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延海 发表 于 十二月 26, 2011
最近,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受到了来自两个不同方向的政治批评甚至攻击,包括主张革命的阵营和极端反对西方的阵营。
没有一个简单的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定义。中国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包括在官办机构领取薪酬的,比如在大学、研究所或媒体工作的,也有独立于官僚体制,自办民间智库,或创办民间网站或媒体,发表自己对世界看法的。
尽管人们称之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人分属于不同的思想流派,或对世界的看法有一些基本的脉络,但大多数公共知识分子基于中国的政治现实,选择依托现有的体制,但对现有体制持批判态度,期待并推动体制的变革。在政治谱系里,这些人看上去是处于中间的状态,具有中间派的很多特点,比如立场看起来不那么鲜明,强调知识分子专业和独立的立场,很多时候看起来有点墙头草。同时,因为相对安全,所以社会网络关系庞杂,体制内外有广泛的人脉。
在政治派别对抗中,有智慧的政治家会向公共知识分子借力。从执政者角度,公共知识分子一般并不挑起政治事端,但通过和其接触,可以看到社会的思潮和发展的方向。在处理越来越复杂的社会政治问题上,公共知识分子提供了寻求妥协和建立社会团结的桥梁。比如,近期广东乌坎事件中,诸多知识分子两边喊话,既支持村民维权和自治,也给政府出谋划策,而当政治妥善处理此事后,大家也给政府叫好,但并不依附政府,而是继续观察事态的发展。
从反抗运动角度,公共知识分子的存在本身,每一天都在瓦解专制体制,同时通过公共知识分子及其粉丝们的网络,反抗运动可以找到很多着力点。比如,在对诸多社会议题的讨论上,涉及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公共知识分子引导社会议题,有助于社会利益群体的出现,在对一个个社会议题的讨论中,知识分子发挥了社会动员和组织作用。如果反抗运动不能借助公共知识分子,而是视其为专制帮凶,反抗运动就会成为小圈子的俱乐部,不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动员力。
但是,公共知识分子却时常受到政治两极的挑战和攻击。这或许也是正常的政治现象。政治运动需要假想敌,在二元对立的口号下,可以进行广泛的社会动员。但是,公共知识分子的存在,似乎成为制造和打击假想敌的障碍。公共知识分子色彩丰富,在政治谱系上占据中间部分很大一块。所以,在政治变革的过程中,公共知识分子遭遇各种批评和攻击,无论明枪还是暗箭,应该都属于自然的现象。我们应该习惯公共知识分子或中间派别的人们受到来自政治上的批评或挑战。公共知识分子吃枪子,是其所处位置决定的。
Categories: 中国政治 | 标签:VOA, voachinese, voachineseblog, wanyanhai, 万延海, 公共知识分子, 政治变革, 政治派别对抗 | Leave a reply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