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書展改變全球華人心靈版圖 .江迅、陳文裕
這次書展共有九十五萬人進場,來自大陸、澳門和台灣的讀者越來越多,訪港旅客經由特別通道入場,較上一年上升一成五。書展秩序井然,但又展現言論自由,吸引大陸讀者,也改變全球華人的心靈版圖。
書,成了一年一度盛暑香港的焦點。香港書展邁進第二十二個年頭。為期七天的今屆書展,於七月二十六日落下帷幕。七百萬人口的香港,進書展的人數年年遞增,本屆書展有九十五萬人進場,較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三。
香港人與書展有個約會,七月,逛書展,聞書香,買書讀書,成了香港人每年一場不可缺的嘉年華。書展不僅成為香港的簽名,也吸引了全球華人,尤其是來自中國大陸的讀者,在這兒買他們在中國大陸買不到的書,聽到聽不到的聲音,探索本來被視為敏感的話題,在這場文化的盛宴中,改變了全球華人的心靈版圖。 書展期間,主辦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委託獨立調查公司敖志方略(香港)有限公司作抽樣訪問,了解香港人的購書情況及閱讀習慣。調查發現,進書展受訪者平均消費五百二十二港元(約合七十美元),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十,兩成受訪者在書展購書消費七百港元以上。本屆書展共舉辦三百場與書有關的文化活動,共吸引十三萬人次參加,較上一年激增超過一倍。香港貿易發展局與亞洲週刊共同舉辦的「名作家講座系列」,今屆邀請的演講者,有台灣李敖、施叔青、九把刀、張鐵志,中國大陸池莉、于建嶸、阿來、畢飛宇、李承鵬、劉慈欣,香港黃碧雲、北島、胡燕青、陳慧,還有日本的加藤嘉一。系列講座和作品朗誦會共十六場,五千七百三十人次參與,較上一年大幅增長,上一年舉辦十四場,參與者三千九百七十二人次。 今屆書展特邀七十三歲的香港作家西西出任「年度作家」,以表彰這位「香港說夢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在香港文壇的成就和貢獻。書展在「文藝廊」展覽專區展出她的手稿、獎座和收藏品,以及她近年自己動手製作的毛熊和猿猴布偶,還有娃娃屋,引領讀者走入西西的創作世界。極少在公眾場合現身的西西,在招待酒會上講了話。她說話時眨著雙眼,跟她新書《猿猴志》裏五十一隻布猴一樣,眼神靈動而洋溢童真。 她說,「閱讀猿猴,其實是閱讀我們自己,可讀到彼此的相同,也可讀到彼此的不同」,「我不喜歡領獎,但書展說要展出我做的布猴,於是我來了」。書展邀請七位作家,分別以「怎樣閱讀西西」和「西西怎樣閱讀」為主題的兩場分享會,與讀者一起探究西西的文學創作世界。 展示雕版印刷技藝 書展主辦方與江蘇省新聞出版局合作舉辦《中華文學漫步——江蘇行》,介紹江蘇籍古今文學名家及其經典作品,現場展示古老的雕版印刷技藝,展出甲骨文書法精品。書展總共有來自各地的一百四﹑五十名作家參與各種活動。 書展邀請的其他華文作家有郭敬明、楊紅櫻、迪安、六六等。「香港作家巡禮」專區,則邀請林沛理、廖偉棠、杜國威、鍾曉陽、關夢南等作演講。今屆書展還邀請了十一位英語作家演講,總共有一千七百位讀者出席。 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周啟良接受採訪時說:「九成以上受訪者認為,香港書展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平台,接觸不同類型的書籍,是適合一家大小參與的暑期盛事。有八成七的入場者認為,書展籌辦的文化活動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和知識,可見,近年我們積極提升書展文化內涵的方向,已普遍獲得人們肯定。」 小說類仍最受歡迎 敖志方略公司的調查顯示,最受歡迎的書籍種類依次為:小說類,佔五成二;非小說文學類,佔二成八;旅遊類,佔二成一;兒童讀物類,佔二成一;自我增值類,佔一成六。與上一年相比,購買兒童書的入場者,增加了百分之六;購買英文書的入場者,增加接近四成。調查結果顯示,最受讀者歡迎的展區是綜合書刊館,其次為英語世界、台灣出版人、文藝廊、電子書及電子學習資源、中國內地出版。 超過八成受訪讀者認為,在這些展區自己可藉此獲取第一手新書資訊,感受國際書展的文化氣息。 已故香港支聯會主席司徒華回憶錄《大江東去》、當下最受文化與史學界關注的描述慈禧荒誕性史的奇書《太后與我》﹑飾演了一百個不同角色的五十六歲林青霞的第一部作品《窗裏窗外——林青霞的戲夢人生》,無疑是今屆書展的暢銷書。據榆林書店攤位的工作人員透露,《大江東去》曾在半小時賣出一百本,諸多書店攤位每天補貨,仍即日售罄。令人意外的是,時事文化、近代國史類書籍,如《清日戰爭》、《重返辛亥現場》、《中華文明史》、《中國通史》等,在今屆書展上熱賣,成了一大亮點。 今屆香港書展擴大「電子書及電子學習資源」展區,並增設「未來書店體驗區」,吸引至少一萬名讀者親自體驗「按需出版」服務,人流較上一年增加四倍。讀者攜帶平板電腦前去查詢,更即場下載程式試讀免費書籍。 「全城來讀電子書」平台啟用一個月,已錄得超過一萬八千次下載。在書展內的調查顯示,四成三受訪者在過去一個月曾閱讀電子書。 香港書展成了大陸遊客「旅遊景點」的熱門選擇。據書展主辦方披露,至少一萬五千名訪港旅客經由特別通道入場,較上一年大幅上升一成五,他們主要來自中國大陸、澳門和台灣,其中包括貿易發展局和內地旅行社組織的七十個訪問團,人數達二千八百人。更多訪港旅客隨親友經由正常通道進入書展,這批人數目前尚難計算,因此入場的實際大陸旅客數遠超此數字。據調查,來自內地的受訪者超過一半是專程來香港參與書展的,逾三成受訪旅客表示,進書展的目的是要參與多元文化活動。據悉,書展總營業額近五億港元,較上一年增加一成,但參展商普遍反映,由於通脹和最低工資等成本因素影響,僅獲微利或收支大致平衡。 對香港人閱讀習慣的調查顯示,受訪者在過去一年,購書金額平均為二千零八十八港元,購買超過十本書的受訪者達五成四,受訪者最喜歡的購書地點依次是:書店佔九成五,書展佔六成九,網上書店佔一成四,書報攤佔一成,便利店佔百分之二。九成七受訪者過去一個月曾閱讀印刷書籍,其中七成三的閱讀時數超過十小時。他們經常閱讀的書籍種類,主要是:小說,為六成二;其次非小說文學類,佔三成七;旅遊類佔三成二;自我增值類,佔二成三;宗教及哲學類,佔二成。 八成六受訪者認為閱讀可「獲取知識」,七成二認為「培養多元興趣和嗜好」,認為可「休閒減壓」和「建立正確價值觀」的,則分別佔六成八和五成。 「從香港閱讀世界,在閱讀中發現自己」是今屆書展的主題。參與主辦「名作家講座系列」的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說:今年度香港書展邀請的作家不僅是全球華人作家,而是全球中文作家,因為今年還有來自日本的加藤嘉一。也就是說,越來越多「非華人」也用中文寫作,因此也擴大了中文世界的閱讀版圖。■ |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