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报日前发表评论,批评一些地方官员热衷搞形象工程。有评论认为,这显然在暗批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十六号在头版刊登署名为“本报评论员”的文章,题为“实与虚考验人品党性”。文章强调,有的地方只热衷大手笔的形象工程,为求任上见效,哪怕竭泽而渔。这些只重虚功的领导人事业上不下功夫,搞小团体利益不遗余力,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这种干部喜欢制造虚假的泡沫,目的就是为自己捞取升迁资本,如获升迁,将推助社会上投机钻营者得利的风气。

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表示,这篇文章和去年习近平有关干部换届的一个讲话基本一致,显示习近平已经主导中共组织部。

“习近平在2011年5月份在全国组织部部长会议上,他当时提出来的就是一个叫‘三优干部’,第一个就是在基层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的优秀干部;第二个就是要选拔那些埋头苦干,又不示张扬的那些老实人;第三是要把那些思想解放的、实事求是、敢于创新要日益进取的一些干部提拔起来。这些评论都是有关系的。”

香港动向杂志主编张伟国认为,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通常有很大来头,可以看作是中共最高层的表态。

“毛泽东自己也写过《人民日报》评论员的文章。中央的一些大秘书有的时候写好稿子,需要用《人民日报》评论员的形式来发表也是有很多先例。包括赵紫阳的秘书鲍彤写关于改革开放方面的文章也当时也是以《人民日报》评论员的名义发表的。所以这个是共产党它们的一个惯例。”

张伟国说,人民日报这篇批判形式主义和讲排场的文章,很可能是针对薄熙来的舆论准备。

“从现在这种特殊的时间和背景上看,这种指向也不能说没有道理。薄熙来好大喜功这一套东西有目共睹。用这种形式来消消毒。也是一种舆论准备吧。”

中共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近年来推动唱红运动,动辄数千上万人齐唱革命歌曲,无论在他主政的辽宁大连和重庆都热衷修建代表城市形象的大型标志性工程。夏明教授认为,重庆副市长王立军私入美国领事馆事件导致的政治冲击只有几天,中共最高层可能还没有达成共识,因此这篇文章未必代表中共最高层的政治意图,但其文有所指却相当明显。

“目前重庆的事件显然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政治事件。各派的人都认识到已经摊牌了,现在马上大家要把位置找对,脚跟要站稳。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中宣部这套系统会表达自己的一个态度。所以,《人民日报》这篇评论恐怕是要为下面的对重庆事件要进行组织和政治上面的处理进行舆论上的一些准备和吹风。”

不过张伟国认为,追求形象工程,只做表面文章是中共官场风气造成的,这和中国的政治体制有很大关系。

张先生表示,中共历届领导人都要求下级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但仍造成中国各地形象工程泛滥,政治和经济泡沫越来越严重的问题,显示文章所批评的问题并非源自个别官员的所谓人品党性。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石山的报道。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