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杰:知足者才幸福

(2011-10-22)

早报导读

● 陶杰

  “知足者常乐”这句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耳熟能详,但是能够真正领会其含义并切实做到的,恐怕是凤毛麟角。

  近日,关于幸福指数的话题屡见报端,无论是国会议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在津津乐道这个话题,可见人均GDP亚洲排名第二(仅居日本之后)的新加坡并非人人感到幸福,起码幸福指数没有一般人想象的那么高。

  客观地说,从建国至今,新加坡政府仅用了不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就把一个国家从第三世界的位置提升至第一世界,新加坡人应该没有理由不幸福,更没有理由不快乐。但是,人往往就是这样,欲念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当物质匮乏时,追求物质的过程就是一种幸福的过程,哪怕是填饱肚子都是一种快乐;当物质极大丰富之后,精神满足又成为一种新的目标追求,反而视身边的一切为自然,始终感到不满足,不快乐。

  来新加坡工作之前,想象中的新加坡应该是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花园般的城市,美食者的天堂,恬静的生活,浪漫的日子,简直就是心目中的伊甸园。在这里工作两年之后,感觉上的差异出来了,当然物质上的丰富与环境上的优美和事先的想象毫无二致,但是有时候人们对待生活上的态度却让我感到太灰色,明显缺乏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生活中常常被一种怨气所包围,无论是在公告场所,还是在报刊文章中,常常感到新加坡人有一种无名的怨气,似乎对什么都计较,又似乎对什么都不满意。

  许文远部长在报刊上说,不丹人视新加坡为香格里拉,我认为那是从物质上的角度说的,他们确实是羡慕新加坡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但是,如果是从精神上的角度来说,不丹应该是新加坡的香格里拉。那里的人们虽然贫穷,虽然“在野外辛勤劳作,忧心下个季节的收成,是否有人买他们的物品”等等,但他们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他们希望下一个季节能够获得一个好收成,但如果不是,他们也不会怨天忧人,整天抱怨;他们更希望生产出来的物品能够有人买,但是如果没人买,他们也无所谓,依然快乐地生活着。这是一个关乎生活态度的问题,而不是物质是否发达的问题。

  记得小时候家里很贫穷,每次父母出差带回来一个小纪念品,或者在过生日的时候得到一个小礼物的时候,那种欣喜的心情真是让人难忘。可是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最愁的就是逢年过节送给亲朋好友的礼物,不知道送什么好。每次出差都想给儿子买一件他喜欢的东西,可是每次问他的结果都是“随便”;给儿子过生日的时候问他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礼物,以便做到“有的放矢”,儿子的回答还是“随便”。这样的回答看似像是推诿,实际上反映了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在我们目前所面临的这个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孩子们几乎什么都不缺。但是,他们就快乐吗?真的未必。

  从这一点来说,我很理解新加坡人当下的心情。在吃不饱饭的时候,一点点可充饥的东西都让人满足;而如今在什么都不缺的时候,吃饱了饭没事儿干的时候,当然就想找点什么事情去做但是千万别让自己不快乐,因为什么都可以花钱买到,唯独快乐是买不到的;别人什么都可以给你,而快乐却只有靠自己去创造。

  记得有一句话说的好,“人之所以快乐,不是因为得到的多,而是计较的少”。幸福指数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社会幸福度高低的量化指标,但是对幸福二字内容理解的不同,也会使各国的幸福指数高低有所差异。祝愿新加坡人民永远幸福。

作者是驻新加坡的中国媒体从业员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