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国进一步向税收国家转型,纳税人意识、公民权意识越来越上升,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会进一步发生变化

马骏

单页阅读

目前,“三公”消费与预算公开非常受关注,跟最近的新闻有关,如中石化的天价茅台酒事件,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的豪华晚餐事件,科技部“三费”预算的公开,等等。“三公”消费和预算公开已经从政府的公共事务变成了民间的热议话题。

预算公开路线图

预算公开话题不是这几年才有的。2000年,河南焦作就已经开始探索包括预算提交和公开的改革,2008年又扩大和加深了预算公开的范围和程度。2005年,浙江温岭试点“民主恳谈”,后来“恳谈”深化到预算;2006年,温岭的人大代表和公民都可以拿到它所有的预算,包括接待费,我给它取名叫“预算民主恳谈”。另外,湖北于2006年开始公开财政编制和政务。这些都是早期的预算公开的探索。

预算公开变成一个全国性运动是从2008年开始的。其时,《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周年,深圳一个企业老板吴君亮,复印了公司员工的身份证,向十几个中央部委和十几个地方政府要求公开部门预算。其中,深圳市财政局同意其查看预算。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民要求政府公开预算,也是第一次社会真正看到部门预算。但是,这不是政务主动公开,而是被动公开,是民众提出申请以后他们才公开。2009年,李德涛同时向上海和广州提出了预算公开的申请。上海市财政局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但是,广州市财政局应其要求,向社会公布了114个部门预算,成为中国第一个实行预算公开的地方政府,引起了很大关注。广州市做出这样一个决定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现阶段在预算里找问题、挑毛病非常容易。后来,由于媒体讨伐,上海市政府不得不改口,也公开了一部分预算。

2009年底,财政部、审计署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已经在筹划预算公开。当时,国家审计署表示,力争在两三年内向社会公开所有中央部门的预算。这是国务院相关负责部门首次为公开中央部门预算列出时间表。

2010年3月初,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通知》,要求各地依法、及时、主动公开财政预算信息。这是政府第一次主动制定一个政策和制度来公开预算。

在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高强也表示要把预算公开列为一个重要议程,要求各个部委公开部门预算。财政部要求各部委在“两会”结束后15天内公开预算。这标志着至少在中央层面,预算公开成为一个制度。

2010年3月25日,财政部在网站上公开了一些信息,跟以前相比,有更多、更详细的表格,整个中央预算更加清晰,甚至包括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他部委也都陆续公布了各自的预算。

Chat about this story w/ Talkita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