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蒙熊老師要求,把兩位大人物拿在一起比較,當然不是看他們面對面的思想碰撞,而是把脈二位的博客。看到熊秉元先生和賀衛方同志的博客,倒是讓我想起張學良將軍的一句詩來: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哎!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惺惺相惜?
風格很重要!看到博客的名字,就首先大概知道了博主的風格。“熊出沒注意”,你當心啊,我可不是好惹的;霸氣,自信。“守門老鶴”,鶴者,吉祥物也,寓意清高。那我們也就可以窺豹一斑了,文章的風格是不是也可以略知一二了?
言論的謹慎。賀衛方《虎年鶴蹤之貝根塑像專輯》中提到這樣一句,“半路上聽收音機,在當地時間上午十一點獲悉一個重大消息。能夠在挪威聽到這個鼓舞人心的好消息,當然是非常激動。(以下刪去640字。) ”不知道未言明的是什麼,消息還是感想?消息大家都知道的,那就是感想了,什麼樣的感想不敢講,為什麼不敢講,講出來誰會不滿意,講出來會有什麼後果?不是“言論自由”嗎?在中國,要講政治;賀衛方現在是很講政治的。
讓我們看看熊老師的吧。“我用的專有名詞,是「一個中華,兩個民國(One China, Two Republics)」。在「一個」中華文化裡,有「兩個」國家:中華民國,1912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開國。兩個國家,是源於同一個文化;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思想觀念上,是來自於同樣的傳承。”(摘自《中華民國是/在台灣》)“2000年, 陳水扁以民進黨候選人身分, 擊敗連戰和宋楚瑜, 當選中華民國總統; 這是華人幾千年歷史上, 第一次透過和平選舉的方式, 完成政黨輪替──陳水扁卸任後不久就身陷囹圄, 也是前所未有!”(摘自《到民主之路》)其中對與“國家、党和領導人的”的說法還是比較直接,態度鮮明,用語犀利。熊老師是嚴謹的。
看待問題著眼點不一樣。總體來講,賀衛方老師對事物的評價方式比較宏觀,比較概念性。在他的《民主憲政創造和平與繁榮》中,看到他對我們國家人民的治理和政治體制與西方的民主憲政做了比較,這可能也與他的專業有關,因為他曾經研究過西方法律史。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天馬行空式的思維方式,“近代我們與西方文明的遭遇,”“從歷史上看,政治體制中有幾個特別難以化解的困難,”“還有,在一個現代國家,政治的基礎原不在經濟的繁榮,而在於每一個人的權利和自由的保護。”可以看出他對權利的渴求,對我們現狀的問題有見解,但是這樣的話有點“什麼都說了,什麼也沒說”。同樣的問題還體現在《規則與潛規則》裡面,談到古羅馬的《十二銅表法》,談到羅馬教廷,這些解讀對於現狀沒有切膚之痛。
熊老師可是從細微處入手,且目光如炬。《華人文化的深層結構》一文中有個很好的佐證,“在花蓮和地方人士座談時,有人提出北迴鐵路車票難買,馬英九當場回應:「以後買票有困難,直接找我!」即興式的言語,當然引發媒體和談話節目熱烈的迴響。”用一句話,而且是發生在我們的時代、我們的身邊、我們都能聽到看到的來切入一個主題,選擇物件極為精准——馬英九,用他幫助理解華人文化圈的民主、權威等問題,有很好的代表性。與我們的生活非常的接近,有利於自己見解的推廣。實際上我們認為也為什麼是民主建立了一個參照座標,假設馬英九看到了這篇文章,在遇到類似情況,他也許就知道不該這麼說了;但是如果換成賀衛方老師的思維,馬英九或許還不知道自己哪裡表達不恰當。
比較一下二位的文風也有很多的思考。首先從文章的標題說起,賀衛方老師如果要講一件事情,那麼他是開門見山的。比如,《消失的墓地》,再看文章的標籤“傳教士 煙臺 狄考文 梅裡士 郭顯德 韋廉臣 毓璜頂 墓地 文化”,那我們就會大概知道他這篇博文要講什麼。他的用語會很直接,因勢利導,讓讀者很快獲得整篇文章的血肉和靈魂,具有很強的鼓動性。在看一篇《去年一盒湘月餅 今年五月到新疆》,從這個題目我們就知道老賀是略帶委屈和不滿的,但是他也是無奈的;在看文章,果然如此,沒有索賠,沒走法律程式,比起熊老師三換褲子來,老賀還是帶著知識份子的率直的。
看熊老師的文章,如果只看標題,是很抽象的。《掀起你的蓋頭來》、《海綿 刺蝟和傻瓜》,懷著第一印象看文章,簡直就是被誤導。所以,讀熊老師的文章,看到題目就要好好思考,要步步為營;因為熊老師多數的文章會有二至三個論證點,一個個論點走下來,才會得到問題的全貌。這樣還沒有達到讀懂這篇文章的目的,還要再回過頭來看題目,才知道原來暗藏玄機,但是文章妙就妙在這裡。在《周伯通的道理》一文中,借由武俠人物的性情來寫生活中的道理之爭:“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天底下有白吃的午餐”,非常的形象貼切。讀完之後有“山重水複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通過我們的觀察閱讀,發現熊老師的結構的安排很嚴謹,結構井然有序;尤其是對論點的闡述上,幾乎沒沒必引經典,自己的論點論據最後都能從權威的著作或肯定中得到展現。賀老師的文章中還有不少的知性感性,能看出他的情緒。但是熊老師的文章能得到明確的觀點,至於到底站在那一邊,熊老師還是中立的,或者說是旁觀的;但是旁觀者清,熊老師還是體現出經濟學者的理性。
“扣戶蒼猿時獻果,守門老鶴夜聽經”。這是賀衛方老師博客名稱的來處,正如他自己問道“開了博客就能做隱士了嗎?”但是他自己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心嚮往之,但做不到,還是說出來了。如果說賀衛方老師現在在“敢說不敢說,能說不能說”的層面;那熊老師應經是到了“說什麼,怎麼說”的水準,真是“熊出沒,注意”。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