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坏账银行”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Cinda)的股票昨日在香港上市交易,收盘上涨了26%,取得开门红。

这次上市为信达筹资约25亿美元,也为香港带来今年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银行家们上月启动这次上市后,蜂拥而至的早期认购申请让他们应接不暇,也让他们有信心把发行价定在指导区间的上端。逾700家机构投资者提交了认购申请。

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成立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由其接手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负责接手中国建设银行(CCB)坏账的信达,是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中最先寻求上市的。预计,另外几家也将走上这条道路。

投资者之所以被信达的上市吸引,是因为对这样的说法感兴趣,即信达作为不良贷款管理者,购买其股票是对中国经济的反周期押注。信达还通过债转股操作,获取了中国企业的大量股份,一些分析师曾指出,该公司显著低估了这些股份的价值。

信达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在煤炭和房地产行业有巨大敞口,而随着中国政府设法降低对投资推动型增长模式的依赖、并转向更清洁的能源,这两个行业可能面临阻力。

信达的“香港今年最大IPO”头衔仍可能被夺走。光大银行(Everbright Bank)正寻求在本月完成上市,筹资28亿美元。

这家国有的中资银行曾两次因市场条件不利而被迫推迟上市,但本周再度启动了上市营销。该行预计将于今日确定发行价,于12月20日开始交易。

已在上海上市的光大银行,已经吸引到了一些基础投资者,包括加拿大保险公司Sun Life和美国对冲基金DE Shaw。

自11月份中国领导层公布了全面经济和金融改革方案后,香港股市出现一波上市热潮。投资者竞相增加对该市场的敞口,其中很多机构投资者——包括一些主权财富基金——选择买入新上市的股票。

但并不是所有的交易都有亮丽表现。11月份上市的3只金融股,包括IPO规模达13亿美元的徽商银行(Huishang Bank),都已跌至发行价以下。有人指出,大量引入基础投资者是股票交易低迷的原因之一,因为此类投资者通常有6个月的锁定期,这减少了相关股票的流动性。

信达也吸引到了多家基础投资者,包括挪威石油基金和对冲基金Och-Ziff。

信达的上市未能提振另外两只新上市的股票:秦皇岛港(Qinhuangdao Ports)和金天医药(Jintian Pharmaceuticals),它们分别下跌了6%和19%。

译者/和风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墙外新闻实时更新 欢迎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