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如焉—— 读《如焉@sars.come》
1.书名解
我一直认为,作为要给读书人留下第一印象的书名,一定是作者精心结纂的。网上评价此书的多矣,但以书名为切口的还较为少见。如焉,是第一女主人公的网名和名字的谐音。将这个颇有古汉语意味的词翻译以后,应该是“像这样”;后面的@是英文at在电子邮件里面的专用字符;sars,非典;come,是作者故意将.com 这个网上的常用后缀进行变体,来的意思。连起来,就是“sars到来时的如焉”或“如焉在sars到来时”,这是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换个眼光,也能解读成,“像这样,sars来了”。
2.人物品
如焉:从茹嫣到如焉,少了一个“草”,少了一个“女”,“草”和“女”显示了如焉以前生活中的草草状态(海德格尔之“常人”?)和过度自我、过度阴柔的意象。作为主人公,整个故事实际上是如焉的变化史:从对网络的一无所知到论坛上的活跃分子;从一个孤单的知识分子到拥有达摩、卫老师等一批朋友;从丧偶到几乎收获爱情到最终的孑然一身……但是这一切都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如焉的精神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达摩、卫老师等人的带领下,她有了自己的精神—— 她能够用批判的眼光去看社会,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被动地接受社会的说服。这样,如焉真正地长大成人,在精神上长大成人。可是我们的周围,从出生到老死一直没有长大的侏儒何其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如焉》和《青春之歌》是很相似的文本,它们都以女性为主人翁,表现了一个人的自觉的过程。如上所说,如焉有“像这样”的意思。像这样,我们长大了,像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长大了,当然,这只是作者的理想。
达摩:历史上的达摩祖师的两大特点:一个是面壁十年的坚忍,一个是西法东宏的事业。文章中的达摩,一面从事的是很平常的工作,一面不停思考整个社会,而他的武器,也多半是些西方的理论,大概这两点和达摩祖师有相似点,让作者将这个名字选定。另外,达摩对自己的名字的解释是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应该是达摩的理想了:成为社会的良心,高悬在每个为非作歹的人的头上。我说的是高悬,不是砍下。孔子作《春秋》以使乱臣贼子惧,《春秋》这个文本就是一柄高悬的利剑。他就在那里,虽然不砍下来,但是总得让你不能称心如意的胡作非为。在剑下战战兢兢过日子,怕是不好受吧?何况这剑悬的时间可能是无限长。达摩代表着现代社会的一个“民间思想者”的群体,他们可以从事着和文史哲政经法不沾边的工作,但是不停学习,不停批判是他们共同的特色。在学院派自主或被强迫噤声以后,他们成为了社会的记录者。上接古代士人论政之风,西绍“公共知识分子”之韵。至于他们的社会作用,暂时无法说,甚至我不愿高估,但是,能唤醒千千万万 “如焉”,这就是个伟大的工程。和中国古代的隐士相比,达摩更像斯宾诺莎,当然,很大程度是网络带来了方便。
毛子:在大学里呆了5年半,这样的人见多了。毫无疑问,他们是在达摩的对立面被提及的。作为被强权异化和阉割的知识分子,他们也曾经拥有和达摩一样的理想(同为“青马”成员),他们也想如达摩一样享受自由的“思维的乐趣”,但是这是他们所不能达到的:这要求他们放弃自己的所得,回到达摩那样的窘迫的生活。达摩不是怪物,他也想有物质财富;毛子也不是怪物,他也想和达摩一样能自由的思考,而不是说着言不由衷的话,靠掠夺自己学生的成果养活自己。毛子和达摩都是有缺陷的,从理论上说,他们都应该靠着真材实学、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得到物质财富,也就是享有毛子的物质条件,同时像达摩一样自由思考。但是时代就是这样,二者不可得兼。对于鱼和熊掌的不同认知,造成了毛子和达摩的分歧。我们知道毛子是悲剧的,但是达摩又何尝不是?考虑社会的实际情况,恐怕达摩和毛子的好处难以并存,那么,在能养活自己的前提下谨慎思考的达摩应该是更为时代需要,也更值得尊敬。
卫老师:作为一个致死不会放弃思考的智者,达摩和毛子的老师,卫老的一生崎岖坎坷。和达摩一样,他将真正批判精神的火炬放到达摩的手中,然后到如焉和可能的、千万个如焉的手上。卫老师的可敬之处不是他在年轻时能进行批判,也不是能在文革中进行批判,而是整个局势向他递交和解书的时候,仍然将批判进行到底。毛子将自己的知识和权利进行交换,在体制内安身立命,可以说没有经受住考验;达摩没有进入体制,没有考验的机会;卫老师却是从体制中杀进杀出,真正超越了体制。
梁晋生:如果我们用现实的眼光看来,市长不但远远高出张二江辈,也高出了其他的平庸同侪。相信不少人还是惋惜如焉和他的分手,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应该说,如焉和他在本质上是两类人,正如264页,赵姨说:一个人想追寻普世的价值,追寻终极的意义,另一个人,怕还是脱不了现世的功名。而他和江晓力,同样作为既得利益者,“阶级情谊”终于战胜了“柏拉图式的爱情”。
江晓力:我不愿意批评她,反而,我很赞赏她。她是一个够格的对手,梁晋生不是。她跟市长的一番话,是整部书中对达摩和如焉的最严厉和最有分量的批判。布迪厄说过:作为统治者中的被统治者,知识分子容易自命为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江晓力说到:你们说我们对老百姓不好,但是你们成天批判来批判去,大言炎炎,对百姓又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如焉们怎么回答,不过我的回答是:即使没什么用,但是我们也要有看真实,说真话的权利。说如焉们的用处在中国是早了一点,但是没有如焉只有江晓力们,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自由的。如焉的作用不是实际上怎么怎么了,她努力干好自己工作的时候能唤醒更多的人们,就是最大的用处。另外,江将自己定位为“补台”的,如焉们是“拆台”的,说道“我们错了我们要自己改,不能让别人插手”,这实际仍是盗用人民的名义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这个“台”到底是谁家的“台”,不是江晓力的,不是梁晋生的,而是全国人民的,是大家的,当然也是达摩和如焉的。我们的“台”,为什么不让我们说,只能你们自己改?江晓力把如焉和自己分成“他们”、“我们”,只能“我们”改,不许“你们”说,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改”可能改好吗?
3.整体看
在西方“先锋性”方面,本书是落伍的;在本土的“讲故事”的传统面前,本书也是缺陷很多,称不上是一流的文本。比如如焉、达摩、江晓力等人都有脸谱化和概念化的嫌疑,让人觉得作者是先给书中的主人公设计了性格,然后让一个个对号入座而已。不客气地说,这一点也一直是胡发云的缺陷:在《老海失踪》里,老海也是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但是依照作者的情节设计看来,老海的性格本来可以表现出极大的复杂性。但是在社会关怀方面,《如焉》不但是成功的,也映出了我国很多作家的虚伪和懦弱。前阵子有个的哥的博客引起关注,实话实说,他的理论功底和很多大学教授(毛子们)相比是不值一提的,但是他能得到那么多人的认同和赞叹,说明我们时代不是知识太少、技巧太少,而是良心太少。
原文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939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