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大贫富差距
国家统计局官员连续发文批驳我国灰色收入5.4万亿的说法,而得出这一结论的王小鲁博士也旋即回应质疑。这些讨论主要限于调查和推算的技术和方法,但由于问题敏感,引起了广泛关注。
统计局的数据频受质疑似乎成了中国的一个特殊国情。从CPI,到房价上涨,再到住房空置率,草根数据都与官方数据差别甚大。面对质疑,统计局多次撰文反驳,此番针对学者个人的商榷尤为引人瞩目。应该说,出现这种较为宽松的公开讨论氛围,是一个进步,公众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更趋接近事实真相。
灰色收入到底有多少,经过这些讨论,我们或许可以说“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被统计遗漏的
‘隐性收入’高达9.26万亿元,其中5.4万亿元是‘灰色收入’”的结论有夸大之嫌。按此结论,2008年全国居民收入为23.3万亿,占到当年GDP的77%,果真如此,则国民经济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失衡,政府和企业从GDP中拿走的份额并不大。
不过,灰色收入这个课题,民间调查也是不可替代的。谁会把自己不规范的收入向统计局官员坦白呢?之所以要做这样的研究,就是因为这些收入没有被统计局统计在内,是隐性的,而在这些隐性收入中,又有相当大比重是不规范的收入。至今为止还没有人能给出更严谨的灰色收入数据,包括统计局在内。民间学者自己组织的调查研究,总是存在着样本过小、样本代表性不强等缺陷,和统计局无法相比,在进行推算时,也有很多主观性的因素在里面。但说到严谨性,拥有庞大队伍的统计部门也有很多毛病可以挑。
“灰色收入”的规模只能是估算的,难以精确。尽管如此,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提醒我们需要关注一些由此而来的社会问题。
灰色收入主要流向了高收入家庭。城镇10%最高收入家庭,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63%。而20%的高收入家庭的隐性收入,占全部城镇居民隐性收入总量的80%以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高收入组人均收入为43000多元,而推算的结果是139000元,是统计局数据的约3.2倍。
灰色收入规模庞大的推算,对于我们理解很多现实问题有帮助。我国总体上是中低收入国家,但却成为全球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大国、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房价涨幅居前的国家,这些现象从统计局公布的收入数据很难得到说明。灰色收入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多少可以理解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
灰色收入和隐性收入的轮廓浮出水面,我们就可以减少对中国楼市泡沫、车市泡沫以及其他各类超前繁荣现象的担忧了。但与此同时另一重担忧却随之而来——中国贫富差距要比官方数据严重得多。因为低收入者收入很透明,而高收入者要比我们想象的更有钱。中国一部分人的购买力是超乎想象的,这也为房价回调的愿望蒙上了一层阴影。并且,一些人把收入隐瞒起来,这种“藏富”行为,并不是低调的美德,而是有些收入不便向外人道也。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