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 次 更新时间: 2011-11-05 12:51:59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四──诺曼底的呼唤


进入专题
巴黎散记 诺曼底   
杨祖陶进入专栏)  

    作为开辟二战第二战场的诺曼底(Normandie)战役早先只是略有所闻。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同窗挚友罗荣渠在《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对诺曼底战役作了客观翔实的述评使我对这一空前的盟军渡海军事行动有了一些认识。当时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引述的斯大林对诺曼底登陆战役给予的高度评价:这次战役“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历史将把这一业绩作为一项最高的成就记载下来” 。2004年,全球隆重纪念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60周年,反复看到了诺曼底登陆的电视专题片的惨烈场面和伟大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胜利,诺曼底登陆也就牢固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我会亲自来到法国诺曼底登陆的海滩,也未能注意到那个地区还有一个呼唤和平的“冈城纪念馆”( Mémorial de Caen)……。
    
    一
    
    2011年9月3日是我来巴黎后第一次到大巴黎以外的地区游览,首次来到诺曼底地区。女婿女儿自已开车﹑带上轮椅的“自驾游”是最适合我的出行方式。当我记下那两天﹑700公里旅程的点点滴滴时,也就真切地记下了他们长途开车﹑推轮椅的辛苦;为我作导游﹑现场翻译﹑拍照留念,写作时提供资料的耐心细致和款款深情。
    诺曼底是法国西北部由5个省组成的著名的历史和文化大区,既是如诗如画的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也是有着美丽田园村庄的富饶的农牧之乡。诺曼底地处法国巴黎与海滨之间,北临英吉利海峡,与英国遥遥相望,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全长600公里。连绵数百里的海岸几乎都是悬崖峭壁。诺曼底有320万居民,平均人口密度略低于全国水平。在行政上它由上诺曼底和下诺曼底组成。上诺曼底的首府鲁昂(Rouen,76省)人口是最多的,包括郊区达38.5万人。鲁昂是法国民族英雄圣女贞德英勇就义的地方,美丽的塞纳河经过这里到达法国海港重镇勒阿佛尔(Le Harve 76省)流入英吉利海峡。下诺曼底的首府冈城或译卡昂(Cean ,14省),人口20余万,以其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纪念馆名震世界。
    可以说,诺曼底的驰名在很大程度上归于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军事代号为D-Day)凌晨,一声令下,诺曼底两栖登陆战斗打响。美英为首的盟国军队十几万将士不畏风急浪高,搭乘数千艘军舰,在两万多名伞兵和飞蝗般密集的战机掩护下,在诺曼底大约80公里宽的比较平缓的五个海滩上同时登陆,向守卫在号称“大西洋壁垒”防线的德国军队发起了猛烈攻击,双方殊死搏斗,伤亡惨重,惊天地,泣鬼神。登陆第一天,数十公里的海滩上的就留下数千具尸体!最终盟军完成了280多万人的胜利登陆,迎来了二战的伟大转折,敲响了希特勒纳粹法西斯的丧钟。
    到诺曼底旅游可以说是一种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安排,取得了任何别的地方的旅游无法达到的多重感受与收获:既能同时享受大海﹑城市和乡村田野的乐趣;又通过参观登陆战役的纪念馆﹑战争遗迹激起一种刻骨铭心的不忘战争的感动﹑震憾与沉思。
    下面将依时间顺序记下我这两天具有鲜明对比的经历与感受。
    
    二
    
    自驾游第一站到达的城市就是下诺曼底风景迷人的海滨小城翁佛勒(Honfleur ),属卡尔瓦多省(Calvados,14省)。这里的建筑是半木岩石结构,具有色彩鲜明,张扬粗放的现代风格,令人好生奇怪,这里的房屋又窄又高,一般为6-8层,门面却很窄,互相挨的很紧,木质门窗﹑墙面装饰的木条五颜六色的,好像在童话中见过。与港湾地形相一致,市内街道弯曲,一边临水,有的呈U形,街道非常整洁,两侧布满撑着篷子的小餐桌,海鲜诱人,食客火爆。我们好不容易找到4 个人的餐位,香喷喷的烤鱼,还有当地著名的以其省名作品牌的苹果白兰地(Calvados)。一个彬彬有礼的街头艺人,用黑管吹奏着古典而浪漫的乐曲,赢得不少赞许与硬币。美食之后正好赶上一班大型出海游轮,轮椅由售票亭代保管,我也就平生第一次登上了这豪华的海上游船,一下子置身于辽阔的水面,投入大海的怀抱,海风阵阵,心境顿时舒展,感到自己只不过是渺小的沧海一粟。放眼望去,一派瑰丽、辽阔、新奇的景象。港湾,大海,沙滩,陡峭的岩石,还有数不清的船只、桅杆﹑风帆,集装箱……,好一片忙碌景象。
    最令人神往的是乘船游览了塞纳河入海口,那是何等的浩翰和壮丽,当来回往返经过被誉为20世纪最美的诺曼底大桥时,所有的游客都为之噪动和赞叹。我为情有独钟的塞纳河有这样壮美的归宿而激动不已。游轮在港湾海面运行一个多小时,感到不一会儿就过去了。
    当游轮回到原点,我们又继续在市内参观。翁佛勒是“彩色的渔港”﹑“画家的天堂”。由于印象派画家莫奈童年在邻近的勒阿佛尔度过,他创作的很多作品都以这里的海滨城市为背景,将变幻莫测的光线和醉人的景观呈现在画布上化作永恒。恰好我们上周参观了塞纳河畔吉维尔尼(Giverny,14省)莫奈的故居和花园,欣赏了他画的很多关于海滩﹑教堂的印象派绘画,来到这里有一种置身于莫奈的画境中,或者说有一种在欣赏莫奈的经典画作的美妙感觉。
    告别翁佛勒,很快驱车到达同一省的另外两个美丽的海滨的小城市图维尔(Trouville)和与之一河相隔的多维尔 (Deauville)。它们都是设施完备﹑悠闲高雅﹑四季皆乐旅游度假胜地,其海滨浴场和高级赌场在欧洲乃至世界上闻名,沿海岸建有豪华的海滨酒店。我们在图维尔看海景,在沙滩上拾贝壳,看到不少人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有的人在海滨游泳。还参观了海滨鲜花簇拥,古树参天,雕塑成群,绿地宽阔,生气盎然,道路平坦的美丽的公园。图维尔是一座丘陵城市街景很美,依山临海,坡起坡落,但建筑鳞次栉比。庄严的教堂坐落在城市的最高点,想上去看看真有困难。正有这时女儿突然发现这里有小火车(无轨﹑无电缆形似火车的多节车厢的客车)游览市容,令人喜出望外。小火车经过的路径有的街道很窄,有弯道,还是古老的颠簸的石头路,有的坡很陡,让人有点担心。当小火车曲折翻过陡坡来到大教堂外面时,司机放慢车速给我们介绍,让我们观赏。从高处下来时更让人胆战心惊,但很有经验的司机毫不介意,穿梭似的从容驾驶,还边开车边导游解说,不断给人以惊喜。
    与图维尔散发的闲情逸致与宁静气息相比,多维尔比图维尔更为繁华,名流云集。街道比较平坦宽广,建筑华丽,鲜花盛开。这里经常举办众多的赛会﹑节庆与文化体育活动。它是著名的良种马产地,每年还举办世界著名的良种马销售、马驹赛﹑赛马节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我们到达时正值每年一度的美国电影节开幕,难怪到处可见星条旗迎风招展。电影节开幕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商机。由于美国电影节酒店爆满,只好“舍近求远”驱车40余公里跨过诺曼底大桥到上诺曼底地区塞纳海滨省(Seine -Maritime 76省)的勒阿佛尔市(Le Havre)住宿。勒阿佛尔是法国的海港重镇,人口24万余,具有欧洲最大的广场——市政厅广场,著名的塞纳河在此入海,诺曼底大桥是连接勒阿佛与翁佛勒的大桥。桥长车快,驱车过桥与在海上游船在桥下来回穿过时又是另一种感觉,桥下是塞纳河入海口,一片水茫茫。近距离看到其细长的结构,典雅的造型,与当地景观如此完美的协调融合,真是无比赞叹。
    
    三
    
    在勒阿佛尔的酒店休息一晚后,就开始了第二天的游历。驱车再度经过诺曼底大桥,也就从上诺曼底到达下诺曼底的首府冈城(也属卡尔瓦多省,14省),主要是参观冈城纪念馆 (Mémorial de Caen)与诺曼底登陆遗址。
    冈城曾经是诺曼底公爵威廉的都城,16世纪就有繁荣的商业。诺曼底战役冈城首当其冲,它距英吉利海峡仅十几公里,为这场殊死战斗作出了惊天动地的牺牲。冈城是盟军登陆后打下的第一座大城市,经过地毯式的轰炸,全城一片废墟。据说,当年跟着盟军一起进入冈城的戴高乐将军目睹这般惨状难过的半天说不出话来。可见,冈城是最适合建立诺曼底登陆纪念馆的城市。如今的冈城,早已散尽硝烟,战后重建,整座城市像是修建在一块绿色地毽上的美丽整洁的海滨花园。昔日的战场,已成为人们观光凭吊之地。
     富有历史感的法国人非常注重培育“二战纪念文化”。法国政府鼓励开发战争遗址旅游,将登陆景点作为历史文物加以保护,诺曼底地区有几十座中小城市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战争纪念馆,其中最著名的﹑首屈一指的就是冈城纪念馆了。冈城纪念馆已被列为国家名胜,与诺曼底地区40多处二战博物馆和战争遗迹共同构成全面研究20世纪史﹑特别是二战史的独特宝库和青少年课外学习的教育重地。
    为让人民永远铭记这段历史,1984年在纪念盟军登陆诺曼底40周年之际,下诺曼底首府冈城决定在此建立一座诺曼底战役的永久纪念馆——冈城纪念馆。
    后来,冈城纪念馆作为欧洲唯一一所用于纪念1939年至1945年这段历史的纪念馆成为有关国家的共识。登陆战役过去42年之后的1986年,诺曼底战役交战双方12个参战国的领导人共同为它奠基,每人带来一方象征本国的石头,每一块石头上都镌刻着谴责战争、祈祷和平的铭文。值得注意的是,联邦德国送来的那块石碑上刻着:“德国人民承认:人的权利不容践踏,人的权利永不失效,此乃人类社会的根本”,这无疑是对纳粹德国践踏人权、残酷迫害犹太人历史的反省。这12个国家的珍贵的石碑都保存在日后落成的纪念馆广场的巨形橱窗内。
    冈城纪念馆于1988年6月6日正式落成开放,它用先进的现代化的形式全面展现了60余年前发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的诺曼底登陆的伟大军事创举的过程及其深远意义。纪念馆以大量介绍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和实物及反映登陆场景的电影资料真实再现了二战史实和著名的诺曼底登陆。被称为二战的历史教科书,开馆20年已接纳了650万的参观者。
    在纪念馆走过了20多个春秋后的2009年至2010年期间,冈城纪念馆联合历史学家为适应新的形势,对展览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改造,翻新展览布局,开放了新的陈列室,不仅更形象而深入地介绍诺曼底百日战役,还加大了二战期间平民内容的比重,更重要地是纪念馆突破了单纯介绍二战的历史,战后的内容亦成为展览的一部分,重新布置了世界和平厅。将纪念馆的宗旨 « 和平与避免冲突 »具体化,进一步确立冈城纪念馆为“和平博物馆(musée pour la Paix)”。外界注意到了这一改造称之为“老树发新芽”。因此冈城纪念馆也称为和平博物馆了。
    
    四
    
    冈城纪念馆位于冈城开阔的北郊,这里风景秀丽,地势平坦。 我看到,一路上前来参观冈城纪念馆的车辆络绎不绝。一进到纪念馆的巨大的停车场就有一种别样的感觉,那就是具有轮椅标志的专门为残疾人(多为二战老兵)提供的车位特别多。纪念馆的外景极其宽广﹑朴素、简洁而厚重,占地达1.7万平方米,除了道路﹑不太大的中心广场,全是青青的草坪和挺拔的大树,生气盎然。广场上空多国国旗迎风招展。
    走近一点,首先见到广场有一个巨大的的青铜手枪雕塑,不觉为之一怔。这个雕塑充满创意,也很有幽默感,手枪的枪管上打了一个由三根粗索子缠绕封住枪口的大结。底座的题铭是:NON VIOLENCE(非暴力)。手枪雕塑的名称也就叫“抵制暴力”,或称为“捆住枪口”。这件作品是瑞典著名艺术家 Carl Fredik Reutersward 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世人呼唤和平与安定的由衷心愿和不屈意志,与纪念馆的宗旨、场景如此吻合,可谓寓意深刻,震憾力强。
    继续向前走,就看到了浅灰色调的冈城纪念馆的主体结构。令人惊讶的是,建筑的外貌毫不出众,既不高大雄伟,也不恢弘辉煌,没有任何我们熟知的雕塑﹑大圆柱﹑屋顶装饰等建筑元素与手段,占地也不多,从外表看来虽然很长、很宽,但高度不过一层,好像并不需要1.7万平方米这么大的地盘。原来,这个纪念馆旧址是当年德军司令部的地下指挥所,是一座巨大的掩体。当人们决定在冈城建立登陆纪念馆时,设计者看中了这块地方,真是独具慧眼。纪念馆许多展览厅全在地下,我们刚刚经过的宽广的青青草坪下面正是展厅。
    更令人惊讶的是,纪念馆的正面外墙被设计成为完全分开的两块高高的、厚厚的、光秃秃的断壁残垣,其裂开的距离恰好是纪念馆大门的入口,一下子,我的胸口好像被什么压住了,彷佛感受到战争使和平年代的一切遭受断裂﹑撕毁﹑破坏。这才体会到设计者的良苦用心与匠心独具。表明设计师对于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有深刻的理解,具有很高的建筑设计理念,令人深深钦佩。
    仔细观察,两边的断墙上刻有不加标点的两排大写的法文题铭,耐人寻味。分别是:
    LA DOULEUR MA BRISEE LA FRATERNITE MA RELEVEE
    DE MA BLESSURE A JAILLI UN FLEUVE DE LIBERTE
    中文翻译是:
    战争的苦难令我身心破碎,兄弟情谊使我重新挺起胸膛;
    从我的创口喷涌而出的,是一条自由之河在流淌。
    是啊!这永久铭刻在冈城纪念馆的正门墙上的题铭实在是非常深刻,它是出自当地一位普通市民之手的诗句,警示世人不忘过去,珍惜和平。题铭可以说是冈城的自我写照,也是一切经历过战争磨难走向自由的土地的写照。在我们还没有进入纪念馆之前,我们已经被这一系列的独特与惊讶所营造的厚重、严肃、发人思索的自然气氛所笼罩了。
    
    五
    
    当我们走进冈城纪念馆明亮的大厅,首先感到这个纪念馆真是大,比在外面想象的要大的多,常年展览部分达5800平方米,内部建筑设施全是先进的现代化的。大厅(包括售票处,纪念品出售,大型餐厅等)布置非常符合战争与和平的主题,猛一抬头,一架参加诺曼底战役的实物战斗机高悬在大厅的全玻璃穹隆顶上,一下子把人带到战争的情景岁月。往下看,透过玻璃隔层,已经迫不及待地看到了下面的实战大炮,也就催促我们快快通过自动捡票口进入各个展厅,展厅共三层,有两层在地下,有专为残疾人轮椅使用的电梯。
    几经建设和发展的整个展馆主要由二战厅、冷战厅与和平厅组成。承载着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20世纪国际冲突的历史和对残酷战争的记忆。在某些展厅设计上就突出其特点,如利用一堵真实的断墙烘托当年情景,各个展厅不停地放映专题影片,播放历史录音录像,大量清晰的照片、图片、模型、各种文字资料,各种各式各样的战争实物,很容易把人带到过去的时代,有力地调动参观者的情绪。依时间顺序具体生动直观重现世界大战致使和平的崩溃;法国在黑暗年代的苦难;全面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东西方各个战场的战斗;当然诺曼底战役仍是纪念馆特别突出、真实再现的重头戏;二战的最终胜利并未真正迎来和平,;不久开始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冷战时期(1947-1991);直至苏联解体、东欧巨变、柏林墙在倒塌,冷战结束。人类又面临和平的希冀,和平厅内容比较新颖,还专门布置了诺贝尔和平奖廊。但自由与安宁不停受到挑战,世界又面临复杂的反恐怖袭击的新形势,纪念馆顺势增加了反恐展览厅。可以说,上世纪世界各地发生的紧扣战争与和平的大事在二战厅,冷战厅,和平厅这三个大范畴的展厅中都得到生动有力、逼真、准确的反映。人们纪念战争是为了不忘战争 ,置身纪念馆,这种感悟唤起的对和平的呼唤更为强烈了。
    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过展览,像这样吸引人、又唤起思索的大型主题展览可以说从来没有看过。我以耄耋之年、行动不便之躯能坚持3 个多小时的参观,我不得不为自己庆幸。我从遥远的中国来到诺曼底,好像是听到了远方的呼唤,好像在实践挚友罗荣渠的默默托付,他一个研究世界史的学者走的太早了,没有机会来到这里。我在这里,只是挂一漏万地记下我脑海中的几个片断。我们关注的重点是诺曼底登陆厅,那个立体的鲜明的大沙盘,将80公里海岸线的5个登陆海滩的作战布置﹑战斗情况﹑战果作了明白而整体的展示。
    我还第一次听说为诺曼底登陆战役、在短时间内、在德军炮火眼皮子下、抢建而成的、能接纳大型远洋轮船的阿罗芒什人工港口(Le port artificiel d` Arromanches)这个建筑工程的奇迹,在历史性的诺曼底战役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两个多月的战斗过程中这个久经考验的人工港口运送包括装甲车、水路两用战车等的军用物资达100多万吨,还运送了十万计的士兵到欧洲大陆,这是何等大规模的工程,大规模的行动!令人震惊。人工港口显示出了战争时期卓越的工业和海事的超常发挥的辉煌成就!在驱车经过时还能望见它黑黝黝的头颅和身躯钢强地接受着海风海浪的抚爱,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1944年6月6日凌晨,美国和英国的2390架运输机和846架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载着3个伞兵空降师向南疾飞,准备在法国诺曼底海岸后边的重要地区着陆。这就是著名的“诺曼底登陆”的开始。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的1136架飞机对事先选定的德军海岸的10个炮垒,投下了5853吨炸弹。天亮以后,美国第八航空队又出动了1083架轰炸机,在部队登陆的前半个小时,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下了1763吨炸弹。接着,盟军各种飞机同时出动,轰炸海岸目标和内陆的炮兵阵地。5点50分,太阳已经升起来了,盟军的海军战舰开始猛轰沿海敌军阵地。诺曼底海滩成了一片火海,地动山摇。盟军选择的相对平缓的5个登陆海滩,从东到西为:剑海滩(Sword Beach)、朱诺海滩(Juno Beach)、黄金海滩( Gold Beach)、奥马哈海滩滩( Omaha Beach)和犹他海滩( Utal Beach)。登陆计划第一批进攻部队是5个师,每个师占领一个滩头。通过电影,我看到在5 个登陆滩头中奥马哈滩损失最为惨重,有“血腥的奥马哈”之称,美军阵亡达2500人,伤者不计其数。在展厅放映的黑白电影屏幕都明显看出鲜血染红了海水,这样的牺牲精神你怎能禁得住自己的泪水、不为之深深地震撼?
    有一张特写的画面显示了军人的刚毅,美军向犹他海滩登陆时,一位士气牺牲了,他的战友将他的枪和头盔树立在牺牲的地方,好像他还在战斗……。
    纪念馆有数以万计的实物资料,有一件很稀奇的实物引人注目,一架钢壳子的法国钢琴表明残酷战争也没有让人忘记生活中的美好,展现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生活的渴望 。
    展品中有—本被炮弹击中而缺损的很厚的书,可以想象雨点般密集的炮火摧毁了多少活生生的生命。有一个小学生的书包令人揪心,书包的主人罗格.斯滕与哥哥先后被残暴地送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邻居在空荡荡的院子里发现这个书包,里面还装满了书……,这样一件有意义的实物在小观众中引起的感动更大。
    当年参加二战的老兵在每年的诺曼底登陆纪念活动上都是最受尊敬的。一位英国皇家老兵在当年的登陆地黄金海滩拭泪,这位幸存者年龄与我差不多,我不禁也跟着落泪。
    诺曼底登陆打响两个多月后,盟军节节胜利,向法国腹地推进,展览展示了法国地下抵抗组织在敌人占领下散发的传单、出的刊物。地下组织还提供了数以千计的情报,对于登陆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登陆成功两个多月后的8月19日这一天,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解放了自己的首都,巴黎的解放宣告诺曼底战役的结束。8月25日,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法国第二装甲师进入市中心,受到巴黎市民的热烈欢迎,场面非常感人。当天下午,法国勒克莱将军奉命接受德军投降。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参观冈城纪念馆,经历了一次时光倒流的心灵冼礼,重温这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和平实在是来之不易,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能忘记战争。伟大的诺曼底战役,盟军为之付出了20多万将士伤亡的惨重代价,更有40余万诺曼底平民在炮火中丧生。从冈城纪念馆走出来,这一幕又一幕的壮烈动人的场面还在脑海中不停地浮现,久久不能平静。我喃喃地重复着:不忘历史,以史为鉴;不忘历史,以史为鉴。
    当我看到过着自由、安宁、文明、富庶生活的法国人牵着自己的孩子源源不断地来这里虔诚地参观,更加激起我无尽的思绪。难忘的诺曼底之行,你的美丽,你的壮烈,你对和平的忠诚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无尽的回忆,将化作对和平、自由、尊严的永恒的呼唤!
    
    (2011-11-04 珞珈山麓)
    

进入 杨祖陶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巴黎散记 诺曼底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网(http://www.aisixiang.com ) ,栏目:天益笔会 > 散文随笔 > 域外传真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4605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www.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非经特别声明,本网不拥有文章版权。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四──诺曼底的呼唤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三——“先贤祠”的感召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二——那几道风景线
杨祖陶:巴黎散记——如影随形塞纳河
杨祖陶:初试轮椅
杨祖陶:与天益网(爱思想)结缘三周年
杨祖陶:研究汤用彤先师学行的力作——读《汤用彤学记》
杨祖陶:签证杂记
杨祖陶:药家鑫杀人案的简单与复杂
杨祖陶:春晚“春天里”之辨
杨祖陶:黑格尔《耶拿逻辑》初探
杨祖陶:在高端影院看贺岁档
杨祖陶:时隔35年的校友
杨祖陶:两代人的高考故事
杨祖陶:平生第一邂逅
杨祖陶:汪子嵩与《希腊哲学史》多卷本
杨祖陶:1972年一次不叫做“旅游”的旅游
杨祖陶:《回眸:从西南联大走来的60年》后记
杨祖陶:《康德三大批判合集》后记
杨祖陶:求学为学之七:从我国哲学前景出发探索德国古典哲学的新视野和现代价值
相同主题阅读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四──诺曼底的呼唤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三——“先贤祠”的感召
杨祖陶:巴黎散记之二——那几道风景线
杨祖陶:巴黎散记——如影随形塞纳河
肖雪慧:诺曼底登陆一插曲
孔寒冰:诺曼底登陆:大国关系的多棱镜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