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二月二十三日借这事件将回归后的香港奚落一番,以「英国治下的香港比较好」为题撰文,引述《远东经济评论》前主编戴维斯的评论指出,英国人在港殖民时代虽然没有民主,但建立了相对清廉及能干的公务员团队,如今的港府却效忠于另一个高度贪污滥权的一党专政政权,没有民主,领导不清廉、不问责,挖苦特区政府领袖远不如港英时代。

前民政事务局局长蓝鸿震说:「过去港督与怡和、汇丰等英资老板见面吃饭,是天公地道的事,谁会过问?不要说一般市民,即使官员们也很难知道港督跟谁吃饭,跟谁见面!」「殖民时期谁会挑战港督?」但是,「现在环境改变了,社会更透明了,防止贿赂条例也修改了,一切当然要依法办事,曾荫权对于社会的质疑应该作出详细回应,但媒体不断提出问题,不也是证明社会言论更自由了?」

前港区人大代表吴康民认为,特区政府一直在进步,唯「过分向大资本家倾斜」始终是最大缺陷。这次曾荫权「富豪门」事件遭引爆,正是社会对于地产霸权不满的反映。吴康民说:「香港各行各业都很艰难,只有地产业一枝独秀,一般人都找不到一个安乐窝,地产霸权在广大群众中引起的不满不断上升,这种情况下,还给群众一点政商勾结的印象,当然愤怒了,我们养你们官员,你们就跟霸权的地产商勾结欺负我们,所以这次曾荫权与富商坐船坐飞机,群众情绪难免会反弹,高官特首应该避嫌的。」

亚洲週刊总编邱立本说,香港的政治变革和媒体的制衡,也微妙影响中国大陆。有关香港特首贪腐疑云的信息,都受到大陆网民的高度关注。两地的比较,肯定会对中国政治带来深远的影响。邱立本说,其实最具操作性的是阳光法案。即使没有法治,即使没有民主选举,但只要硬性规定官员的财产必须放到阳光下,全部透明化,就会触动一场惊天动地的政治改革。香港的官员要将个人的资产公开,也是对人民的一个交代,避免财产和收入不成比例的现象。但中国大陆官员的个人的资产公开却可以不公开,也使民众不断拷问﹕为什麽?这当然就因为政治权力缺乏制衡的机制,当权派不喜欢自己的荷包见到阳光。中国大陆官员宁愿云淡风轻,让阳光远离自己的财产,掩盖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换。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部特约记者史英强发自香港

本文由自动聚合程序取自网络,内容和观点不代表数字时代立场

定期获得翻墙信息?请电邮订阅数字时代