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令狐卿
独山县再度受到舆论关注,表面看是那些外形奇特的政绩工程,根本上还是因为清理巨量地方债的细节不甚透明,进而引发外界对民生受挤压、贫困持续恶化的担忧。
近日,一段“亲眼看看独山县如何烧掉400亿”的视频播出后引发关注。
7月14日,微信公众号“大美独山”发文称,2019年以来已在整改盲目举债遗留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烂尾工程。续建项目完工18个,在建项目32个,转建项目17个。独山县承诺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杜绝新上形象工程。从表态看,独山正竭力处置前任县委书记潘志立留下的“烂摊子”。
独山县作为今年3月才“摘帽”的国家级贫困县,财政年入不到10亿元,但依靠政府担保,大干快上“融投建”项目欠下一屁股债务,其实在去年年初就已经被曝光。始作俑者、从江苏“空降”的潘志立也已落马,去年12月在安顺市中级法院被以受贿罪、渎职罪起诉。如何处置他烧钱举债的“遗产”,估计令继任者头疼。
这一波独山县的舆论声浪,与自媒体拍摄的一段视频有关。而自媒体关注的点也是早已报道过的,就是靠“投融建”方式拉起来的“第一水司楼”、超大型牌楼、县级大学城等政绩工程。人们诧异和质疑的是,独山县规模宏大的烂尾工程是如何落地、如何陷入泥潭的,又将如何才能“起死回生”。
在潘志立被撤职,暴露独山县大举地方债丑闻后,机构媒体对独山地方债的运作曾有一些披露。从当时的信息看,在潘志立的推动下,该县上下陷入担保举债的狂热浪潮:一方是政府担保提供“画大饼”一样的项目,另一方则由上海的基金疯狂发行。独山地方债的既遂与烂尾,是行政与金融黑洞的相互吸引。
面对新一轮舆论压力,独山县被迫做出回应,但主要还是表态,对实质内容仍遮遮掩掩。比如,债务规模到底有多少?违约债务有没有?有的话规模是多大?独山县的财政基本就是“吃饭财政”,发完工资后所剩无几,具体要怎样“推进问题整改”,独山县给出的事实信息很少,外界仍是雾里看花。
独山地方债的“烂摊子”,不管其成因、走向,还是结果上的惨况,都是超发、滥发地方债的典型样本。政府不仅严重透支未来的财政收入,更严重透支政府信誉。如果是一般的公司,面临如此债务压力早就倒闭了。政府这么做遗留问题更复杂更严重,民生利益如何在清偿地方债的刀口上“求生”,始终是挑战。
尤其是对独山县这样底子薄的地方,民生支出本身是就低不就高,一旦进入所谓盘活地方债的进程,薄弱的财政更是处处掣肘,民生很可能不再是优先地位,或将成为转嫁地方债沉重负担的牺牲品。这一块详情如何,独山县也没有信息披露。活在地方债巨大阴影下的不只有上海滩的投机客,更有当地穷苦人。
相信潘志立的继任者、独山县新的领导团队看到了问题所在,只是地方债的窟窿过于庞大,消化起来必定吃力。而在整改过程中,究竟如何平衡“投融建”的历史问题与现实关系,相关信息透明起来才好,起码可以杜绝外界猜疑:独山怎样才能避免在整改中继续深陷?外界不是来看笑话的,一方民生牵动人心。
还有一个问题在于,独山县既要处理潘志立举债的政治负资产,还要防止类似决策失误的发生。独山县通告只是泛泛而论,“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那要如何杜绝党政一把手再搞“一言堂”,事前拍脑袋、事后拍屁股一走了之,也是需要坦承的问题。独山县在整肃政治生态,希望真的是举一反三。
总之,独山县再度受到舆论关注,表面看是那些外形奇特的政绩工程,根本上还是因为清理巨量地方债的细节不甚透明,进而引发外界对民生受挤压、贫困持续恶化的担忧。即使有上级政府帮助,独山县消化那些政绩工程的过程必定艰难。恶果已经酿成,止损只是少数,哪怕潘志立锒铛入狱,仍要记住地方债的警钟为谁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