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转旧文一篇。
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政治上又开始争论毫无意义的“左”和“右”,经济上“平衡理论”占了上风,九十年代初的中国,东欧巨变的阴霾还没从中国退去。人们惊惶地找出最后一个硬币,买米,买油、买盐,买任何一种可以过日子的日用品。物价指数高达24%。企业人心涣散,银行成了国企的提款机。行政机构不务正业经商,炒汇。贪污腐败成风。
西方政客喝着香槟,中国变成下一个波兰、俄罗斯似乎指日可待。忍无可忍的邓小平1992年初抱老弱之躯南巡,终于解决了长期困扰决策层的政治路线问题。政治路线可以短时期解决,但从计划经济时期累积的经济沉疴必须交给一个内行专家处理,邓小平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朱镕基。
南巡之后,中国经济掀起了再一波的狂热,各地大上快上项目,银行随意贷款,海南、北海等地的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正当市场一路凯歌,地方诸侯头脑发热之时,朱镕基清醒敏锐的觉察到了危机,他不能容忍自己主管经济期间发生“一放就乱”的状况,他从银行信贷入手,严厉要求各商业银行行长限期收回违规贷款,使中国经济顺利实现1980年代难以想象的“软着陆”,这个事件让国人深刻领会朱镕基的济世之才和严厉作风。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这个事件,当一个经济体超出其供给能力时,必然发生过热,价格迅速上涨。如果对过热处理过迟或处理方式有差,必然对经济造成伤害。朱镕基不仅处理了过热,还稳定了物价,也使得1980年代的物价飞涨不再重现。价格是经济体最核心的变量,保持稳定的物价是一切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在朱镕基主管经济期间,物价一直稳定,2000年左右曾经有过轻微的通缩,但已彰显朱镕基卓越的经济才能。张五常曾高度赞扬朱镕基稳定价格的能力:“即使我在他的位置,也没有他做得好”。
一九九一年,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央行行长不听话,不要当了,一边站着。7月,朱镕基自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自凤阳小岗村点燃农村包产到户的星火之后,在国有企业也推行了承包制,承包制让企业出现了短暂的回光返照,但是仍然难扭转更大面积的亏损。当企业向财政要不到钱之后,地方官员强令银行向银行贷款,维持企业艰难的生计,这种贷款有一个奇怪的名字“常青藤贷款”,就是说企业名义上借用银行资金,实际上是霸占银行资金,本来属于企业负债的银行贷款长期沉淀于企业账内。所以本质上国有商业银行的坏账不是自身经营不善造成的,而是负担了改革的成本。朱镕基掌权后立即收缩银根,停建一切楼堂馆所。声明银行不是政府和官商的提款机。
接着,朱镕基通过电话把下属各银行负责人都召到北京,经过一番党纪国法的严训后,命令40天内收回计划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并从7月7日开始,超出贷款规模乱拆借的银行行长一律撤职。他所说的“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是给腐败分子的,一口是留给自己的”,在这件事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铁腕之下,货币龙头迅速关闭。到7月底,拆借的资金收回来332亿元,还增加了405亿元的储蓄。随着资金之手缩回,重复建设的项目戛然而止。身处热核的海南、广西北海,在大海般泡沫退后,留下一片片烂尾楼,直到今天仍痕迹斑斑,成为供凭吊的“过热症博物馆”、失去资金和项目的支撑,晕了头的中国股市也从高处的1558.95点猛跌到325.89点。被兜头浇了水的股民们怨声四起:“现在不是牛市,也不是熊市,而是朱市。”
金融稳定之后,朱镕基又开始了他的又一板斧,那就是强行汇改。国家标价汇率为人民币对美元5:1;而国际市场的汇率则为8.3:1,自由市场上更是高达10:1;汇率漏洞成了有办法的人们的生财之道。汇率并轨使大量利益集团断了财路。是朱镕基顶住巨大压力,要知道这些有办法的是都是些什么人啊。但外贸却由此慢慢走出了困境。当时美元对人民币官方汇率为1:5.7,调剂市场价格高达1:10。1994年朱镕基毅然把两个汇率并轨调整为1:8.7,不仅疏导了对外价格,还使得中国当年的外贸获得了顺差。调整汇率只是表象,深刻的原因是朱镕基重要的经济思想——外贸富国。中国的财富积累光是依靠内部的生产是不够的,必须装上一个新的引擎即对外贸易,通过中国廉价的人力资源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产业和机电加工业,获得大量的外汇收入之后,再把外汇收入投资于重化工业,最终实现工业强国的战略目标。朱镕基在其短暂的五年总理任内,顶住各方压力,力排众议,让中国加入WTO,一方面是其贸易富国的思想,另一方面也是考虑用世界经济的压力来倒逼国内的改革。
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朱镕基再次用强硬的手段向世界证明他的经济才能。当时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几近崩溃,朱镕基向世人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个承诺是有底气的,一是中国当时资本帐户不流动;二是中国有可观的外汇储备。危机时期竞争性的贬值是各个国家的惯用伎俩,而朱镕基没有采用人民币贬值,而是用人民币来稳定亚洲的经济秩序。在危机时期,朱镕基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使得国际经济学界说他是“凯恩斯主义者”,他发国债来搞基建,国外说他是“赤字总理”,他回答说“我不是赤字总理,我为子孙留下了优良资产”。到今天,中国各地的高速公路为内贸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交通基础,这也是令印度总理辛格最羡慕的地方。
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但有惊无险。朱镕基的货币政策让中国独善其身。并全力支持香港击退了大鳄索罗斯的进攻。想起来后怕,要是没有朱镕基的汇改,经济实现软着陆,提前补了中国经济的漏洞,那共和国的经济大厦在九七年轰然倒下也是极有可能的。是上苍让朱镕基挽救了中国经济,挽救了中国人民。西方的经济侵略军没有达到目的,恨恨地咒骂朱镕基为“经济沙皇”。中国人认为“甚好,甚好”。中国之幸,民族之幸。
可以说朱镕基一系列举措改变了中国人的懒惰性。没有朱镕基破釜沉舟的国企改革,就没有现在国企、民企效益第一,竞争第一的意识。让城里人放下面子,放下架子自力更生。中国人现在到西伯利亚种菜,那非洲打工,到全世界去劳动挣钱。
朱镕基的国企改革是争议最大的,因为之前的信贷改革和汇率改革触犯的都是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国企改革触犯的是普通工人的利益,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争论这个改革的对和错。朱镕基决心改革国企是基于两个判断:第一,即使宏观经济管理得再好,没有健康的微观企业主体,经济最终是没有前途的。第二,当时的国企已经耗用了财政和银行太多的资金,如果继续耗散下去,国家经济前景不堪设想。朱镕基采取的办法是对企业进行现代股份改造,让企业冗员失业。这场改革让朱镕基千夫所指,当他还没有看到企业改革的成果,他就因为年龄原因告别了中国经济决策者的岗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朱镕基即将告别政坛之时,他进行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设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四大行的坏账,这个改革当时屡受争议,现在看来就是因为布了这步棋,才使得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保持了稳定的金融体系。
还记得朱镕基告别政坛时,当有记者问及朱镕基四年施政还有什么遗憾时,他感慨最大的遗憾是我们的农民还没有脱困。九八洪灾,朱镕基对某些长江干堤怒斥为豆腐渣工程。当香港报纸报道朱镕基常常拍桌子,瞪眼睛时。朱镕基毫不讳言:“桌子拍过,眼睛瞪过,但是对贪官污吏,我从不对老百姓拍桌子,瞪眼睛”。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featured article: A ‘Malign Intellectual Subculture’ – George Monbiot Smears Chomsky, Herman, Peterson, Pilger And Media Lens.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