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T编者按:本文为摘要,欲读原文请点击原文链接。

端传媒编者按:九七以来,香港的大学校园曾经借来了美好的时光。自由的校园气氛、学术空间以及良好的设施待遇吸引了全球不同地区的学者、学生前来。自去年开始,风云变幻。怀著对政府和制度的愤懑,年轻人走上前线,成为抗争主力,大学校园一度成为警民对峙的战场。猛烈的冲突过后,当权者全面清算,教育被视为“三座大山”之一。走过硝烟,触碰红线,此刻的校园新常态是怎样的?我们走近多所大学的学者,梳理他们正经历的恐惧与忧虑,纪录他们的去留挣扎。

国安法落地香港之后,香港教育大学助理教授伍凤嫦决定举办一个学术研讨会,邀请一系列NGO、公民社会持份者,讨论国安法的影响。她没想到,没有一个香港NGO愿意出席。

研讨会最终在8月举办,参与的只有外国NGO,以及一些以个人名义参加的社运人士。伍凤嫦细阅国安法,感觉字眼模糊,众人只能不断揣测红线的边界。研讨会后半个月,消息传来: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小林哲郎被一家民调公司拒绝问卷调查的委托,原因是:部分问题可能违反国安法。

“反修例运动时,我没有担心恐惧,只有难过…… 但国安法落实之后,我可以200%肯定跟你说,我担心,我的家人都担心。”伍凤嫦对端传媒表示。

在教育大学,伍凤嫦身处亚洲及政策研究学系,是学系副主任。该系的研究涉及人权、贫穷、不平等,特别议题都牵涉国家政策。她在想,今后研究中国的强迫迁移违法吗?与外国大学或机构合作,又会否被指控勾结外国势力?“我担心的是整个部门的方针。我们还可以做什么?是否可以继续组织讨论政府政策的研讨会?”

2020年,一场前所未有的阴霾笼罩著香港校园。法律的红线难以触摸,重点大学的高层出现显著变化:在香港大学,两名清华大学学者申作军及宫鹏经校长张翔推荐后,成为副校长,这是港大历史上第一次同时迎来两位内地背景的副校长,其中申作军被指原为清华学系的党委委员;在香港中文大学,曾赴前线与警察谈判的校长段崇智,持续被建制力量起底和追击。学者和教职员中也涌现不安,戴耀廷、邵家臻等多位积极参与社会改革或运动的学者,则被解雇或不获续约。

两个多月前,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助理教授叶荫聪也接到校方不续约的通知。叶荫聪研究中港文化与政治,是香港独立媒体网的创办人之一,他不获续约一事引发舆论关注。然而,他对端传媒表示,这些人事决定,很多时候都难以断言是政治操作。他指,与大众和媒体想像的“剧本”不同,大学学术自由的变化,是以一种更日常、更含糊不清的方式持续不断发生的,而一切有利当权者加强控制的因素,早于反修例运动前已经存在。

“不是媒体想像中,清晰且戏剧性的东西…… ”叶荫聪认为,“他不一定要是染红,可以是保守,亦可以是想压抑某学系的势力,含含糊糊,这样才是政治呀。”

———————————————

接着,端传媒的报道从香港课堂上的政治审查(含混的红线,“比鲸吞更危险”)、大学管理层的变动(从校长人选变化,观察高校变动)、学校体制的微妙变化(隐密的系统,“含含糊糊才是政治”)以及出现的举报之风,分析2020年香港大学的出现的变化,让许多学者感到香港大学已经开始丧失了学术自由。

叶荫聪对此评论:我们都说笑,香港学界对应征者唯一的吸引力,基本上只剩下工资…… 要发展学术事业,尤其是社科人文学科,香港可能已不再是好的地方。

文章最后指出,香港大学的教授不少因为不满学术环境,而离开香港。

本文为摘要,欲读原文请点击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