力,喜食腐尸,铅汞锰铬砷等毒素在体内积聚到正常值的几百倍,也不会影响它生存。是典型毒物。”(作者不详)

●松鼠声音

食品工程松鼠云无心则觉得,这就是松鼠安婆婆说的“扯淡不好好扯”的典型。原因很简单,在存在731部队的那个年代,全世界的生物技术都没那么牛。即使是现在,改良出这样的虾来,也足可以轰动生物界。

媒体松鼠拇姬直接称呼“小龙虾”为“克螯”,即其学名“克氏原螯虾”。他仿照网贴的内容在微博上造句说:“鲶和鳢适应力极强,体内可能会积聚毒素;猪适应力极强,体内可能会积聚毒素;各种野菜适应力极强,体内可能会积聚毒素……”

最后的话

目前,媒体对“小龙虾-肌溶解”事件的报道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相信,很快食品安全部门也会介入到此事的调查中。以上的讨论与分析,都只是立足于目前媒体揭示的种种信息而做出的。科学松鼠会的诸位同仁依然在密切关注此事的发展,并将在进一步信息、检测结果发布之后,进行剖析与解读。

所谓快评,是一种松鼠对时事的简短评论。试运行中,希望得到大家的反馈。谢谢。

(本期快评整理:游识猷、拇姬,媒体联络请发邮件至 youshiyou@gmail.com)

本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 复制

收藏、分享这篇文章:
豆瓣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QQ空间

qq书签

人民微博

GOOGLE书签

MySpace

百度搜藏

鲜果

     
更多…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