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 胡森林,中国人民大学 王亚莘

上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行出访拉美四国,媒体称之为中国的“拉美脚步”。其间,包括油气开发、水电、核电、重大能源装备在内的能源合作是重头戏。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如能深入发展,对于全球能源格局意义重大,但能否取得预期成就,既取决于拉美政策的稳定性,也取决于拉美在中国能源棋局中的比重。

中国与拉美的能源合作是大势所趋

远隔万里之遥的中国和拉美诸国携手合作,并非偶然,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预示着全球经济、地缘政治和能源格局的深刻变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中国和拉美诸国的经济合作更加密切,这是能源领域加强合作的基础。2002-2012年十年间,中拉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0倍,达2612亿美元,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6.8%,上升势头可观。目前包括拉美诸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相互间迫切需要“抱团取暖”,金砖国家峰会、中拉论坛等多边机制为此创造了制度环境。虽然拉美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巨大,但由于这些国家长期受体制制约,能源开发效率不高,石油收入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在减弱。中拉合作则会有助于释放拉美国家因为体制、资金、技术等原因被束缚的油企资源潜力,同时对拉美的高铁、炼化等产业将带来拉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让拉美诸国受益。

拉美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已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探明储量的20%左右,巴西的深水盐下石油、委内瑞拉的重油、阿根廷的页岩油气都是重要的油气增长极。受美国非常规油气革命带来的产量大幅攀升影响,拉美各国作为美国能源“供应后院”的角色被削弱,寻求能源出口多元化的意愿增强。而中国油气消费增长依然强劲,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到目前将近60%左右。一方有资源而缺市场,一方有市场而找资源,牵手自在情理之中。

双方合作此前已有一定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公司最早通过提供工程技术服务的方式逐步走向了拉美,此后以竞标、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秘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西、阿根廷等国获得不少油气区块勘探开发权益。特别是2005年以来,随着部分拉美国家调整对外合作模式以及一些跨国石油公司随之调整在拉美的经营策略,中国油企有了更多与拉美接触的机会,拉美产油国也进一步将中国视为对外能源合作多元化的战略伙伴。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长乏力、世界非常规能源革命、中国能源安全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促成了中国与拉美走得更近。拥有市场优势的中国与有着资源潜力的拉美之间深化合作,如作乐观预计,将有助于改善全球治理秩序,缓和经济失衡,增加全球能源供应,助力全球能源生产消费实现“再平衡”。

合作的最大风险是拉美经济政策

回顾并梳理拉美能源发展的历史,有益于我们更连贯地读懂过去、现在与未来,而发现其中的潜在风险,才更利于把握合作中的“平衡点”。总体而言,中拉能源合作的前景可期,但政策风险与市场风险亦不可小视。

在拉美经济发展史上,已经历过多次国有化浪潮,最近的一次发生在新世纪到来后。2008年4月,委内瑞拉政府宣布收回国内最大钢铁公司——奥里诺科钢铁公司控制权;2012年5月,玻利维亚总统突然宣布对西班牙电网集团所属的玻利维亚国家电网公司实行国有化,三家石油公司、一家石油运输企业也随后被国有化。不久后,阿根廷总统也宣布把阿根廷最大的石油公司YPF公司收归国有。这一波 “国有化浪潮”,给在拉美的他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政策性风险,直接影响了其战略目标的实施和经济效益的实现。这不能不使中国企业有所警惕。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