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 鹤守门
熊秉元
利用学术休假,我安排好到几所大陆法学院,密集地教这门课。除了课程的教材之外,还布置了几个家庭作业,要修课的硕博士生们,以组为单位完成。第一个作业,是我提供30篇《熊出没注意》的专栏文章,同学们写读后心得。目的有二:希望没有接触过经济学的人,能体会到经济分析的精髓和趣味;同时,希望能由阅读中,试着把学理和生活经验作一连结。
贺卫方成北大传奇
以此为基础,第二个作业要求更高的智识投入:我再提供30篇专栏文章,同时建议几位人选;同学们选择其中之一,然后比较我和另外这位学者的文章。这些学者的知名度都很高,而且都有大量的文稿作品。比较的重点有二:在处理的主题上,两人异同如何?在分析问题的方法上,两人又是如何取舍?
令我意外的是,几个不同学校里,绝大多数的同学都选了贺卫方。贺卫方(1960-),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本身就几近是一页传奇。他文采斐然,风度翩翩,辩才无碍;无论演讲或下笔,都散发出巨大的热情。而且,一向直言无讳,主张废除死刑,强调司法独立等等。他的博客名为“守门老鹤”,每年有数十万人次点阅;在许多年轻学子的心目中,贺卫方是他们不折不扣的偶像。
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是北大任教多年后,于2008年接受浙江大学的邀约,决定到光华法学院任教。在北大的毕业典礼上,他发表令人动容的告别演说;然而,他却没有到浙大报到。个中原因,和法学解释一样,有甲说乙说和随便说。通说有二:一,他到南方、自由风气更盛的浙大,言论尺度会更开放,可能会伤害党和国家的利益;还是留在北京,能就近看管较好。二,他是法学界和社会的稀有动物,极其珍贵;万一在南方有了闪失,对党和国家的利益伤害太大。
因此,理由不同,殊途而同归;他办了离校手续,但是没走成。结果是,他必须先到新疆去支教(支援教育)2年,才能回北大复职!他在新疆时笔耕不辍,充分反映了他的韧性,对生命和志业的热情!
规范字眼凸显差异
学生缴的报告,内容五花八门,甚至对姓氏名称发挥联想:熊代表积极攻击,而鹤代表稳健守成;熊在山林出没,而鹤在天际翱翔!不过,针对作业要求,报告内容都言之有物。两人文章的涵盖面虽有不同,但都涉及司法制度和死刑存废等。两人之间的差异,并不特别明显。
在论述和分析方式上,两人则是迥然不同。和大多数法律学者一般,贺卫方采取的是规范式论述,先标明一些理念,再以理念处理个案。我的方式,则是让事实来说话,基本上不作价值判断。吉林大学法学院的一组报告,让我眼睛一亮。他们把两位作者同一时期的文稿,辑成两个大文档;然后计算在文档里,两人各自用了多少规范式的字眼,如“我认为、我觉得、我想、应该”等等。统计结果,大概是1:15;我很少用规范性的字眼,而贺卫方笔下有浓厚的主观价值。这种差异反映了两个学科的特质,也反映了两位作者有意无意的取舍。
其实,这个作业还有一些额外的用意。因为要比较,所以要细读精读;而透过这种深度阅读,由一系列的作品里,可以琢磨作者对文章的构思,以及论理说情的方式。对于自己写文章处理问题,有他山之石的效果。
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机会碰上贺卫方;如果有缘相见,我会送他一、两篇报告里的佳作!
(作者系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中国科技大学讲座教授)
原文链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