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网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特别是网络媒体同行的支持下,在内容建设、“两微一端”和媒体融合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开展网络宣传报道、理论阐释与传播、社会思潮引导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传播力和知名度大幅提升。值此元旦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感谢和鼓励一年来为我网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我网挑选出20篇优秀论文,邀请广大读者投票选出您认为最优秀的10篇论文。欢迎广大网友参与投票。
(以专家姓氏笔画为序)
王立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考验磨难无往而不胜,关键在于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向全国、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最大亮点,可以说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这一新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牛力:毛泽东与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从三湾改编到古田会议(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毛泽东首创“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亲自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创造性地找到建设人民军队的办法;毛泽东亲自领导的“三湾改编”,成为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伟大开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发展完善“三湾改编”确立的政治建军原则;政治建军原则在红军扎根过程中的曲折经历,催生了解决新型人民军队建设的古田会议;党中央“九月来信”支持毛泽东的政治建军思想,为古田会议的成功召开指明了方向;《古田会议决议》的诞生,标志着毛泽东政治建军原则体系形成并走向成熟。
图片来自网络
方世南: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生态与文明构成内在的紧密联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十九大报告用了很大的篇幅阐述生态文明,共有12次提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美丽”一词首次被写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展示了一幅美丽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时间表和路线图。这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而且有助于推进全球生态治理和美丽世界建设。
巴发中:“四个伟大”: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7月26日,习近平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在这里,习近平同志第一次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并列起来,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这“四个伟大”,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深刻理解“四个伟大”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7.26”重要讲话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卢黎歌:制定我国发展蓝图的根本依据(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是基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所作出的重大判断。这是党中央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正确把握,为我们党确立方针政策、制定发展蓝图提供了根本依据。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首先要从发展方面入手。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当着力解决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解决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相兼顾的问题。党中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反映了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履行着对全体人民的庄严承诺。
刘志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制定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科学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提出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新课题,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
李海青:全面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本质内涵(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判断意义重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而言,只有首先清醒地认知方位,才有可能推进理论创新,提出合理目标,作出科学规划。全面深刻理解这一判断,对于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具有基础性,至关重要。本文认为,新时代奠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新的开创性,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新时代具有新的方向和使命,新时代需要新的行动指南与基本方略。
张晓山: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 (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中国的乡镇和村落中生活着6亿多农民群众。他们繁衍生息在怎样的治理体系中,这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也关系到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为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制定了方略、规划了蓝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政策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一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是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张桂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璀璨光芒(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思想是时代的光环。党的十九大向全世界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必须根植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进步要求,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林建华: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谋篇布局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核心观点: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迄今,转眼之间已近五年。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很不平凡的新征程,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局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同志发表重要讲话,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总结经验、谋篇布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为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http://marx.cssn.cn/mkszy/yc/201712/t20171208_3774533.shtml
(查看原文:点击右键—选择复制—用浏览器打开)
苑芳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和战略部署(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三个意味着”,分别从纵向和横向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如果说前两个“意味着”是从纵向的角度,即从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进入新时代的话,那么第三个“意味着”就从横向的角度,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周文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本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7.26”讲话的核心观点,明快透彻地阐述了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这个主题是怎样深化发展的,以及为什么说现在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文章政治性强,理论功力深厚,论述层层递进,逻辑严密,语言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为进一步学习宣传总书记“7.26讲话”精神,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的理论范围,发挥了突出作用。
郑先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普遍安全世界”的思想真谛(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习近平在全面阐述“美好的世界”构成时,把“普遍安全世界”置于首位,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核。文章循着时空顺序,从习近平系列讲话中探寻“普遍安全世界”思想真谛,探究理念的形成过程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讲,“普遍安全世界”的理念源自习近平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亚洲安全观。
郝立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中国逻辑”(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的最新成果,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一新思想的一个鲜明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深深蕴含着“中国逻辑”。“中国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内在规律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新时代进一步深化的深层逻辑。
莫纪宏: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建设的伟大成就(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过去的五年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依法治国方略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全面展开,在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等方面不断实践探索,依规治党取得初步成效,依宪治国得到进一步落实,坚持科学立法的理念,努力实践法治政府的目标,稳步推进司法改革,扎实推动全民普法工作,地方法治建设卓有成效,法治社会和法治文化初具规模。在依法执政、依规治党、依宪治国、形成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推进司法改革等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性成就。
徐进:“中国经济崩溃论”缘何不攻自破(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有各方人士“唱衰中国经济”或“唱空中国经济”,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经济硬着陆、人民币崩溃、房地产崩溃,债务崩溃,等等。本文通过分析数轮“中国经济崩溃论”的表现,阐述事实,有效驳斥了“唱衰中国经济”或“唱空中国经济”的人士或机构对中国经济的主观臆测或刻意歪曲,得出了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要看大局、看大势,事实才是“中国经济崩溃论”幻灭的特效药的核心观点。
韩振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号角核心观点: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是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奋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号角。
http://www.cssn.cn/mkszy/yc/201712/t20171208_3774518.shtml
(查看原文:点击右键—选择复制—用浏览器打开)
蒋永穆: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点击查看原文)核心观点: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我们党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为此,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实体经济,着重提高供给质量,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和新动能,显著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裴长洪:“一带一路”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核心观点:要注重部门、地方、驻外使馆、协会、企业、金融机构“六位一体”协同推进。“两重一商”项目与不同资金来源匹配分类推进,就是说,要对重大战略性项目、重大政府间合作项目和一般商业性项目采取区别化资金支持。如果有重大战略性项目、重大政府间合作项目,政府会考虑提供资金支持;但一般的商业性项目就得完全依靠市场。以周边为主轴,以非洲、中东和中东欧为“西翼”,以拉美为“东翼”全面推进。“三网一区一链”整体推进。
http://www.cssn.cn/sf/bwsfgyk/yc_jjx/201704/t20170422_3495396.shtml
(查看原文:点击右键—选择复制—用浏览器打开)
戴木才: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遵循核心观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习近平的这一重要论断,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相适应,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养成和发挥作用的根本目标与实现途径,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遵循。
http://www.cssn.cn/index/index_focus/201710/t20171022_3675931.shtml
(查看原文:点击右键—选择复制—用浏览器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