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需要不含“政治考量”的7.23报告

文/魏英杰

昨天,距7.23动车事故发生已过了足足120天。过了这么些日子,有些人已经开始遗忘,而有些人还在苦苦等待,等待一个真相。

昨天,也是动车事故调查报告提交的法定截至日期。就此,事故调查组副组长王梦恕透露,技术层面的事故调查报告已于9月底完成并递交,余下的责任认定问题和处罚问题均由相关部门研究后给出处理意见,国务院批复后会发布。

照这个说法,事故调查组已经基本完成任务,剩下的属于“领导考虑的问题”。例如,怎么处理相关责任人,处理到什么层面,这肯定不是事故调查组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应该说,公众不仅关心最后谁将受到追责,对事故原因也非常关注,并且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公布真相。公布事故调查结果是追责的前提,只有如实、彻底公布调查结果,才能告慰事故遇难者和家属,让公众长久悬空的心落地,也才能更进一步对事故进行反思。

我承认,这样说隐含着一种担忧,即对事故的责任认定和处分,很可能反过来影响事故调查的结论。王梦恕说,相关调查结果颠覆了此前认为信号技术存在缺陷导致事故的说法,并提出组织和管理不善是动车事故形成的主因。不言而喻,按这个事故调查结果进行追责的话,相关操作人员将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而地方铁路部门将承担领导责任。而如果事故原因主要在于信号系统,那么相关厂商以及铁道部都必须为此负责。由此可见,倘若等到事故责任确定后再来公布调查结果,难免给人留下“想象空间”。

虽说事故调查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不可操之过急,但相关部门也应理解公众的焦灼心态。记得9月中旬时,舆论对公布事故调查结果就有过一轮呼吁。微博上流传,温总理当时承诺于9月中旬公布调查结果。实际上,这是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监总局局长骆琳说的,他的原话是“调查结果争取在9月中旬公布”。这个时间,恰是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所规定的正常期限。即便按照特殊情况下可延长60日的规定,如今也已超出期限了。因此,事故调查组也有必要和义务尽快公布调查结果。

大概也是注意到公众的情绪,调查组不时会抛出一些调查情况,以满足公众对真相的期待。这样做是否合乎规范另说,仅靠透露一点情况来安抚民意,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而且会让公众感到更加困惑。例如,上月下旬,国家安监总局新闻发言人黄毅称,动车事故调查尚未结束,仍在紧张有序进行中,调查已进入攻坚阶段。但据王梦恕所说,技术层面的事故调查报告于9月底就已完成并递交。那么,这两种说法是否存在互相矛盾之处?不管怎么说,零敲碎打的信息透露绝非真相,公众需要的是一份完整的、不含“政治考量”的事故调查报告。

等待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情。特别是对于7.23事故来说,公布调查结果不仅是给遇难者及家属一个交代,也不仅是为了满足公众对真相的渴求,这是涉及铁路运输部门后续运营以及公众生命安全的重要一环。只有真正知道7.23那天晚上甬温线发生了什么,或许相关部门才明白自己该做什么,公众也才能够了解,这起事故究竟意味着什么。

既然技术层面的调查报告已经完成,还有什么理由让这份报告躺在领导办公桌上,等待领导们权衡、协商,乃至于修改?

2011年11月21日

首发经济观察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eeo.com.cn/2011/1122/216183.shtml

另据中新网11月22日电
针对媒体有关“7o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情况的报道,国务院事故调查组专家组副组长王梦恕21日回应称,与记者的电话谈话只代表其个人看法,且媒体报道内容也与其个人看法不一致。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16335800.html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