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善意谎言”当炒作幌子

文/魏英杰

数日前,上海发生一幕“孕妇晕倒众人救”的场面。随后,相关视频传至网络,引起不少感动与关注。不过,由于视频中暴露多处疑点,引起《东方早报》等本地媒体介入。26日,上海一网络营销公司(即所谓炒作公司)承认,视频中参与救人的三人为公司员工,但事件系员工个人行为,并非公司所策划。

热心行善却成了人家的炒作道具,这个结果肯定让当时参与救助的部分人感到很受伤。但这家策划公司的恶劣之处不仅在于利用了他人的善来成全自己,还在于其突破了人性底线,以一名怀孕妇女来策划活动。这位神秘的怀孕女子在事件发生后就销声匿迹了,但她要么是策划公司请来的“演员”,要么就是公司的员工,否则这时候不至于不敢站出来澄清事实。无论如何,拿自己和肚子里的生命开玩笑,此举不仅不道德,而且也不人性。这次炒作以道德为名,但从细节可看出,道德只是策划公司恶意炒作的一个幌子。

有人可能还会问,这家公司这么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表面看,这家公司策划了这么一场街头救助,宣扬的是爱与善,赞美的是“阿拉上海人”,貌似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可这么想那就错了。关键要看这家公司怎么“抖包袱”。而这场策划活动的“包袱”就在于以公司名义召开的通气会。通气会上,这家公司自然成了媒体聚焦的主角。而公司以“员工个人行为”来为自己开脱,则可摆脱策划活动对自己不利的因素。千万别以为这家公司是被揭发炒作了才不得不出来澄清。在任何炒作事件中,最后都会有一个既得利益的“接盘者”。毫无疑问,这家获得曝光率的公司正符合这一特征。

在这场事件中,尚有两个细节值得关注。一是,视频中以字幕提示:“佛山小悦悦离开了我们,整个社会都在拷问着自己的良心,更有人说中国人不再有公德心了……”这表明,视频制作者可能是有意拿新近发生的、引起强烈反响的“小悦悦事件”来为这段视频“造势”。可这么做又何尝不是把道德当作一个炒作元素?倘若如此,这是一个极其恶劣的行为,恰恰反证了某些人的道德冷漠。只有没有任何道德感的人,才会拿小悦悦这样的惨痛故事来当作炒作的桥段。不可否认,小悦悦暴露了这个社会的某些阴暗面,但只要有点良知的人,大概都不会拿这样的事情当作娱乐化或炒作的元素。

还有一个细节,这家公司负责人在通气会上称:“哪怕这件事情是假的,是虚幻的泡沫,我也希望让周围的人可以安静地躺在这个泡沫中,不去戳破它。如果戳破它,可能导致更多人受到伤害。”这是一个非常混蛋的逻辑。追逐眼球的炒作犹可忍,但如此道貌岸然地赋予谎言以正当性,实在令人忍无可忍。照他这么说,只要出发点(初衷)是好的,就可以不择手段、为所欲为了。看来,拿一个看似高尚的理由来哄骗世人,这是大多数无耻者的惯用伎俩。

让人没想到的是,这种荒诞的说法居然博得了不少人的呼应。 “即使这件事是假的又怎样?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件事唤起了人们心中的善!”在相关采访中,类似说法一再被人重复。这与汶川地震中流传的一则“感人的虚假短信”何其相似!当时有媒体报道,一位母亲在地震中用身体保护自己三四个月大的孩子,在她的手机上写着一句临终告白:“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事后证明,这只是一则“文学作品”。当有人对此进行质疑时,也有网友说:故事是真是假无所谓,只要感情是真的。

虚假的土壤长不出善的树苗,嫁接于谎言的树枝结不出善的果实,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可为什么有人宁愿相信这种所谓“善意的谎言”?这也许是因为当前许多人对社会道德沦丧深感焦灼,希望多出现一些好人好事。但这也可能反映了,有些人根本没意识到,诚信不仅是维持社会基本运作的润滑剂,更是爱与善不可或缺的生长土壤。

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不可能形成健全的道德体系。如果说“孕妇晕倒众人救”只是策划公司的一场街头表演,人们不妨一笑而过。有些人对这种戴着伪善面具的炒作缺乏足够警觉,甚至还表示认同,这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或许可以说,这种不辨真伪、毫无原则的社会思维,恰是产生这场毫无人性底线的无耻炒作的一个深层次因素。

2011年10月28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