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社会的“烂人”?

作者原标题:简析《环球时报》记者的“烂人”说

作者:闵良臣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12-2-15

本站发布时间:2012-2-15 21:06:12

阅读量:256次

   2012年2月5日,《环球时报》记者王文在微博上说:

  “为体制说些话,主要是被一些人逼的。要推动渐进改革,也要防止一些‘烂人’以民主自由之名毁了体制。如果权力在那些人手里,国家更糟。其实,多数人都希望国家好,只是一些人批判得太不着调,反而让像我这样的人反感抗拒。”

  有人对王文这种论调推测为“或许也是《环球时报(中文版)》评论的立场”。此处不论。

  王文记者这段微薄的意思正确与否不说,观点是鲜明的(尽管他鲜明的观点也还有没说明白的地方):一,他现在愿意”为体制说些话”;二,他之所以愿意这么做,是因为“被一些人逼的”;三,王文认为这“一些人”是“‘烂人’”;四,他不愿“毁了体制”,包括“以民主自由之名”;五,在他看来,“如果权力”到了“以民主自由之名”的“那些人手里,国家更糟”;六,“国家更糟”的论据就是他发现“一些人批判得太不着调”。

  现在可以分析一下了。

  很显然,王文其实也认为现在的体制不好,不然,“为体制说些话”也不会如此勉强。这种人,真要按体制的要求,是不适合在《环球时报》这样的体制里混饭吃的。

  从其为体制说些话是被“逼的”来看,他一边赞成“推动渐进改革”,一边又认为现在“一些‘烂人’”“太不着调”。从表面来看,王文说的很有道理。问题是这个体制不好到什么地步,王文没说。这就不好说了。比如一个人,如果坏到不可救药,坏到甚至想活埋对他不利而又有些社会影响的人,你说要被活埋者对此人的“批判”还怎么可能“着调”?既然如此,又怎么能根据这种“不着调”,就推导出权力如果到了这种人手里,国家就会更糟呢?更应该说明的是,如果认定这种批判不着调的人是“烂人”,那么,对现在的体制又如何认定呢?不妨还是看看人类先进文明国家的哲人是怎么说的吧。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悉尼·胡克在其出版的《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一书的第六章一开头就这么说道:“天主教是历史上最古老而又最大极权主义运动。别的极权主义运动即使在大骂天主教的时候也还是以它为借鉴的。”

  所以说,当一个体制到极端不堪的时候,反对它的人对它的批判再“不着调”甚至对它做什么也都不过是跟这个体制学来的。如果还需要“注释”的话,可以再举列宁喜欢的一句箴言:“一个政治领袖不仅要对他的领导方式负责,而且也要对他所领导的人们所作的事情负责”。由此似乎也就可以说,一个体制,不仅要对自己的方式负责,而且还要对这个体制下的人民所做的一切事情负责。

  难道不是吗?        

(转载本文请注明“中国选举与治理网”首发,以上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和观点。)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