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龚金星 汪志球
“一谢共产党,翻身把你想,以前我们做牛马,现在人人把家当;二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忍饥又挨饿,现在温饱奔小康;三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的蓑草衣,现在毛料新时装……” 兔年新春,一曲由贵州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农民自编自演的花灯戏《十谢共产党》,火遍了乡野。
除夕开始,龙凤村的花灯队每天接到十里八乡20多个邀请帖,翻山越岭唱花灯。其中,《十谢共产党》点唱率最高,乡亲们最爱听。
退耕来种茶,小茶叶种出了新生活
“想赢得农民的好口碑,关键是让农村的日子好过起来,农民的生活幸福起来。”湄潭县委书记滕昭义说,花灯戏《十谢共产党》,是农民发自内心的歌唱,饱含真情。
在龙凤村干了27年的老支书伍远华说,龙凤村是远近闻名的生态茶园村,2010年全村茶园面积达到5100亩,户均8.7亩,农民年人均收入4980元,其中九成来自种茶,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上百家。这一切,得益于国家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
龙凤村种茶历史悠久,不过,祖辈种茶仅为自家喝,小打小闹,不成产业。2000年,湄潭县鼓励龙凤村“退耕还茶”,把“小茶叶”种大种强,在每亩茶园国家补贴120元的基础上,县财政再补贴120元。
刚开始,村民不是很积极,伍远华就带头承包了10亩地种茶,第一年仅卖茶苗就赚了5000多元。“见到种茶有甜头,国家还补贴,农民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起来。”目前,龙凤村全村672户农民几乎家家种茶。
“富、学、乐、美”在农家,美丽乡村堪比城市
70岁的花灯队主唱胡绍明说:“搁以前唱花灯,村里找不出一块大的空地儿,碰上下雨,只有关门停演,哪里像现在有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广场。”
“这得感谢党和政府的新农村建设,让大家有了开展娱乐活动的地方,农村的环境一天比一天美。”胡绍明说。2006年,田家沟被列为湄潭县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开始了“富在农家、学在农家、乐在农家、美在农家”的“四在农家”建设。
湄潭县里给龙凤村提供十几套黔北民居的图纸,鼓励大家改善住居环境,每家新建房屋政府补贴7000元,提供水泥硬化通村、通组公路,修建各种文化娱乐设施。建设新农村,大家下了狠心,每人出200元,全村凑了3万元,县里提供12万元,镇里出了2万元的水泥,帮助村里修路。打路基的当天,村里男女老少齐上阵,挥汗如雨,一天就搞好了。
现在全村已建成黔北民居400多栋,户均建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村里有专门的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站点、文化活动室和1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依托好环境,村民们搞起农家乐,开起了家庭旅馆。
生病养老不用愁,美好生活乐无忧
“人老心不老,我要把花灯唱到唱不动为止。”表演《十谢共产党》,伍远程老人跳得带劲,唱得响亮。
“现在过上小康生活了,所以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真是跳得高兴,唱得开心啊。”无论见到谁,伍远程总是乐呵呵地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一个月前,伍远程的老伴儿因病住院,花了600多元,因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了488元,自己只出了100多元。老人开玩笑地说:“有了新农合,咱农民也生得起病了。”新农合解决了不少村民看病的烦恼:伍荣萍治疗癌症报销3万多元医疗费,伍荣辉治疗摔伤也报销了2万多元……
“感激发自内心,真情发自内心。”2009年,回想龙凤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伍远华和伍云明、胡绍明等村民不约而同想到,创作一曲花灯戏,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新时代,受江西民歌《十送红军》启发,最终写成《十谢共产党》。
© superlee for 新闻理想档案馆, 2011/02/09. |
Permalink |党的政策亚克西
Post tags: 人民日报
OhMyMedia@新浪微博──“OMM通讯社”,欢迎关注!
另:OhMyMedia@Twitter
Related posts
- 人民日报:少花钱,生活同样精彩 (0)
- 人民日报:专访何事忠:“唱读讲传”提振社会“精气神” (0)
-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图) (0)
- 人民日报: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由是不争的事实 (2)
- 人民日报:五洲茶亭:iPad是个时髦 (2)
更多翻墙方式请发电邮(最好用Gmail)到:CDTcaonima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