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相卖编制实为借公权敛财
文/魏英杰
河北邢台市柏乡县去年底举行了一场招聘,拟招收60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场考试过后,有入选者称,根据学历不同,他们被要求缴纳5万元至8万元不等的“公益赞助”。入选者认为,这是在变相卖编制,随后进行举报曝光。
根据举报线索,当地向入选人员索要“公益赞助”,不仅是明码标价,而且还是公开进行的。考试过后,60名入选人员加上此前招聘的11名县检察院工作人员,都被通知到该县人保局开会。会上,工作人员开出具体价码——本科一批二批5万,本科三批6万,专科8万,并给每人发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县教育支付中心账户,要求相关人员两日内把钱打入账户。按照这种说法,当地的行为何止于变相卖编制,其实就是赤裸裸地进行权钱交易。
对此,县人保局回应称不存在收费一事。县教育局长证实,确有不明资金入账,但可能是公益人士捐资助教。这些说法显然站不住脚。且不说别的,县教育局这个账户并不具备接受捐款功能,何来捐资助教一说。若有人想捐资助教,恐怕也不会采取这种匿名汇款方式。眼下,人们捐款后巴不得眼睛盯紧每一分钱的去处,哪有像这样把钱扔进一个莫名其妙的公家账号,然后就潇洒走开的道理。这位局长大概是电影看多了。
实际上,有些应聘人员在考试前就已知道要交钱的事。该县宣传部门官员也称,县里开会研究招聘事宜时,曾提到对这些人员收取培训费,但并没定具体数额,只不过后来县领导认为收费不妥,便停了下来。这种种迹象均表明,变相卖编制一事断非空穴来风。只要上级主管部门介入调查,事情很快就能搞清楚。
不无蹊跷,此次招聘仅有10人限定专业,其他人不仅没定向到具体单位,也无具体要求。有考生披露,招聘人员多数为内定,而且考试通过后,还要等待人事部门分配岗位,而想得到如意的岗位,还需要花钱走关系。倘若如此,这场招聘看起来更像是当地为敛财而设下的一个局。这种做法简直视政府招录工作为儿戏,全然丧失了公权力运作的基本原则。
从近年来屡见不鲜的买官卖官现象,到当地集体决定(倘若事件属实)卖编制的做法,表明腐败之风无孔不入,反腐工作进入“深水区”。连一个事业编制都受到如此热捧,也可反映当前世态人心。在许多人眼里,只要与公权力沾边,就意味着可以从中捞取利益。这次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分配去向全部在县城各个局,属县财政开支的事业编制。这个事业编制的含金量更是不同一般。这大概也是为何有人心甘情愿掏钱的主要缘故。类似这种社会心态,在一定程度上也鼓励了官场贪腐行为的滋长。
变相卖编制,实为借公权敛财。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展开取证调查,尽快给公众一个说法。同时也要看到,这种事情一巴掌打不响。当地想唱“二人转”,少了那些有心钻营者,戏台也搭不起来。前来报名的人固然部分并不知内情,但从目前情形看,有些人早就知道交钱的事,有些人或属于内定人选,无论如何,大多数人通过考试后都乖乖掏了钱。这既说明当地政府部门摸准了这些人的心思,也反映了一些人对腐败的耐受程度。
记者调查中,多数考生对此事三缄其口。这不仅是在纵容腐败横行,说不客气点,他们何尝不是这场涉嫌买卖编制闹剧的配角。特别是对相关内幕早已心知肚明的考生,除了无奈之外,恐怕也该好好自我反思一下才对。
2012年2月9日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