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4日晚间召开的温甬温线特大事故新闻发布会上,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答记者问环节时回应了掩埋车体一事,他表示主要是当时现场抢险情况复杂,“施救人员把车头埋在土里,主要是为了便于抢险。”“他们给出的解释是这样,至于你们信不信,我反正是信的。”王勇平说。(7月25日人民网)
看来掩埋车头已是不假。但王勇平信了,不等于谁也信。比如我就不信。恕我愚钝,怎么想,也和这“便于抢险”联系不到一块,反而越想越糊涂了。
险情发生,抢险救人自是第一要务。只要便于抢险,任何举措都在所不惜。问题是把车头埋在土里,和救人是什么关系呢?从媒体的报道中看,脱轨的几节车厢“自成体系”,并非车头阻挡了其它车厢,更非非得把车头掩埋才能过去施救。在此情景下,既然能够近去掩埋车头,为什么不先去旅客车厢救人?这是其一。
其二,不难得知,既然是“便于抢险”,则掩埋车头肯定先于抢险或者是同步进行的。然而,这车头可是“庞然大物”,要把它“埋在下面,盖上土”,可不是靠几把铁锹,便可“三下五除二”的。设想当时出动了多少有限的人力物力,耗费了多少时间。假若弃埋车头于不顾,把这些时间和精力直接放在抢险救人上,又是怎样的效果?
其三,纵然要人相信掩埋车头是便于抢险,那么请问,经过这样的掩埋,究竟带来了什么样的“便于”,取得了什么样的抢险成就?按官方说法,是“考虑到现场复杂的抢险环境,高架桥下就是泥塘”,这是不是意味着只要把车头掩埋,凡此考虑就不足为虑了?事实是,在官方已经宣布车厢内已无生命迹象,要对车体进行拆解时,谁料却又发现生还女孩的“奇迹”,直弄得“全场哗然”。可见其“便于”,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
其四,“掩埋车头为抢险”恐怕史无前例。那么请问,这么“大”的举措,是谁决定的?王勇平说,这不是铁道部的决定。我说,这也绝对不是抢险人员的决定,背后自然有发号施令者。搞清其姓啥名谁,或许有利于真相的大白。问题是有关方面对此不是“别人”就是“他们”,偏是不肯道出其具体,究竟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其五,既然是追尾,车头显然是“主角”,无论调查事故成因还是分析技术漏洞,车头应该是其中的重点、关键环节——这不用专家说,普通百姓也晓得。然而,这回却把它急匆匆地“埋在下面,盖上土”,大有不要“主角”就要来“唱戏”的味道,这是为什么呢?据悉,出事列车黑匣子已经找到,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但不知这个黑匣子是从哪找到的。一般理解,黑匣子应在车头,既然在车头,那么是不是找到黑匣子就掩埋?假若不在车头,这黑匣子又有什么用?
铁路说“掩埋车头为抢险”,可社会舆论的质疑是掩埋车头为毁灭证据,掩盖真相。这也难怪。焚烧、掩埋本就是古今中外毁灭证据的主要手段。尽管掩埋车头不见得真是为了不可告人,但铁路方面不进一步释疑,公众的质疑就是在所难免的。王勇平说这么大的事是想掩埋也掩埋不了的。不错。事情也许掩埋不了,但要刻意“掩埋”一些事故成因,恐怕还是做得到的。无怪乎有网友呼吁,有必要“开棺验尸。”
来源:红网
作者:张国栋
中国报道周刊, 2011-07-26. | 添加评论 | No comment
原文地址 “掩埋车头为抢险”的未竟之问
通过Google Buzz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Twitter关注 中国报道周刊
通过RSS 全文订阅
通过电子邮件 全文订阅
文章分类 时事点评.
欢迎大家投稿,点这里发送投稿邮件
相关日志
- 高价废掉了高铁 (3)
- 铁道部,这次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8)
- 铁道部长应该引咎辞职 (10)
- 铁道部——请站直了,别趴下 (1)
- 通行费也成了老婆的内衣? (0)
- 赋予行人的交通权力 (0)
- 谁养肥了春运票贩子? (0)
- 要京连沪线,不要新干线 (2)
- 腐败的深圳“四号线” (7)
- 磁悬浮列车与协和客机 (0)
- 由燃油税改革看中国改革和社会现实 (1)
- 杭州飙车杀人的炒作 (1)
- 杭州地铁塌陷事故双方上演口水仗推卸责任 (4)
- 春运,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子 (1)
- 春运,我们心中的痛 (0)
- 春运何时了 (5)
- 旅游大巴何时配上“救命带” (0)
- 外出携带小锤子出行的可行性研究 (0)
- 北京“廉价”公交能走多远 (1)
- 判胡斌无危害公共安全,天理不容! (8)
- 养路费取消,天津又发明城市通行费 (0)
- 公安机关为何不打击倒卖飞机票、汽车票的票贩子? (1)
- 交通(局)部门是公路费改税的最大障碍 (7)
- 乘客一丝不挂,飞行就绝对安全了吗 (7)
- 中国人,请挺直你的脊梁! (2)
- 不要把生命的斑马线交给老人维护 (0)
- 我爸是李刚”的法律思考 (2011-02-14)”>“我爸是李刚”的法律思考 (0)
- “夺命春运”里被严重漠视的草根利益 (2)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