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高校扩招,使得中国的大学生人数显著上升。不过,有调查显示,中国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却不断下滑,寒门子弟也越来越难 实现“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2005年近30年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1978-1998年,来自农村的北大学子比例约占三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清华大学对2010级学生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只占总人数的17%;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一项调研显示,不仅是清华和北大,所有中国国家重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比例自1990年代开始不断滑落,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普通地方院校和专科院校。2008年底,中国总理温家宝曾发出感慨,过去他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学生几乎超过80%,现在农村学生的比重却下降了,经济社会发展了,但是农村学生上高职、上大学的比重却下降了。对此,辽宁省一所重点高校的孙老师表示:

“其实我带的学生基本都 能看出来,过去农村比较多。那么现在这个比例逐年在降低。”

孙老师认为,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在少数大城市,让农村孩子进入重点大学越来越难。

“从幼儿园开始, 小学、初中、高中,它这个资源,相对优质资源是有限的,但是,能享受到优质资源的这部分人也是有限的。所以这样,到高考的时候, 就成了分水岭了。那么能够享受比较好的条件的学生,自然都是以城市居多。农村怎么样它也是稍差一些。”

孙老师表示,现在上大学的开销也给来自农村的孩子增添了不少压力。

“特别困难一些的学生,学校可能给一些贷款。但是贷款之后还得还。可能也有一些渠道,比如对于困难大学生有个资助,但是它涵盖的比例不一定能覆盖得很广。”

报道说,“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正在中国被加剧和固化。教育学者杨东平主持的调研显示,在重点高校,中产家庭、官员、公务员的子女是城乡无业、失业人员子女的17倍。厦门大学教育学院对全国34所高校生源的一项调查也发现,向上流动倍感艰难的不仅是农村少年,普通工人子女考入重点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比例分别减少了7.9%与5.6%。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学博士齐森认为,目前在中国,包括农村学生在内的底层子女,即使考上重点高校,也越来越难实现 “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这点和过去有点儿不太一样, 过去好比70年代,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那个时候,只要考分一样,都可以上大学。都可以上北大,而且,上北大毕业以后呢,哪怕农村学生也好,毕业以后,都可以到很好的单位去工作。现在有一个问题,因为学生的人数多了, 再加上工作有很多利益团体在把持着,像高干子弟,商人子弟,他们自己有自己的利益。 他们的工作,好工作自己的孩子就占满了。像农村的孩子没有这个关系,没有这个资源的话,即使很出色的学生你找好工作也不好找,甚至找不到工作。”

《长江日报》的相关报道说,《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研究报告表明,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优势地位的阶层,其子女职业继承性明显增强,干部子女当干部的机会为常人的两倍,阶层复制的现象正在形成。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林坪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