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門(HeyMEN27)
“以后有机会一定得去武汉看看。”
这几个月来,武汉这个城市,曾被我们反复提起。
那些躁动不安的神经;那些忍痛撒下的热泪;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武汉为无数人牵挂、忧心乃至是鄙视。
而它作为疫情过后,解封的风暴眼。
可以说是很自然的,“想去那边看看”这一想法,也在很多人的心头悄然萌发。
“但是那边真的安全了吗?可以放心去吗?”
“会不会有一些危险而隐秘的角落,没被发现呢?”
当这样的顾虑闪过时,却又会让我们心头一紧。
带着同样的疑惑,在南京生活了7年的日本导演竹内亮,不久前搭上了前往武汉的火车。
并拍下了这部,让无数中国人泪目的纪录片 ——《武汉,好久不见》。
6月26号,上线不到24小时,纪录片在微博的转发量超14万次,网络总播放量超过2500万次!
十天的旅程,十个人的故事,简单、平实却又无比真实和富有烟火气。
同时也展现了一座城市,正在愈合的伤口;
和一个个走过幽谷后,接受了残酷和离散,决定继续直面生活的人。
01
“没有台本”的武汉纪录片
被一个日本人拍出来了
2020年4月8日,武汉宣布“解封”。
不过即便是在解封近两个月后,那条去往武汉的路,依然被很多人视为“凶险万分”。
因而竹内亮的拍摄计划,事先就曾遭到部分员工的反对,身边一些朋友也劝他:
“武汉太危险,最好你不要去。”
也是出于种种顾虑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次竹内亮带着的2名摄像师和1名编导,也没敢与家人报备这趟去武汉出差的行程。
既然看起来有这么多的不确定性,为什么还非得亲自去一趟武汉,在那边待上个十天呢?
因为当餐馆重现往日的熙攘,商场纷纷开门纳客,其实每个人对于过往的经历,都在加速遗忘。
但就像娄烨导演所说:
“电影会帮我们记住,我们和我们的时代。”
“记录”这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竹内亮也想借助这部纪录片,消除大家对武汉的偏见。
他说:
“我知道很多人对日本福岛的印象,还停留在2011年的“3·11”(核泄漏事故)。
和新冠病毒一样,核辐射也是看不见的东西,人会怕看不见的东西。
很多外国人对武汉的了解,或许会一直停留在今年的1月23日。
我怕过了三年、五年后还是这样,我怕这种偏见。”
“没有台本”,像探险一样的拍摄方式,这是竹内亮特立独行的做法,在《好久不见,武汉》中也依然得到了沿用。
只是不同的是,这次的对象不再如以往那般是“搭讪”来的……
5月15日,竹内亮在微博,招募“住在武汉的人”。
100多个人报名,和每个报名者打电话联系时记下的内容,就写满了整整一本笔记本。
华南海鲜市场的现状;
雷神山背后的平凡工人;
餐饮艰难维系的处境;
因新冠失去家人的群体;
……
表达个人或行业的挣扎,是独立纪录片,最为重要的主题。
但这部纪录片,却是紧紧抓住了一个个普通人的“好久不见”:
镜头下的他们没有声情并茂的渲染,没有浓墨重彩的反转,他们有着更现实的日子要面对,因为他们,也是我们。
02
疫情之后的百态:
有人亲手把店铺拆除
有人做41次核酸检测
“我做过核酸检测了。”
这是居酒屋老板赖韵,见到竹内亮后,说的第一句话。
作为武汉人见到外地人后,抛出的一根“橄榄枝”。
这话不仅一改中国式客套里,“吃过了没有?”、“路上辛苦了”等常见的寒暄形式。
更是让人能不免感受到,即便是解封之后,武汉人那心有余悸的紧张。
这样的举动,可能不是他的本意,而是在社会规训下,他不得不做出的一个反应,好解除对方对于自己的敌意。
就像纪录片最开头,竹内亮问外卖骑手老计:
“怕不怕作为一个武汉人,被外地人、被外国人歧视?你怕不怕?”
老计说,不怕,但是介意。
但这份“介意”,不仅仅是出于自己……
太多的人,只是在无意识地喊着“武汉加油”,可心里却是避之不及。
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当时,亦或是现在,都是如此。
所以曾参与雷神山建设的李杰,他所在的公司也想复工,但是货物运到外省却不被接收。
曾经患过新冠的一位阿姨,这几个月前前后后,做了41次核酸检测,换了六个地方,隔离了108天……
竹内亮和赖韵见了面后,就来到了华南海鲜市场。
由于疫情,现在这里已被关停。
只有空气中弥漫着的海鲜气息,依然还在诉说着此地那不寻常的过往。
赖韵作为日料店的老板,原本这个市场,哪家蔬菜最新鲜,东西最好,他都了如指掌。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市场被关停,自己的店也足足闭店停业了133天。
133天,这个数字他记得清清楚楚,因为停一天,就是亏一天的钱。
他说现在餐饮行业,一半已经倒闭了,一半正在倒闭。
而还款的压力与开店的初心,也同样在赖韵的内心撕扯。
一方面是放不下对这家店的感情,另一方面勉强开店,也赚不到什么钱。
但赖韵还是选择了复工,开店当天,他把菜单上的价格挨个改了一遍。
店里的一杯HighBall(日式酒)从原先的45元,降价到了成本价25元。
不倒闭就够了,这是他的坚守,却也是倒闭者的伤口。
就如当天傍晚时分,竹内亮到访了商场内,一家正在拆除的艺术教育店铺。
这家店的创始人安雨擎,带着口罩站在一旁,默默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噼里啪啦拆店的声响,不绝于耳。
工人拆到一半,安雨擎实在忍不住看,偷偷从店内走了出去。
她说本来已经感觉可以面对了,但是看到这样的场景,却还是有些受不了。
从合伙人提供的照片中,看到这原本是满有文艺气息的一家店,店内主营画画和手工制作皮具。
但最终高昂的店铺租金,加上惨淡的生意,还是摧毁了这几个年轻创业者的心血。
“原先效益还是可以的。”
这几个月的巨变,确实过于快速和猛烈了,把过往的努力,变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他们的身上,就像是一座山。
虽然疫情渐消,城市也重现了活力。
但从这群人怅然若失的哽咽中,我们仍能察觉过去那段时间,“无从掩藏”的一部分。
03
“钱无所谓,
主要是生命…”
“我看到了疫情给武汉留下的痕迹,每个人都在努力,但是愈合需要时间。”
竹内亮在拍完《武汉,好久不见》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在这部纪录片中,很多人看到了一个主流宣传之外的真实武汉。
它绝不是粉饰的太平盛世,亦不是一场所谓的“伟大的胜利”。
与此同时,我更看到人们对于生死、价值、生活、金钱……的看法,也因着这场疫情,被不断破碎和重整。
纪录片里,有一位已经干了5年护士的龚胜男。
在过去几个月里,她也投入了抗疫的队伍之中。
带着病人唱歌、跳舞以安抚他们的情绪,也是常有的事。
龚胜男是湖北随州人,她刚来武汉时,对这个直率热情的城市真的说不上喜欢。
而对于自己职业的困惑,加上感觉“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迷茫,让她原本有了今年,要从医院辞职的想法。
但是因着疫情的发生,她不仅感同身受于因病逝世者家属的痛,也找到了医务工作者背后所承载的意义:
自己的工作不止乎于糊口,更是在救命!
一想到这,她好像又有了继续前行的理由。
在《工作的意义》中,有一句话说得更为贴切:
基督徒从救赎中看到希望,并获得一种深深的慰藉,以至能够全心地工作。
尽管现实世界荆棘丛生,令人挫败,但我们绝不会从根本上被现实所击垮!
《工作的意义》
除了龚胜男,想通了好多事的,还有在雷神山医院,持续工作了三个晚上加四个白天的李杰。
当时这项仅花了10天就完工的工程,可谓让世界惊叹。
可就在竹内亮问到“难道不怕”时,李杰虽不否认有家国情怀的因素,却也提到:
“说白的话,主要是工资高一点,一天的话有个一两千块吧。也想多赚一点,维持家庭情况嘛。”
在宏大和崇高面前,《武汉,好久不见》并没选择避让。
而是透过它们,看到其背后那一个个撑起这些词的人,本身真实的想法和真实的生活。
他虽然参与建造了举世瞩目的雷神山医院,却说自己不过是为养家糊口。
可当他凭一己之力,养活家里3代人的时候,他又说:
“赚钱赚太多钱也没用,因为主要疫情的时候,看到死很多人是吧,钱无所谓,主要是生命……”
李杰的这番话,和《圣经》中关于生命和金钱的看法,也是不谋而合。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马太福音16:26
在世上的这短短年日,最终一切都会在日光下逝去。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命没了,却什么都空了。
工作和糊口的撕扯,钱与命的张力。
这些让人深感为难的命题,在武汉,因着这段沉痛过往,因着一些生命的逝去。
我看到了越来越多人在找寻“出口”的努力;
看到了普通人对于素常生活的珍惜和感恩;
看到了有过疼痛,但又隐隐显出的生命力……
这,并不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有时候,面对失去和残酷,人不得不需要去学会接受。
必须要去直面真实,好让那些晦暗羞赧的隅角,变得平和。
十个家庭,十个故事,一座城,未来我们不知道武汉会走向何方。
但如今我只想说:好久不见。
高清完整纪录片
《武汉,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