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一家麦当劳餐厅外出了点“状况”,让很多西方媒体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职业冲动”。尽管结局可能让他们不那么满意,但出现在西方媒体上
的报道,还是异口同声地将此称为“革命”。有些媒体还嫌不过瘾,专门开了论坛来热炒这一话题。于是,对中国局势的真实观察与客观分析,就这样被假造的“革
命”淹没了。
清醒的中国网民不会上这个当,他们以嘲讽的口气描述这一事件,说它“更像是一次外国记者的聚会”,因为“放眼望去,麦当劳餐厅外几乎全是他们的身影”。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例子。近些年来,中国的主流民意常常被一些西方媒体搞混。一些受众读了他们的报道,以为这就是今天真实的中国,以为网上有几个帖子,中国就会发生一场大革命。那不是幼稚,而是偏执。偏执像传染病一样,在西方媒体与受众间相互影响着。
剥去这些媒体和记者的职业兴趣“外衣”,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是深深渗透在他们内心的一种思维逻辑,这种思维逻辑使中国出现动乱很能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中国这样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发生动乱呢?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对中国新闻的选择总带有倾向性的根本原因。
他们总是费尽心机地去捕捉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负面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渲染,或是将其不断积累起来。他们很少愿意去了解基层中国的正面信息。在他们看来,那不是“新闻”。
正是因为这种带有偏见的思维逻辑,让一些西方媒体有意或无意地采取了以偏概全、捕风捉影,甚至不惜利用技术手段编造新闻的手法。从3年前报道拉萨的动乱,到两年前报道乌鲁木齐的动乱,再到今天报道所谓的“革命”,移花接木几乎成了一个无法割除的毒瘤。
美国一家新闻在线网站居然在一张2005年北京老百姓反日示威活动的图片下面,写上“中国人要言论自由”的字样;挪威第一大报《世界新闻》网站
更为荒唐可笑,居然把“台独”分子某次抗议活动的照片说成是“中国的茉莉花革命”。他们利用自己的传播优势,反复传播这些虚假的信息,干扰了人们对中国的
正确认识。他们早已不是冷静、纯粹的观察者和报道者,而更像是煽动者、唯恐天下不乱者。
是的,在中国并不是人人都感到幸福,中国人和美国人、挪威人一样,有幸福,也有苦恼和麻烦。但是,中国人也同样希望这些苦恼和麻烦能在稳定的发展中不断得以解决。稳定是众望所归,没有稳定,会有更多的哭闹和麻烦,中国人明白这个道理。
想要了解中国民众这些真实的想法,其实并不难,只要走入中国的基层,去问一问那里的民众,就会知道他们到底是想要革命还是想要稳定。那些身处基
层的民众可能不怎么上网,也不会发什么帖子,但他们才是中国的主流,不了解他们,是永远也不可能了解中国的。事实告诉我们,真正需要一场思想革命的,恰恰
是那些整天盼着中国发生“革命”的人。(作者丁刚 为《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要翻墙?(发邮件到Gmail):fanqiangyakexi1A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