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新国标该怎么制定
文/魏英杰
围绕乳品新国标,舆论已经有过几番争论。例如几个月前,因媒体曝光乳品新国标中相关标准不升反降,引发公众强烈关注与质疑。而这一次,则是因为有专家披露,新国标初稿由乳制品企业参与制定,这令“国标被乳企绑架”之说再次抬头,受到各方关注。
针对相关质疑,卫生部及相关专家近日出来解释,声称“企业不可能绑架乳品标准”。据介绍,一项食品安全标准的出台包括立项、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审评、报批等多个环节,企业界代表只是参与了前两个环节。例如在审评阶段,相关委员全部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并没有企业参与。乳品安全标准专家组组长王竹天表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对于放到百姓餐桌上的产品,新标准只高不低。”
这番说辞能否消除公众疑虑且先不说,值得注意的是,乳品新国标已于去年3月公布,为何一年多来质疑之声不绝于耳?这究竟说明了什么?
应该说,这一者是因为许多人受专业限制,看不懂新国标。而这又说明,对于新国标的解释和宣传工作仍然做的很不到位。二者,这也表明了公众对新国标的高度关注。毕竟,新国标关系到公众能否对国产乳制品重新恢复信任。而从现实情况看,这一点仍然很成疑问。三者,这还反映了,新国标制定过程不够公开透明,这才导致公众疑虑重重。时隔一年多,公众对新国标制定过程中存在企业参与大惊失色,就是明证。可见,新国标能否取得公众信任,还得看接下来相关部门怎么做好解释工作,或者接受质疑,重新审视、修改乳品国标。
那么,企业参与新国标制定有没问题呢?实际上,让企业参与并不是坏事,而且也有一定必要。这是因为,企业身在市场,了解市场前沿状况,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行业需求、专业标准等信息。否则的话,政府出台的规章制度很可能因为不切实际而成为一张好看的废纸。举个例子,还是去年校车国标出台的时候,白岩松就说:“我拿到这份国标校车标准时,觉得它更像一个笑话。因为只有国标而几乎没有现实。”这就是规则和现实严重脱轨的典型个案。
不必说,企业都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所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能和消费者的诉求有所冲突。但因为企业并非唯一的起草、制定者,在企业合理诉求被接纳情况下,不合理建议完全可以在制定过程中得到必要过滤。除企业外,参与起草的不是还有专家、政府部门吗?这意味着,如果专家和政府部门能够守住自己的责任,完全不用担心被企业绑架。从这点来看,新国标被质疑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专家、政府部门的不信任态度。
更进一步说,就算企业为了自身利益,会去游说政府部门和专家(收买、贿赂属违法行为另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关键是政府部门和专家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更重要的是,不能光是允许企业参与进来,却把消费者或中立的科研机构排除在外。如果是这样,尽管只是让企业参与立项和起草工作,相关规则也将成为众矢之的,很难具有公信力。
围绕乳品新国标,我们不妨把政府、专家看成中立方,而企业、消费者、奶农等看成是具有利益诉求的博弈方。在这情况下,在规则制定过程中只能听到企业的声音,明显是不合常理的。又或者说,消费者的声音不能被纳入程序,成为规则制定必不可缺的一环,而只能在场外喊话,那也是极其不正常的。如此的话,无论政府部门和专家怎么解释,还有多少人会相信让企业参与是一种必要?
把乳品新国标的制定比喻成一场投票,如果只有企业、政府部门和专家手头才有投票器,那么公众肯定只有用脚来投票了。新国标之所以屡受质疑,原因就在这里。这不仅是因为公众对新国标心存疑虑,更严重的问题是这背后暴露了新国标的制定并不符合民主规则。正因如此,相关部门事后才需要做那么多解释工作,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见效。遗憾的是,这样的硬伤还不只是在乳品新国标制定过程中出现。
2011年12月4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