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海峡两岸以各自的方式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两岸的执政者信念不同,所走道路迥异,却不约而同地宣称自己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继承者,高度赞扬先生结束帝制、创建共和的丰功伟绩。这多少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山先生在中国历史上,以及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为什么是孙中山?“革命”在当今之世几乎变成贬义词了,一些学者开始反思辛亥革命对当今中国的负面影响,还有专家对中山先生的个人品质与其历史地位提出质疑,这个时候,我觉得有必要尽量简洁地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这也是最近两个月集中阅读那段历史,尤其是认认真真看完了全本《三民主义》后的一点想法。

 

满清王朝会搞政治体制改革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回答这样几个系列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推翻满清王朝?或者说,满清王朝能够改良吗?君主立宪真能成功吗?关于满清王朝,我先声明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但我无法掩饰对这个朝代少数满族人屠杀压迫大多数汉人的仇恨,满清王朝是中国历朝历代最残忍与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个在文明程度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无法和中原主流人群(以汉人为主)相比的少数民族,因为善于骑射而以1%的人口征服了99%的大多数族群,靠的是对异族的毫不留情的屠杀以及更加残忍的文字狱这“两杆子”(枪杆子与笔杆子)而彻底阉割了中华民族!

 

很可能有人要说,中国其它的朝代不同样如此?是的,秦朝的残暴与明朝的腐败都不比清朝好多少,但我们不要忘记,满清统治的时代不同了,以前所有的朝代统治中国的时候,世界上其它地方的专制政权几乎都差不多干着同样邪恶与愚蠢的事,可满清入主的时候,正是西方从文艺复兴走向启蒙,世界各地民族革命与民主运动兴起的时代。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在做,当我对照了六七本台湾与外国人写的历史后,我唯一的结论是:满清不是个东西,在很多与西方接触中(例如对待传教士与西方科技、文化),清朝不但保守,而且倒退。中华民族突然在最近几百年落后于世界,满清这个政权要负主要责任。

 

那么,满清政权是否能够改良?压住革命,再给他们几年时间,君主立宪就能够推行?百年前的中国就和平演变,就转型成功了?简单的回顾一下,从“洋务运动”——相当于我们这个时代“改革开放”中的经济体制改革,到“维新变法”——相当于“改革开放”中的政治机构与机制改革,再到“君主立宪”——相当于我们一些领导人反复强调与承诺的“政治体制改革”、还权于民,我们看到了什么?

 

大家只要稍微读几本简易的历史书,就能够发现,这些“改革”的失败,一个也不是因为“革命”,也就是说,无法改革的腐败满清选择了革命,不是革命者找上门来搞垮了满清。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选择了“孙大炮”,而不是他真有什么能耐,一举推翻了满清,满清本来就腐朽得不能再腐下去了。有些学者不知道从哪个历史文献中找出了满清时人民生活水平还挺高的,从而得出了满清不改革的话,就不会亡,这让我想起了苏联东欧解体后,一些学者得出了苏联东欧其实很不错,人民生活水平很高,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搞垮了苏联东欧。

 

“天子替你们干了些什么呢?”

 

其次,让我们看看当时的那么多大学问家——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等,哪一个看上去都比孙中山有学问,听上去也比“孙大炮”靠谱。但中山和他们却有本质的不同,说起来太复杂,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一句话”的例子。

 

我们现在能够叫出名字的所有大学者几乎都有两个特点:一是家境比较富裕(导致他们看到的“国弱”,而不是民穷),二是看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欺负开始接触西方学问,最终有了民主与改革的思想。这些人一旦接触西方的学问,几乎一下子就能“融会贯通”,而这些家境富裕的知识分子,最初的理想几乎都是从“救国”开始的——也就是以挽救腐败的满清王朝来复兴中华。我几乎没有看到谁是看到中国人活得贫困与没有尊严、满清太腐败而兴起改革之念头。

 

有一个人除外,他就是孙中山。要讲读书做学问,他根本不是康有为梁启超的对手,但17岁时,孙中山从檀香山辍学回到家乡,小孙当时只在檀香山中学生活了五年,根本没有接触到什么高深的民主自由与共和的理念,可他回来后对比了两地的生活,对乡人说:“一个政府应该替人民管理种种事情。百姓每年缴了税,应该看到政府做造的学校、桥梁、马路。但天子替你们干了些什么呢?

 

“天子替你们做了些什么?”——这个如此简单的问题,却是现代文明国家的最基本的问题,人类五千年都没有人提出来过,我遍查当时满清大学者的著作,那些对西方学问如此精通的“救亡图存”的精英,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如此简单的问题。他们都在忙着如何能够为满清的天子做些什么啊。

 

——这就是差别,这就是孙中山,他的家庭不怎么富裕,他在美国的时候甚至还是华人受严重歧视的时代,但他却通过简单的对比,提出了关键的问题。就是他的这个问题,一下子让我们看出,他的学问也许和当时那些大知识分子不在一个层次上,但当时那些大学者根本不是中山先生一个时代的人——中山先生超越了那个时代!

 

满清政府不怕列强瓜分,只怕人民推翻!

 

还有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值得一提。当时的中国表面上受到帝国主义的欺负,从而激起了知识分子与精英的思考与行动,可在本质上,中华民族受到的最大的欺负不是外国列强,而是统治他们的皇帝与腐败的专制政权!

 

大家不妨回顾一下,满清时代,从八国联军到任何一个列强,几乎都有能力把中国吞并(八国联军使用了不到百分之一的兵力就占领了北京城,火烧圆明园),但他们并没有有如我们一直宣传的那样“瓜分中国”。而这一点,那些整天到日本、美国和欧洲政治避难的知识分子们(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竟然没有看出来,或者假装看不出,反而是慈禧那个老太婆看清楚了,所以,她从来不忌惮西方列强“瓜分”清朝,她从来不担心会亡国。

 

为什么?因为西方列强求财,大清政府只要有四万万汉人可以压榨,“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并无亡国之忧!所以,当老顽固康有为为了保护大清江山而组织保国会、疲于奔命、要死要活的时候,清朝大佬荣禄鄙夷地说:“康有为立保国会,现放着许多大臣未死,即使亡国也不劳他保也。其僭越妄,非杀不可。”——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一帮被奴役了两个多世纪的奴才还在为保护主子“殚精竭虑、肝脑涂地”,中山和他们比起来,无论从思想还是人格,哪里可以同日而语?

 

为什么是孙中山?三民主义!

 

我们要提一下中山先生的最大贡献——“三民主义”。通读三民主义全本,几乎夜不能寐,说实话,这里面没有一个观点对于我是新的,但中山先生却能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自己有限的学问与游走边缘的经历提出了如此系统的“中国之路”,以任何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能够听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穿插了很多故事),这是当时哪个大学问者做到了的?

 

现在回头看,我们可以说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对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理解显然深刻过孙中山,可是,问题在于当时西方的学问早就形成了,只要是个学者,能够埋头读书,完全可以理解这些道理,而且说得头头是道,问题是这种学问对于很多学者来说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往往只能停留在“学问”上,无法用于实践,而且经不起考验。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些没有出过国门就对西方思想了如指掌的大学问人与先期的启蒙者,一旦遇到了挫折,一旦出国了看到了不如意的地方,往往是抛弃以前的“学问”,自己的信念也会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中国近代历史上这种启蒙者还少吗?最后他们自己都变成了需要启蒙的人。而孙中山的民主共和思想可能一开始就没有他们的那么深刻,他只不过是从呆了四年的中学里感悟到的,可那是实实在在的,当他再结合理论,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的时候,他就成了最坚定的民主共和领袖,岿然不可动摇。对共和民主的追求不再是“学问”,而成了信仰。

 

从今天的角度与眼光看,“三民主义”从理论上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可别说在当时,即便是现在,除非你拿一个不一定能够使用的西方的制度模型,还有什么比三民主义更接近中国的现实?中山先生首先提出了“民族主义”,他不但看到西方列强对中华的侵略,更看到了满清少数利益集团的倒行逆施。满清政府是最大的种族主义,统治中华民族近三百年,汉人的官职不但始终受到限制,而且最终决定权始终掌握在占人口不到1%的满族利益集团手中,这样的建立在种族歧视与偏见之上的政权在全世界几乎绝无仅有(世界历史上没有出现过占人口1%的少数民族统治过99%的民族达两百多年之久,那样的代价是血腥屠杀才能取得的)。孙中山提出“除靼,恢复中华”是反对少数人的压迫,把创造了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解放出来的重要举措。中山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现在一些人所说的被少数人掌握用来误导民众的那种民族主义。

 

在政治上,中山先生提出了“民权主义”,其核心就是共和,就是一人一票的选举管理自己的最高领导人与政府,虽然他对自由的看法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有所不同,今天看来可能有些缺陷,但应该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解读,自由主义者的自由至今在中国仍然无法立足,不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当时的“错误”,而可能正好相反,他当时的“错误”正是因为他比我们更早地看清了中国的国情与民情。

 

对中山先生另外一个误解,可能就在于他后期经常提出的“社会主义”,以及他的“民生主义”主张。怎么看这个问题?我想提醒大家一点,中山先生提“社会主义”的时候,是在“民权”之后,是在民众有投票权选举自己的政府之后,他更多强调的是经济上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中的福利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改变国家的经济状态,改善民生。

 

如果有些朋友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再转弯抹角地绕一下。请大家回顾一下,历史上凡是资本主义国家出现问题,例如对付战争,或者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总有领导人出来搞“社会主义”,在经济上搞“集权”与“福利”,最明显的就是二战时的罗斯福总统,几乎把自己变成了“社会主义”独裁者,引起资本家一片恐慌。最近又有奥巴马,在很多政策上倾向我们一些人口中的“社会主义”做法,引起一些财团的不满。还有现在流行的那句“社会主义救资本主义”,也是这个意思。现在再想一下中山先生,他当时面临的中国局面,那可是比战争与经济危机更残酷的,他想到学习苏俄的经验,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也是可行的。而且,大家不能忘记最重要的一点:中山先生学苏俄经验,和奥巴马、罗斯福异曲同工:是在有资本主义政治的前提下,有民主共和与一人一票的“民权主义”保障。

 

穿越辛亥回到未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站在百年后的高度与角度,中山先生从行为与思想上,都可以挑出一些问题与毛病,但这些与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相比,绝对是瑕不掩瑜。在研究当时那段历史的时候,各方面材料汗牛充栋,同时代的人物也都有各自对他人的评价,如果我们只找负面的来研究,用当今的眼光审视与要求当时的人物,那肯定是有很大问题的。

 

我们现在看到当时的中山先生每时每刻“革命”不离口,很多对“革命”讨厌的人就心生戒备,甚至联想到农民起义、血腥与杀人,也有的顺理成章地把后世以“革命”的名义犯下的罪行都归咎到中山先生的头上,殊不知,中山先生的革命是推翻一个无法再改良的压榨四万万同胞的皇权专制,中山先生的革命是有鲜活的具体内容的,那就是“三民主义”,而不是打、杀、抢。客观评价一下中山先生领导的共和革命,杀人与血腥根本无法与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相比,与当时的各种革命相比,辛亥革命几乎是最和平的。

 

现在流行玩时空穿越,也许我们应该穿越到一百年前去看问题,如果觉得不过瘾,我们还可以穿越到百年后的未来,回过头来看看今天的我们,我们面对了什么样的形势?我们是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后人们会如何评价我们?我们会不会感到很冤枉?

 

国家强大,人民富足,国家不受列强的欺负,人民不受统治者的折辱,国家寻求国际平等地位,民众享受一人一票选举自己的领导人——这些都是中山先生的愿望,今天看来,这些愿望其实已经分别在海峡两岸三地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不欺负它国,已经很不错了,早就不怕列强瓜分了;而台湾也实现了中山先生的一人一票选举领导人,与港、澳以及中国沿海一些富裕城市一起,率先进入到小康行列……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乐观一些,继承与完成中山先生的事业,把民主、共和坚持到底?

 

杨恒均 20111010 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中华民族万岁!共和、民主万岁!

 

(注:原本准备了几个月,要写一篇将近十万字的论文献给辛亥革命百周年,怎奈工作太忙,资金不足,工程庞大,半途而废,但今晚左想右思,觉得不能让这一天白白过去,只好临时从文章中挑选了几个段落粘贴到一起,由于不愿字数太长耽误你宝贵的时间,很多考据不能不省略,只放出了一些主要观点,可能会引起误解,算是一家之言,抛砖引玉。)

 

参考阅读:

 

《辛亥没有失败,宪政还在路上》

《从华盛顿到孙中山,“国父”不好当啊》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