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俞国明同时认为,网络对话虽然存在非理性倾向,可也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这种倾向。“‘周老虎’事件表明,网民中不乏专业精英,他们个人的调查、研究和鉴定水平丝毫不亚于任何官方机构。事实上,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精英都是网民。现在连国家领导人都上网了。如果他们的见解能得到多数网民的重视和考虑,那么,网络民意就已经走上了理性轨道。‘周老虎’事件的结果,恰恰证明理性的力量是可以对多数网民的判断发挥主导作用的。”

除了理性,与官方管制的博弈也是中国网络民意绕不开的难题。

一种现象被呈现在公众面前:有关部门强化了对网络互动环节的管理、关闭了部分网站、不解析未备案的域名、以及不断重申“网络实名制”。一切都表明,一些政府机构在容忍、利用网络力量的同时,也在加强监管。实际上,上述做法毫不令人意外。

因此,网民的焦虑是,各地习惯了不受监督的官员会不会寻找一切时机放大对网络的监控,弱化其监督权力的功能,从而使自己能够重新回到原来的游戏规则中悠然自得?

对此,张千帆教授认为,网络民意在一定程度的“不可控”,正是网络民意不同于体制内监督的优势所在。阉割了这一点,网络民意也就失去了力量。“珍惜它,鼓励它,扶持它,循此而进,中国很可能找到具有自己特色的民主体制样式。”

可以断言的是,将洪水般的“网络民意”疏导为现代公民社会的理性表达,不仅是更为开放和睿智的做法,而且是官方未来唯一正确的选择。

“要翻墙,用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